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甲午战争纪念馆的资料介绍,甲午战争的领导者有谁

Posted 纪念馆

篇首语:说到底,还是“信仰使人快乐”!注意!并非道德使人快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甲午战争纪念馆的资料介绍,甲午战争的领导者有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甲午战争纪念馆的资料介绍,甲午战争的领导者有谁

2、聊城革命烈士纪念堂的历史资料

清朝甲午战争纪念馆的资料介绍,甲午战争的领导者有谁

甲午战争纪念馆

在19世纪末期,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虽然试图通过开展洋务运动而自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果均付之一炬、化为乌有。

甲午战争纪念馆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心中的隐痛,在甲午战争中牺牲了太多的中国人,不论是军官、士兵亦或是普通百姓。为了表示纪念,我国建成了甲午战争纪念馆,它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坐落何方?建成甲午战争纪念馆的原因是什么,建成甲午战争纪念馆的意义又是什么?

甲午战争纪念馆,也叫甲午海战纪念馆,由省委党校文史教授王建学提出建造甲午战争纪念馆建议,被采纳后甲午战争纪念馆正式建成于1995年6月,坐落于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刘公岛上,甲午战争纪念馆的建筑面积极大,高达8900平方米,是我国大规模的纪念馆之一。馆内运用了现代先进的光、电、声科技,让参观者身处逼真的场景之中,重温那恢弘的战争,屈辱的历史,还原了甲午战争的惨烈与悲壮。

甲午战争纪念馆的建成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

第一、为了缅怀遇难的战士、祭奠无辜的民众、谴责日本的残酷,特建成甲午战争纪年馆;

第二、通过对战争场景的再现,生动的讲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甲午战争纪念馆的建成意义,主要体现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历史资料存录两方面。

甲午战争领导者

中日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为抵抗日本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因为战争爆发在1894年,正值中国干支纪年中的甲午年,所以在西方国家被称作第一次中日战争的这场战争在中国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甲午战争领导者也即指挥官主要有李鸿章、丁汝昌等人。

李鸿章剧照

以1894年爆发的丰岛海战为起点,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丁汝昌在抗战期间勇猛作战,带领士兵顽强地抵御日军的入侵。虽然在黄海海战上,丁汝昌下传命令,采取夹缝鱼贯阵的阵形迎敌,试图给敌人狠狠的一击。但是,由于当时情况紧急,时间紧迫,北洋舰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形成预想的阵形。

这些直接导致了清军的舰队在交战中一直处于群龙无首而又被动的局面之中。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了五艘战舰,而日军却没有损失一艘战舰。丁汝昌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对本次海战中北洋舰队所受到的严重的失利负有一定的责任。

而作为甲午战争领导者中的另一人,李鸿章没有直接参与到海战的作战指挥中,而是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在战败后和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此次条约中,中国割让了台湾及附属岛屿、辽东半岛给日本,并且赔偿白银2亿两。作为清政府的外交官,李鸿章一生以外交能力自负。但是,由他经手签订的条约大都是对中国不利的不平等条约,这无疑成了最大的讽刺。

聊城革命烈士纪念堂的历史资料

聊城革命烈士纪念堂,即聊城市烈士陵园。

位于聊城市东昌西路与繁森路交汇处。

聊城是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刘少奇、邓小平、万里、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无畏的聊城人民为保家卫国、抵御外辱,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名垂千秋的光辉业绩,有13000多名革命烈士不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聊城市烈士陵园建于1986年,占地3.5万平方米。

其中,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大理石广场,可同时容纳2万余人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纪念碑于1996年4月建成,底座为24平方米、高22米,周围是汉白玉护栏,整个碑体由花岗石砌成,碑身正面竖书“革命烈士纪念碑”镏金大字。

聊城革命烈士纪念堂建筑面积1315平方米,呈对称结构,正门门额由宋任穷题写。

展厅陈列有13597名烈士的英名录和40位著名烈士的骨灰。

2008年对纪念堂进行系统的维修改造,新建办公室、展厅、祭扫厅和骨灰存放室。

展厅在保持实物、图片资料传统陈展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雕塑、油画、版画、伴景画等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将大量珍贵文物、战斗场景、图片、资料等相结合,图文实物并茂,灯光声电齐辉,突出展示了革命烈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

展厅还设立了电子显示屏、烈士查询系统等,对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聊城革命斗争史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示,为爱国主义及革命历史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广阔的空间。

聊城市烈士陵园以其庄严肃穆的纪念建筑、松柏葱郁的园林建设,丰富珍贵的文物,悲壮感人的陈列展览,形成了集宣传、教育、游览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成为褒扬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1990年,聊城市烈士陵园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7年,被公布为聊城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8年5月,被公布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建党建国纪念日、清明节等节日,都有许多干部群众来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有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员工在陵园进行入党宣誓仪式,加强党性教育。

此外,经常在陵园前的广场举行大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览。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