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崔敦礼生平简介?崔敦礼历史评价?

Posted 都督

篇首语: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崔敦礼生平简介?崔敦礼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崔敦礼生平简介?崔敦礼历史评价?

崔敦礼

崔敦礼,字安上,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祖先原居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世代为山东(指黄河中下游一带)著名大姓,在汉代即有人做过御史和太守、尚书等官职,魏末,举家迁往雍州咸阳(今陕西咸阳)。崔敦礼的祖父崔仲方,字不齐,在隋朝曾做过礼部尚书,封固安县(今河北固安)伯; 父亲崔大德,做过凤泉县(陕西眉县东南)令,封石城县(今四川黔江)男。崔敦礼自小聪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文史,尤其是对历史名人的传记特别感兴趣,注重节操和大义。

崔敦礼原名崔元礼,由于聪慧好学,品格清纯,很得唐高祖李渊的喜爱与赏识,因而亲自为其改名“敦礼”。

崔敦礼博览群书,他最喜爱读的人物传记是汉代班固在《汉书》中所写的有关苏武的内容。崔敦礼对苏武在危险艰难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节义,深为钦慕,并常以苏武为榜样勉励自己。在以后的多次出使中,他处险境而不屈,每次均能出色地完成使命。武德年间(618—627),官至通事舍人。

在武德九年(626)的庐陵王事件中,崔敦礼表现尤其不凡,受到李世民的赞许。

庐陵王名李瑗, 是高祖堂兄的儿子。李瑗于武德元年(618)任信州(今四川奉节东白帝)总管,封庐江(今安徽庐江)王,武德九年(626)迁幽州(今北京西南)大都督。这时,高祖李渊的长子、太子建成因见其弟李世民在唐初的统一战争中战功卓著而生忌妒,同时也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为维护自己的皇位继承权,他大力收罗人马,扩充自己的实力,对内联结弟弟齐王李元吉,对外联络庐江王李瑗以为外援,准备必要时以武力解决问题。但事情尚未就绪,李世民便先下手为强,发动兵变,杀掉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为除外患,李世民又派崔敦礼赴幽州召李瑗入朝,李瑗得知消息后很害怕,知道此去肯定凶多吉少,在部下王君廓的鼓动下,李瑗一横心,干脆举兵造反,并将来使崔敦礼囚禁起来。李瑗虽然起兵,但毕竟势单力薄,且无正当名义而心里发虚,于是他亲自提审被囚的崔敦礼,希望能从中摸清朝中的情况,也好抓住李世民的某些把柄。但是,面对李瑗的威胁利诱,崔敦礼没有丝毫的动摇,他很清楚,此时自己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便会对局势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而他做好了杀头的准备,在审讯中始终缄口不言,保持着坚贞的气节。时过不久,李瑗集团内部发生了矛盾,原先鼓动李瑗反叛的王君廓因与李瑗在兵权问题上意见相左,先带手下杀掉领兵的王铣,继而赶到狱中,放出了崔敦礼,然后又擒获并杀死了李瑗。崔敦礼这才侥幸大难不死,回到京城。这时,李世民已经正式登基,史称唐太宗。

崔敦礼在幽州的表现,为稳定当时全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作用,对此,李世民大加赞许。事件结束后,崔敦礼回到京城,被升职为左卫郎将,太宗亲赐金币和良马,以资鼓励和嘉奖。

贞观元年(627),崔敦礼官至中书舍人,后改任兵部侍郎,最后又转任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都督,贞观二十年(646),任兵部尚书,其间他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均出色完成皇命。

唐朝建立初期,北方的东突厥是对唐朝边境威胁最大的一支少数民族势力。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随着国力的逐渐强盛,便开始积极准备,以消除北方的这一威胁。唐太宗在积极备战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外交手段,分化其所属各部落。崔敦礼就是在这期间多次奉诏出使突厥的,他以其出色的外交才能和对少数民族情况的了解,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贞观三年(629),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唐太宗命兵部尚书李靖为统帅,率领李勣等大将,统兵10余万人,主动出击,一举消灭东突厥可汗国。然而,这一仗虽将唐朝北部的最大威胁消除了,但原来从属于东突厥的许多部落在此后的多年里仍不时骚扰边关,虽不成大患,却也需时常应付。其中有一铁勒部落在昔日突厥强盛时,一直分散在大汉以北地区,当中以薛延陀,回纥等较为强大。东突厥灭亡后,铁勒诸部落纷纷南迁,总共拥兵约20余万。南下后,在与唐军发生几次战争后,薛延陀部落稍有削弱。贞观二十年(646),崔敦礼再次奉诏前往回纥及铁勒其他部落进行安抚。六月,薛延陀又一次进犯边关,沿途纵兵烧杀抢掠,朝廷派崔敦礼与李勣率兵迎击。崔敦礼与李勣根据薛延陀的兵力情况,决定在郁督军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的东支)合兵击之。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薛延陀被击溃,前后共斩首5000余级,俘获男女约30000余人。其首领多弥惊慌逃窜,后被回纥部落所杀。这一仗,基本消灭了与唐朝为敌的薛延陀部落。而回纥、拔野古、同罗等部落因崔敦礼常行安抚,因此多愿归顺唐朝。八月,铁勒十一姓各遣使朝贡,并请“归命天子,乞置汉官。”于是朝廷置祁连州(在今甘肃张掖西南)安置余众。

时隔不久,北部边疆又发生了瀚海都督、回纥人吐迷度被部下所杀事件。一时间,那里的各少数民族部落群龙无首,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唐太宗李世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苦心经营,才使北部边境安定下来,不愿看到纷争再起,于是再诏深谙蕃情的崔敦礼前去处理。崔敦礼奉诏后,身负皇命随即启程,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越过荒无人烟的草原、沙漠,最后来到瀚海。当地各族百姓见是崔敦礼,都很高兴,设宴款待。崔敦礼妥善处理了事变的当事人,并重新立吐迷度的儿子为都督,深得人们拥护。

由于崔敦礼多次出使少数民族地区,对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情况了解较多,为大唐与外部的交往立下了汗马功劳。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转年改元永徽。四年(653),崔敦礼代高季辅为侍中,接着又被封为固安县(今河北固安)公,仍修国史。六年(655),加光禄大夫职衔,并代柳奭为中书令,不久,又兼检校太子詹事。此时的崔敦礼已年近花甲,加之多年来经常奔波于自然条件恶劣的边塞地区,因而身多疾病,精力日衰,他多次提出退休的请求,但高宗都未准许。显庆元年(656)七月,崔敦礼又被授以太子少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这时,崔敦礼的病情已日加沉重,经多方医治仍不见好转。高宗知道后,亲自下诏召崔敦礼的儿子定襄都督府司马崔馀庆回京侍奉。八月,崔敦礼走完了他生命的历程,终年61岁。

崔敦礼去世后,高宗亲自到车云龙门为其致哀,并赐给下葬用的各种器物。同时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特命陪葬昭陵。另外还赠送绢布800段,米粟800担。因其生前襟怀坦荡、品行坚贞而谥之曰昭。

崔敦礼的儿子馀庆,最后官至兵部尚书,孙子贞慎,神龙初年(706)为兵部侍郎。

相关参考

唐朝姓崔的宰相,历史上崔氏宰相都有谁

历史上崔氏宰相都有谁?唐代宰相名单,崔家37位!太宗:崔仁师。高宗:崔敦礼、崔知温。武周:崔?、崔神基、崔元综、崔元暐。中宗:崔元暐、崔湜。睿宗:崔日用。玄宗:崔湜、崔圆、崔涣。肃宗:崔圆、崔涣。德宗

唐朝 崔祐甫生平简介?崔祐甫历史评价?

崔祐甫崔祐甫,字贻孙,京兆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父崔晊,官至怀州(今河南沁阳)长史。父亲崔沔,唐玄宗朝门下侍郎。崔氏本为河北著姓,后自博陵(今河北定县)徙居关中。其家世代以清俭礼法而为士流推崇,崔

历史人物 唐朝宰相崔胤简介,崔胤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

人物生平四度入相崔胤,字昌遐,晚唐大臣。生于公元853年,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及第,王重荣当时任河中节度使,曾辟请他为从事。后来,他进入中央朝廷做官,不断得到升迁。唐大顺年间,崔胤历任兵部、吏

历史人物 唐朝宰相崔日用人物生平简介,崔日用是个什么人

崔日用进士出身,初为芮城县尉。>大足元年(701年),武则天回长安,路经陕州。崔日用替刺史宗楚客尽心招待,得其赞赏,被推荐为新丰县尉,不久拜监察御史。>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即位。崔日用攀附宗楚

历史人物 唐朝诗人崔颢生平简介 崔颢雕像

唐朝诗人崔颢生平简介崔颢简介,崔颢是汴州人,也唐代的诗人,当过进士,曾为司勋员外郎。历史上对他的描写很少,关于他的事迹也很少,但虽然是这样,可他有一方面还是很有成就的,就是他在作诗方面,他的诗不管是在

历史人物 唐朝崔群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崔群出身于“清河崔氏”清河小房。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二十一岁的崔群荣登进士第,又考中制策科,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累官右补阙。>唐宪宗元和(806年—820年)初年,为翰林学士,迁礼部侍郎,选拔

历史人物 唐朝宰相崔珙人物生平简介,野史逸闻

长曰琯,贞元十八年进士擢第。又制策登科,释褐诸侯府,入朝为尚书郎。太和初,累迁给事中,宣慰幽州称旨。俄而兴元兵乱,杀李绛,命琯平乱褒中,三军寂然从命。使还,改工部侍郎。四年冬,拜京兆尹。五年四月,改尚

历史人物 唐朝宰相崔祐甫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一览

崔祐甫早年考中进士,授为寿安县尉。他生性刚直,遇事不肯回头,历任起居舍人、吏部司勋员外郎、御史中丞、永平军行军司马、中书舍人。>交恶常衮>大历十三年(778年),中书侍郎之职出缺。崔祐甫以舍人之职处理

唐朝宰相崔玄暐有何故事?崔玄暐的人物评价

崔玄暐简介上提到崔玄暐是唐朝的一位宰相,博陵安平人,原名叫毕。崔玄暐是博陵家族的一元,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过库部员外郎、天官郎中、天官侍郎等等很多的官职,之后由于自己功绩显赫,晋升凤阁侍郎成为宰相。

历史人物 唐朝中书侍郎、宰相崔v甫简介,崔v甫的后人分布在哪里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崔v甫早年考中进士,授为寿安县尉。他生性刚直,遇事不肯回头,历任起居舍人、吏部司勋员外郎、御史中丞、永平军行军司马、中书舍人。交恶常衮大历十三年(778年),中书侍郎之职出缺。崔v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