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魏知古生平简介?魏知古历史评价?

Posted 公主

篇首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魏知古生平简介?魏知古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魏知古生平简介?魏知古历史评价?

魏知古

魏知古,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西)人。他少年时便以才学名动四乡,轻而易举地考中了进士,授著作郎,修编国史。长安(702—704)年间,迁凤阁舍人,卫尉少卿,掌管撰拟诏旨及仪仗帐幕等,他基本上是文字侍从的角色,并未参与政事。当时,李旦还居藩府,魏知古以检校相王府司马之职,与李旦交往密切,这为他以后仕途的跃进,打下了基础。

中宗神龙元年(705),拜吏部侍郎,仍旧兼修国史,不久又进位银青光禄大夫。次年,他母亲去世,依例辞官回家守丧。服丧期满,出任晋州(治今山西临汾)刺史。魏知古的这段仕途生涯,虽然是在武则天称帝、韦后专权等社会政治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但因仅是个并不引人注目的中级官吏,所以他并未受到大的冲击。景云元年(710),睿宗李旦复位,给魏知古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睿宗李旦对他这个旧属不曾忘怀,拜黄门侍郎,为门下省的副长官,总典吏职,参议国家事务。从此魏知古在政治舞台上方显露头角。

景云二年(711),迁右散骑常侍。这时,睿宗的两个女儿金仙公主,玉真公主拜方士史崇玄为师学道,睿宗下诏各造一观给两个女儿居住。时值盛夏,烈日炎炎,由于工期紧,役使民工无度,民怨沸腾。史崇玄是太平公主的党羽,拜鸿胪卿,权势颇重。此时,睿宗虽登大宝,却是由太平公主和平王李隆基协力诛杀异己后扶上帝位的,因此睿宗凡事都不愿得罪二人。太平公主与其母武则天相类似,多权谋,且富有政治野心,由于她对皇室有过大功,朝政军国大事,她不参加就决定不了。而二位公主拜师出家又和她有关,故而,朝中大臣虽明知此举劳民伤财,却无人直谏。魏知古本来就很正直,为报君恩,他也顾不得许多,便给睿宗上疏要求停建二观,他说:“今陛下为公主造观,是要树功德以祈求福佑。但而今两观所占用的土地,都是老百姓的宅院,他们被迫迁移,扶老携幼,露宿街头,走投无路。违背了人情天理,去建筑这并不急需的场所,以至招来百姓的怨言。陛下为人父母,心何以安?”奏章上去了,却没有被采纳。魏知古遂又写了一道,从另一方面论述了停建二观的理由,他说: “今年年前水灾,年后旱灾,五谷不熟,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光诸司试及员外、检校官员就达二千余人。如果明年春天闹饥荒,国家拿什么来赈济百姓?况且,边疆不宁,突厥为患,厉兵秣马,如果他们乘中国饥荒兵弱,有所侵扰,国家又拿什么来防御呢! ”睿宗很称赞他的刚直,不久,拜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然而二位公主的道观,却依旧在兴建,并没有因魏知古的直谏而停止。

魏知古又兼任太子李隆基的左庶子。先天元年(712)七月有彗星出现在西方天际,太平公主唆使术士对睿宗说: “彗星出现预示着除旧布新………皇太子当为天子。”借此挑拨离间皇太子李隆基和睿宗的父子关系。不料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反倒促使睿宗在太子和太平公主两派势力角逐的关键时刻,采取了回避态度,决定传位给太子李隆基。七月二十六日,睿宗颁下制书,正式宣布传位于太子李隆基,但睿宗仍掌握重大问题的裁决权。唐玄宗虽名义上即了帝位,但仍受制于太上皇,也面临太平公主的严重威胁。玄宗即位拜魏知古为侍中。其时,身居宰弼之位的有岑羲、窦怀贞、崔湜、魏知古、陆象先、刘幽求6人。从这6人的政治倾向看. 岑、窦、崔是太平公主的党羽,对太平公主死心塌地; 陆象先,魏知古,政治上持重,略为倾向玄宗; 而真正对玄宗忠诚不二的却只有刘幽求一人。太平公主党羽在宰相中占着优势。这时玄宗苦闷,便去渭州(今陕西西安渭水畔)打猎,正值冬天,白雪皑皑,原野与天空融成了一色,大家兴致都很高,赋诗抒怀。魏知古也写了一首,讽谏玄宗应以国事为重,在这么紧要的关头,勿要纵兴游乐。玄宗很感动,亲笔写了一段话,赞扬魏知古,并赐物以资奖励。魏知古遂更倾向玄宗了。

魏知古这时敏锐感到时局严峻,自己面临重要的抉择。前些日子,宰相刘幽求因谋诛太平公主,事泄,被贬封州(今广西梧州东)。吏部尚书萧至忠和兵部尚书郭元振被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史称“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玄宗)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其实真正的太平公主死党只4人,陆象先虽为太平公主举荐为相,但他并不依附太平公主。之后形势更趋于恶化,太平公主要废去皇帝一事,几乎也闹得满城风雨了。太平公主觉得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欲猝然发动一场宫廷政变,直接把玄宗赶下台去。支持玄宗的官僚也多次提醒玄宗,要坚决果断,不能再犹豫不决了。身为一国之主的玄宗却很为难,此时并非下一道制书,就可以擒杀太平公主之党,解决问题。这时太上皇犹兼理军国大事,而太平公主在宰相中又占优势,玄宗于是也考虑以武力诛灭太平公主之党的方式。此刻,太平公主经过一番密谋筹画,决定于七月四日,乘玄宗在武德殿朝见百官之机动手。魏知古获知太平公主政变的内情,立即如实密奏玄宗,使玄宗及时而准确地掌握了太平公主一伙的动向,从而争取了主动。于是,七月三日——即太平公主阴谋作乱的前一天,玄宗先发制人,引兵入宫,诛杀窦怀贞等人,太平公主被赐死在家中。七月四日,太上皇不得不交出全部皇权,从此,正式退出政治舞台,怡养天年。七月六日,玄宗喜气洋洋地登上了承天门楼,大赦天下。参与政变的有功之臣一一加官晋爵。魏知古赐封200户,物500段,封梁国公。之后,玄宗念其功高,起过重大作用,觉得封赏太薄,遂手敕再加100户。这年冬天,魏知古奉旨在东都(今河南洛阳)吏部执掌铨选,清理过去腐败的吏制,成效卓著,玄宗特赐衣一袭。由黄门监改紫微令,魏知古的仕宦之途至此达到高峰。

在任期间,魏知古还颇重视人才,经他举荐的如洹水(今河南安阳)令吕太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司功参军齐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等,以后都以才学出众而名闻于世。亦足见魏知古眼力不错,会发现人才和应用人才。

唐玄宗在他执掌大权之后,汲取了前朝的经验,注意抑制功臣的权势。为了安定皇位,玄宗陆续降低了一些大臣的职务。开元二年(714)五月,魏知古也被罢了相,降为工部尚书。第二年,魏知古便在抑郁中去世了,终年69岁。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文宗大和二年(828),皇上下诏寻找名臣后代。他的曾孙魏处讷,被授湘阳令,同魏征等人的后代一起被破格录用。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魏知古简介_魏知古仕途顺利吗_新唐书魏知古传_魏知古,深州陆泽人

本名:魏知古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深州陆泽出生时间:647年去世时间:715年主要作品:《魏知古集》主要成就:告发太平公主叛乱官职:侍中爵位:梁国公谥号:忠魏知古–唐朝宰相  魏知古为人

历史人物 魏知古简介 魏知古的故事

魏知古魏知古是唐朝大臣,担任过宰相、吏部侍郎、晋州刺史、黄门侍郎、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等职,封爵梁国公,最终因与姚崇不和额糟其陷害被罢相。魏知古简介>魏知古(647年-715年),深州陆泽人(今河北深州

历史人物 魏知古后人 如何评价魏知古

魏知古颇有知人之明,曾经举荐了不少人才,著有《答张九龄贺西幸延期表》《春夜寓直凤阁怀群公》等作品,被唐德宗定为上等,被唐宣宗图像于凌烟阁。魏知古后人魏哲,官至延安太守。>魏毖,官至阳安太守。>魏林,官

历史人物 魏知古的故事

魏知古魏知古是唐朝大臣,担任过宰相、吏部侍郎、晋州刺史、黄门侍郎、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等职,封爵梁国公,最终因与姚崇不和额糟其陷害被罢相。魏知古简介>魏知古(647年-715年),深州陆泽人(今河北深州

历史人物 韩延徽简介 韩延徽和韩知古的关系

韩延徽韩延徽出生河北廊坊一个官宦之家,汉族人,在出使契丹时成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谋臣,为其出谋划策、共商国是,协助阿保机建立辽国,被称作辽国的开国功臣,后世子孙也在辽生活。那么,韩延徽和韩知古有什么关

历史人物 韩德让有子女吗_韩德让萧燕燕_韩德让妻子是谁_韩德让生平简介

中文名:韩德让别名:耶律隆运国籍:中国(辽朝)民族:汉族主要成就:高粱河之战,汉化改革,澶渊之盟韩德让–耶律隆运  唐末,祖父韩知古被掠至辽为奴,后官至中书令。父韩匡嗣官居南京(今北京)留守,封燕王,

历史人物 辽国历史上的大人物,他的实力如何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德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韩德让,辽国历史上的大人物,帮助萧太后治理辽国,走上空前的强大。在唐朝末年,韩德让祖父韩知古被辽国掠去,到辽国为奴,后家族发愤图强,其父韩匡

唐朝 杨炎生平简介?杨炎历史评价?

杨炎一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杨炎出生在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一个书香门弟的士大夫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杨大宝,唐初任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令,当时唐朝尚未统一全国,晋北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兵进攻龙门,

唐朝 魏征生平简介?魏征历史评价?

魏征有史以来,我国享有盛名的谏臣屈指可数,而在其时受朝野尊崇以至为后世楷模者,更是寥若晨星,唐初杰出的政治家魏征正是这样一个古今传颂的人物。唐太宗曾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

唐朝 刘晏生平简介?刘晏历史评价?

刘晏唐朝政府的财政状况,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就处于极度窘迫之中。在这一形势下,刘晏受命于危难之时,勇挑重担,肩负起理财的大任,他夙兴夜寐,辛勤工作,为大唐帝国经济的恢复与振兴,殚精竭虑,成为唐代后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