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Posted 老妇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岭南的节日风俗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岭南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1、 闹元宵是广州人的岁时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元宵节,又叫灯节。
广州的元宵灯会活动由来已久。
早在南汉时,广州元宵夜在长寿寺(即今天的六榕寺)的花塔(现六榕塔,当时称舍利塔)上下燃遍灯烛,与月比光,并预祝丰年,称为“赛月灯会”。
到清代,广州元宵灯市设在今解放中路的“四牌楼”;辛亥革命后,灯会曾一度冷落;解放后再度兴盛。
元宵灯饰品种很多,主要有宫灯、丝料灯、夹纱灯、走马灯、象形纸扎灯、花果灯、龙灯和灯楼等。
龙灯与灯楼属于大型彩灯,由几十个灯笼连接起来的龙灯,还可以耍舞上街游行呢!
实际上,广州的“元宵灯会”是一项民间彩灯的展览。
春节期间广州举办的元宵灯会,除展摆广州灯饰之外,越秀公园、烈士陵园和广州文化公园还经常举办四川自贡、山西大同等地的灯会。
2、波罗诞庙会 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
波罗诞庙会是广州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年历史,当地有“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之说。
买波罗鸡是波罗诞庙会的保留节目。
波罗鸡是一种纸糊的民间工艺品,据说这是一种“神鸡”,在10万只纸鸡中,有一只会像真鸡一样在清晨啼叫。
运气好的人买到那只会啼叫的波罗鸡就可发财。
传说古时波罗庙附近有个张姓老妇,她养了一只很神气、啼声很响的大公鸡。
有个财主酷爱斗鸡,想出高价想买老妇的鸡,老妇不肯。
他恼羞成怒,派家丁将雄鸡偷了回来。
谁知,这只鸡从此再不啼叫。
财主一怒便杀了它。
伤心的老妇人将鸡毛捡回家,用黄泥和纸做了一只雄鸡,把鸡毛一根根粘上去,第二天早晨,这只纸做的雄鸡居然开始啼叫。
老妇高兴得又做了很多这样的鸡,拿到波罗诞庙会上去卖,这种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3、 7月份就到增城去参加荔枝节。
此时是精神、物质双丰收的绝好时机,吃荔枝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在此期间举办的歌舞表演、美术摄影展览等更使人大饱眼福。
4、重阳节登高是广州市的岁时风俗。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重阳登高,取其吉利。
以往重阳节人们主要是登高、扫墓、放风筝。
70年代以后,重阳登高之风日盛,而放风筝的习俗已很少见,扫墓者也大为减少,而以登山游乐为主。
广州人重阳登高往往选择白云山、越秀山,每年登山者不少于20万人,其中不少青年男女还在重阳前夜登山,通宵达旦。
相关参考
山歌节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
小年的由来: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那么小年是哪天呢?北方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地域与人文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及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人文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延续经久不衰。而藏族文化主要的表现也是藏族节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藏族的节日,习
清明节的风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
...节有什么风俗活动春节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和民族最隆重的节日,而在仡佬族文化中,最隆重的节日却不是春节,而另有其他。在仡佬族,最隆重的节日应该要数八月节了,八月节对于仡佬族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那些天会有...
仡佬族八月节有什么风俗活动春节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和民族最隆重的节日,而在仡佬族文化中,最隆重的节日却不是春节,而另有其他。在仡佬族,最隆重的节日应该要数八月节了,八月节对于仡佬族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
七夕节的风俗习惯: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变得家喻户晓。每年到了七夕的晚上,大家就会出门去看牵牛、织女星渡河相会。传说西汉的窦太后自小秃头,家人嫌她丑陋,就不准她出门看星。当然,并不是每个女孩都像窦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
回族的风俗有哪些?全国回族有860万人,其中新疆共有回族约73万多人,新疆的回族也同口内的回族一样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郊县,回族人在居住区一般自成村落,围清真寺而居。也有和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