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如何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Posted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如何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如何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在“自强”、“求富”口号下推行的以举办近代军用及民用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涉及外交、军事、经济、文教等领域。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上册讲述洋务运动一节时,指出:“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笔者认为以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作为判定洋务运动失败的惟一标准,未免过于主观臆断和简单化,是难以折服人的。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基本上是史学界和教学界的共识。那么,此定论的依据何在呢?

  一、甲午中日战争在经济上宣告了洋务运动“求富”的破产。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的直接代价包括签订《马关条约》和支付赎辽费。《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并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即正式承认各国资本在华直接投资的合法权利(因为列强均拥有“利益均沾”的特权)。此规定的实施直接造成了民用洋务企业的纷纷丧失:战后,由于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非但无力继续大规模地建设洋务企业,而且对民用企业实行“丢盔弃甲”的政策。1895年6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决定将民用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主要是甩卖给了国内的官僚、地主和商人。如将投资达580多万两白银的汉阳铁厂以3万两给了道员陈明远。再如开平煤矿改由目不识丁的醇王府侍役张翼承办。在被甩卖的企业中,一些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加上获得合法地位的列强在华资本用“中外合资”、贷款等方式对其诱骗,从而被列强控制或直接沦落为列强在华资本。如大冶铁矿1903年被日本用贷款的方式攫取了对该矿的控制权。当时最大的采煤企业开平矿务局于1900年被英国资本用“中外合资”的方式骗占而去。其余的一般转化成了本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用洋务企业是洋务运动“求富”的物质基础和核心。它们的纷纷丧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洋务运动“求富”的破产。  战后,不甘腐朽的清政府一面对民用企业实行大甩卖,一面又进行新的“求富”活动。不过,这时的“求富”活动主要局限在开办银行一事。1897年5月至年底,清政府在上海、北京、天津、汉口、广州等地开办了通商银行。此时创立的银行并非作为推动军事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杠杆而存在,其主要职能而是“集民间之资以代洋债”。由于战后的“求富”活动不但因规模大不如前而谈不上是一场运动了,(高中历史www.lishixinzhi.com)而且已失去了往日内涵积极的一面,因此说战后“求富”活动大大萎缩了。  甲午战后,民用洋务企业的纷纷丧失和清政府“求富”活动的大大萎缩,表明甲午中日战争从经济上宣告了洋务运动“求富”的破产。  二、甲午中日战争从军事上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的破产。  在洋务运动中建立起来的新式军队和军用设施(包括军用企业和防御工事),是“自强”的物质基础和重心。其中军事设施是服务于军队建设的,新军乃“自强”的核心所在。北洋海陆军是新军中的精华,它是洋务运动的首领李鸿章数十年来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在“购备西洋精利军器为第一要著”的建军原则下建立起来的,是当时全中国第一支“劲旅”。就海军(指北洋舰队)方面讲,拥有较多的新式铁舰、快船和蚊船,军容之盛,远非南洋和福建海军所能比拟;就陆军(指直隶淮军练勇)来讲,拥有精兵约21000人。无论在训练上还是在装备上都是为各省驻防兵、绿营兵,甚至湘军所望尘莫及的。在甲午战争中,该“劲旅”在李鸿章妥协退让政策的束缚下,遭至覆亡的命运:从陆军方面看,自1894年7月牙山溃败始,从朝鲜战场到国内战场,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从海军方面看,北洋舰队在1894年7至9月的牙山口外和大东沟两役中始受一创。后至1895年2月在威海卫之战中,先遭重创,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被迫服毒自杀,一些卖国官兵乘机降日,将残余军舰11艘及刘公岛炮台军械全送给了敌人。至1895年4月,北洋海陆军全军覆没。它的覆没,在一定的程度上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的破产。  战后,清政府组织的“自强”活动仍在继续。但由于失去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民用企业资源的滋润,“自强”活动的规模也大不如从前了。如建设海军一事,基本荒废了。军事企业的建设也停顿下来。原有一些军用企业苟延残喘,无以为继。此时的“自强”活动,主要表现在练兵方面,即使在练兵方面,也远远没有达到计划要求。战后,清政府认识到淮、湘军已经无用,提出了征练三十万新兵计划。而真正的按计划练成的只有张之洞的“自强新军”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人数上远没有达到三十万。总之,战后清政府组织的“自强”活动已是强弩之末,在规模上也谈不上一场运动了。  甲午战争过程中,北洋海陆军的全军覆没和战后“自强”活动的大大萎缩,表明甲午中日战争从军事上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的破产。  三、甲午中日战争从政治上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战后,洋务派发生了分化、对立和异变,已难以形成一致的政治力量了。受甲午战败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实际组织者李鸿章陷入了群议指责,“国人皆曰可杀”的境地。不久,朝廷将他从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上调入内阁办事,以削弱其权。在这种情况下,他转而苟安自保,从此一蹶不振。洋务派的另一关键人物,首倡“自强”的恭亲王奕訢则转变为顽固派。洋务派的后起之秀张之洞虽雄心勃勃,但终属孤立无援,加之和战之际反对割地,已同李鸿章势如水火。战后,深入改革的呼声不仅发自资产阶级维新派,洋务派的实力人物张之洞、刘坤一、王文韶、盛宣怀等也提出了变法要求。李鸿章也说过“至于根本之计,尤在变法自强”。战前,洋务派拥有巨大的权势和丰富的政治经验,这才使洋务运动得以冲破重重阻力开展起来。战后,它的分化、对立和异变也表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另外,甲午战败带来的民族危机直接刺激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倡导“兴民权”,“设议院”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勃发。该运动的勃发表明社会潮流和时代重心发生了变化,洋务运动成了昨日黄花。  综上三方面所述,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了,但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功绩,却是不容抹杀的。

相关参考

知耻而后勇,甲午战后大清海军干了这些让人拍手称快的事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后,大清惨败,同时也宣告了李鸿章等人掀起的洋务运动的破产。战争的失败不仅使得清政府向日本割地赔款,更是让各西方列强再次确认了这位颤颤巍巍的东方巨人是可以欺负的,以至于它们在后来

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的情势是怎样?

中国自从雍正禁教以来,国力渐渐不如西方欧美国家,甚至有抽食鸦片的习惯,加上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不懂国际形势、当权者顽固腐化等......〉虽有自强运动展开,但是一味的物质改革是不够的,加上保守者的反对,

百年前中德美差点结成三国同盟

中日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宣告失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转变为清政府“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清朝官员利用西方列强争夺在华利益的矛盾,积极周旋,尽力维护中国脆弱的权益。同时,列强为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沉默124年后,这艘军舰中发现了74颗子弹,北洋水师终得清白

在清朝晚期,懦弱无能的晚清朝廷被各列强欺辱不堪,我们的国土也被肆意入侵,即便是现在回顾这段历史,也让我们内心隐隐作痛。尤其是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不仅导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更是暴

沉没124年后被打捞,军舰中发现74颗子弹,北洋水师沉冤得雪

众所周知,100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战败,之后洋务运动也因此宣告破产。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清政府是非常腐败的。​皇宫之外的地方到处都是哀嚎一片,西方列强打开我国大门后开始为所欲为,还逼迫我们签署了各

清朝甲午战争纪念馆的资料介绍,甲午战争的领导者有谁

甲午战争纪念馆在19世纪末期,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虽然试图通过开展洋务运动而自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果均付之一炬、化为乌有。甲午战争纪念馆甲午战争

军民心无忧患

岁逢甲午,国殇难抑。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战争的失败带给中国的不仅是深重的历史灾难,更是空前的民族屈辱。从物质的掠夺到精神的羞辱,甲午战败一方面宣告了清政府苦心经营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另一方面也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威海卫基地中日甲午战争:进攻威海卫之日军在荣城登陆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旗舰定远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在攻击清军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绘画)  中日甲午战争(

历史百科 艾森豪威尔主义宣告破产——美国入侵黎巴嫩失败

艾森豪威尔主义宣告破产——美国入侵黎巴嫩失败黎巴嫩地处地中海东岸,是中东国家通过地中海与欧美往来的必经之地,因此,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一直把它作为向中东侵略扩张的基地。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后,英法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掠夺朝鲜和中国为首要目标的“大陆政策”。为此,19世纪70年代,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