唐朝 文成公主和亲

Posted 公主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文成公主和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文成公主和亲

文成公主和亲

今天的藏族地区在唐朝时被称为吐蕃。吐蕃人本是羌族的一支。羌族是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以青海为中心,向四方扩展。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羌族人曾在中原地区建立过成汉、前秦、后凉、后赵等政权。吐蕃由羌族中向西发展的牦牛部落等发展而来。

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西藏高原上已经有了很多羌族部落,其中以牦牛部落最为强大,牦牛部落又分为六个兄弟部落。后来牦牛部落的弃聂弃自称天神之子,自立一部,降服了其他六部,成为六牦牛部的王,被称为赞普。“雄强为赞,丈夫为普”,赞普的意思就是强大的男人。后来,弃聂弃的子孙一直世袭赞普的名号,降服的六部被称为父王六臣,另有其他三个通婚的部落被称为母后三臣。虽然有臣属的关系,但各部落实际是各自独立的,有自己的臣属。在后来的日子里,吐蕃渐渐发展,开始从事农业,他们学会了铸造,能够制作农具,引水灌溉。同时,吐蕃还出现了政权机构,设立了大论(相当于宰相)等官职,帮助赞普管理事务。到了唐朝建国的时候,吐蕃已经十分强盛,吞并周围的部落,形成了一个国家。

吐蕃的第三十世赞普名为达布聂西,他在位的时候,西藏高原上最强大的国家并不是吐蕃,而是苏毗。当时苏毗国内有两个女王,一个是大女王达加瓦,一个是小女王弃邦孙,她们分别住在不同的城都。后来,小女王弃邦孙在权臣念几颂的帮助下杀死了大女王,自己做了国王,这引起了苏毗国内一些贵族的不满,他们私下里勾结达布聂西,希望推翻弃邦孙和念几颂。但是,达布聂西还没来得及行动就死去了,他的儿子论赞弄囊继位为赞普,他和想要叛变的苏毗贵族签订了盟约。不久,论赞弄囊率领精兵进攻苏毗,和他签订盟约的苏毗贵族开城迎接,他们杀死了弃邦孙和念几颂,吐蕃由此占领了西藏高原上的大部分地区,论赞弄囊被吐蕃和苏毗的臣民尊为朗日论赞。攻占苏毗之后,论赞弄囊把原来苏毗的土地封给了和他签订盟约的苏毗贵族,这引起了吐蕃一些旧贵族的不满,他们下毒害死了论赞弄囊。

论赞弄囊死后,吐蕃的旧贵族纷纷叛变,原来逃亡的苏毗王子也从突厥回来准备复国。在这种艰难的形势下,年仅12岁的弃宗弄赞继位为赞普。弃宗弄赞是论赞弄囊的独生子,从小就聪明沉着,多才多艺。作为赞普的唯一继承人,他从小就被严格训练,骑马、射箭、格斗,唱歌、跳舞、颂诗,样样都能做得很好,更难得的是他性格豪爽,没有骄贵之气,人们尊称他为松赞干布。“松赞”是端庄尊严的意思,“干布”则指的是深邃沉静。弃宗弄赞继位以后,一方面追查害死父亲的仇人,另一方面出兵平定那些叛乱的部落。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西藏高原大部分的地区又统一在吐蕃之下。这个时候中原也已经被新建立的大唐统一,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大唐王朝日渐强盛,周围的薛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qiu)、于阗(tian)等国和奚、契丹、室韦等部,纷纷向大唐称臣,并以迎娶大唐的公主为荣。

弃宗弄赞对于政治修明、文化发达的中原王朝很向往,派使臣出使大唐。唐太宗对于刚刚统一的吐蕃也很重视,他热情地接待了吐蕃的使者,并派出大臣冯德遐带着国书和礼物回访。弃宗弄赞见到文质彬彬、举止优雅的冯德遐,以及那些体现发达文化的礼物,更增加了与唐朝结好的愿望。很快弃宗弄赞就再次派出使臣,带着珍贵的礼物向大唐求婚。但是不知唐太宗出于什么考虑,婉言拒绝了他的请求。从吐蕃来的这个使臣感到很为难,不知道如何复命,后来他想了一个主意,把责任都推到了吐谷浑的可汗曷诺钵头上。原来曷诺钵娶了大唐的公主,当时正在大唐拜访。这个使臣对弃宗弄赞说:“我刚到大唐的时候,大唐的皇帝很热情,已经答应了求婚,但是后来曷诺钵从中破坏,婚姻才没成。”弃宗弄赞听后非常生气,马上率兵进攻吐谷浑,曷诺钵抵挡不了,只能逃走,弃宗弄赞占领了吐谷浑大部分的土地和人民。打败吐谷浑后,弃宗弄赞并没有收手,又攻破了党项、白兰,并继续攻打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打败了唐朝的都督韩威。唐太宗得知消息后,派出大将军侯君集率领5万军队出击吐蕃,吐蕃军队被打败。弃宗出兵原是为了报复吐谷浑,向大唐炫耀武力,这时被唐军打败了,十分后悔,赶紧收兵回去了。

弃宗弄赞回去之后,马上派出大论禄东赞带领礼物出使唐朝,一是道歉,二是再次表达求婚的意愿。这一次,唐太宗同意了他的请求。使者把消息带回去之后,弃宗弄赞非常高兴,按照汉族的礼仪,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到长安纳聘,唐太宗最终决定将皇族宗室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出身,史书上记载得并不明确,从后来由李道宗护送她入吐蕃推断,她很有可能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在有关薛仁贵的演义小说中,李道宗被说成是李世民的叔叔,是一个处处陷害薛仁贵的奸王,这些纯属小说稗史之言。李道宗是李世民的族弟,李渊的堂侄,李唐建立之后,他征战四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李唐宗室中功勋最为卓著的一位。文成公主当时16岁,是个端庄而有主见的人,她没有为远嫁的身世伤心,而是立志为两国的和平作出贡献。她找来吐蕃的使者禄东赞,向他询问吐蕃的风土人情,以相应地准备随身物品。她准备的嫁妆中,除了珠宝,还有大量的书籍,包括儒家经典、史书、名家诗文、佛经,还有种植、医药、历法、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另外,她还准备了耐寒抗旱的芜菁和各种谷物的种子,准备在吐蕃试种推广。

出使大唐的吐蕃大论禄东赞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机智聪敏,很受唐太宗的喜欢。唐太宗还想把大臣的女儿许配给他,并让他留在长安,禄东赞谢绝了,他说:“我在家中已有妻室,不忍抛弃。况且,我是出使来为赞普求婚的,现在赞普还没成婚,我怎能成婚。”禄东赞明于大义、忠于职守的品格受到了唐朝君臣的称赞。民间传说中有“六难婚使”(也有说“五难婚使”)的故事,就表现的是禄东赞的机智,这些故事现在还画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的墙壁上。故事中说,当时求婚不只吐蕃一家,唐太宗就出了六道难题,哪一方把难题都解决了,就把公主嫁给哪一方。这六道难题分别是:一,将线穿过有九曲弯孔的明珠;二,辨别一百匹母马和马驹的母子关系;三,一百名使者在一天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并把羊毛都揉好;四,分辨粗细均匀的松木的根部和顶部;五,出入皇宫不迷路;六,在300人(说法有异,有说500人或2500人的)中找出公主。结果机智的禄东赞当然是把难题都解决了。

经过精心的准备之后,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出发了。临行的时候,唐太宗为禄东赞等吐蕃使臣举行了丰盛的宴会,为他们饯别,朝中的百官也都到郊外为他们送行。为了保护公主的安全,李道宗带了一支精锐的部队,另外随行的还有侍女、工匠、厨子等等,他们都成了首批赴藏的汉人,为两族的文化交往作出了贡献。送亲队伍一路西行,弃宗弄赞早在约定好的吐蕃与吐谷浑交界的柏海等待。弃宗弄赞见到公主之后,对她的娴静典雅非常爱慕,对李道宗也十分敬重,以子婿的礼节拜见他。李道宗在此告别了公主回去,弃宗弄赞则把公主迎回了逻些(拉萨)。为了让公主走得顺利,弃宗弄赞带着士兵和公主带来的工匠先行铺路,禄东赞和吐蕃的使者则带着公主走在后面。经过沿途的农业区时,文成公主命人将带来的芜菁种子和谷物种子撒到地里,教会当地的吐蕃百姓种植。

文成公主到了逻些之后,受到吐蕃人民的热烈欢迎,弃宗弄赞和文成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后,弃宗弄赞对文成公主十分敬重,在她面前总是脱去毡袍,改穿汉族的服装。当地人有用赭色涂面的习俗,文成公主很不习惯,弃宗弄赞便命人废除了这一习俗。弃宗弄赞还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和十二神殿。

文成公主的入藏,给吐蕃人带去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工匠们教会了当地人开畦等耕作技巧,侍女们教会了当地妇女纺织、刺绣。后来弃宗弄赞还多次派使者入唐,请求派一些蚕桑、酿酒、建筑等方面的工匠过去,唐朝也都满足了他的要求。不仅如此,弃宗弄赞在政治机构、法律制定等方面都向汉族学习,他还命人创制了文字,并亲自学习,还强制贵族的子弟学习。他又命人把文成公主带过去的书籍译成藏文,推动藏族文化的发展。另外,文成公主带去的医书也带动了藏医的发展。

弃宗弄赞迎娶文成公主之后,一直以臣子的身份向唐朝进贡,两国的关系十分友好。可惜的是,弃宗弄赞在九年之后就因病去世了,年仅34岁。弃宗弄赞死后,他的孙子芒伦芒赞继位,因芒伦芒赞年幼,国事主要由禄东赞处置。这时,文成公主并没有要求还朝,继续在吐蕃生活了三十多年,她一直关心吐蕃人民的生产生活,赢得了吐蕃人民的尊敬和热爱。虽然后来吐蕃和唐朝一度失和,但吐蕃人民对她的敬爱却一直没变。文成公主死后,吐蕃人民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为了纪念她,藏族人民把她的故事编成诗歌、戏剧,至今仍在传唱。

相关参考

文成公主为何成为唐朝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

文成公主为什么成为唐朝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

历史人物 文成公主的和亲之旅历史名人

  昭君出塞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汉代宫女王昭君为了家国安宁,不远万里入匈奴和亲,换取两国的和平共处。几百年后的唐朝,又有这样一位女子再次踏上了和亲之旅,她就是被誉为唐朝版昭君的文成公主。为什么说文成

文成公主为何成为唐朝历史上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

守31年“活寡”悲愤离世 文成公主和亲内幕

从541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俩人总共一块儿生活了九年,文成公主却寂寞地守了三十一年的“活寡”。而且,松赞干布跟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都没有留下儿女。一提起唐朝的吐蕃,就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

历史人物 文成公主和亲的起因是什么

文成公主和亲的起因是什么?唐太宗为什么同意与吐蕃的和亲?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其实古时候,历朝历代都有和亲的事情发生,唐朝的实力肯定在吐蕃之上,但为了两国更多利益还是会选择和亲。

守31年“活寡” 文成公主和亲松赞干布内幕

从541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俩人总共一块儿生活了九年,文成公主却寂寞地守了三十一年的“活寡”。而且,松赞干布跟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都没有留下儿女。一提起唐朝的吐蕃,就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

唐朝的文成公主进藏是被逼的还是自愿的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生于公元625年,贞观十五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远嫁吐蕃和亲,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王后,藏族尊称其为甲木萨。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成公主简介。史料对于和亲前的文成公主只有简

弘化公主的生平简介 弘化公主为何没有文成公主有名?

  提起文成公主,大家都耳熟能详,唐朝文成公主进藏,为唐朝和吐蕃的和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两国人民牢记于心,千古流芳。  很多人都以为文成公主是唐朝第一位和亲公主,实际上第一位和亲的公主并不是她,而是

松赞干布和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之间有爱情吗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生于公元625年,贞观十五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远嫁吐蕃和亲,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王后,藏族尊称其为甲木萨。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成公主简介。史料对于和亲前的文成公主只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