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可耻的鸦片贸易
Posted 清朝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可耻的鸦片贸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可耻的鸦片贸易
可耻的鸦片贸易
鸦片,是从尚未成熟的罂(yīng)粟果里取出乳状液体,将其干燥后变成的淡黄色或棕色固体,味苦,熬制成烟土。罂粟是一种两年生草本植物,花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可供观赏。
鸦片中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具有强烈的麻醉性,医药上用于止泻、镇痛和止咳,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如果用的次数多了,就会上瘾,最后导致身体衰弱,精神萎靡,失去劳动能力。
在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以前,鸦片输入中国每年不超过200箱,当时是作医药用,由葡萄牙人贩运进口。但1757年英国占领孟加拉后,输入量增加到1000箱。1773年,英属印度政府确立了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的政策。1787年,英政府给予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专卖权,1797年,又给它制造的特权。这样,中国遭受鸦片的毒害越来越大。
罂粟最初产在希腊,后来传到了土耳其、印度等地。直至唐代,我国才开始有人栽种,当时,只在药店里出售,人们用其治病,还没有吸食的习惯。
起初,吸食者仅限于地主、官僚和一部分大商人。后来,就连一般中小商人、手艺人和当兵的也开始吸食了。英国侵略者看准了有利可图,便在印度大量种植罂粟,加工后偷运到中国,使英国政府、英印政府和鸦片贩子们大发横财。以1813年为例,每箱鸦片成本费是237印度卢比,而公司的拍卖价,包括英印政府的鸦片税在内,每箱是2428卢比,超过原来成本九倍。利润的三分之二归公司所有,三分之一归英印政府。鸦片税是按成本300%以上抽税的,加上鸦片过境税,共占英印政府总税收的七分之一。鸦片贩子把鸦片从印度运到中国,转手之间获利高达两三倍。
贩卖鸦片,完全是一种罪恶的勾当,英国侵略者自己也非常清楚。一个印度总督在一份声明中说:鸦片有害健康,除了对外贸易,在国内应该严格限制。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还有美国。据英国东印度公司估计,单是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美国偷运到中国的鸦片就有1.9万担,占鸦片进口总数的40%。
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唯利是图的英国鸦片资本集团,千方百计向中国推销鸦片,销售额逐年增加。到19世纪30年代,鸦片已经成为英国对华贸易中的主要“商品”,中国由出超国逐渐变为入超国,鸦片贸易成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吮吸中国人民膏血的主要手段。
鸦片贸易不仅有利于英国的鸦片资本集团,而且与英国的工商业资本集团分不开。他们用英国的棉毛织品换取北美的小麦和印度的棉花,又用印度的鸦片换取中国的丝、茶和白银,作为棉花、毛纺织品的代价。这样,单凭在印度种植鸦片,就可换回这一切物资了。
到了鸦片战争前夕,向中国输入的鸦片一年比一年增多,高峰时竟达到4万多箱。
鸦片的大量输入,使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出。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仅广州一地,流出的白银就有8974000多元。鸦片战争前十几年间,贩运来的鸦片就价值1.88亿元。因为白银外流,中国的白银越来越少,造成银价不断上涨,钱价下跌。清初的时候,白银1两兑换铜钱七八百文,到了鸦片战争前夕,银价涨了一倍,1两白银已经可以兑换铜钱一千五六百文了,钱价跌落一倍以上。
清政府规定纳税要用白银计算,农民出卖农产品得来的铜钱,在纳税的时候必须折合成白银入库。银价高了,农民的负担也就自然增加了。银贵钱贱,造成物价上涨,又严重影响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
鸦片走私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难道官府就管不了吗?一个叫查顿的鸦片贩子曾公开说:没有比偷运鸦片去中国谋利更简单的了。那是因为广东的大小官员一个个见钱眼开,只要用重金收买,他们就会把皇帝的诏令抛到一边。
早在雍正七年,清政府就开始下令禁止鸦片贸易。鸦片贩子根本不顾清政府的禁令,照旧在商馆里出售鸦片。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清政府又重申禁令,加重刑罚,声明四年后将采取最后措施,查禁鸦片。他们就用贿赂手段,买通澳门的中国官吏,在澳门设立货栈。可这样要受到葡萄牙人的限制和征税,于是他们干脆买通广州官吏,直接把鸦片运进黄埔。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清政府采取严厉措施,限令广州行商具结保证,查清外国商船确未携带鸦片,才准进口。英国鸦片贩子把趸船移到伶仃洋岛附近洋面,在英国军舰的保护下,偷运内地。道光六年,清朝政府又在广东设立了水师巡缉机构,专门查禁鸦片走私。没过多久,这个机构就和鸦片贩子勾结在一起了,只要每箱鸦片出价10元,就可通行无阻。
当时,有个名叫韩肇的水师副将,是政府派到海上缉拿鸦片贩子的。他不仅不履行职责,反而利用缉私船只,帮助鸦片贩子走私。他们约定,每运进1万箱,就送给他相当于几百箱鸦片价值的酬金;还提取一些实物进献朝廷,说这是他缉私获得的。蒙在鼓里的道光皇帝,哪里知道他是个贪赃枉法之徒,竟提升他做了总兵,还奖给他一顶插有花翎的官帽。
道光十七年的一天,一艘东印度公司的走私船“玫瑰号”装着300箱鸦片,准备在南澳岛抛锚卸货。镇守该岛的清军水师副总兵闻讯,指挥两艘战船赶来。玫瑰号船长备办了上好的雪茄和美酒,恭请这位大清官员上船享受。烟酒过后,他一本正经地询问抛锚的原因。船长再三说明,他们只在南澳补充饮水和柴草后就启航。副总兵打着官腔对玫瑰号船长说:“在淡水供应问题上本官可以通融,但是,备好饮水和柴草后,得立即驶往黄埔,不得开向其他港口,这是朝廷的诏令。”
船长很快明白了他的用意,答应按照老规矩办理,给了他一大笔钱。副总兵临走时丢下一句话:你们看着办吧!
尽管清朝历代皇帝都下过禁烟的诏令,特别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还采取严厉的措施,可事情就是这样奇怪,越是禁烟,鸦片贸易越是频繁。原因很简单,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好办。清政府的腐败由此可见一斑。
相关参考
都是无知惹的祸,1840年鸦片战争前,英国和清政府的贸易冲突
在19实际末期,延续了20年的大清朝已经走到了风雨飘摇的前夜,但对此,清朝的统治阶级和士绅们并没有一定的认识,这些人大多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哪怕危机就在眼前也并未低下头去看一眼。世界第一的小农经
清朝末期的时候到处都是抽鸦片的中国人。因此清朝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林则徐到了广州才发现外国人不但在鸦片上剥削中国人就连在一些基本的贸易上也巧取豪夺。 那时候在对外贸易中清朝主要是进口一些西方国家
清朝时,闭关锁国的中国虽然在其他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但是在贸易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了扭转这个趋势,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就发生了著名的“虎门销烟”事件。鸦片可不是一个好东西,吸食
清朝末期的时候到处都是抽鸦片的中国人。因此清朝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林则徐到了广州才发现外国人不但在鸦片上剥削中国人就连在一些基本的贸易上也巧取豪夺。 那时候在对外贸易中清朝主要是进口一些西方国家
鸦片由罂粟果中的乳状液体加工而成,又名阿芙蓉,俗称大烟。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入阿拉伯、印度等地。鸦片含有大量麻醉性的毒素,吸食上瘾,使人萎靡不振,骨瘦如柴,直至死亡。从19世纪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这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过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鸦片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林则徐禁烟到鸦片战争的爆发,在这段时间内,清廷内部犯了一系列的
香港被英国占领不久,即被宣布为自由港。说者往往以此为香港发展的根本原因。事实似乎并不尽然。香港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经济开始起飞,逐渐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何以在此前一百年香港经济不能起飞呢?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大清帝国被迫与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根据条约,大清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并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开埠通商等等。英国人通过战争获取的特权让美国政府非常眼红。于是美
...用于镇咳、止泻等。都知道鸦片用多了就是毒品,更知道清朝末年的鸦片战争以及之前的鸦片走私,鸦片贸易给英国资
道光二十年,英国对清朝发起了一场海盗式掠夺的“鸦片战争”,这是一场历史必然,也是本可避免的战争,本质上离不开货币关系左右。在鸦片战争爆发前,茶叶风靡世界,清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在茶叶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