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典故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典故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拼音】bā gōng shān shàng , 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妄图消除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规整有些惧怕。晋军用计进犯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出处】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规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晋书·苻坚载记》  【解说】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兵士。描绘极度慌张,无中生有。  【用法】作主语、定语、分句;描绘惧怕慌张到极点  【邻近词】惊愕失色  【相反词】勇者不惧  【示例】“八公山上,风声鹤唳”,是错觉的一例。  毛泽东《论持久战》  【成语例句】  ◎ 不要因噎废食,不要"八公山上,风声鹤唳",把许多香花都看作害草。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为什么苻坚会觉得“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前秦统一北方之后,成为五胡十六国中疆域范围最广大的国家。此时的苻坚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很想一举拿下东南方的东晋,从此天下一统。但这个想法却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被苻坚一直信任和重用的王猛就是其中的代表。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故事

  解释:  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皆:都。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草木皆兵的典故:草木皆兵出自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草木皆兵 成语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解释:  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皆:都。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草木皆兵成语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解释:  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皆:都。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著名成语历史典故

一、历史故事的成语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带有历史故事的成语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

初中历史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草木皆兵(cǎomù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

初中历史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草木皆兵(cǎomù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