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Posted 清朝
篇首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英国侵略者对林则徐禁烟的坚决态度早就怀恨在心,为了维护殖民者的非法利益,他们策划着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林则徐也做了充分准备。
林则徐来到广州后,就着手增强防卫能力,加紧操练军队,添置了200多门火炮,还把沿海的群众组织起来,准备在敌人入侵时保卫海防。经过这番整顿,广东的海防大大加强了。
英军是在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0年)六月开始向广州发动进攻的。当时,英国派了6艘军舰,28艘运输舰,4艘武装汽船,装载大炮540门,士兵4000人,由懿律(义律的堂兄)和义律率领,到了广州海面。谁知,还没登陆,就遭到中国军民的痛击,烧毁了不少英国舰船。从此,敌舰不敢在海边停留,只能在远处的洋面上游弋。得不到淡水饮用,补充食物也很困难。义律等人向广东沿海发动的多次武装挑衅,都被清军打退。
侵略者攻不下广东,便沿广东海岸北进,寻找我海防薄弱的地方作突破口。这时,清政府并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当英军攻陷浙江定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时,道光才着慌了。那些本来就反对禁烟的大臣,便乘机诬陷,说林则徐处置失当,得罪了洋人,闯出了大祸。若要英夷退兵,必须严惩肇事的人。
道光此时竟改变了主意,立即下令免去林则徐钦差大臣的职务,另派琦善去同侵略者谈判。
琦善是个腐朽透顶的官僚,一贯主张向侵略者妥协。为了讨好英军,他一到广东,就下令撤除海防,允许英军乘小船探测内河,又禁止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活动,还丧心病狂地辱骂广东人民都是“内奸”。
英国侵略者看到琦善已经自我解除了武装,广东的海防完全没有了“栅栏”,于是提出许多有损我国尊严和主权的和谈条件,逼着他答应支付巨额赔款,还要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琦善稍有犹豫,他们便出兵虎门,用武力加以威胁。
琦善恐有变故,连夜派人去见义律,秘密订立《穿鼻条约》,赔偿烟款600万元;还自作主张,答应了割让香港的无理要求。
道光觉得割地赔款损害了“天朝”的尊严,趁着英军离开大沽口时,一面将私自允诺割地赔款的琦善革职,一面派奕山带兵去广州增援。
英军见清廷改变了主意,抢先向虎门炮台进攻。
炮台守将关天培带领士兵英勇抗敌,身受几十处创伤。英军攻进炮台时,他亲自点火放炮,直至弹药告罄,英勇牺牲。
虎门炮台失守,英舰又闯入珠江内河。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
几个月后,奕山率领的清军才慢吞吞地进入广州。奕山跟琦善一样,是个软骨头。他到广州后,未作任何准备,便匆忙派兵去袭击英军。敌人刚一反扑,他又连忙将部队调回城内。
那时,敌人又从印度调来一批军队,包围了广州城,扬言要用重炮轰击。
这下可把奕山吓坏了,连忙在广州城头竖起了白旗,向英国侵略者投降。第二天,他派广州知府余保纯为代表和英军谈判,签订了《广州条约》,答应在6天以内从广州撤军,还向侵略者交纳600万元的“赎城费”。
英军轻易得手,气焰更加嚣张。琦善在广州的时候,曾经和义律订立割让香港和赔偿烟款的条约,可英国政府大为不满,认为他们万里远征,捞到的好处太少了,就不承认这个条约,还将义律撤职,改派濮鼎查为全权公使,进一步挑起事端,扩大侵略战争。从此,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抗英战斗。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英军攻占了厦门。因遭到当地居民的频繁袭击,不久便退了出来。接着又进攻定海。守城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抵抗,血战六天六夜,终因寡不敌众,定海又一次落入敌人手中。后来,镇海、宁波也被英军攻占。这时,战争已经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将近两年。
英国侵略军每到一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他们占领宁波以后,抢走白银17万两,丝绸粮食无数。撤退时,还掳走了大批妇女。
道光见此情景,心里又着急起来,就派他的侄子奕经去浙江收复失地。
奕经和奕山一样,也是个极端无用的蠢材。他从北京出发,一路游山逛水,走了四个多月,才到了浙江沿海地区,全没把战事放在心上。
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美”梦,梦见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纷纷上船,逃出大洋。翌日清晨,他便下令部队全面出击,收复失地。结果,被英军打得大败。奕经一口气逃到了杭州。
奕山和奕经的前后两次大败,充分暴露了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
道光眼见形势不妙,准备向侵略者屈节求和,却遭到了侵略者的拒绝。原来他们早已决定侵占南京,控制长江和运河,使江南的漕(cáo)米无法运往北京,然后再拿着这张王牌,去和清政府谈判,企图捞到更多的好处。
道光二十二年五月,英国侵略者从印度增派大批军队,向长江口发动猛烈的进攻。
江苏人民和部分清军将士,对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敌军进攻吴淞口时,年逾花甲的江南提督陈化成,亲自率领士兵坚守炮台,击沉击伤敌舰多艘。最后身负重伤,和炮台的守军一道壮烈牺牲。
吴淞失守后,上海、宝山也相继陷落。英国侵略者的军舰沿着长江西进,如入无人之境,一直开到镇江,才遭到当地军民的坚决抵抗,死伤180多人。
侵略者为了泄愤,占领镇江后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把镇江变成一片焦土。
占领镇江后,英国侵略军开到了南京。还没等敌军攻城,那里的清朝官僚早已乱成了一团,连忙派人乞和求降。这时,侵略者觉得稳操胜券,于是开出了许多苛刻的条件,逼迫清政府接受;同时还装出马上就要攻城的样子,加强军事压力。清廷求和大臣耆(qí)英直吓得心惊肉跳,哪里还敢讨价还价,只得全盘接受。就在七月二十四日这天,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在英国的军舰上签字。它就是《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烟价和军费开支合计白银2100万两;关税由中英双方共同议定;等等。第二年续订的补充规定,又使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单方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
《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欧美各国后,美国、法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眼睛红了,也纷纷赶来趁火打劫,捞走了很多好处。外国殖民者从此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日益扩大和加深,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相关参考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为什么英军舰船刚逼近南京,清朝就妥协求和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由英国对清朝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的来临。战士初期,虽然连番受挫,但清军依旧进行了坚定的抵抗。然而当英国舰船逼近南京下关江面、并扬言进攻南京城之时,
王鼎一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北京城发生一奇事,朝野震惊。这奇事来得相当突然,这一天,文武百官上朝,继续讨议东南战争。在东南沿海地区,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朝廷派出军机大臣穆彰阿领兵御敌
1、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英国开始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英国打败中国,割让香港。2、中法战争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
此战之前,英国认为中国是软柿子,后来交锋,英国才停止侵略念头
清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朝代,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接连战败,丧权辱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人活得毫无尊严不说,还要承担史上最大的战争赔款。人民生活举步维艰,以致于清朝财政收入
1.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⑵英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这是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是个封建国家,封建制度严重抑制新的经济的发展。而英国在19世纪初
自19世纪初叶开始,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英国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禁止鸦片入口的禁令,贿赂清朝政府官吏,勾结中国走私贩子里应外合,利用特制快艇进行鸦片武装走私,足迹遍及整个中国东南沿海。鸦片大量输入
一、中国近代屈辱史简略100字左右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
中法战争爆发的标志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联合英国等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国家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后,依然妄想从中国那里剥削更多的土地敛取更多的财物。中法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883年12月发动的山西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因此而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