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宋代·泰山封禅
Posted 宋朝
篇首语: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宋代·泰山封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宋代·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
宋真宗在澶渊之盟后心里很不畅快,想办法要刷洗一下城下之耻。善于逢迎的参知政事王钦若则早已想好了主意,起初要真宗北伐恢复燕云十六州,真宗认为难以获胜不可行。王钦若便说出真实本意是: “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 就是要学秦皇、汉武的封禅把戏,“建立功业”,以满足宋真宗的虚荣心和自尊心。宋真宗为了取得宰相王旦的支持,以赐酒为名,暗送王旦一罐珍珠,拉拢王旦合演了一出封禅闹剧。
景德五年 (1008),真宗利用王钦若的建议,以佛教、道教之说,伪称梦见神人,谓将降天书 《大中祥符》 三篇。接着与宰执王旦、王钦若等在承天门举行受天书仪式,命内侍升屋,取下预置的 “天书”,因改年号为大中祥符。接着,以王旦、王钦若为首,率领文武百官及僧道3万余人,请真宗到泰山封禅。王钦若与三司使丁谓详细制订了封禅的仪式。并从开封至泰山,沿途大兴土木,修整道路,建立行宫,肆意挥霍。为了美化真宗的统治,王钦若、丁谓等人又令各地官员大献灵芝等祥瑞之物,逼迫农民进入深山采集。真宗一行数万人在登泰山时,路过曲阜,大搞祭孔尊儒活动,前后达47天,赏赐、浪费无法计算。真宗又到汾阴祭“后土”,往亳州祀老子,宣扬儒、佛、道 “三教一旨”,“有助世教”。文武官员也争相逢迎,虚报祥瑞,奉献赞颂,以粉饰太平。
相关参考
在我国古代,一些有作为的皇帝,往往都要到泰山去封禅,以夸耀自己的文治武功。像秦始皇、汉武帝等,都进行过泰山封禅。 可笑的是,宋代的真宗皇帝本没有什么文治武功,仅凭着几个大臣的帮助,与辽国达成了赔
封禅是古代皇帝最高的祭祀仪式。而封禅的条件也是极其苛刻,既要皇帝本身功德无量、国泰民安;还要位出正朔,人皆咸服。连李世民这般创下大唐盛世贞观之治的明君圣主,也因为得位不正而不敢有所僭越。因此封禅泰山,
封禅是古代皇帝最高的祭祀仪式。而封禅的条件也是极其苛刻,既要皇帝本身功德无量、国泰民安;还要位出正朔,人皆咸服。连李世民这般创下大唐盛世贞观之治的明君圣主,也因为得位不正而不敢有所僭越。因此封禅泰山,
从炎帝时代起,就有七十二王封泰山的事迹,这种典礼是一种祭天仪式,是远古时代活动在泰山周围的部落或氏族自然崇拜的表达。到了春秋时代,封泰山被视作人间的天下霸主得到了天帝的承认的表现,届时便能人人信服
泰山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宋真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泰山封禅,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历代帝王要在泰山进行封禅大礼,都有必要条件,文治方面,至少要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武功方面,底线是四海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宋真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泰山封禅,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历代帝王要在泰山进行封禅大礼,都有必要条件,文治方面,至少要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武功方面,底线是四海
唐玄宗是唐代的第六位皇帝,在位44年。他即帝位之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至形成了唐朝以来国家兴盛的又一个高潮,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玄宗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欣然首肯,于
芙蓉万仞插丹梯,海上群峰莫与齐。九点清烟看野马,五更红日候天鸡。云封峭壁松多古,藓积残碑字未迷。冉冉岭头笙鹤下,仙坛曾此降金泥。>> ――[清]雍正《岱顶》>> 泰山封禅是一种祭祀仪式,是中国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区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不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