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为何还被发配边疆 他比卫青霍去病还牛
篇首语: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最后为何还被发配边疆 他比卫青霍去病还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为何还被发配边疆 他比卫青霍去病还牛
今天小编要说的人物不简单,其实说到打匈奴,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卫青啊,霍去病啊什么的。但是,打击匈奴最厉害的还是汉元帝时期的陈汤。当然,小编也不是要否认卫青、霍去病的功劳,只是这个陈汤确实是做了连卫青、霍去病都没能做到的大事。立了这么大的功,那怎么也得做个大将军了吧,但是陈汤这个人却没有卫青他们那么听话,所以经常惹得皇帝不开心。所以说,虽然陈汤是个英雄,同样却也是一个不省心的人,让皇帝很头疼。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陈汤这个人。
在批评陈汤之前,咱们先来看看陈汤这个人有多大本事。陈汤最为轰轰烈烈的一场战役当属灭掉郅支单于,也就是这场战役让陈汤名声大震。他用4万兵马把北匈奴打的满地找牙。在这场战役中,斩获北匈奴的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虏了一百四十五人,收降了一千多人。最重要的是直接把北匈奴头头郅支单于给杀了。这是汉武帝以来第一次直接把单于给杀掉。所以说在这上面,陈汤比卫青、霍去病的功绩还大。陈汤有句名言说的十分霸气: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打匈奴这个方面,陈汤确实做到了。正是因为陈汤的这场战役,汉朝和匈奴和平相处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和军事才能的人却未能受到重用,而且官路非常的坎坷,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陈汤的一个致命缺陷了。就是贪婪。这陈汤什么都好,就是贪,也是因为这个贪大起大落了好几次。在这里,小编举几个例子。汉成帝的母亲王政君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叫苟参,苟参死了之后,他老婆想要为自己的儿子讨要一个侯做做。因为在那个时代,王政君同父异母的同姓兄弟们都已经封侯了,王政君的侄子,也就是王莽那时候也已经封侯。所以这个苟参的老婆也想让汉成帝给自己的儿子封侯,所以她就去找了陈汤,因为给王莽申请封侯的奏章就是陈汤写的。
苟参的老婆给了陈汤五十斤金,想要让陈汤也为自己的儿子写一份,陈汤答应了,开心的收下了钱。这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件事,弘农太守张匡因贪污百万以上,狡猾无道,下诏立即审问,他害怕进监狱,所以来找陈汤帮忙,这陈汤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去朝廷上喊冤,这一喊就喊过了冬天。在汉朝,只有秋冬两个季节才能执行死刑,所以陈汤帮助张匡成功拖延时间,最后这个张匡也成功逃过一劫,出狱了。陈汤也因此收了两百万的感谢费。像这样贪的事儿陈汤做了不少,不然也不会被别人抓小辫子。
我们都知道,这种贪婪的事情做多,做顺手的话,人的内心的欲望也就会越来越大,不再仅仅局限于这种小贪,而会向更高级别的贪去发展。而陈汤就是这样的人。他千不该万不该就是把主意打到了皇帝修建陵墓这件事上。而这件事情也是陈汤不幸晚年的导火索。接下来小编就来讲讲这件事。在皇帝刚刚登基之后就要开始为皇帝建造陵寝了,所以,在汉成帝登基之后,汉成帝也开始着手办这件事。
而这件事的负责人是将作大臣解万年。这个解万年和陈汤是好朋友,而且两个人都是非常贪财的人。所以也都想在这件事情上捞点好处。解万年是为了加官进爵,而陈汤却是为了重新进入长安这个政治中心。因为当时陈汤因为其他贪财的事情被贬出长安了。所以他想要让汉成帝重新恢复徙民陵邑制。什么是徙民陵邑制?这是汉朝初期设立的一个制度,就是说在皇帝建造陵墓的周围重新设立一个郡县,把关东那些富人和地位高的人都强制迁过来,这样既为了使陵墓那块地方看起来不荒凉,也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关东的控制,也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办法。
但是这个制度在汉成帝时期已经是废除三十多年了,想要重新建立当然不易。陈汤心里的算盘是这样的:他如果说服皇帝重新实行徙民陵邑制,就可以跟皇帝说,我以身作则,首先从外面迁移到长安来。这样一来,他的目的就达成了,而且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也可以好转。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个解万年没有在原定期限三年内完成任务,所以很多大臣就开始弹劾了,说不仅没有完成任务,而且这个陈汤还妖言惑众,废除三十多年的体制重新恢复,这不是逼得关东富人和朝廷对立吗?再加上陈汤以前的贪便宜的事情都被抖了出来,罪上加罪。最后被发配边疆。
陈汤这个人有才无德,所以说,即便他立了大功,也是没办法善始善终的。在肯定他的才干的同时,我们也确实也要批判他的无德。
相关参考
李广和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朝著名大将,但是在后世李广的评价远远比不上卫青和霍去病。 司马迁的《史记》中,对李广大加推崇的。后世有《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许多人认为他比不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窦宪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说起汉朝时期抵御匈奴的名将,率先被人提起的不外乎卫青霍去病,而霍去病年纪轻轻就拥有显赫战功,在后世眼中,他比他的舅舅卫青
公元1783年间,清朝的乾隆皇帝前往河北易县为自己的祖宗扫陵。在形成的途中,由于一个人的行迹很可疑,所以被护驾的侍卫给拿下,并且进行了搜身。而这一搜身可不得了,居然搜出了一封专门写给乾隆皇帝的信。这侍
古代的刑法多种多样,被抓的犯人很多都被抓进牢狱,而也有一些人则会直接被发配到边疆荒漠的地方。相信这一幕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水浒传中也最为常见,那么为什么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朝廷还要浪费大
古代的刑法多种多样,被抓的犯人很多都被抓进牢狱,而也有一些人则会直接被发配到边疆荒漠的地方。相信这一幕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水浒传中也最为常见,那么为什么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朝廷还要浪费大
人生在世,唯有死应该让人感到害怕。这句话是真的吗?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可以置生死于度外,去做自己觉得正确,正义的事情。为此,文天祥说了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朝统治者即便杀了他,他
人生在世,唯有死应该让人感到害怕。这句话是真的吗?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可以置生死于度外,去做自己觉得正确,正义的事情。为此,文天祥说了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朝统治者即便杀了他,他
公元1783年间,清朝的乾隆皇帝前往河北易县为自己的祖宗扫陵。在形成的途中,由于一个人的行迹很可疑,所以被护驾的侍卫给拿下,并且进行了搜身。而这一搜身可不得了,居然搜出了一封专门写给乾隆皇帝的信。
周培公是清朝历史上的大臣,他一生为大清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康熙王朝》播出之后,对于周培公的议论就一直不曾断过,那么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么样的呢?他的功过又该怎么来评定呢?周培公是康熙时期的大臣,是
周培公是清朝历史上的大臣,他一生为大清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康熙王朝》播出之后,对于周培公的议论就一直不曾断过,那么历史上的周培公是怎么样的呢?他的功过又该怎么来评定呢?周培公是康熙时期的大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