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皇帝”石敬瑭靠辽军入主中原 后晋灭后唐之战

Posted 石敬瑭 儿皇帝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儿皇帝”石敬瑭靠辽军入主中原 后晋灭后唐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儿皇帝”石敬瑭靠辽军入主中原 后晋灭后唐之战

后晋灭后唐之战,是历史最不愿看到的一幕。此战诞生了一个儿皇帝石敬瑭,其所作所为,为人所不齿。

几年前,因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这一问题,西安、洛阳两地网民大打口水战,争论的焦点是:到底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还是西安为起点?后来争论升级了,延伸到帝都分量之争。有西安网民说:洛阳虽然也是古都,但所立朝代除东汉之外,其余皆为短命王朝,其中后唐存14年而灭、后晋立12年而亡等等,哪有西安的汉唐气势?

其实在我看来,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之所以寿命短,正是因为洛阳战争频繁的缘故,这更说明洛阳作为帝都分量很重。古都不以朝代短长论分量,譬如建都南京的朝代都很短命,却不影响南京作为古都的分量。细读中国历史你会发现:凡国家分裂之时,洛阳的重要性要高于长安,都来洛阳争天下;步入统一之后,长安则上升到第一位,都去长安坐天下。其原因是国家统一之后,坐镇长安便于防范西北游牧民族东侵。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洛阳、长安就像是历史的钟摆,坠着历代的都城城址,不在此便在彼,是同等重要的,没有必要互贬。

事实也正是这样。譬如进入五代时期,试问北方哪一场战争不是为争夺洛阳而展开?大唐灭亡后,直到公元960年北宋才建立,54年间,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战争打起来,那叫一个狠,都在洛阳的肌体上动刀动枪。洛阳城以血肉之躯,承受着战火的蹂躏,挡住无数“子弹”,这个战争的肉案板,代价有多高?分量有多重?

后唐兵变与潞王夺权之后,李从珂成了后唐末帝,而立了无数战功的石敬瑭却只能当臣子。当年他跟在明宗的屁股后面,一刀一枪地奋斗过来,但潞王称帝后,他只能称臣于潞王。潞王仍让他做河东节度使,令其离开洛阳,偏居于北方。

李从珂当皇帝,心里也不踏实,总担心石敬瑭要反;石敬瑭也不踏实,总担心李从珂暗算他,于是他常在别人面前称自己年老多病,啥也不关心了,不断地写辞职报告,要求解甲归田,请皇上解除其兵权,改任行政职务。

末帝见石敬瑭想退居二线,问手下大臣该怎样处置,大臣们皆认为不可,说石敬瑭这是在试探,一旦解除其兵权,石敬瑭必反。可是,末帝想顺水推舟,就批准了石敬瑭的请求,调整了他的工作岗位。

石敬瑭果然生气了,要反叛,末帝就下诏削去石敬瑭的官爵,对其亲属进行捕杀--从这点看来,历史上大将要反,多是由皇帝逼迫的。几天后,末帝又派大军向石敬瑭发动进攻,让大将张敬达率大军3万,在今山西太原南安营扎寨,对晋阳形成包围之势。

面对重兵压境,石敬瑭有些焦虑,担心打不过张敬达。这时,一个幕僚给他出了馊主意--向契丹求援。自古以来,国家发生内乱,多有向邻国借兵的,这事不稀罕,问题是这一次,幕僚是让石敬瑭“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向尚处于游牧阶段的异族王称臣,称对方为老爸,自己当儿子。

这就有点难堪了。

此人不但让石敬瑭

去当干儿子,还建议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意思是说,等契丹出兵灭了后唐,就把以上地区送给邻国。

这一交换条件太离谱!石敬瑭手下大将刘知远马上反对,说:“称臣就够了,当儿子太过分;多给财物尚可,割地予敌不妥!”石敬瑭却动心了,这家伙本身是沙陀人,与契丹人同属胡人。他想:“我们胡人之间,谁愿当爹谁愿当儿,那是自己的事儿,只要能度过当前危机,或能登上龙位,就是让我当孙子也干!”

于是他派使者到契丹请求援助,提出称臣于契丹主,并约定灭唐之后,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以儿子侍奉老子的规矩,侍奉契丹主。人们听了不觉好笑:石敬瑭已经45岁了,而契丹主耶律德光才34岁,儿子竟然比老子大,奇!

契丹主当然很兴奋,于是先派3000骑兵来援助石敬瑭,接着又亲率5万骑兵南下,包围晋阳后,向唐军发起猛攻,大败唐军,杀掉万余人。石敬瑭一看,自己认的干爹还真管用,于是也率军来打唐军。后唐末帝大惧,赶紧调洛阳步骑兵到河阳(今孟州)布防,又派忠武节度使赵延寿率兵2万赶赴晋阳御敌。

可是,后唐兵力不足,与契丹兵打起来,根本不是对手,多次失败,草粮皆空。石敬瑭见形势大好,干脆称帝,与契丹合兵一处,杀向洛阳。消息传到洛阳,百姓纷纷出逃,躲进豫西山中。几天后,末帝带残兵退守河阳,重新布防,试图守住洛阳北边的最后防线。其手下诸将对他说:“契丹大军将至,河水又浅,人心离散,此处不可久守!”末帝无奈,下令破坏河阳桥,以阻契丹骑兵,自己则回到洛阳,收拾细软,准备逃窜。

石敬瑭率兵一路往洛阳赶,唐军中一些将领见石军汹涌而来,纷纷率军投降,甚至为石敬瑭准备好渡河的舟楫,致使黄河防线不战自溃,洛阳完全暴露在敌军面前。而在邙山巡防的1000多名骑兵也无心作战,不断有人骑马奔石敬瑭去了。

此时,后唐末帝李从珂已是瓮中之鳖。石敬瑭

为防止末帝向西逃跑,请1000名契丹骑兵扼守渑池。末帝彻底绝望,与曹太后及几位大臣自焚而亡。至此后唐灭亡后晋坐稳,后晋灭后唐之战圆满结束,时为公元936年。

事后,石敬瑭倒是很守信用,割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还给“爹爹”奉送数万金帛。

相关参考

后晋皇帝石敬瑭: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代言人

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严重: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

后晋皇帝石敬瑭: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代言人

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严重: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五代时候,有个出卖大片国土、认契丹国主做父亲的“儿皇帝”。这个无耻的卖国贼,就是后晋的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石敬瑭是沙陀族人。他原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后唐做河东节度使,驻守晋阳(今山西太原),防

历史人物 石敬瑭简介生平 儿皇帝石敬瑭的功与过 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

  本名:石敬瑭  别称:儿皇帝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之后晋  民族族群:沙陀族  出生地:太原  出生时间:892年(壬子年)4月20日  去世时间:942年(壬寅年)9月11日  主要成就:帮助李

历史经验 后晋出帝石重贵亡国失妾之谜

石敬瑭病死,他的侄子齐王石重贵被宰相冯道与侍卫马步都虞侯景延广迎立为帝。因为石敬瑭靠契丹的支持才当上晋国的皇帝,所以在他活着的时候对契丹主耶律德光自称儿皇帝,上表时自称为臣。这两个称谓的含义不一样,“

中国历史 为什么后晋石敬瑭甘心做契丹人的“儿皇帝”?

公元907年,朱全忠篡唐称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在此之前,沙陀族将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因勤王有功,被唐朝政府封为晋王,而朱全忠则被封为梁王。晋、梁各自割据一方,多有交战。朱全忠挟持唐朝皇帝到洛阳乃

帝王故事 认贼作父的“儿皇帝”

  五代时候,有个出卖大片国土、认契丹国主做父亲的“儿皇帝”.这个无耻的卖国贼,就是后晋的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是沙陀族人.他原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后唐做河东节度使,驻守晋阳(今山西太

帝王故事 认贼作父的“儿皇帝”

  五代时候,有个出卖大片国土、认契丹国主做父亲的“儿皇帝”.这个无耻的卖国贼,就是后晋的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是沙陀族人.他原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后唐做河东节度使,驻守晋阳(今山西太

儿皇帝石敬瑭,石敬瑭为什么被称为“儿皇帝

石敬瑭为什么被称为“儿皇帝?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

“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代言人 石敬瑭

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严重: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