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皇帝石敬瑭: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代言人
篇首语: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后晋皇帝石敬瑭: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代言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后晋皇帝石敬瑭: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代言人
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严重: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皇帝派出的数万征讨大军正从各路扑向太原。
以石敬瑭的兵力是根本无法与后唐大军对抗的,情势看起来十分危急。但石敬瑭并没有惊慌,他是提前想好了应对之策才撕破脸皮的,而且他的计划还不只是抵御后唐的进攻,他要灭唐自立——当然不是靠自身的力量,而是靠契丹的帮助。
计划顺利实现,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御驾亲征,不但为石敬瑭解了太原之围,而且帮助他一举平灭后唐,建立后晋,自己做上了皇帝。而作为报答,后晋向契丹称臣,两国结为父子之邦,行父子之礼,同时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由此成为了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是“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其实,更客观公平地来看,在五代乱世,一切僭越乱伦皆已司空见惯,石敬瑭身为沙陀人(西突厥的一支别部),所侍奉过的后唐三姓四任皇帝中,就两次出现兄弟间反目成仇、兴兵夺位的情况,所以于他而言,帝梦心切者不择手段取之,没什么不能接受的。甘愿认贼为父确实无耻,但今人指责他“置国家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也实在是有些要求过高了。
事实上,中原王朝即使是在强盛如汉唐的时代,也都出现过对外族称臣、和亲或纳贡的情况。汉初在军事上无力与匈奴对抗,自高祖刘邦起便靠着与匈奴和亲来避免战争(实为变相进贡),和亲政策历经文景二贤,直到汉武大帝刘彻在位十多年以后才废止;唐高祖李渊及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靠着向突厥称臣才得以创建帝业;而唐肃宗为了向回纥借兵,以从安禄山的叛军手中收复京都,更与回纥签订过“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女子皆归回纥”的耻辱条约。石敬瑭遗臭万年的重要原因在于他的后晋帝国太过短命,根本没有机会在治史时通过“技术处理”来掩盖污点,而他割让燕云十六州之举,对后世的影响又实在太大,在此后至少四百年时间里直接改变了中原王朝的命运,自然不容易被后人忘记。
这十六州包括:幽(今北京)、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涿(今河北涿州)、莫(今河北任丘)、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今已为官厅水库淹没)、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北)、朔(今山西朔县)、蔚(今河北蔚县)。整个地区东西长约六百公里,南北宽约二百公里,面积十二万平方公里,正好相当于一个朝鲜。
从地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十六州自东向西包括了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基本上都分布在长城的内(南)侧,也即长城这条重要军事防线背后的战略支撑点,其中瀛、莫二州已深入到河北腹地数百里。失去了这一片山势险峻的地区,中原王朝的整个北方就失去了一条阻击“胡人铁骑”的天然军事屏障,南下千里再无险可守,直至黄河岸边全部是一马平川,中原从此门户大开。
此后四百年间,对于每一个中原王朝来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个梦想。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率领强劲的后周大军北伐燕云之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收复瀛、莫、易三州和益津(今河北文安县境)、瓦桥(今河北雄县境)、淤口(今河北霸县境)三关,共计17县之地,取得了五代以来中原对辽作战的最大胜利。只可惜柴荣此时突然患病,不久即病逝,收复燕云的大业也半途而废。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专设内库,名为“封桩库”,其职能就是从每年的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盈余存储起来。他的想法是在储满五百万缗时,向契丹赎买燕云十六州;如果契丹不肯,便把这笔钱作为战争经费。他曾说:“我以二十四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可惜宋太祖也是才满五十岁就猝然而亡,他的恢宏计划也无法实现。后来宋太宗赵光义挟平灭北汉的余威,两次北伐契丹,均以惨败告终,宋帝国企图以武力收复燕云地区的努力也宣告失败。从此,宋帝国的君臣将士普遍滋生了一种“恐辽心理”(后又变成“恐金”),这种心理阴影一直持续到大宋灭亡。
如果换一个方向来思考就可以明白:北方的政权在获得了燕云之地以后,一方面掌握了对中原长驱直入的军事便利,另一方面,由于燕云地区的农耕经济与北国的游牧经济形成了良性互补,也极大地促进了北国整个的社会发展,也就更成为中原王朝的劲敌。
燕云十六州直到明朝建立时才又重新回到中原国家的版图,而石敬瑭的骂名恐怕永远也无法脱去。不过,如果再多还原一些历史,还应该记住一个叫桑维翰的人,他是石敬瑭手下的谋臣,正是他为了讨得主子欢心,提出了割让燕云十六州这样一个完全“过度”的建议。其实在当时,想达到让契丹出兵相助的目的,只要多送钱物,也是可以实现的。
相关参考
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严重: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
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严重: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皇帝...
石敬瑭是民族英雄吗石敬瑭是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是“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其实,更客观公平地来看,在五代乱世,一切僭越乱伦皆已司空见惯,石敬瑭身为沙陀人(西突厥的
五代时候,有个出卖大片国土、认契丹国主做父亲的“儿皇帝”。这个无耻的卖国贼,就是后晋的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石敬瑭是沙陀族人。他原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后唐做河东节度使,驻守晋阳(今山西太原),防
后晋政权耶律德光在获得石敬瑭所开出的割让燕云十六州及称臣称子,并交纳岁输等一系列承诺之后,于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清泰三年)命人在晋阳设坛,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成为大晋皇帝之后,改元
石敬瑭简介是这样的。石敬瑭我国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年少的时候沉稳大方,喜欢研究兵法,跟随先皇冲锋陷阵,立下汗马功劳。到了晚年之时,则性格怪异多疑。另外,石敬瑭在家中是第二个孩子,小的时候总是不喜欢说话
石敬瑭简介是这样的。石敬瑭我国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年少的时候沉稳大方,喜欢研究兵法,跟随先皇冲锋陷阵,立下汗马功劳。到了晚年之时,则性格怪异多疑。另外,石敬瑭在家中是第二个孩子,小的时候总是不喜欢说话
历史人物 石敬瑭简介生平 儿皇帝石敬瑭的功与过 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
本名:石敬瑭 别称:儿皇帝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之后晋 民族族群:沙陀族 出生地:太原 出生时间:892年(壬子年)4月20日 去世时间:942年(壬寅年)9月11日 主要成就:帮助李
我国后晋第一位皇帝石敬瑭原名石绍雍,在位时间一共是6年,享年52岁,其中他发生了不少故事。石敬瑭的故事提到,年少的石敬瑭因杰出的军事才华被李存勖选中,成为其手下将领,不仅一马当先的救下了他的岳父,而且还在...
我国后晋第一位皇帝石敬瑭原名石绍雍,在位时间一共是6年,享年52岁,其中他发生了不少故事。石敬瑭的故事提到,年少的石敬瑭因杰出的军事才华被李存勖选中,成为其手下将领,不仅一马当先的救下了他的岳父,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