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曹毓瑛生平简介?曹毓瑛历史评价?

Posted 清朝

篇首语: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曹毓瑛生平简介?曹毓瑛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曹毓瑛生平简介?曹毓瑛历史评价?

曹毓瑛

19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辛酉政变”,不仅使慈禧太后得以垂帘听政,成为随后清廷的实际最高统治者,而且还使恭亲王奕䜣成为权倾举朝的重臣。而在这次政变中起了极大作用,并具体参与筹划的人中就有曹毓瑛。

曹毓瑛,字琢如,江苏江阴人。他少年时便以具才学而为人称道,但科举却屡试不第。道光十七年(1837)在全国破格选拔人才时,他以“拔贡”被江苏省推荐到了朝廷。

按例,拔贡与进士一样是七品官,曹毓瑛被分在兵部为一小吏,因为他不是正途出身,常受到歧视。于是他发愤读书,终于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参加顺天乡试时中举。随后回到官场,升为郎中。只是再未参加会试,不过,很快就进入军机处做了章京。

青年时期,曹毓瑛升迁很慢。到了咸丰十年(1860),在官场上混了23年后,才爬上鸿胪寺少卿的位子。仍在军机章京上当差,官职虽不高,可位于中枢,了解的事多,见得场面大。他小心谨慎,对官场上的内幕、关系已十分熟悉。他的笔杆子很硬,重要文件往往由他起草,很受重视。只是没有被提升的机会。

但是,他看准了两点。一是巴结恭亲王奕䜣,相信他终有大用的机会; 二是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是清廷的心腹大患,非解决不可。于是,他寻找一切机会与奕䜣接近,终于成了奕䜣的心腹。作为咸丰帝同父异母弟弟的奕䜣,当时并不得意,也想招揽一批人才,并认定了曹毓瑛是个人才。

洪秀全在咸丰帝刚登基的第一年(1851),率拜上帝教会众在金田村起义,建立了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但清军屡战屡败,不是对手。

曹毓瑛向咸丰帝上条陈,说军旅用兵大事,患在信任不专,对率兵大将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然多头牵制,纵然是良将也以有人掣肘而不能正常用兵。

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等分率五路大军二破清兵江南大营。洪秀全又命李秀成人马东征取常州、苏州、限一个月肃清。又派人西征武汉三镇。东征军自天京( 今南京)出发,占常州,钦差大臣江宁将军败至无锡自缢身死。太平军下无锡、占苏州、江阴,势如破竹。两江总督何桂清撤退,一个半月内除上海外攻占江浙大部地区,中断了漕运,北方赖以生存的江南粮米无法北上。

咸丰急议对策。都兴阿上奏,由英山从河南境绕徐州、宿迁以达江北。曾国藩认为统筹方略,俟八月份,分三路“进剿”。

曹毓瑛力排众议,认为“拯溺救焚,事宜急不宜缓。”他提出,都兴阿的用兵由河南出发,路途太远; 曾国藩的方案也太迟。到了八月,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也都将失陷,就更难解决了。他具体建议,都兴阿部由安徽出凤阳抵江北只需十几天,便可由泰州过江直取江阴,再攻常州、无锡; 由薛焕在上海招募勇丁1万人,由嘉定、太仓、昆山进攻苏州; 张玉良为副帅从嘉兴、平望出击; 曾国藩由宁国出发,取道广德等地主攻宜兴; 周天受在太湖上以水军相助。

曹毓瑛久谋深虑后的一席话,使咸丰帝对他刮目相看,朝廷中对他也有了新的认识。

咸丰朝后期朝内已分两派。一是以肃顺为首,正执掌大权,称为“肃党”; 一是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称为“恭党”。曹毓瑛死心塌地做一名“恭党”。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逃至承德。中枢一分为二,由恭亲王留在北京收拾残局,与英法谈判; 大部分军机处人员随皇帝去了承德,许多照例的政务要在承德办。这样人手不够,咸丰帝指示在军机章京中选一位资格深、成绩优良的人,越级升为军机大臣。这在过去有许多先例,也是军机章京虽然官阶低,但却为人眼红的原因。

肃顺与怡亲王、郑亲王商量,在军机章京中曹毓瑛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了,按规矩应保他出任。从一般官吏升为宰相,这可是一步登天的好机会,可是曹毓瑛坚辞不就,说是“才具浅薄”,难当重任。肃顺本来对他不十分信任,只从论资排辈才提出他来,于是顺水推舟,从章京中提升了焦祐瀛。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曹毓瑛不愿作肃顺保举的“肃党”,而一心做“恭党”,实际上这步棋走对了。

咸丰帝病情日益严重,大阿哥年龄还小,朝中大臣面对两党争权无不考虑自己的退路。身在北京恭亲王身边的一位军机章京朱学勤因公去热河,与曹毓瑛密谈时,他仍表示了跟定恭亲王不变的决心,在他看来,肃顺一伙权力虽大,但手下无兵。所以他表示“霹雳一声,天昏地暗”的时候,只有“与汝偕亡”,意思是咸丰帝驾崩后,决心跟随奕䜣。

曹毓瑛这番话,朱学勤回京后,自然都同恭亲王讲了。这样,曹毓瑛成了恭王在肃党内的一名坐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咸丰临终遗诏,任命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幼主。但是咸丰帝刚死,八大臣与两宫皇太后之间就发生了矛盾,逐渐成为不共戴天的斗争。

两宫皇太后,尤其是西太后慈禧,知道要想除掉八位大臣,只有依靠恭亲王。曹毓瑛也寄希望于这一点。

恭亲王从北京到了承德,吊唁、上祭、谒太后,与八位大臣礼尚往来以后,单独召见了曹毓瑛。曹毓瑛建议恭亲王进入军机,他认为顾命大臣行事也得通过军机处,八大臣并不是铁板一块,恭亲王入军机再有他这首席章京,事就好办了; 第二条提出请太后垂帘听政。说女主垂帘听政,各个朝代都有,为利为害,关键不在女主,而在于执政的重臣。意思是垂帘听政以后,恭亲王仍可执大权。恭亲王听了他这一番忠言十分感动。也促使他下了决心。

曹毓瑛本想再次面见恭亲王提出具体计划,但又怕惹起肃党注意,便写了一封密信,提出恭亲王不要多去太后处,通过醇亲王夫妇向两宫太后表明赞成垂帘听政即可,但不能操之过急。军事上可重用握有兵权的胜保。信上没有收信人、写信人,最后又写上了阅后烧毁,然后又附了一句劝恭王早日回京的话。

他的信通过醇王送去。晚上,军机大臣宴请恭亲王,曹毓瑛前去作陪,表面上两人都没什么表现。恭亲王与他闲谈时,有意把点水烟的纸捻子在灯火上烧了,曹毓瑛明白,这是向他暗示,信已收到,阅后已烧,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恭亲王回京,咸丰帝的灵柩准备运京,家中及军机全部回朝。这时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御史董元醇上奏,请求垂帘听政,一下子把八大臣与两太后的矛盾激化,无法收拾。

要想除掉八位顾命大臣,军队最为重要。曹毓瑛建议恭亲王重用胜保,胜保与恭亲王关系很好,是否能肩此重任呢?这时胜保恰巧到承德来了。

曹毓瑛专门单独拜访胜保。胜保表示了对肃顺跋扈的不满,又说: “董元醇的文字也可以上达天听吗?”曹毓瑛觉得是试探的机会了,立刻说: “那自然不能跟胜大人的奏议相比。”胜保果然说: “垂帘之议,也未尝不可行,只看什么人说,说什么话。”胜保又说: “倘非计出万全,不宜轻举妄动。”曹毓瑛接上去: “足见胜大人老成谋国,不负先帝特达之知。”胜保明确表示: “我辱蒙先帝见知,决心赤心为国。”曹毓瑛这才放心,为政变做了一件大事。

醇亲王与福晋夜晚密招曹毓瑛晋见。福晋说: “两位太后知道曹大人当差多年,挺忠心,挺能干,我进宫时,太后嘱咐我当面告诉曹大人,今后还要多费心,多出力,上头自然知道。”这一下子他更加效命,连夜与醇亲王密议,如何行动。曹毓瑛老谋深算,设计了一整套的政变方案。

十一月一日两宫太后回到北京,见到了恭亲王。恭亲王与文祥、曹毓瑛等人彻夜计议各方面行动的步骤,仔细作了安排。于是一场政变发生了。翌日八位顾命大臣全被废黜,肃顺等被斩,两宫太后垂帘听政,重新安排人事,曹毓瑛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成为共掌国柄的军机大臣。

恭亲王把查抄肃顺家时的信要给曹毓瑛看,曹毓瑛认为应全部烧掉不要牵扯太广,恭亲王听了他的话。他又提出更换年号的事,将“祺祥”改为“同治”。

曹毓瑛拔贡出身,任军机章京多年,晚年却在这场政变中显示了他的才能。

同治元年(1862),曹毓瑛从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成为正式的军机大臣兼大理寺卿。被认为“辅佐枢政,谦慎不懈”。不到一年又升为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同治三年(1864)加头品顶戴,赐花翎,成了当朝一品的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次年又为左都御史。可惜,两年后便因病去世了。

死后,两宫太后念及他的功劳,赠太子太保,谥号恭慤。

相关参考

清朝 松筠生平简介?松筠历史评价?

松筠清朝康雍乾盛世时,国势强大,周边臣服。自乾隆中期开始,政治危机四伏,吏治腐败,贪污受贿,怠惰偷安,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松筠生逢其时,然而近墨不黑,是当时少有的清正廉洁、勤于职守的官员之一。松筠,字湘

清朝 阿桂生平简介?阿桂历史评价?

阿桂乾隆年间,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安南,两次降服廓尔喀,清朝国势达到极盛。乾隆对边疆用兵屡屡得胜,这同他十分注意奖掖功臣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四次令画工为功臣画像,挂在紫光

清朝 刚毅生平简介?刚毅历史评价?

刚毅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他由笔贴式入仕,历任刑部郎中,江西、直隶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山西、江苏、广东巡抚等,光绪二十年(1894)授军机大臣。纵观刚毅的一生,外

清朝 文祥生平简介?文祥历史评价?

文祥在清末重臣中,文祥可谓宦途风顺之人,也是清末较有作为的满族大臣。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文祥出生于一个满洲正红旗瓜尔佳氏家庭,取字博川,号文山。经多年刻苦努力,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

清朝 明珠生平简介?明珠历史评价?

明珠明珠,字端范,姓纳喇氏(又作纳兰氏、纳腊氏、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是康熙前期著名的权臣,曾位至大学士。明珠的祖上亦非泛泛之辈。明初,

清朝 桂良生平简介?桂良历史评价?

桂良一闽浙总督瓜尔佳·玉德是满洲正红旗人。乾隆五十年(1785)得一子,取名桂良,字燕山。桂良从小好学上进,玉德甚为喜爱。嘉庆十三年(1808)桂良由贡生捐纳为礼部主事,第三年又捐升员外郎。挤身仕途后

清朝 瑞麟生平简介?瑞麟历史评价?

瑞麟19世纪50至60年代,正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作为清廷重臣的瑞麟,既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又为清廷效力抵抗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一瑞麟,字澄泉

清朝 荣禄生平简介?荣禄历史评价?

荣禄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族,清末满洲正白旗人。他祖父是帮办大臣,父亲是甘肃凉州镇总兵。荣禄由于家庭背景的关系,从承袭骑都尉开始,而后便是工部员外郎、神机营翼长、副都统、左翼总兵、正蓝旗护军统领等

清朝 文庆生平简介?文庆历史评价?

文庆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因其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门、各地方发布指示,权力重大,故成为清代的中枢机构。文庆在30余年的政治生涯中曾三任军机大臣,为官

清朝 长龄生平简介?长龄历史评价?

长龄长龄,字懋亭,姓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他的父亲纳延泰官至理藩院尚书。长龄以翻译方面的生员起家,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主要“政绩”是镇压人民起义和平息张格尔叛乱。乾隆四十九年(1784),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