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左宗棠平叛保边疆

Posted 古柏

篇首语: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左宗棠平叛保边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左宗棠平叛保边疆

左宗棠平叛保边疆

老将垂鞭未肯还,

雄兵壮士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动春风度玉关。

这首广为流传的绝句,以饱满的热情、豪迈的语言,歌颂了爱国名将左宗棠收复国土、保卫新疆的丰功伟绩。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外国侵略者对其早已垂涎三尺。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新疆各族人民在陕甘回民反清斗争的影响下,发动了大规模反清运动。举事者先后攻占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伊犁和塔城。

但是,这次运动的领导权,一开始便落入阿訇、和卓(意为圣裔,对穆罕默德后裔的称呼)、伯克(对长官和贵族的尊称)和清朝地方官吏等各族上层分子手中。他们拥兵割据,相互攻杀,彼此争夺,形成割据的地方势力。当时,占据南疆喀什噶尔的回族封建主金相印和柯尔克孜族德克柏为了取得与其他势力斗争的胜利,竟向中亚的伊斯兰教汗国浩罕求援。同治四年,浩罕军事头目阿古柏,悍然率兵侵入我国新疆。阿古柏侵占了南疆的喀什噶尔之后,又发动了对其他地方势力的进攻,侵占了阿克苏、叶尔羌、库车、莎车、和田和吐鲁番等地,同治六年建立了“哲德沙尔”(七城之意)反动政权,自立为汗。同治九年又占领了乌鲁木齐,天山南路和天山北路部分地区均为阿古柏占领。他的野蛮掠夺和残酷统治,使各族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

当时的新疆,英、俄两国觊觎已久。要在那里建立他们的殖民统治,控制阿古柏政权是唯一的办法。为此,英国人同阿古柏签订了通商条约,企图将侵略势力从印度扩展到我国西北地区。与此同时,俄国人也趁阿古柏东进的机会,出兵占领了新疆西部的重镇伊犁及其附近地区,并宣布其为它的国土,划归塔什干的土耳其斯坦总督管理。

中国西北边陲的分裂趋势越来越严重。就在这时,清廷内部发生了一场“海防”与“塞防”的大辩论。前者以文华殿大学士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他以无力兼顾为由,力主放弃新疆,全力加强海防。他在一份奏折上振振有词地说:“新疆距内地路途甚远,交通很不方便。要平定新疆,得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实属得不偿失。另外,要出兵平叛,就必须同俄国人交战,很难有必胜的把握。当年曾文正公(即曾国藩)就力主放弃新疆,以便集中力量对付长毛之祸,应该说是上策!”

以左宗棠为首的一些人则据理力争。他们认为:只有确保新疆,才能保住蒙古。蒙古的存在与否,是京师安危之所系,所以,新疆必不可失,“海防”与“塞防”二者必须并重。

这场辩论最终以左宗棠的意见被采纳而告结束。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时任陕甘两省总督,坐镇兰州。40岁的时候,他进入曾国藩幕府帮办军务,后逐渐提升,担任过巡抚、总督等要职,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地区的回民起义。在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这一点上,他又是一个受人景仰的爱国主义者。

在清廷一些爱国大臣的保举下,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四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总督新疆军务。

第二年春天,已经64岁的左宗棠率部进驻肃州(今甘肃酒泉),建立了西征的总指挥部。

为了确保战争胜利,左宗棠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各种准备。他一方面积极筹粮筹款,另一方面抓紧整训军队,还派人搜集了大量敌军情报,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方针。即首先攻取乌鲁木齐,以期大量歼灭由南疆赶来救援的阿古柏军队。此路得手后,再出兵中路和南路,就比较容易了。再就是根据新疆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军粮转运困难的客观条件,速战制胜,不打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是一个切合实际而又比较完整的计划,经过后来的检验,证明是非常正确的。

这年五月,清军向乌鲁木齐挺进。那里的守军不是阿古柏的主力,刚一交锋,清军便占领了乌鲁木齐外围的据点古牧地,歼敌6000余人。首战告捷,清军士气高昂。他们乘胜追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重镇。盘踞在北疆的阿古柏势力,已经基本肃清。

新疆的十月,已经是雪压冰封了,不利于军事行动。左宗棠抓住这个时机休整部队,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第二年春天,数万名斗志高昂的清军健儿,踏着天山的残雪,以排山倒海之势,直逼南疆阿古柏的巢穴。

在进军过程中,左宗棠注意维护军纪,团结当地少数民族,因而,清军的平叛活动得到了当地各阶层群众的广泛支持。很多人自愿组织起来,给部队带路,送情报,送粮送水,有的还直接和清军一道打击叛军。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三月七日,刘锦棠所率的湘军主力,一举攻克了通向南疆的重要门户——达坂城,全歼了那里的守敌。接着,又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托克逊进军,吐鲁番叛军闻风投降。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阿古柏的两道防线均被摧毁,敌军死伤1万多人。

在清军的凌厉攻势下,敌军士气低落,众叛亲离,阿古柏深感大势已去,在库尔勒服毒自尽。他的两个儿子又因争夺王位相互火并,削弱了叛军的力量。走投无路的叛军,为了挽回败局,竟丧心病狂地挖开了通天河(今开都河),妄图阻止左部前进。然而,清军将士以大无畏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跨越了被洪水淹没的百里沼泽,一举攻克了库尔勒城。然后,又在6天之内急行军900多里,连克库车等镇。同年十二月,南疆全境基本平定。

阿古柏的反动政权虽被摧毁,但俄国军队仍以保护侨民为由,赖在伊犁不走,成了左宗棠下一个作战目标。

慑于清军收复南北疆的威力,加上此时的俄国又忙于同土耳其作战,因此,它同意清廷派代表去谈判归还伊犁问题。但是,清政府派往俄国谈判的代表崇厚却是个昏庸之辈。他在对手的愚弄和胁迫下,竟与沙俄签订了一个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沙俄在谈判桌上得到的利益,已经超过了它甘愿冒战争危险来保持的东西。

左宗棠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气愤,立即上书朝廷,陈述利害。他认为,如果条约生效,中国只能得到伊犁以及附近的几座空城,失去的将是大片领土和280万两白银,最后,伊犁还会落到敌人手里。他建议,应该乘胜进军,与沙俄决一死战,彻底消除后患。

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和一些大臣的推动下,清政府终于没有批准这个条约,并将崇厚治罪。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正月,清政府派曾纪泽为代表,赴圣彼得堡与沙俄谈判改约问题,又令左宗棠准备打仗。

左宗棠接到命令,心情振奋。他说:“衰年报效国家,虽已心力交瘁,但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于是召开紧急会议,制订了三路出师的作战计划,又将指挥部从肃州移到了哈密。为了表示必死的决心,左宗棠还叫部下准备了一具棺木,随军运行。在他的爱国精神鼓舞下,士兵们意气风发,斗志高昂,只等一声令下,就奔赴伊犁与侵略者一决雌雄。

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曾纪泽在谈判桌上态度强硬,不让分毫。沙俄只得放弃原来的打算,于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与清政府签订了《伊犁条约》。

尽管这个条约仍然是沙俄强加给我国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但争回了前约划失的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同时也宣告了沙俄在我国伊犁地区殖民统治的结束。

此后,左宗棠还在新疆地区实施了一些有利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政策,使各族人民生活很快安定下来。他还建议成立新疆行省。

这次战争的胜利,首先应归功于千百万士兵的英勇奋战和各族人民的热情支持,但作为清军统帅的左宗棠,在收复新疆这一点上,也为祖国与人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

相关参考

从犬牙交错到设州立县——贵州是如何从边疆变为内地的

一、朱元璋:保云南必先保贵州贵州是我国西南一大重要的省份,与云南、四川一起并称云、贵、川,其地势东低西高,与云南共同组成了云贵高原。自古以来从内地进入云南的孔道主要有三条,其一为秦汉五尺道故道,即从成

帮清朝平叛,最终却难逃一死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尚之信,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这位“三藩”中最冤枉的王爷就是平南王尚之信!尚之信是老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出生于1636年,那一年尚可喜被皇太极封为智顺王。尚之信出

历史人物 慈禧一生中最大的功绩,成功把新疆留在中国版图之内

在清朝边疆危机中,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最大的一个亮点,为中国保住了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称之为晚清对外战争唯一胜仗。>究竟是谁将收复新疆的重托放在了左宗棠肩上?是慈禧太后。是一直被后人认为卖国求荣的

左宗棠与棋王下棋,每次都轻易取胜,得知真相后甘拜下风

晚清名将左宗棠,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及平叛陕甘同治回乱,而使他青史留名的则是抬着棺材收复新疆,被后世人尊为“左公”。虽然左宗棠科举仕途相当坎坷,会试中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但对兵法、

历史人物 左宗棠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死因

  怎样的:,生卒于公元1812年—1885,湖南湘阴县人,号湘上农人。左宗棠是晚清时期的朝廷重臣,是著名的湘军将领兼洋务派的首领。左宗棠的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

历史秘闻 清朝政府是怎么统治边疆地区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对边疆的统治手段,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朝对少数民族所居住的边疆地区的管理十分成功,周总理曾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清朝对西南

清朝的边疆政策及改土归流的详细资料、

清朝的边疆政策: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内容大体有以下几项:从政教制度方面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开发和建设;从国防方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保卫;上述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围绕这些内容,

历史秘闻 左宗棠与棋王下棋,每次都轻易取胜,得知真相后甘拜下风

晚清名将左宗棠,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及平叛陕甘同治回乱,而使他青史留名的则是抬着棺材收复新疆,被后世人尊为“左公”。虽然左宗棠科举仕途相当坎坷,会试中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但对兵法、

为保大唐,猛将全家死绝,女儿被送给胡人和亲,却被宦官活活逼反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了镇压叛军,大唐有识之士纷纷挺身而出,为国出力。在所有平叛将领中,以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功劳最大,而胡籍大将仆固怀恩,几乎可以与他们并驾齐驱。仆固怀恩出身于铁勒仆骨部落,唐高

中国历史 为什么韩愈要创作《平淮西碑》?

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权的权威濒临瓦解。原来的边疆地区节度使、经略使的势力,在平叛以及之后的过程中,有的被削弱和分化,有的则趁机得到发展,逐渐从边疆延展至内地,衍生出40多个藩镇。这些藩镇被一批骄兵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