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张镐生平简介?张镐历史评价?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张镐生平简介?张镐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张镐生平简介?张镐历史评价?
张镐
张镐,字从周,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人。他从小师从正直而著名的史学家吴兢,其才识深为吴兢所器重。张镐博涉经史典籍,特别喜欢谈论以文才武略治国平天下的王霸之道。他曾离乡寄旅京师,寻求入仕之机,但因当时年少名微,未获成功。
天宝年间,杨国忠擅政,为博得知人善任的名声,也在着意搜求天下的奇能异士。当他听说张镐的才识以后,就亲自召见了张镐,并推荐给玄宗。从此,张镐步入官场,最初的职务是左拾遗。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玄宗一行狼狈逃赴蜀地,张镐也历尽艰辛,翻山涉谷,徒步相随。及至肃宗即位,玄宗又诏命张镐往事肃宗。张镐赶赴凤翔朝拜肃宗时,其奏议切中时弊,多所弘益,被肃宗拜为谏议大夫,不久又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当时的多事之秋,张镐出山两三年内就由布衣士子步入宰相的高位。后来,他还担任过河南节度使,负责调度河南诸道的军事。东西两京收复后,又被加为银青光禄大夫,受封为南阳郡公。张镐为官不事权幸,坚守正道,不久即遭免相,后来又因事被贬为辰州司户。唐代宗即位以后,张镐再被起用,先后在抚州、洪州等地担任地方长官。广德二年(764)九月逝世。
一
张镐自幼既有才识,又有大志,经常阐发经略天下的王霸之道。唐肃宗时,朝廷为了祈福消灾,将数百名僧徒召入禁宫之内,号称“内道场”。众僧徒朝夕颂经念佛,钟罄之声闻于内外。张镐对这种奢事神明、不重人事的举措不以为然,他上奏肃宗说: “天子欲要修福致治,最重要的就是安养天下,提倡风化,整肃百姓。从来没听说过依靠区区佛法能致太平。”他建议肃宗以无为为心,不以佛教为志,得到肃宗的认可。
当官军收复长安和洛阳以后,安史叛军暂时受挫,史思明出于无奈和策略上的考虑,上表肃宗表示愿意以范阳归顺朝廷。张镐基于对形势的分析,认为史思明贼心末改,此次上表归顺只是欺骗朝廷的假象。他手书密表上奏说: “史思明势穷而表示归顺,实则包藏祸心。对这种反复无常的奸人,既难以用仁义招抚,更不能委之以事权,只能设计对付他。”针对滑州防御使许叔冀奸诈狡猾的特点,张镐断言一旦遇有机会,许叔冀反叛无疑。所以他建议肃宗免去许叔冀滑州防御使的职务,调入朝廷,夺其兵权,就近控制。但是,此时唐肃宗对史思明、许叔冀的主意已定,所以没有接受张镐的意见。
当张镐以河南节度使的身份镇守汴州的时候,他为政清简,淡泊自处。汴州地处中原,朝中派往史思明、许叔冀处的宦官、使者路经汴州时,张镐不屑与之输诚结纳,结果得罪了这伙皇帝身边的佞人。他们返朝后,盛称史思明、许叔冀忠于肃宗,不负朝廷。谗毁张镐没有经略地方的才能,难当大任。唐肃宗听信谗言,以张镐所言不合实情,抓不住时机,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改授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一职。但时隔不久,史思明、许叔冀果然发动了叛乱,证明了张镐预言的准确性。
二
张镐不但具有深谋远略,而且长于行军作战。当安禄山发难之初,杨国忠曾多次就军事部署等问题征询张镐的意见。张镐也曾向朝廷推荐过赞善大夫来瑱,认为来瑱具有独当一面的文武之才。
在后来的频繁战争中,朝廷刻意选拔统军将帅。肃宗认为张镐文武兼备,于是命令他以宰相之尊兼河南节度使,持节调度淮南等道诸军事。张镐出发以后,接到唐将张巡被叛军围困在宋州,形势十万火急的警报。于是,他一方面指挥所辖将士倍道兼进,一方面严令濠州刺史闾丘晓挥军先救宋州。闾丘晓平日刚愎暴戾,遇下少恩寡德,凡事独断专行。他接到张镐的命令后,不思进战,竟使军队逗留不动。当张镐的军队赶至宋州睢阳时,睢阳已在三日前被叛军攻陷。张镐愤怒已极,他立即传来闾丘晓,一顿军棍打死于账前。
至德二年(757)十一月,张镐又统率鲁炅、来瑱、吴王李祗、李嗣业、李奂等五位节度使转战中原一带,很快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河南、河北郡县,为最终结束安史叛乱作出了贡献。
在唐代宗即位初年,张镐调任洪州观察使。宝应元年(762),唐政府追征江淮地区自安史之乱以来8年的租调,搜括粟帛,激起农民起义。袁晁领导的农民军曾连克信、温、明等州,部众发展到20多万人。当袁晁的部众进入洪州东部地区时,张镐参入了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行列。他的军队曾在上饶一带,残杀义军2000余人,又袭击了舒城的杨昭,杀死后残忍地枭首示众。
在当时混乱的时代,新安豪族沈千载也乘机聚众为盗,州县不能制。张镐闻讯后指令别将前往镇压,尽灭其众。
三
张镐体貌丰伟,仪表不俗,风度翩翩。他除广涉经史,好谈王霸之道外,还有自己的嗜好和雅兴。他长于弹琴,喜欢饮酒,经常以琴酒自娱。有时宾朋邀他赴宴,他就杖策而往,一入宴席,即旁若无人,必大醉而还。他后来虽然贵为当朝宰相,但居官清廉,洁身自好,从不殖产兴业。他谦逊恭让,礼贤下士,长于口辩,善于议论,多识大体。他虽然在位时间不长,而天下人却十分推崇他的为人和道德。张镐身处多事的朝廷,但他活的洒脱自如,殷殷世间杂务对他干扰不大。
广德二年(764),张镐因病去世。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张镐简介_唐代的宰相张镐_张镐与王昌龄_张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本名:张镐字号:字从周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博州主要成就:入仕三年官至宰相官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爵位:南阳郡公→平原郡公张镐–唐朝宰相 张镐年轻时拜名士吴兢为师,深受吴兢器重,后游历
张镐年轻时拜名士吴兢为师,深受吴兢器重,后游历长安,以饮酒、鼓琴自娱,不善与外人交往。若有公卿邀请,他便径直前往,也仅是求醉而已。>担任宰相>天宝末年,杨国忠担任宰相,为提高声名,特意搜罗天下奇杰。张
张镐,是安史之乱时期的宰相。自幼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青年时代,他辞别家中父母,单身游学京师。此人品德优秀,淳厚质朴,平时独居一室读书写作,一般不与平常人交往,被人视作不达时务的书呆子。
人物简介张镒是朔方节度使张齐丘之子,早年以父荫授左卫兵曹参军。后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年贬抚州司户参军。再贬晋陵令。江西观察使张镐表为判官,再迁屯田员外郎。与杨绾、崔v甫友善。大历初年,出
杨炎一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杨炎出生在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一个书香门弟的士大夫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杨大宝,唐初任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令,当时唐朝尚未统一全国,晋北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兵进攻龙门,
魏征有史以来,我国享有盛名的谏臣屈指可数,而在其时受朝野尊崇以至为后世楷模者,更是寥若晨星,唐初杰出的政治家魏征正是这样一个古今传颂的人物。唐太宗曾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
刘晏唐朝政府的财政状况,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就处于极度窘迫之中。在这一形势下,刘晏受命于危难之时,勇挑重担,肩负起理财的大任,他夙兴夜寐,辛勤工作,为大唐帝国经济的恢复与振兴,殚精竭虑,成为唐代后期一
李靖在唐王朝的开国功臣中,李靖沉厚恭谨,才兼文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军事家。他追随李渊、李世民父子,为大唐王朝的建立东征西讨,屡立大功,并因此而出将入相,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尚书右仆
刘仁轨一刘仁轨(601—685),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刘仁轨出生时,家境比较贫寒,但却聪明、谦恭、好学,深得族人、家人的喜爱。刘仁轨的童年时代,正是隋朝封建统治腐败衰落的时代,统治阶级内
韦待价唐朝前期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大族韦氏家族中,出了不少宰相,韦待价是其中的一个。他辅弼当朝天子,显贵一时,所不同的是他起自武职。一隋朝及唐朝早期,封建统治集团的核心是关陇士族地主集团,京兆万年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