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张嘉贞生平简介?张嘉贞历史评价?

Posted 宰相

篇首语: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张嘉贞生平简介?张嘉贞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张嘉贞生平简介?张嘉贞历史评价?

张嘉贞

张嘉贞,字嘉贞,其家族本来是范陽的大姓,因其高祖曾仕隋为河东郡丞,遂徙之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他自幼丧父,20左右岁参加五经科考试,被授于平乡尉,这是他仕途生涯的开始。他先后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时期任过朝臣和地方官,但其主要活动还是在开元年间。开元八年,张嘉贞被擢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十一年,因其弟张嘉祐贪赃被告发而受到牵连,罢相出为幽州刺史。从此以后一直在地方上任职,开元十七年病卒,终年64岁。

长安年间,张嘉贞赋闲故里。当时的侍御史、河东採访使张循宪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属吏向他推荐了张嘉贞。张嘉贞到后,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他条理清楚、透彻明白的办事能力,使张循宪肃然起敬。张循宪又让他代为起草奏章,上奏朝廷后,武则天又为他的手笔称奇不已。张循宪向武则天如实地讲了事实真象,并请求武则天将自己担任的河东探访使一职授给张嘉贞。武则天既高兴得一俊才,又高兴张循宪这种避位让贤的精神。她对张循宪说: “朝廷如此之大,难道连一个进贤的官职也没有吗?”于是,她于内殿召见了张嘉贞。武则天隔着簾子仔细地端详着这位后起之秀,只见他体貌丰伟,仪态不俗,不禁喜上心头。又听他奏对侃侃,辞雅意达,顿觉此子非等闲之辈。但对张嘉贞来说,这种隔帘召见尚有不尽如意之处。他大大方方地上奏武则天说: “臣以乡野村夫的身份蒙宠召见,这是千载难逢的幸遇。但遗憾的是君臣之间以帘相隔,使咫尺之间渺如云雾。臣等竟不能亲睹天颜,臣以为这种形式的召见未能尽君臣之道。”武则天听罢,立命卷帘。与他交谈一阵后,即擢张嘉贞为监察御史。为褒奖张循宪识贤得贤,也委之以司勋郎中新职。

开元年间,玄宗曾因事召见过他。玄宗认为张嘉贞公正忠诚,谈话中无意流露出准备任用张嘉贞为宰相的想法。张嘉贞听到这一信息后,不是像其他斯文大臣那样拜舞恳辞,而是表现出一种急不可待的心情。他告诉玄宗,贞观时期的马周,起于民间,幸遇太宗皇帝,使他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令人惋惜的是不到50岁他就去世了。他还向玄宗表示,自己已是50开外的人了,如果陛下要用我为宰相的话,要抓紧时间。因为岁月不饶人,再晚了臣将因衰老而无能为力了。玄宗也是个用贤爱才的皇帝,对张嘉贞这种自荐自求为相的作法,并未加责怪,他安慰张嘉贞说: “卿先回到地方任职,有机会我再召你入朝。”开元八年,当宋璟等被免去宰相职务以后,玄宗还真地记起了这位豁达的地方官,但一时又记不起他的名字。当晚他就问中书侍郎韦抗说: “我曾记得在北方一个姓张的大将,其节操风采过人,你替我想一想,他叫什么名字。”韦抗也没有想起张嘉贞。半夜时分玄宗披阅大臣表章,巧的是他拿起的第一份奏表就出自张嘉贞之手,这才使他忆起了张嘉贞的名字。于是,立即委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重任,不久又迁为中书令。直臣遇上明主,终于由地方踏上朝堂,在相位效力3年。

张嘉贞的豁达坦直还表现在人伦至亲方面。张嘉贞自幼丧父,作为兄长,他对弟弟张嘉祜关怀照顾有加。长大成人后,兄弟俩都步入官场,张嘉贞在内地从政,弟弟却在西北地区的鄯州(今青海乐都)任职。关山阻隔,手足间的往来极为不便。为此,他又直言玄宗皇帝,希望朝廷能将其弟弟改任内地,使兄弟二人得以相互照料。不久,玄宗就任命其弟担任了忻州(今山西忻县)刺史,遂了他的心愿。

张嘉贞虽然出将入相多年,但他不置田产,将此视为身外之物。在他担任定州刺史的时候,有人劝他多购田宅以遗子孙,张嘉贞对此却有着与流俗不同的见解。他说: “我贵为将相,何忧饥寒冻馁! 如果违法犯罪,再多的田产也没有用处。我见到现在朝野内外的不少官员,都在想方设法地广占田宅,但等他们身死之后,这众多的财产却成了不肖子孙沉缅于酒色的资本。这种积遗产、误子孙的作法我不同意。”他的见解和作法使闻之者无不叹服。直到他去世的十余年之后,他的儿子张延赏仍然是平民百姓。

张嘉贞的粗旷还带有点野性的味道,有时他喜笑怒骂无所顾忌。他本来就与张说不和,后来又被张说借故挤出朝廷,因此对张说耿耿于怀。他曾愤愤不平地说: “中书省本来有两位长官,都可担任宰相,张说为什么要逼迫我离开朝廷呢?”一年以后,他担任了户部尚书、益州长史,在一次玄宗于中书省摆下的盛大宴会上,张嘉贞被召与宰相们一起入宴。他见到张说以后,火就不打一处来。他置严肃的省衙和欢洽的气氛于不顾,坐在自己的席位上,对着张说破口大骂。在朝堂和省衙上,君臣之间、朝臣之间的辩论争执是常见的,但像张嘉贞这种放泼谩骂的现象却是很少有的。面对这种大煞风景的场面,和事姥源乾曜等左劝右劝,总算收了场。

张嘉贞有时办事也比较随便,不顾忌时论影响。他晚年曾因与贵戚往来遭贬,在他离京赴定州的时候,玄宗亲自命令百官在上东门外为他饯行,玄宗还亲自为之赋诗。为了纪念这次恩赏,到达定州以后,张嘉贞亲自撰文称颂,并在恒岳庙中刻石立碑。碑用优质的白色石头凿成,刻字涂以黑色,白碑黑字,奇丽异常。事情到此,本该结束,但张嘉贞却不如此。原来这恒岳庙远近闻名,庙中有数百万钱。张嘉贞自以为撰文立碑有功于庙宇,就从庙内要走数百万钱。

张嘉贞以其才思先后见知于张循宪、武则天和唐玄宗。在他从政的日子里,表现出断决敏速、善于应对、为政严肃、行刑过酷等特点。他被武则天起用以后,逐渐升任为兵部员外郎。他视事前,兵部大衙内申报军功的文书堆满了几案,当时兵部的吏郎长时间不能处理。张嘉贞到部后,详细察阅,果断处理,不到10天,积压的文书全部得到批复。他在梁州、泰州、并州等处做地方官的时候,为政极严,胥吏十分敬畏他。为此他得到玄宗的多次慰劳。

当张嘉贞担任宰相以后,大权在握,再加上他刚愎自用,所以从政断事就出现过于严酷、甚至杀人灭口的事件。

开元十年,玄宗巡幸东都洛阳时,有人告发了一桩受贿贪赃的案件。原来洛阳主簿王钧是一个势利小人,他为了谋取御史一职,极力奉迎张嘉贞,给张家修缮宅第。他在职期间也多有敛财纳贿的恶行,其罪行被揭露后,玄宗遂命于朝堂实行杖责。张嘉贞担心王钧在刑讯之下供出与自己的不法往来,就促令有司用重刑快速地将其打死,以杀人灭口。王钧被打死以后,他又加罪于御史大夫韦抗和中丞韦虚心,将他们贬出朝廷。当年冬天,秘书监姜皎因事获罪,张嘉贞又附会朝中的权贵,主张在朝堂上进行杖刑。由于杖刑过酷,姜皎就死在被贬逐的路上。后来广州都督裴伷先因罪被捕下狱,玄宗与宰相一起讨论对裴佃先的惩罚。张嘉贞再次提出于朝廷上公开进行杖责的意见。张说当廷以“刑不上大夫”和“士可杀不可辱”的古训予以驳斥,主张依据裴伷先罪状和唐律,该死即死,该流即流。玄宗支持了张说的意见,张嘉贞对此老大不满,本来就不和的二张,由此矛盾进一步加深。过去他俩曾同在兵部任职,张嘉贞为兵部员外郎,张说为兵部侍郎,职务高于张嘉贞。两人成为宰相以后,张说的官位却低于张嘉贞。张嘉贞公事公办,凡事不知推让这位昔日的上司,因此张说感到不快。后来张说又利用张嘉贞之弟张嘉祜贪赃事发的机会,将张嘉贞逐出朝堂,担任了幽州刺史。这是张嘉贞所以在中书省的欢宴中大骂张说的重要原因。

张嘉贞虽然为政过猛、刚愎自用,但他尚能引进人才。他曾向朝廷推荐过中书舍人苗延嗣、吕太一,考功员外郎员嘉静和殿中侍御史崔训等,四人均居于要津,张嘉贞也经常与他们一起议论大政。当时的人们曾说过: “张嘉贞门下有四位俊才,就是苗、吕、崔、员。”

张嘉贞也有些度量,能正确对待一些揭发自己、但忠于朝廷的部下。开元前期,他曾担任过并州天兵军使。开元六年,张嘉贞因公入朝。不久其麾下的一名将士控告他在军中犯有奢侈潛越和贪赃纳贿的罪行,当朝的御史大夫王晙也就此事上章弹劾他。审察的结果证明这是一宗无中生有的诬告案,玄宗非常恼火,准备加罪诬告者。张嘉贞却谏止了唐玄宗,很冷静地对皇帝说: “现在国家的重兵利器都集中在边疆,就因为告发者揭发的事实不准就治他的罪,我恐怕会因此堵塞言路,使天下的事情无由再上达圣听,还希望陛下赦免他。”边关武将谈出如此识大体的意见,使玄宗非常高兴,那个告发者也由此而免死。

对张嘉贞的才识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清楚的,在他刚刚担任中书舍人时,中书令崔湜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后来两人一起议事,张嘉贞的宏论卓识均高出崔湜一筹,这才使崔湜大为惊叹。他钦佩地说: “看来这把中书令的交椅,最终还得由他来坐。”事隔十年后,张嘉贞果然当上了中书令。

由于张嘉贞忠于朝廷,豁达坦直,虽然有些粗莽,但玄宗一直对他比较信任。开元十七年,他因病奏请到东都就医,等他到达东都以后,已经两目失明,玄宗得知消息后,诏令名医内直郎田休裕、郎将吕弘泰驰赴东都诊视治疗。当年秋天,张嘉贞不治而卒,玄宗追赠他为益州大都督。

在张嘉贞去世十几年以后,他晚年所生之子仍为平民。当玄宗闻知此情以后,立即召见,并赐名“延赏”,特拜为左内率府兵曹参军。此子不负玄宗的奖拔和乃父的教导,在唐德宗时期,也荣登相位。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张嘉贞简介_张嘉贞落魄有大志_张嘉贞骂张说_开元名相张嘉贞

本名:张嘉贞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蒲州猗氏主要成就:接替宋璟为宰相官职:中书令爵位:河东侯谥号:恭肃张嘉贞–唐朝开元名相  685年(垂拱元年),张嘉贞考中明经科,被授为平乡县尉,不久因

历史人物 张嘉贞简介 张嘉贞是个怎样的人

张嘉贞张嘉贞出身蒲州猗氏,是接替宋璟的唐朝开元名相,曾任监察御史、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中书令、工部尚书等职,一生仕途曲折,数次被贬又升职。张嘉贞简介>张嘉贞(665年-729年),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

历史人物 张嘉贞是谁

   张嘉贞(665年——729年),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张嘉贞明经出身,初授平乡尉,后因事被贬,之后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提升为监察御史,但后世流传有《张嘉贞落魄有大志》这么一

张嘉贞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张嘉贞(665年——729年),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张嘉贞明经出身,初授平乡尉,后因事被贬,之后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提升为监察御史,但后世流传有《

历史人物 张嘉贞与武则天 张嘉贞的故事

张嘉贞张嘉贞一生沉浮宦海,升升降降,曾得武则天赏识,为弟弟求官兄弟情深,也因弟弟贪污而受牵连被贬。公元729年,张嘉贞去世,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张嘉贞与武则天>张循宪向朝廷举荐张嘉贞,请求以自己

历史人物 张嘉贞与武则天 张嘉贞的故事

张嘉贞张嘉贞一生沉浮宦海,升升降降,曾得武则天赏识,为弟弟求官兄弟情深,也因弟弟贪污而受牵连被贬。公元729年,张嘉贞去世,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张嘉贞与武则天>张循宪向朝廷举荐张嘉贞,请求以自己

历史人物 张彦远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生平简介

张彦远(815—907年)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字爱宾。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出身宰相世家,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祖父张弘靖皆担任过宰相。曾任舒州刺史、左仆射补阙、祠部员外郎、大理寺卿。家藏

历史人物 张延赏简介_张延赏旧唐书·张延赏传原文及翻译_张延赏,中书令嘉贞子_李晟为什么反对张延赏拜相

本名:张延赏别称:张宝符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蒲州猗氏官职:左仆射、同平章事爵位:魏国公谥:号成肃张延赏–唐朝宰相  张延赏(726年-787年),原名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钱可通神的故事

  典故:唐朝父子担任宰相的不少,祖孙三代都担任宰相的则只有张延赏家一例。在唐朝,张家号称“三相张家”,张延赏的父亲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张嘉贞,张延赏本人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他的儿子张弘靖是唐宪宗时

历史小说 旧唐书·张延赏传原文及翻译,张延赏,中书令嘉贞子

张延赏,中书令嘉贞子。大历二年,拜河南尹,充诸道营田副使。延赏勤身率下,政尚简约,疏导河渠,修筑宫庙,流庸归附,邦畿复完。是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