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刘幽求生平简介?刘幽求历史评价?
Posted 公主
篇首语:知识是心灵的眼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刘幽求生平简介?刘幽求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刘幽求生平简介?刘幽求历史评价?
刘幽求
自武则天晚年到唐玄宗开元之初的近十年间,是李唐王朝的多事之秋。这期间,政变迭起,朝政极端混乱。在复杂而激烈的政争中,在朝的各种人物都进行了淋漓尽致地表演: 有人丧失气节,卖身求荣; 有人左右窥视,首鼠两端; 也有人见微知著,临难不屈。开元初年的功臣刘幽求就属于后者。
刘幽求,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人。40多岁以后才步入政坛,在他近十六七年的官宦生涯中,到处都充满着斗争与风险。
一
在武则天圣历(698—699)年间,刘幽求应试中第,被授于阆中(今四川阆中)县尉,由于上司刺史专横跋扈,待之非理,刘幽求愤而弃官归乡,表现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风格。后来,他又被朝廷授于朝邑(今陕西东部)尉一职。刘幽求虽然位卑官微,但他机警多谋,胸怀大志,时刻关注着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朝政。当时正是武则天当权后期,武则天宠信放纵“面似桃花”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张恃宠专权,败坏朝政。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也以姑侄之亲倍受重用,得以参决军国大政。二张的专权,武氏的横暴,危及李唐王朝的江山社稷,引起多数大臣的强烈不满。神龙元年(705),年逾80的武则天重病卧床,当时的宰相张柬之联合朝臣桓彦范、敬晖等,乘机发动政变,怒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等多人,迫使武则天交出政权,恢复了唐中宗的帝位。在朝廷论功行赏之时,多数朝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也有部分清醒官员认为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潜在的危机仍然非常严重。当时的朝邑县尉刘幽求就是较为清醒、洞悉大局的官员。他曾建议桓彦范、敬晖等人,当机立断乘势除去武三思,以绝后患,但刘幽求的正确主张却没有被采纳。张柬之、敬晖等人以为,二张已除,中宗即位,大局已定,武三思好像案板之上的肉,已不可能兴风作浪。于是保留了武三思这个祸根,使他在中宗复位后仍然居于权力中枢。武三思又与中宗皇后韦氏私通,其次子武崇训又与中宗之女安乐公主联婚,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武三思更加嚣张。不久,他逐一排斥了张柬之、桓彦范等有功之臣,继而进行迫害诛杀。不幸应了刘幽求“除恶不尽,死无葬身之地”的预言。刘幽求在步入仕途之初,就显示出他灵敏的政治嗅觉和对形势的准确判断。
二
景龙四年(710),韦皇后与其女儿安乐公主毒死唐中宗以后,韦后又效法武则天故事,临朝称制,李唐王朝的天下又面临着得而复失的危险。在此紧要关头,相王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络部分文武官员,准备发动一场粉碎韦后专权的宫廷政变。前朝邑县尉刘幽求参入了政变计划的酝酿和制定。景云元年(710),在政变发生的当天晚上,刘幽求随李隆基先期潜至禁苑,亲自组织指挥诛杀韦后的斗争。当夜二更,湛湛蓝天突然陨石纷落。刘幽求为坚定士卒的信心,借陨石一事大发议论说: “陨石散落,正应韦氏当灭! 天意尚且如此,我辈切不可错过时机!”在他们的鼓动激励下,将士欣然从命。他们倡言: “诸韦男女凡是身高至马鞭以上的,要统统杀掉!”在当晚的军事斗争中,刘幽求亲冒矢石,身先士卒,与李隆基一起率领羽林禁军斩关入宫,指挥他们斩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及其亲信党羽。刘幽求不仅亲自参加了诛诸韦的全部军事斗争,他还发挥了长于文辞的才干,政变前后颁发的100多道文告、命令等文件,全部出自他的手笔。
粉碎诸韦以后,在相王李旦取代少帝的过程中,刘幽求又放眼大局,极陈利弊得失。他认为,在国家的危难时刻,不能厮守所谓的“仁义”小节,应当顺应人心,以国家社稷为重。在李隆基、太平公主、刘幽求等人的拥戴下,相王李旦终于取代少帝登上帝位,是谓唐睿宗。诛杀诸韦、拥立睿宗的不世之功,使刘幽求被拜为中书舍人,并诏命参知机务。后来,他又被赐爵徐国公,得到为数可观的封户、绢帛、奴婢、住宅、良田、金银杂器等封赏。就连他的父祖及后代也因之荣极一时。已故的祖父、父亲追赠为刺史官衔,两个儿子也分别被授于五品官。在睿宗的褒旨中,肯定了刘幽求知变能通、见危奋进的才识和精神; 褒奖了他诛除凶逆、复存国家的勋劳; 并赐予他得以免除十种死罪的特权。刘幽求的政治生涯至此达到了鼎盛时期。
睿宗即位以后,在确立皇太子人选的问题上又陷入犹豫不决的两难之地。按中国的传统继承法,理应由睿宗的嫡长子宗王李成器继统,但在诛诸韦、复李氏、安天下的实际斗争中,平王李隆基既表现出非凡的决断和军事才能,又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在这种情况下,李成器和李隆基兄弟二人,面对着太子的重位,一个涕泣固辞,一个上表谦让。此时刘幽求又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临难直言。他认为: 铲除天下祸患的人理应享受天下之洪福。平王李隆基不但在拯国之危、救君之难的实际斗争中立有大功,而且贤良方正,德高望重,入为太子当之无愧。在刘幽求和其他大臣的推动下,平王李隆基终于被立为太子,这就为李隆基开创后来的“开元盛世”提供了历史舞台。
三
先天元年(712),刘幽求被拜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取得监修国史的荣耀之职。皇室给予的宠荣,个人地位的升迁,逐渐使刘幽求产生了功高无比的优越感,对同朝大臣左仆射窦怀贞、中书令崔湜等人的发迹感到愤愤不平,这种情绪在言谈话语中也时有流露。恰在此时,朝廷上又出观了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姑侄之间的激烈政争。太平公主把持着朝政,视李隆基为主要政敌。她网罗窦怀贞、崔湜等人为党羽,操纵着朝廷的用人大权,多数宰相都依附着她,她的权势大到连睿宗皇帝也得让她三分的程度。太平公主一伙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太子李隆基并非嫡长,因此不应居太子之高位,”企图倾动李隆基的太子地位。及至713年李隆基登上帝位以后,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决心孤注一掷,策划了推翻唐玄宗的新的政变阴谋。刘幽求敏锐地觉察到一场残酷的厮杀势不可免,他企图借用这场斗争和唐玄宗的政治权威,搬倒已投靠太平公主的政敌窦怀贞和崔湜等人。于是,他暗中联络羽林军将领张晖,共同拟订了铲除太平公主及其爪牙的计划; 并让张晖密秘地上奏玄宗,揭露窦、崔等人党于太平公主、日夜图谋不轨的罪状,建议唐玄宗当机立断,翦除元凶。张晖告诉玄宗说: “我与刘幽求已经定下计谋,并愿意为此义举献身赴死。”唐玄宗也深深感到来自太平公主的严重威胁,因此,同意了刘幽求、张晖等人的意见。但粗莽的张晖失之谨密,他又将计划泄露给侍御史邓光宾。唐玄宗闻知谋泄以后大为惊惧,他立即搞起了丢车保帅的把戏,上书太上皇唐睿宗,列述了刘幽求等人的计划。唐睿宗命令将刘幽求打下大狱,让有司审查定罪,有司以离间骨肉的罪名将刘幽求等判定死刑。在这生死关头,当朝皇帝唐玄宗又全力营救刘幽求。玄宗认为刘幽求有安唐复国的大功,不可轻言斩杀。在玄宗的救护下,刘幽求被改判流刑,放逐到南方的封州(今广东封开)。
一着不慎,险象丛生。刘幽求在流贬封州的日子里又险些丢掉性命。刘幽求的倒台使太平公主的亲信、仍居宰相高位的崔湜喜不自禁,他指令广州都督周利贞(封州属广州都督管辖)寻机除掉刘幽求。刘幽求在去封州路经桂州时,遇到了桂州都督王晙,王晙深知朝廷上的形势,也清楚崔湜等人的阴谋,决心将刘幽求留在桂州加以保护。虽然广州都督屡发公文索要刘幽求,但王唆均不理睬。周利贞无奈,只得将此情况报告朝中的崔湜。宰相崔湜闻之大怒,屡屡逼迫王晙交出刘幽求,但王睃照样我行我素,顶着不办。王晙的义举深深打动了刘幽求,考虑到太平公主的恶势力和王晙的困难处境,刘幽求十分动情地对王晙说: “恩公出之大义,抗拒权贵,回护有罪之人。但此事势所难全,弄得不好会让你白白地蒙受牵连。”因此,刘幽求反复向王晙表示了离开桂州、去广州赴死的打算。但王晙主意已定,决心已下,他告诉刘幽求,即使因此而受到牵连也死无所恨。这样,刘幽求在这次激烈的斗争中,总算保全了性命,得以大难不死。
先天二年(713)七月三日,玄宗获悉太平公主及其宰相窦怀贞等将于此日发动政变。于是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果敢行动,率厩牧兵马杀太平公主及党羽数十人,依附太平公主的官吏尽被黜退。至此,结束了自武则天末年以来长达七八年之久的动荡不安的局面,唐玄宗从此取得了全部权力,当年即改元开元。在太平公主及党羽被铲除的当天,唐玄宗下发诏命,表彰刘幽求在危难之际忠于朝廷的气节,并命令他立即返回京师,继续担任尚书左仆射,参预军国大事。
政治局势的稳定,使开元之初的朝廷出现了名臣比肩、人才济济的空前盛况,姚崇、张说、卢怀慎、陆象先、郭元振等一大批身兼文武的治国整军之才云集朝堂。与这些大臣相比,在治国安邦方面,只长于见危思奋的刘幽求就难免相形见绌了。不久,他被免去宰相一职,担任了没有多少实际事务的太子少保。政治上的沉浮使刘幽求产生了一种难言的失落感,因此,不满之色,怨望之言时有流露。当刘幽求这种心态被告发后,朝廷一度准备将他打入监狱,进行调查审理,对这种处置刘幽求十分不满。与刘幽求不和的姚崇认为,刘幽求是有功之臣,本来宠荣无比,骤然使之居于闲职,发几句牢骚都在情理之中。如果因此而下狱治罪,就会惊动整个朝野,引起人心不稳。在姚崇等大臣的劝谏下,玄宗最后将刘幽求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一年以后又改为杭州刺史。开元三年(715),又被转为桂阳郡刺史,在由杭州赶往桂阳的荒山野路上,年过六旬的刘幽求受尽颠波之苦,忆起近十年来出生入死的坎坷经历,看看眼下这副落难的光景,怨愤之情实难忍受。病、老、忧、劳的折磨使他最终死在被贬逐的路上,从而结束了他61岁的人生旅途。唐玄宗得知刘幽求的死讯后,追赠他为礼部尚书。唐德宗建中三年(782),追赠他为司徒。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刘幽求简介_刘幽求之墓_刘幽求传_刘幽求为何会被贬两次
本名:刘幽求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冀州武强(今河北武强)出生时间:655年去世时间:715年主要作品:诗作《书怀》主要成就:辅佐唐玄宗,发动唐隆政变官职:左丞相兼黄门监爵位:中山县男→徐
人物生平早期事迹刘幽求在武则天圣历年间参加制科考试,被任命为阆中县尉,因受到刺史的轻视,弃官而去,后授朝邑县尉。担任宰相710年(景云元年),韦皇后意欲篡位,毒死唐中宗,改立温王李重茂为帝,并临朝听制
李隆基作为唐朝的君主,被他害死的优秀的宰相有哪些?李隆基作为唐朝的君主,被他害死的优秀宰相有薛稷、萧至忠、岑羲、刘幽求、窦怀贞、崔湜、陆象先,这些人都是太平公主的亲信。薛稷“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
李隆基作为唐朝的君主,被他害死的优秀的宰相有哪些?李隆基作为唐朝的君主,被他害死的优秀宰相有薛稷、萧至忠、岑羲、刘幽求、窦怀贞、崔湜、陆象先,这些人都是太平公主的亲信。薛稷“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这年对于韦皇后来说是噩梦一年,因为她的丈夫唐中宗李显暴死,韦家班覆灭,她的女皇梦碎,她的生命到了尽头。宫廷政变!临淄王李隆基与他的死党刘幽求等人进入皇家林苑,会见重要的政变人物
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
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
杨炎一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杨炎出生在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一个书香门弟的士大夫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杨大宝,唐初任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令,当时唐朝尚未统一全国,晋北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兵进攻龙门,
魏征有史以来,我国享有盛名的谏臣屈指可数,而在其时受朝野尊崇以至为后世楷模者,更是寥若晨星,唐初杰出的政治家魏征正是这样一个古今传颂的人物。唐太宗曾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
刘晏唐朝政府的财政状况,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就处于极度窘迫之中。在这一形势下,刘晏受命于危难之时,勇挑重担,肩负起理财的大任,他夙兴夜寐,辛勤工作,为大唐帝国经济的恢复与振兴,殚精竭虑,成为唐代后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