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日知生平简介?李日知历史评价?
Posted 公主
篇首语: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李日知生平简介?李日知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李日知生平简介?李日知历史评价?
李日知
李日知,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唐中宗时宰相,性格宽弘,生活简朴,以孝义著称。
李日知进士及第,在州县任地方官,严于律己,所以属下官吏也很精干清廉,辖区内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永昌元年(689),右御史中丞知大夫事、赵州柏乡(今属河北)人李嗣真巡察考核官吏,对李日知的才能和政绩称赞不已,向武则天推荐了他。天授(690—692)年间任司刑丞,具体掌官依法量刑。早先,武则天放纵酷吏,杀伐异己,威慑人心,所以法制往往从严惩治罪犯,官吏们也以执法严峻为荣。李日知却依据实际情况,以宽弘为怀,在他所审理的案子中,没有冤案发生。有一回,李日知在审核一个案子时发现,犯人依法不该判死刑,而少卿胡元礼却判为死刑。李日知就去找他的这位上司辨析,而胡元礼坚决不同意。两人往往复复四次,谁也说服不了谁。胡元礼勃然大怒,冲着李日知叫喊道: “只要我胡元礼在这个位子上,这个囚犯断无生理!”李日知也急了,说:“只要我李日知不离开这里,这个囚犯就不能死!”事后,两人又分别将详细情况写在奏章上,请武则天裁决。到这时候,武则天的政权已基本牢固,正开始转变方针,笼络人心,摒弃酷吏政治。因此,奏章送上去不多久,便有了决断,李日知的奏章得到了武则天的肯定。李日知这种依法办事的精神,一直贯穿在他的一生。
开元年间(714—741),李日知为刑部尚书。“青钱学士”张鷟,当时是御史,性格火爆,风流倜傥,不修边幅,为正人君子所侧目。御史李全交上书玄宗弹劾张鷟,说他胡言乱语,诽谤朝政,欲将张鷟贬至岭南(大庾岭以南)。这时,李日知不顾玄宗恼怒,依法驳斥御史讼斥太重,才使张鷟不致远徙。
李日知事母至孝。神龙元年(705),李日知调任给事中,为门下省重要官职,正五品,主管诏令的驳正。李日知的老母年事已高,疾病缠身。有次天气突变,老母卧病在床,李日知不分昼夜守在身边,焦急万分,数日之内,满头青丝变成雪白,人也熬得苍老而憔悴了。不久加朝散大夫,但他母亲却久治不愈去世了,生前没有见到朝廷旌奖的命妇邑号。送葬的灵车,缓缓在大道上行进,下葬时,特使捧着诰命而来。李日知想到老母为自己辛苦一生,生前却没享受到自己的荣华显赫,真是愧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他撕心裂肺地大叫了一声,便昏死过去了。左右来送葬的亲友同僚,无不伤心落泪,哭声一片。巡察使、卫州(治今河南汲县)司马路敬潜路过这里,听到李日知孝悌感人的事迹,便派人登门询问当时的形状,打算录之以上达朝廷,予以表彰。李日知坚决拒绝。服丧期满,累迁黄门侍郎,为门下省的副长官。
中宗在位时,特别宠爱他的小女儿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是中宗被废为庐陵王、迁往房州(治今湖北房县)的途中生下的。姝丽俊俏,又能说会道,依仗父皇与母后的宠爱,骄横不法,卖官鬻爵,无人敢于过问。她又大兴土木,兴造楼台亭阁,生活奢侈。安乐公主新建的池馆落成后,中宗亲驾观赏,文武百官浩浩荡荡伴随而至。安乐公主遂摆宴款待,大臣们在酒席宴前纷纷献诗大赞亭台美丽,绝胜人间,借此讨好安乐公主。李日知在席间也赋诗一首,独存规诫之意,诗的末尾是这样两句: “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使那些唱颂歌的人,心中颇为惭愧。当时,在坐的有相王李旦,也就是以后的睿宗皇帝,心里也暗暗称赞李日知的刚正。景云元年(578),睿宗复位,和李日知谈起那天的事,睿宗又称许说: “那会儿,就是我也不敢劝谏,要不是卿刚正,心胸率直,怎会如此?”不久,拜相,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晋升为侍中,任门下省的长官,仍知政事。
由于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辅佐睿宗登基有功,睿宗特别依赖二人,太平公主野心很大,遂与太子之间矛盾尖锐。景云二年(711)十月,矛盾发展到了更激烈的程度,太平公主鼓动睿宗撤换全部宰相,以便换上自己亲近的人。于是睿宗搞平衡,以“政教多阙,水旱为灾”为由,戏剧性地将宰相全部罢免,另换新人,这是极罕见的。韦安石、李日知、郭元振、张说、窦怀贞5个宰相被免,窦怀贞虽是太平公主的心腹,也不好独留他一人。李日知转为刑部尚书,在这漩涡激流中,李日知感到了逼人的杀机,于是他多次上书告老还乡,躲避危险。终于征得皇帝同意,李日知心中方才安定。回家之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妻,在此之前李日知从没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因此他的妻子大惊,颇为慌乱,埋怨李日知说,“家产空空,孩子们还没有功名,为什么这么急着辞职!”李日知安慰她说: “我是读书人,能混到今天这个地位,已超过了我的能力和福分。人不要太贪心了,如果贪得无厌,是没有满足的,而危险也会随之而来。”然后,吩咐家人准备好车马、行装,隐居到乡间的别墅田园中。从此,不问世事,不置田产,只修葺一下别墅中的亭台楼阁,和两三宾客好友,饮酒长歌,欢愉无极,过着世外桃源的悠闲恬淡的日子。开元三年(715)卒。
李日知当年位高权重,他的孩子很小便和世家联姻,时人颇有微词。李日知死后,他的孩子又不争气,小儿子李伊衡好吃懒做,将家中不多的田宅,几年就卖光了,和兄长打官司又闹得满城风雨。李日知的美好品德至此全都丧失无传了,令人叹息,这也是李日知在子女教育上的失误所造成的。
相关参考
武则天天授年中(690—691),累迁司刑丞,时法令严厉,吏争为酷,独日知执法宽平无冤滥,曾为一犯量刑与少卿胡元礼强争,终免囚死。唐中宗神龙初(705),为给事中,寻加朝散大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
李日刚字健光,江苏盐城人,1908年生。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历任陕西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室主任,陕西二中高中部主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上校专员,江苏学院教授,《江南日报》社长,《中国民报》总主笔,金山、丹阳县
黄侃 黄侃出生于四川成都,是从章太炎,是近代革命家、语言文字学家,著有《黄侃论学杂著》、《集韵声类表》、《日知录校记》等作品。 黄侃简介 黄侃(1886.04.031935.10.08),中国近
1.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李耳春秋李悝魏李广汉代李白唐李靖唐李膺汉代李贺唐李泌唐李邕唐李清照南宋李之孝北宋李开先明李中南唐李尤东汉李日华明李公佐唐李文蔚元李玉明末李东阳明李先芳明李华唐李行道元李充东晋李汝珍
稿酬在古代叫作润笔,这个称呼来自于隋朝。《隋书・郑译传》有一则故事:郑译为皇上拟诏书,有人戏称他“笔干了”,郑答:“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以后把稿费、书画酬金称为“润笔”。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日知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昆山千墩(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他学识渊博,学风严谨,著作等身,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作为
以身作则订立家规民约李光地故居地处泉州安溪县湖头镇中山街附近,由住宅、祠堂等若干部分组成,包括旧衙、新衙、贤良祠和问房大厝。其中,问房大厝是李光地二伯父李日燝的居所。2013年,李光地宅与祠被列为第七
西汉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西汉的最大特点是黄金的数量是巨大的。文献通考”、“汉臣给金每百磅,二百磅,三十磅或更少;虽然闫柳泽给二百英镑的盛田的王子。梁王死了,四斤黄金。”明末顾炎武《日知录》
杨炎一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杨炎出生在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一个书香门弟的士大夫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杨大宝,唐初任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令,当时唐朝尚未统一全国,晋北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兵进攻龙门,
魏征有史以来,我国享有盛名的谏臣屈指可数,而在其时受朝野尊崇以至为后世楷模者,更是寥若晨星,唐初杰出的政治家魏征正是这样一个古今传颂的人物。唐太宗曾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