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内部为了解决鸦片问题产生了哪些分歧?

Posted 鸦片

篇首语: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内部为了解决鸦片问题产生了哪些分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内部为了解决鸦片问题产生了哪些分歧?

清朝时,闭关锁国的中国虽然在其他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但是在贸易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了扭转这个趋势,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就发生了著名的“虎门销烟”事件。鸦片可不是一个好东西,吸食后对国民的身体素质有严重的影响,但是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毫无益处的东西,清朝当时为此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到底是为何呢?

鸦片战争前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中国走私鸦片十分猖獗,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安全和国民的生计。清廷内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官员认为应该严禁鸦片,一部分认为应弛禁,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两边论者皆认为鸦片于国于民是一大害,严禁、弛禁仅仅是手段不同。

弛禁的想法源于广州“学海堂”(一个地方书院)的一帮学者,他们认为清廷之前的禁烟法令形同虚设,一方面又深以为因为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危害巨大。基于此,他们在1836年5月17日通过与其往来密切的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向朝廷建议:对鸦片进口比照普通药材一样征收关税,并要求鸦片交易只能以物易物,不允许用白银购买,以此防止白银大量外流。同时建议朝廷准许民间种植鸦片,以减少向外洋进口。弛禁论者不太在意普通平民是否吸食鸦片,但应坚决禁止官员、士人、兵勇吸鸦片。这一观点受到时任两广总督的邓廷桢的支持,外国鸦片走私商大部分也赞同这个方案。

简单来说弛禁论者是因为禁“烟”不力才主张弛禁,他们更关注的是国家财富的外流危机(白银危机),知识阶层的沦落,但是这些学者没有深刻认识到鸦片的盛行对普通百姓的伤害。

随着弛禁论的甚嚣尘上,反对弛禁要求严禁的折子也被呈给道光帝。严禁论者从根本上驳斥弛禁论者的观点。他们认为禁止不力决不能称为弛禁的借口,法令如堤,不能因为部分侵蚀就坐视全部坍塌。同时他们强调,一旦弛禁实行,民间吸食鸦片之风将无法遏制。所以,他们主张,要从严禁止鸦片,凡“贩卖之奸民、说合之行商、包买之窑口、护送之蟹艇、贿纵之兵役”(徐中约语)都应该严惩不贷。并且严禁论者点名了一批英商,要追究这些人的责任。

道光帝态度比较犹豫,刚开始他有些倾向于弛禁论者,但当严禁论者的折子呈来,他显然被说服,弛禁论遭到贬弃,最晚到1836年9月,弛禁举措被取消。这场争论也就到此为止。两广总督邓廷桢受命禁烟。此后严禁论者呼声越来越高,直到1838年黄爵滋言辞激烈的要求处死所有一年内不能戒“烟”的人。林则徐也在此时发声支持严禁,并受命称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弛禁还是严禁都是清廷的一种应对危机的方式,但作为决策者的道光帝及其幕僚的犹豫严重影响了中央政府的政策:早期倾向弛禁使得广东英商仿佛看到希望,大量囤积鸦片,然而形势陡转之下,鸦片被严禁,囤积的鸦片面临收缴,英商的损失比正常情况下加大,这更刺激了与英国的矛盾。另一方面在严禁论占优势的时候,清廷上下大多缺乏冷静思考, 没有考虑到与禁“烟”相配合的应该是备战,严禁被当做一面大旗来使用,成为部分人追求声名的途径。十分遗憾,仿佛只有林则徐等少数官僚着手准备防务,在如此损害英国利益的情况下不做任何防范是十分危险的。不久后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松弛的海防终究是吃了大亏。

参考文献:

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冼波:《中国社会史:烟毒的历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3.林则徐:《林则徐全集》,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

相关参考

基督教 问-什么是大公会议-

问:什么是大公会议?答:大公会议(EcumenicalCouncil)系指基督教的世界性主教会议。从公元325—787年,基督教教会先后召开了七次大公会议,以解决教会内部的分歧,主要是神学问题的论战。

不禁止吸食鸦片,允许百姓自行种植罂粟

鸦片是中国近代社会避不开的一个问题,如何应对国内鸦片泛滥,曾经一度成为清政府内部官员如何站队的一个问题。不同的态度使得清政府内部官员分为了驰禁派和禁烟派,他们针对是否应该禁烟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室内污染常见问题有哪些啊

室内空气污染(indoorairpollution)是指进入室内的空气污染物的量超过室内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居室内部空气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对人产生不良影响,称之为室内空气污染。“室内”主要是指

清廷对待义和团究竟是什么态度

清廷对待义和团究竟是什么态度?  统治阶级对义和团的态度  一、清政府的两面手法  面对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和八国联军的进犯,清廷内部在应采取怎样对策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军机大臣王文韶、户部尚书立山、兵

古田会议决议和中国军队建设 古田会议决议解决了哪些问题

 《古田会议决议》在中国军队建设历史上的地位在强调也不为过,军队建设的基本问题在这份决议中得到了首次系统的回答和解决,这同时也成为后来党和红军存亡的关键。简单来说,《古田会议决议》解决了正确

清朝的历史遗留问题及其影响(二)领土问题

上回我们说到民国和新中国不断的努力下,废除了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然而一些​领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清朝到底留下哪些领土问题呢?清朝自康熙以来到乾隆时期疆域达到鼎盛时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

两河口会议始末 两河口会议的背景和过程

 两河口会议之前,张国焘和党中央在情势认识上存在分歧,党中央方面意识到为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必须要先要解决这一分歧。这就是两河口会议召开的背景。在会议上,周恩来阐述了三大问题,之后毛泽东、博古等

清朝 清初圈地运动

清初圈地运动清军入关,满洲贵族、官吏、满蒙汉八旗士兵以及随从人员、奴仆等大量涌进北京。对这些人如何安置,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顺治元年末(1645年初)下令“凡近京各州县民人无主荒田,及明国皇亲

行为金融学产生的历史原则

原则说的现实一些就是自己的立场或者说自己所代表一方的立场智慧是指聪慧的人有能力的人随机应变触类旁观是它的表现形式而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智慧围绕点而实现或着说解决了问题而是智慧的体现而幻想只是虚构的智慧在

历史人物 清朝道光皇帝期间提出了哪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关闭几百年的大门,因为长期的闭关锁国,清朝在这场战争中遭到惨败。清朝统治者长期闭目塞听,对英国完全不了解,道光皇帝期间提出了许多问题,在今天看完,如同笑话一般。那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