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元代的驱口
Posted 奴隶
篇首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 元代的驱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 元代的驱口
元代有明确的良民和贱民之分,“驱口”是贱民的一种,其称呼有多种:部曲户、奴隶、奴婢、家奴以及“驱口”,名不同而实则一。“驱口”的来源有三;一、蒙古贵族和色目地主在战争中掳掠来的中原人民以及战俘,甚至在“承平盛世”掳掠中原人民为“驱口”的事也时有发生。被掳掠人口有一部分被释放为编民(国家普通公民),但大部分赐给有功者为“驱口”。二、统治阶级内部,因贫富分化加剧,使得许多小生产者(包括蒙古平民)因偿还不了债务而沦为“驱口”。三、用货币购买而来,尤其在灾荒年代,被遇无奈卖身为“驱口”的现象十分严重。 “驱口”主要被用于家内服役,部分人从事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他们在元代社会地位最低,是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其子女仍归主人所有。元朝法律规定:“诸人‘驱口’,与财物同”,只要通过法律手续,就可随意买卖。“驱口”杀伤主人要被处死,故意杀伤主人要被凌迟处死,如果某一“驱口”想杀死主人,其他“驱口”知而不报,也要被处死;而主人故意杀死无罪的“驱口”,杖八十七,因醉而杀死减一等,如果打死一个“驱口”,只要能将全家放良,就可免罪。法律规定:“驱口”不得与良民通婚,但如有违法私自结婚,则:如良人女嫁与“驱口”为妻,此女即降为“驱口”;但如“驱口”女嫁与良人为妻,此女变为良人。这也反映出男性至上的封建思想。法律又规定:斗殴杀人者死,然而良人斗欧杀死他人“驱口”,只杖一百七,完全是针对“驱口”等贱民而设的。 但是“驱口”不同于奴隶,因为:一、主人可以随意买卖“驱口”,但把其像奴隶一样当作牲畜去屠杀是不被允许的。《元典章》卷四二记载至大元年一个官僚上书道:“访闻在都富室之家,奴隶(即“驱口”)有犯,并不经官言理,往往用铁枷钉项。凡奴隶之数,贵贱虽殊,亦皆人之子也,设有愆过,若本使不恕,理应送官惩戒,岂有法外凌虐伤残之理。什伤风俗,拟合禁止”。可以看出,虽然伤残“驱口”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但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这同被当做牲畜一样对待的奴隶是不一样的。二、从劳动产品上看,奴隶的劳动产品完全归主人所有而“驱口”的劳动产品则分为三部分:主人、国家和自己各占一部分。以农业为例,地主只要通过“岁责其租赋”的剥削形式占有一部分劳动产品,剩下除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租税外,其余归“驱口”所有,尽管数量很少。因此,元朝的“驱口”虽地位十分低下,但不是奴隶,而相当于封建经济关系中的农奴。相关参考
元朝的商业贸易具有鲜明的世界性的特点。马可波罗以亲历其境的感受,曾高度称赞元朝的大都(汉八里)是13世纪后期世界上最富庶的国际大都市,“百物输入之众,如有川流不息”、&ld
元朝的商业贸易具有鲜明的世界性的特点。马可波罗以亲历其境的感受,曾高度称赞元朝的大都(汉八里)是13世纪后期世界上最富庶的国际大都市,“百物输入之众,如有川流不息”、&ld
驱口,战争中被俘强逼为奴、供人驱使的人。原意为被俘获驱使之人。驱口一词始见于中国金代。蒙古灭金过程中,掠民为奴。贵族、将校所得驱口,约当金残存人口的一半。在蒙古灭南宋的战争中,掠民为驱口仍相当普遍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驱口宋元时代金军、蒙古军在战争中俘虏的汉族人户。多为贵族占有,被迫从事农业劳动和其它劳役,除对主人纳贡外,又须向国家缴税当差,地位类似农奴;少数成为贵族家内奴隶。此种人口称驱(或
现仅存于青海同仁县年都户村土族的《跳於菟》(wutu)传统民俗仪式,是古羌部族虎图腾崇拜的一种遗俗。为了驱除附着于各家的疫病与晦气,预祝新一年中家家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因此当地土族在每年农历11月20
现仅存于青海同仁县年都户村土族的《跳於菟》(wutu)传统民俗仪式,是古羌部族虎图腾崇拜的一种遗俗。为了驱除附着于各家的疫病与晦气,预祝新一年中家家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因此当地土族在每年农历11月20
皇庄,皇室直接经营的庄田。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皇室勋戚都占有大量土地,通称为庄田,其中拨归皇室的称皇庄,拨给王、公、勋戚的称勋贵庄田,明代称官庄,清代称宗室庄田。驱口 西汉开始有皇庄,此后一直沿袭
元代火炮火炮也叫火铳,是古代用金属铸造的以火药气体压力发射弹丸的管形火器,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火炮。插图“元代火炮”是至顺三年(1332年)铸造的,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它重6.94公斤,长
元代理学之著者为谁元代之理学,可分朱学派与陆学派。许衡、刘因,朱学之代表也;陈苑、赵偕,陆学之代表也。
发生在康熙末年的驱准保藏之战为清前期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康熙五十六年(1717),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侵入西藏,杀害拉藏汗,推翻了和硕特贵族在西藏的统治,占踞西藏,并对清政府构成了威胁。面对危机,清政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