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郭元振生平简介?郭元振历史评价?
Posted 唐朝
篇首语: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郭元振生平简介?郭元振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郭元振生平简介?郭元振历史评价?
郭元振
郭元振,名震,以字行, 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南)人。咸亨年间(670—674)举进士及第,被授通泉尉。武则天时期擢为右武卫鎧曹参军, 后拜为凉州(今甘肃武威)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神龙中又迁安西大都护。睿宗即位后,于景云二年(711)进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是年冬,又与张说等一起罢相。先天元年(712),改任朔方大总管。第二年,又以兵部尚书复为同中书门下三品。郭元振虽然两度拜相,但时间都很短,他的主要功业是在凉州、安西大都督任内建立的。
一
武则天时期,吐蕃遣使请和。武则天即命郭元振为右武卫鎧曹,充任出使吐蕃的使者,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边疆民族事务,为他以后建立边功打下了基础。不久,吐蕃大将论钦陵向朝廷提出,撤销安西四镇的军队,由他分割占领西突厥十姓部落在碎叶东西的广大地盘。论钦陵蛮横地提出这一无理要求,给朝廷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答应他,西部地区将无宁日; 拒绝他,已建立起来的通好关系就有可能破裂。为慎重起见,朝廷再次派郭元振为使者,前往详细察看情形。郭元振返朝后,上书朝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他认为利弊可以互相转化,既不可顺论钦陵所请,也不可逆其所求。主张目前应该在坚持四镇之兵不可去、十姓之地不可分的前提下,向他作些妥协和让步,暂时稳定安西的形势。他又根据吐蕃百姓厌战愿和,论钦陵专兵跋扈、与吐蕃赞普之间相互猜疑的实际情况,建议朝廷每年按时向吐蕃赞普派遣和亲使者,静观吐蕃赞普和论钦陵之间矛盾的发展和爆发。武则天采纳了他的建议,暂时维持了四镇的稳定局面。时隔几年以后,吐蕃君臣之间果然发生内争,论钦陵被赞普借故除掉。事情的发展完全证实了郭元振的判断,不久他被拜为主客郎中,专门分管各族朝聘等事务。
长安元年(701),突厥、吐蕃又联合进攻凉州,边报传到京师以后,武则天立即任命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驰赴凉州,应付事变。原来的凉州南北长不过四五百里,与突厥、吐蕃为邻,两部经常称兵犯境。由于凉州辖区狭窄,其内侵士骑很快就会进至凉州城下,不仅要塞常常处于威胁之中,境内的百姓也深受其害。郭元振到职后采取了积极的防御策略,他分别在凉州南、北边境地区勘察地形,筑起两座城池,派兵扼住与周边诸部的交通要道。这样一来,凉州的辖区扩大了1500多里。为保证边境地区粮食物资的供应,郭元振又指令甘州(今甘肃张掖)刺史李汉通在境内实行屯田,修筑水利工程,务农殖谷。过去的凉州一片荒凉,粮食价格昂贵,一斛粟麦值钱数千,自从实行屯田以后,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充裕,一匹缣能换取数十斛谷物,除解决了军粮的供应外,还储存了足够十年用的粮草。郭元振在凉州经营了五年,他恩威并举,令行禁止,善于抚御部众。各族百姓既畏其法令之清严,又慕其政治的风化。当时的凉州,出现了牛羊被野、路不拾遗的发展和安定局面。河西的许多州郡,在郭元振还健在的时候就为他建起了祠堂,立起了石碑,以称颂他的业绩与功德。
中宗神龙年间(705—706),郭元振以边功被升为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当时西突厥的首领乌质勒部强盛起来,但他愿意与朝廷和睦相处。为勾通友好关系,郭元振亲自到乌质勒大帐协商有关军务。当时正遇上风雪天气,寒风呼啸,大雪飘飞。郭元振立于帐前的风雪之中,与乌质勒议事。他始终保持着一位将军的风度,直到傍晚一动不动。但是想不到的是,乌质勒因年老不耐寒冷,会晤结束后就一命归天。此事激怒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他以为郭元振故意害死其父,于是就暗地里布置军队,准备袭击郭元振,为父报仇。这个惊人的消息被副使解琬所获知,于是,他规劝郭元振趁夜色逃去。郭元振说:“我以诚心待人,有什么值得疑惧的! 我们现在深入到他们的腹地,往何处逃呢?”于是,他安卧帐内,一动不动,临危不惧,处乱不惊。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往凭吊,路遇娑葛的军队。娑葛之军未料到郭元振会一大早即来致哀,因此没敢下手,只得改言说是奉命前来迎接。郭元振到了大帐以后,躬行吊赠之礼,举哀痛哭。为此专门停留了10天,帮助料理丧事。郭元振的真诚和义举,使娑葛深为感动,又与郭元振修好如初。为此,娑葛派使者赠送了5000匹马和其他方物。不久,郭元振又被朝廷拜为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郭元振以身家性命和忠肝义胆所赢得边塞安定的局面,后来却遭到一部分朝臣的破坏,连郭元振自己也险些被当时的宰相宗楚客所陷害。宗楚客曾诬奏郭元振有异图,拟召回朝廷加罪。郭元振闻讯后,派其子郭鸿间道进京,上书请求继续留职安西,不敢贸然回朝。当时的朝廷政争纷起,不久睿宗即位。睿宗即位以后,召拜郭元振为太仆卿。在郭元振即将离职赴朝时,安西各部酋长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有的甚至呼天怆地。当他的仪仗到达离安西800多里的玉门关时,城中百姓争相具壶浆以迎送。这种感人至深的依依惜别的场面,使新任的都督嗟叹不已,上书奏报朝廷。这次还朝后,郭元振就登上了宰相的高位。
二
郭元振回朝担任宰相期间,正是朝廷内斗争最复杂、最激烈的时期。太平公主网罗亲信,欲加害太子李隆基。韦安石曾在睿宗面前揭露过太平公主的阴谋,指出太子李隆基有功于国,劝说睿宗不要轻信谗言。韦安石所言全部被躲在帘后的太平公主窃听到,于是,她又制造流言,欲陷害韦安石。在这关键时刻,郭元振力救韦安石,使其免遭杀身之祸。
在这场斗争中,郭元振的表现触怒了太平公主。她以政教不修、水旱为灾、府库渐竭和僚吏日众为借口,利用睿宗罢免了郭元振等人的宰相职务。玄宗先天元年(712),李隆基即位以后,太平公主加紧了阴谋活动。开元元年(713),玄宗当机立断,发动了剪除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的斗争。太上皇帝闻变登上承天门,其他宰相惊慌失措,纷纷避走,唯独郭元振率领军队保护着睿宗,并为太上皇说明了事情的真象。剪除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以后,为了进一步稳定大局,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郭元振一连14个夜晚都寄宿中书省。在事后的论功行赏中,为褒奖郭元振保卫太上皇、为国舍家的功绩,玄宗进封他为代国公,食实封400户,并赐物1000段。不久,又让他兼任御史大夫,朔方道大总管,专门管理防备突厥的有关事宜。
三
郭元振在安边保境、朝廷政争等大事上有着非凡的胆识和才能,但在一般事务中却不尽如此。他自少就有志气,成人以后,身高七尺,美须飘逸,风神壮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他仗义疏财、好善乐施的性格在从小就表现出来。他16岁时,与薛稷、赵彦超等同为太学生。有一次,家中刚刚给他捎去举粮钱40万,就有一个身穿孝服的陌生人叩门而入。来人说: “家中贫寒,致使故去的五代先人各在一方,今欲同时迁至一地,但又苦于无资财。听说你家新近捎来钱币,不知你能否帮忙接济。”郭元振听罢,也不问来人姓什名谁,即刻让他装车拉走。薛稷等责怪他办事粗莽,他却不在乎地说: “帮助他解决了一件大事,有何不可。”就这样,他当年的吃粮陷于困境,以至于未能成举。
他18岁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通泉尉以后,仍然任侠使气,不拘小节。他为了交际宾客友人,公然违犯国家禁令,私自铸造钱币,甚至在其辖区之内荒唐而野蛮地掠卖人口1000多名,激起了百姓的不满。
这种不拘小节、不留心细务的毛病,在后来的一次事件中险些使他丢了性命。开元元年(713)冬天,玄宗巡幸新丰,在骊山下举行了盛大的讲武和阅兵活动。当时,应召而至的军队有20万,旌旗绵延50余里。作为当时的兵部尚书郭元振,未能很好地指挥和约束这众多的将士,以致军容不整,队伍不肃。玄宗见此大怒,将郭元振置于阵前的大旗之下,欲斩之以肃军纪。在这紧要关头,刘幽求、张说跪于玄宗马下,以郭元振曾有大功于国家为由,请玄宗刀下留人。郭元振此次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被贬到新州(今广东新兴)。不久,玄宗又记起了他的功劳,于是又提升他为饶州(今江西波阳)司马。郭元振经过这次打击后,郁郁不得志,最后病死在由新州去饶州的路上,终年58岁。开元十年(722),玄宗又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郭元振简介 郭元振是郭子仪之孙 郭元振娶妻 郭元振是怎么样的人
中文名:郭震别名:郭元振国籍:中国(武周、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主要成就:离间吐蕃君臣,使其内乱,巩固凉州防务,拓展疆域代表作品:《郭元振集》二十卷、《宝剑篇》www
郭元振郭元振(656—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显,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北)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诗人。郭元振所在的时期,科举之风已经盛行。唐延主要通过科举选拔官吏。有钱的人家都供养子弟读书,以此
郭元振郭元振原名郭震,是唐朝时期的名将、名臣,进士及第出身,历任太仆卿、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宰相、御史大夫等职,进封代国公。不仅在军事方面立下不朽功勋,在政治上协助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有功,深得帝王器重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早年十八岁中了进士,任四川通泉县县尉。在他任上,经常做一些不法勾当,甚至买卖人口,私铸钱币。当朝女皇武则天知道这事后,就把郭元振召到京城,打算处死他。然而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后,武则...
张仁愿初唐宰相文武兼备的不多,当时人们一致公认的有李靖、郭元振、唐休璟和张仁愿。张仁愿,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原名仁亶,因为和睿宗李旦之名读音相似,遂避讳改为仁愿。张仁愿年轻时习文练武,两相兼
唐玄宗靠“政变”上台,当上皇帝后,总有些心中不安,害怕群臣于己不利。不久,唐玄宗在骊山阅兵式上,处处找事,以军容不整为由,判功臣兵部尚书郭元振死罪。大臣纷纷求情,请皇上看在郭元振屡建功勋的份上,饶他死
唐玄宗靠“政变”上台,当上皇帝后,总有些心中不安,害怕群臣于己不利。不久,唐玄宗在骊山阅兵式上,处处找事,以军容不整为由,判功臣兵部尚书郭元振死罪。大臣纷纷求情,请皇上看在郭元振屡建功勋的份上,饶他死
郭元振凍死了突厥烏質勒部的首領烏質勒。對於大唐來說是件高興的事,沒有動用一兵一卒就把突厥的首領弄死了,並且還和收服了烏質勒部。這是無本萬利的買賣。但事情在變好的時候,往往要特別警惕。就像郭元振在給武則
郭元振凍死了突厥烏質勒部的首領烏質勒。對於大唐來說是件高興的事,沒有動用一兵一卒就把突厥的首領弄死了,並且還和收服了烏質勒部。這是無本萬利的買賣。但事情在變好的時候,往往要特別警惕。就像郭元振在給武則
郭元振凍死了突厥烏質勒部的首領烏質勒。對於大唐來說是件高興的事,沒有動用一兵一卒就把突厥的首領弄死了,並且還和收服了烏質勒部。這是無本萬利的買賣。但事情在變好的時候,往往要特別警惕。就像郭元振在給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