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宋代·元宵灯节
Posted 广场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宋代·元宵灯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宋代·元宵灯节
元宵灯节
从宋代开始,元宵节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自正月十四日起,到十八日或十九日晚上,人们陶醉于高度的欢乐之中。北宋东京城的元宵灯节最为风光。
北宋晚年,风流皇帝宋徽宗在十四日就率亲王、宗室、宰执大班人马去五岳观进香,晚上返回皇宫,一路上,提灯光耀。回到宣德门广场,已是华灯勃放。广场南面扎了大山棚,结彩扎灯,画了许多仙人故事。彩棚左右两边,扎了文殊、普贤两大神像,骑着狮子与白象。此外,还扎了两条巨龙,裹青布,密藏着几万盏烛光。
十六日晚,皇帝在宣德门城楼赏灯,“与民同乐”。广场上高官大宦扎有幕帐。各家乐队与山棚露台上庞大乐队竞相演奏歌曲。不少著名的艺人在广场表演飞丸、走索、上竿之类的高级杂耍,歌笑声、喝采声,沸沸扬扬。
除了宣德门广场以外,大相国寺、开宝寺、景德寺以及许多大店铺,也设置乐棚,悬挂新奇灯盏。中莲花王家香药铺的灯火,最为新颖,并且邀请了一些和尚道士来打花钹、弄椎鼓,观者如云。
东京城大多数城门口,官府都设置乐棚组织演出,许多街巷口子,也安排了影戏棚子,吸引了不少老人与小孩。许多高墙深院里,丝竹笙簧不断; 一般中小家庭,也荡漾着笑语欢歌,直到深夜。
宋代节日的狂欢,不仅显露了社会上层的权势与富有,同时也使中下层平民广泛参与,他们不仅获得了生理上的松弛与精神上的快慰,而且开始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
相关参考
不论古今,赏灯都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目。今晚,全国各地定也会如古代一样,“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忆古思灯,去古代观观灯。元宵节亦称灯节,中国之灯节习俗,源远流长。汉代时,帝王提倡佛法,敕令...
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是很多家庭团圆的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加上吃元宵的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指第一、开始的意思,如每年1月称做元月;“宵”,指夜,春宵、通宵。另外,这一天又叫上元节、灯节。每逢这天,许多人家都挂起五彩缤纷的花灯,而表示吉祥的食品“元宵”更是人们餐
春节风俗——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
春节风俗——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
元宵节的由来: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
作者:程世鹏,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元宵节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又称作“上元节”、“灯节”、“元夕”。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汉代,后来历经唐、宋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项固定的传统节日沿袭下来。不仅是在今天,在
一、请简述3种元宵节起源的历史典故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元宵节有燃灯、观灯的习俗,故又名“灯节”。它起源于秦汉年间,后来发展为望日夜游、观灯的习俗,到唐宋时尤盛。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
1、闹元宵是广州人的岁时风俗。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广州的元宵灯会活动由来已久。早在南汉时,广州元宵夜在长寿寺(即今天的六榕寺)的花塔(现六榕塔,当时称舍利塔)上下燃遍灯烛,与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