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郝处俊生平简介?郝处俊历史评价?

Posted 太子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郝处俊生平简介?郝处俊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郝处俊生平简介?郝处俊历史评价?

郝处俊

武后垂拱四年(688)四月,一份诬告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谋反的密信,悄然送至武则天的案前。武后毫不犹豫地朱笔一挥,杀! 她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一丝怨毒的笑意浮上嘴角。郝象贤何以衔恨于武则天?这还需从郝象贤的祖父、高宗宰相郝处俊谈起。

郝处俊,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他的父亲郝相贵生活在隋末,当时,隋炀帝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天下民众不堪重负,纷纷举义。郝相贵便和他的岳父许绍带领族亲乡邻,攻城掠地,占据硖州(治今湖北宜昌),与各地义军遥遥相应。李渊称帝之后,郝相贵又率部归降大唐,屡建功勋,授滁州(今安徽滁县)刺史,又封甑山(今湖北汉川东南)县公,也是开国的功臣。郝处俊便出生在这样一个功勋显赫的家庭里,优越的条件,大人的精心呵护,培养了他好胜努力的性格。郝处俊10岁那年,父亲得了一场大病,没过多长时间便去世了,撇下孤儿寡母,他们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光彩。他父亲的袍泽故友常来探望他们,馈赠金银玉帛等物。突如其来的变故,使郝处俊一下子成熟了,他固执地拒绝了任何人的馈赠,他告诉关心他们的父执们,他自己有能力养家糊口。他感觉到,从此他必须选择一条不同以往的新道路,依靠自己,也只有依靠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郝处俊更加努力学习,博览群书。他特别喜欢读《汉书》,反复诵读,坐卧手不释卷,有些精彩的章节,他都能随口背诵。贞观年间(627—649),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吏部尚书高士廉很欣赏他的才学,授著作佐郎,掌撰拟文字。不久,袭爵甑山县公。郝处俊兄弟相处融洽,并与他的舅舅许圉师关系密切,后来两人都当了宰相同朝参政,许圉师为侍中,封平恩公。当时,他的同乡田氏、彭氏,富甲一方。彭氏家族有一个名叫彭志筠的,在显庆(656—660)年间,曾上表将家中的绢布3万段捐献给边疆的将士。高宗很受感动,下诏褒奖,并特授奉礼郎,布告天下。所以江、淮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 “贵如许、郝,富若田、彭。”滕王李元婴很喜欢郝处俊,便召他入幕,随侍左右。郝处俊看不惯滕王的行止,又对自己近似仆从的地位颇感耻辱,遂辞去了官职,回到老家。他每日白天劳作,晚上仍孜孜不倦地学习。高宗即位,召拜太子司议郎,五次出任吏部侍郎。一次又一次的仕途坎坷,磨砺了他的意志,又改变了他的性格。他变得外圆内方,处事谨慎而圆滑了,但在大是大非上面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乾封二年(667),郝处俊改为司列少常伯。这时,高丽莫离支(官名,如唐吏部兼兵部尚书)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接替其父为莫离支。男生外出巡城,留其弟男建、男产防守,男建和男产密谋,驱逐兄长,自己担任莫离支,并派兵追捕男生。男生无家可归,便逃到外地,派遣他的儿子到唐朝,向高宗求援。高宗便下诏,命司空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郝处俊等为其副手,水陆并进,前去救援。大军刚进入高丽境内,尚未开战,一日,唐军安营扎寨,正待休息。忽然,高丽兵从四处杀来,唐军措不及防,乱作一团。郝处俊正躺在太师椅上慢条斯理地吃着干粮,闻报,一笑,命早已埋伏在四周的精兵,截断高丽兵的退路,杀退了高丽军队,反败为胜,大家都很钦佩他的神机妙算。九月,李勣大军攻破高丽新城,接着又连续拿下16个城池。乾封三年(668)李勣、郝处俊兵至扶余城,接应薛仁贵大军,杀退男建部众。然后,会合诸军,攻破鸭绿江坚垒,直捣平壤城。围平壤月余,高丽王高藏,无计可施,遂派男产请降。泉男产率首领98人,持着白幡,向李勣大军投降。而泉男建却依然坚闭城门,抵抗唐兵,并派小股部队夜袭唐营,均被唐兵击退。泉男建的军事指挥是一个和尚,名叫信诚。信诚看城破在即,便派人到唐营,愿为内应。九月,信诚开城接应唐军,俘虏了泉男建,高丽遂平。李勣、郝处俊等班师还朝,高宗亲御含光殿,面颁诏敕,赦高藏、泉男生等罪,各授官职,将泉男建流配黔州(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进封李勣为太子太师,总章二年(668)郝处俊也因此拜东台侍郎,不久,拜相,同东西台三品。

郝处俊生活简朴,为人随和。拜相以后,每每与高宗论及国家政事,广征博引,认识深刻,很得高宗的信赖。咸亨二年(671),高宗幸临东都(今河南洛阳),皇太子李弘在京师监国,诸宰相都留在太子身边辅佐,高宗只让郝处俊跟随他同去。当时,东州道总管高侃奏称,有高丽僧预言中国将有灾异,妖言惑众,请旨诛之。高宗对郝处俊说: “朕闻为君王者,以天下之耳目而视听,是因为要广闻博见。而天降灾异,是为了警告人君的行为。如果灾变果真发生了,预言的人有什么罪过?如果没有这事,闻者足戒罢了。舜曾立谤木,广开言路,是有他一定道理的,想要箝制住天下人之口,真能做到吗?”遂下诏特赦高丽僧无罪。高宗又向郝处俊问道: “王者无外,怎么防守保护? 虽然,宫殿中一道道门,一队队打更的,能防备得了意外事件发生吗?朕曾经认为秦代的法令太宽疏了,荆轲一个人,图匕刺秦王,秦始皇惊惧万分,群臣都带着兵刃在下面看着,没有一个敢上去阻拦,难道不是积习宽慢所致?”郝处俊回答说: “这是法令太紧严的缘故。秦代的法令规定: 随意上殿的人,夷灭三族。大家都怕灭族之灾,哪还有人敢上殿去阻拦?三国时,曹操颁布法令说: ‘京城有变,九卿各守其府。”后来严才作乱,带领几十个徒弟攻打左掖门。曹操逃到铜雀台上,远远望去,没有人敢来救驾。当时王修为奉常,位居九卿之首,听说出了乱子,等不及车马,就带着人步行到宫门。曹操望见高兴地说: ‘那来的一定是王修了!’这是由于王修灵活有远见,违法赴难,才救了曹操。假如大家都守法不动,祸乱就有可能实现了。所以君王设置法规,不可太紧,也不可太宽,应该宽猛相济。《诗经》上说‘不懈于位,人之攸塈’讲的是仁政,还说‘式遏寇虐,无俾作慝’讲的是威刑。《尚书·洪范》说: ‘高明柔克,沉潜刚克’讲的却是中庸之道。”高宗点头称是。

又一次,高宗将一个叫庐伽阿逸多的胡僧召入宫中,让他炼制长生之药。胡僧说他炼的丹药“可以续年”,高宗打算服用。郝处俊劝谏说: “陛下以万乘之主不该轻易服用蕃夷之药。贞观末年,太宗皇帝曾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依本国旧方,合长生之药,先帝服后,反倒一病不起。前事不远,陛下当引以为鉴。”高宗觉得言之有理,便没有服用此药。

咸亨四年(673)郝处俊转为中书侍郎,监修国史,仍知政事。先前令狐德棻、刘胤之修撰国史,以后许敬宗负责这项工作。许敬宗随便根据自己的好恶,所记多有不实之处,高宗不悦,便诏令刘仁轨、郝处俊等宰相刊正。高宗对大家说: “朕过去随太宗皇帝去未央宫,仪仗已经走过去了,草丛中有人执刀埋伏在那里,先帝揽住马缰对我说: ‘这事如果被发现,就会有几十个人被杀,你过去让他们快走吧。’史臣们要记述这样的真实事实。”郝处俊说: “先帝仁爱博大,像这样的事不止一件。臣的弟弟处杰被选为供奉,有一次,随侍的三卫兵士不小心误拂了先帝的御衣,兵士很害怕,先帝说: ‘左右没有御史,我不怪罪你’。”高宗说: “这样的史臣要载入史书。”郝处俊还举荐左史李仁实一同清理删除不实之词。他实事求是,临事敢言的精神,为人称道。

自麟德元年(664)高宗在亲掌大权的前提下,让武则天参与了朝政。从此武则天有了施展才能和权谋的机会。这几年,高宗看到她那强烈的权势欲和千方百计地笼络人才,排斥异己,颇为担心惊恐。于是,高宗便企图削弱她,废掉她,但武则天羽翼已成,高宗的诸多努力都未能如愿以偿。而今病弱的天子,面对强大势力的武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无力与之抗衡了。高宗于是想到彻底地退出政治舞台,由武则天独掌国政,自己安逸度过残年。上元二年(675)三月,高宗召集众宰相,打算逊位给武则天,征求他们的意见。话刚出口,便受到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郝处俊的强烈反对。郝处俊说: “臣曾读《礼经》,上面这样一句话: ‘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帝与后,好比日与月,阳与阴,各有所主,阴阳谐调,国家才能治理好。陛下不遵此道,恐怕会上逆天理,下负民意。过去魏文帝曾有言,在他死后,不许皇后临朝摄政。现在陛下却想亲自传位给天后,甚为不当。况且,大唐的基业乃高祖、太宗二圣所开创,陛下理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怎能送给他姓呢?请陛下三思而后行。”一番话,有理有据,说得高宗没了主意。在宰相们中间,高宗比较信任郝处俊的,其忠诚耿直,对高宗多有匡正和帮助。几个月前,高宗登上含元殿东面的翔鸾阁饮酒聚会。分音乐为东西两班,令他的两个儿子雍王李贤和周王李显各带一班,一决胜负。郝处俊阻止说: “二王年纪尚轻,志趣未定,当教导二王谦让有理,相亲如一。让他们拉帮结派带乐舞伎比赛胜负,臣担心这不是崇礼义、劝敦睦之举。”高宗深以为是,停止了这个游戏。而今,这个他信任的大臣第一个反对向武则天让权,高宗不能不思忖再三。武后虽有威德,但毕竟是后宫之主,大唐天下姓李,而不能姓武,否则自己对不起列祖列宗。这时,中书侍郎李义琰也说:“处俊忠心为国,言之有理,请陛下采纳。”高宗于是决定不再考虑让位给武则天的事,打算禅位给太子李弘,让他继承唐祚。四月,武则天却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李弘。

武则天早先欲笼络郝处俊,却总遭郝处俊不温不冷的疏远,而今在紧要关头,又大加阻拦高宗让权,武则天遂恨之入骨。然而,郝处俊做事从来小心谨慎,为官清正,品行无瑕,武则天一点把柄也抓不着,干生气一点办法也没有。更何况高宗还在,君臣融洽亲密,武则天便把怨恨埋在心里。不久,郝处俊又兼太子左庶子,拜侍中,加金紫光禄大夫。

开耀元年(681)免相,左迁太子少保。同年卒,终年75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大都督。高宗特意在光顺门举哀,十分悲痛,以少牢的隆重礼仪祭奠郝处俊。少牢,是古时很隆重的祭礼之一,以猪、羊为供。高宗又命人送去绢布800段,米粟800石,下诏让文武百官前去参加葬礼,由官家承办丧事。郝处俊的儿子郝北叟执意推辞,高宗却不听。宰相裴炎忙对高宗说: “处俊临终时,我去看他,他拉着我的手嘱咐我说,生无益于国家,死时也不要耗费资财。瞑目之后,倘若皇上有所恩赐,希望都不要接受。”高宗听后,恻然欲涕,便遵从了郝处俊的遗愿,不再归乡递送,葬日营造,却一定要他们收下所赐的东西。

永淳二年(683)高宗崩。太子显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大小皆由武氏决断。不久,废中宗立睿宗,又令睿宗居别殿,不得干预政事,形同傀儡。这时武则天大权在握,专制的刀斧遂对准了她的一切政敌,以及所有可能对她造成威胁的人。任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武后垂拱四年(688)四月,郝象贤的家奴告发郝象贤谋反。郝象贤是郝处俊的孙子,在东宫任太子通事舍人,掌管宫臣辞见及劳问之事。郝象贤的家奴早知武则天对郝家怀恨在心,便想借此诬告升官发财。武则天便命周兴审理,定他灭族之罪。监察御史任玄殖向武则天奏报罪证不实,武则天便免了任玄殖的官,下令将郝象贤斩首。郝象贤临刑之时,破口大骂武则天,把她宫中的淫秽情状,张扬出来,并挣扎着夺过街上人的木柴打行刑的官吏。金吾兵士上前阻拦,遂将郝象贤格杀。武则天又令人支解了郝象贤的尸首,将他祖父郝处俊的坟挖开,毁棺焚尸,以泄其忿。随即定一例,凡以后处决犯人,先用木丸塞住罪犯之口,免得胡言和诟詈。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朝人物郝处俊简介

唐朝人物本名:郝处俊出生地:安州安陆出生时间:607年去世时间:681年郝处俊人物郝处俊,字不详,安州安陆人。生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卒于唐高宗开曜元年,年七十五岁。十岁而孤,知礼能让。及长,好学,嗜汉书

历史人物 唐朝宰相郝处俊简介,是安州安陆人,有其孙郝象贤

人物简介郝处俊,字不详,安州安陆人。生于隋炀帝大业三年,卒于唐高宗开曜元年,年七十五岁。十岁而孤,知礼能让。及长,好学,嗜汉书。贞观中,第进士。累迁吏部侍郎,因佐李绩讨高丽有功,入拜东台侍郎。上元初,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郝处俊是个什么样的人

郝处俊(607年-681年),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其父为郝相贵,许圉师的外甥,生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十岁早孤,好读书,嗜《汉书》。贞观年间进士,吏部侍郎高士廉很看中他。做过甑山(汉川)

宰相去世后,此人观察其坟墓后,叹息着说了8个字,几年后应验

郝处俊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唐朝宰相。郝处俊生于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十岁丧父,自幼勤奋好学,通晓经史,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郝处俊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受到唐高宗的赏识,到

知名人物 马超俊生平故事简介,马超俊历史评价,马超俊怎么死的?

马超俊,号星樵,曾名马麟,1886年9月20日(清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生,广东台山人。其父早逝,家境贫困。他八岁入塾,后因交不起学费时读时辍。两年后得到在加拿大打工的大哥资助,才勉强地读下去。他十

知名人物 蒲殿俊生平故事简介,蒲殿俊历史评价,蒲殿俊怎么死的?

蒲殿俊,字伯英,亦字沚庵,笔名止水,四川广安县百仓沟人,生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1]。蒲家为县中巨富,拥有大量田产。祖父蒲端溪是位廪贡生,善书法。父亲蒲玉林是县学生员;母亲李氏,素读经史且能文。

他把囚犯放回去跟家人团聚,过完年所有囚犯如期返回

吕元膺(749年—820年),字景夫。山东东平人,唐代大臣。吕元膺姿秀仪美,才华出众。去京师拜见前宰相齐映,齐映十分惊奇:“我无缘认识娄、郝(娄师德、郝处俊),看言谈举止,娄、郝也不过如此!”建中初年

历史秘闻 他把囚犯放回去跟家人团聚,过完年所有囚犯如期返回

吕元膺(749年—820年),字景夫。山东东平人,唐代大臣。吕元膺姿秀仪美,才华出众。去京师拜见前宰相齐映,齐映十分惊奇:“我无缘认识娄、郝(娄师德、郝处俊),看言谈举止,娄、郝也不过如此!”建中初年

唐朝 元载生平简介?元载历史评价?

元载唐代宗李豫时期(763—779),宦官鱼朝恩不但握有朝廷军事大权,担任着天下观军容使,而且还兼管着最高学府国子监。有一次,他将百官召至国子监,以讲解《周易》为名,含沙射影地将矛头对准了在座的朝官元

唐朝 萧嵩生平简介?萧嵩历史评价?

萧嵩萧嵩,其先祖居于江南,系南朝梁朝之皇族。梁朝灭亡后遂徙入长安。萧嵩身体魁梧,丰伟俊美,胡须飘洒,仪表堂堂。娶会稽贺晦之女为妻,与宰相之子、吴郡的陆象先是连襟。陆象先出之于名门,当时已入仕为洛阳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