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元代·天锡改诗

Posted 元朝

篇首语: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元朝 元代·天锡改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元朝 元代·天锡改诗

天锡改诗

“一字师” 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也有这样一则故事。他有一首《送浚天渊入朝》 的七律,其中颔联是: “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 此诗一出,都认为对仗工整,广为流传。只有一个山东老头儿不以为然,他说: “这一联的 ‘闻’ 字和 ‘听’ 字是同一动作,在诗中有 ‘合掌’ 之嫌。” 萨都剌听说后觉得有理,便去求教如何改好。老头儿从容说: “唐人就有 ‘林下老僧来看雨’ 的句子,何不易 ‘闻’ 为‘看’ 呢?” 萨都剌佩服极了,把老头儿拜为 “一字师”。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祖上是西域人。父、祖以军功起家,奉命镇守今山西北部一带,定居雁门,萨都剌就生在雁门,故自称是雁门人,其诗集也就叫 《雁门集》。不过他是什么民族,目前尚有争论,有回、蒙古、维吾尔、汉诸说。

萨都剌早年聪明,学习刻苦。青年时代过着贫寒卑微的生活。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到吴越一带经商。经商和书生,似乎自古无缘。他不谙此道,往往折本,故在34岁时又弃商回家。这次经商四处颠沛的生活,使萨都剌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刺激。但他的收获是巨大的,那就是使他有机会去接触社会现实; 所以他的诗作无论在题材范围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高于同时代的诗人,更是那种养尊处优的人所不能企及的。

元仁宗时恢复了科举,55岁的萨都剌中了进士,做了京口录事司的达鲁花赤的正八品的官儿。后来担任过一些卑微的小官,论官秩,最高不过从七品,论月俸,最多不过20贯。萨都剌又不会搜刮,到头来还是两袖清风。后因弹劾权贵贬职,时年已近80,随即退休。晚年事迹不祥,约卒于1355年前后。

相关参考

元朝 元代·元代杂剧

元代杂剧元曲一词,主要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两类文体。散曲是元代我国北方民间新兴起来一种口语味比较浓厚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戏剧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它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

元朝 元代·歌咏西域

歌咏西域元代以前,我国亲历西域的诗人只有唐代的骆宾王和岑参。蒙古至元一代能躬践此土者也只有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和长春真人丘处机二人。他们的诗作中歌咏西域风光的篇目占了很大比重,这些诗在元代诗坛上别树一帜,

元朝历史 元代皇帝为什么都没有陵墓

元代皇帝为什么都没有陵墓?元朝皇帝陵墓之谜  每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都有陵墓,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这是一个千古历史之谜。  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山崩,“用啰木两

元朝历史 元代法规

元代(1279~1368)是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因此也没有成文法。自从铁木真(1162~1227)征服了乃蛮部,才开始用畏吾儿字拼成蒙古语,并将其训令写成法规,名曰:“大法令”,

元朝 元代·芦花道人

芦花道人贯云石(1286—1324),元代畏吾儿诗人。原名小云石海涯,父名贯只哥,因以贯为姓氏。自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贯云石辞官后,路过梁山泊,见一渔翁用芦花絮成被子,他觉得这种被子很清雅,便请求用

元朝 元代·回回火炮

回回火炮回回是元代对中亚和西亚信奉伊斯兰教诸国各族人的泛称。宋代《武经备要》记载有抛石机,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把火药包抛射出去,但它只能发射几斤、几十斤的火药包。回回火炮的原理与抛石机相同,不过威力更大,

元朝历史 元代瓷器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并且此时对

元朝 元代·巧思绝人

巧思绝人“巧思绝人”,是《元史》对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的评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国际天文学会于1970年将月球背面的西经134°、北纬8°的位置上一座环形山定名为“郭守敬”。中国科学院紫

元朝 元代·大将伯颜

大将伯颜元代名叫伯颜的人很多,史书记载的就二十九人,这里说的是统兵攻宋的伯颜。至元十一年(1276),元世祖忽必烈遣军南下,拜伯颜为中书左丞相,行省荆湖。伯颜陛辞时,世祖对他说:“当年宋太祖的大将曹彬

元朝 元代·开河变钞

开河变钞至正四年(1344),中原大雨20余日,黄河暴溢,在两个月内就有白茅堤和金堤两处决口。河南、山东、安徽、江苏许多沿河地区遭受水灾,元朝政府的漕运和盐场,受到严重影响。直到至正十一年(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