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蒋溥生平简介?蒋溥历史评价?
Posted 清朝
篇首语: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蒋溥生平简介?蒋溥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蒋溥生平简介?蒋溥历史评价?
蒋溥
蒋溥,字质甫,号恒轩,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江苏常熟人。他是大学士蒋廷锡的儿子,年幼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雍正帝在他13岁那年曾见过他,问他诗书文章,蒋溥有问必答,应对自如,出语不凡。自此雍正帝便十分欣赏他,认为此子将来必有大用。蒋廷锡也因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就严格教育培养他。雍正七年(1729)受赐为举人。次年年方22岁的蒋溥就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入值南书房。雍正十年(1732)父廷锡病故,蒋溥奉皇帝命回家发丧,临行前皇帝命他丧事料理完毕后即刻回京城供职。回京后,他继承了其父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之后升为内阁学士。乾隆五年(1740)任吏部侍郎。
蒋溥擅长于吏治,表现出了他杰出的才能,深为乾隆帝赏识。乾隆六年(1741)皇帝认为各省的总督、巡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命各大学士、九卿留心察访后上报朝廷。不久,蒋溥向乾隆帝反映了他所调查到的一些督抚为政的弊端。他说现在有一些督抚自立门户,任人唯亲,这样提拔起来的官吏只会为自己打算,碰到公事就互相推诿。而督抚不但不管,反而纵容姑息这些不称职的官吏,这样只会为害当地,败坏纲纪。一些督抚新到一地任职,就极力批评前任官员政绩不佳,或者强调地方地薄民穷,以此作为日后为自己推卸责任的借口,通过贬低对方来说明自己如何的勤政,炫耀自己的功绩。有的督抚的前任升官,后继者就为前任遮掩过失,极尽讨好之能事。但如果前任是贬官失势者,后继者就会落井下石,对前任吹毛求疵。按清朝惯例总督提出弹劾的官员要由巡抚评议,反过来巡抚弹劾的官员也要由总督评议。参加评审的官员往往不看事实,而是看主审者的声势地位。还有的督抚下面的属员揣测上司的想法加以迎合,以取悦于上级。乾隆帝看了蒋溥的奏折后,认为所言能切中时弊,便下令各督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再犯类似错误。
乾隆七年(1742)蒋溥对朝臣的议事方式提出新的建议。过去九卿开会讨论问题的程序是由书吏将文件通读一遍,然后由九卿议处。这样使得开会的大臣们难以详细地了解事情的原委,一时难以作出恰当的处理。他建议在会议前就将文件下发,给大臣两天的准备时间,这样开会时与会者便能剖析畅言。如果是人命、盗窃等大案,刑部按例不先决定,要等议后再裁决,如果不是关系到人命、盗窃的大案,也应该先传送各有关大臣知道,庶乎审理谨慎。皇帝将此奏折下达各部议定,得以批准实行。
乾隆八年(1743)蒋溥被任命为湖南巡抚,他曾与主管文化教育的大臣去检查各省的文教官员。发现有许多官员不熟悉业务,有老弱者不能上班理事。就此事他上奏吏部要求罢免他们,以整顿地方吏治。乾隆帝看了蒋溥的奏折后,认为很好。鉴于许多省的督抚大都姑息迁就此类事情,就把蒋溥的奏折下发各地,让各位地方官都看一看,以便参照实行。按清朝惯例,各道、府、州、县行政长官的政绩都是自己申报。蒋溥认为这样做容易导致夸张失实现象,就上疏给皇帝,要求规定以后这种述职报告应由他们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加上评语,然后才能存档。
蒋溥处理政事讲求实际,常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从不主观妄断。在他任湖南巡抚时,乾隆帝曾写诗指示他如何处理当地政务。诗是这样写的: “简畀罗英俊,咨时切治安。江湖襟带地,风俗易移难。谷贱筹农苦,棉轻虑岁寒。承流敷渥泽,应共洞庭宽。”诗中嘱咐蒋溥要根据地方实际多考虑民间疾苦,宣扬皇帝的恩德。蒋溥颇能体会乾隆帝的旨意。湖南住着许多苗民,蒋溥对他们实行了恩威并施的政策。他上奏说永顺府(今湖南永顺)和辰州(今湖南沅陵)和城步(今湖南城步)等地的苗民,尚有贪暴狡猾的恶习。近年来我一方面向他们宣扬皇上的恩德,严禁征发更多的苗民服兵役; 另一方面我积极整顿驻军,加强战备,使得苗民懂得要遵纪守法。乾隆帝收到蒋溥的奏折指示他说: “治理苗民首先就是要不骚扰他们,使其安居乐业。其次是让他们知道国家军队的实力,使其不敢轻易造反。”皇上还表扬蒋溥所上的奏折符合这一原则,对蒋溥能体察皇帝的心意办事给予鼓励。当时给事中胡定曾上奏要求湖南百姓大力开垦湖边的荒地,修筑湖堤。皇帝下旨蒋溥调查后再做决定。蒋溥经过亲自勘查,发现由于近年来有的湖边淤地筑垦太过,使水流不畅,面临着湖水决堤的隐患,所以不能再开垦了。只有少数地方的湖边还能开垦,而且花费不多,如湘阴的文州围倚靠着大山,四周都有旧堤,这个地方可以试行。但有的地方地势不好,如沅江县(今湖南沅江)的万子湖,如要筑垦淤地就要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而且它四面环水,一开垦就会使得上下水道不畅,所以不如不开垦。经过调查研究,蒋溥认为湖南湖边的土地已经筑垦得差不多了,现在重要的是防范水灾,不要再鼓励农民去开垦湖地了。乾隆帝肯定了他的建议。由此可见,蒋溥处理政务不仅精明干练,而且深入实际。这对于一个封建官吏来说的确难能可贵。乾隆十年(1745)蒋溥被调回京师任吏部侍郎,军机处行走。
蒋薄继承其父蒋廷锡之风范,多才多艺。他不仅学问高深,而且精于绘画。乾隆帝曾题诗称赞他“师承家法间图出,右相丹青有后生”。蒋溥在刑部任职时曾兼过浙江乡试考官,他对浙江考场的一些规定提出过合理化的修改意见,加之他文辞颇佳,所以他从湖南回来后先后任过《大清会典》馆副总裁、会试副总裁。乾隆十三年(1748)升为户部尚书,十五年(1750)加太子少保,兼管三库。十七年(1752)兼任《文献通考》馆正总裁。十八年(1753)任协办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掌管翰林院。十九年(1754)与汪由敦、董邦达一起纂修《盤山新志》。二十四年(1759)任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十六年(1761)蒋溥生病,皇帝亲自到他家中探病,对待这位宠臣病情十分关切。同年,蒋溥病故,终年54岁,谥“文恪”。
蒋溥死后,乾隆帝亲临祭奠,并给他以很高的评价。说蒋溥“为政动机纯正,工作尽责勤奋,谨慎小心,从不懈怠”。鉴于他的功绩,乾隆帝追赠他太子太保称号,命入祀贤良祠。蒋溥的事迹也被收入《国朝先正事略》。
相关参考
松筠清朝康雍乾盛世时,国势强大,周边臣服。自乾隆中期开始,政治危机四伏,吏治腐败,贪污受贿,怠惰偷安,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松筠生逢其时,然而近墨不黑,是当时少有的清正廉洁、勤于职守的官员之一。松筠,字湘
阿桂乾隆年间,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安南,两次降服廓尔喀,清朝国势达到极盛。乾隆对边疆用兵屡屡得胜,这同他十分注意奖掖功臣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四次令画工为功臣画像,挂在紫光
刚毅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他由笔贴式入仕,历任刑部郎中,江西、直隶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山西、江苏、广东巡抚等,光绪二十年(1894)授军机大臣。纵观刚毅的一生,外
文祥在清末重臣中,文祥可谓宦途风顺之人,也是清末较有作为的满族大臣。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文祥出生于一个满洲正红旗瓜尔佳氏家庭,取字博川,号文山。经多年刻苦努力,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
明珠明珠,字端范,姓纳喇氏(又作纳兰氏、纳腊氏、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是康熙前期著名的权臣,曾位至大学士。明珠的祖上亦非泛泛之辈。明初,
桂良一闽浙总督瓜尔佳·玉德是满洲正红旗人。乾隆五十年(1785)得一子,取名桂良,字燕山。桂良从小好学上进,玉德甚为喜爱。嘉庆十三年(1808)桂良由贡生捐纳为礼部主事,第三年又捐升员外郎。挤身仕途后
瑞麟19世纪50至60年代,正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作为清廷重臣的瑞麟,既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又为清廷效力抵抗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一瑞麟,字澄泉
荣禄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族,清末满洲正白旗人。他祖父是帮办大臣,父亲是甘肃凉州镇总兵。荣禄由于家庭背景的关系,从承袭骑都尉开始,而后便是工部员外郎、神机营翼长、副都统、左翼总兵、正蓝旗护军统领等
文庆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因其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门、各地方发布指示,权力重大,故成为清代的中枢机构。文庆在30余年的政治生涯中曾三任军机大臣,为官
长龄长龄,字懋亭,姓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他的父亲纳延泰官至理藩院尚书。长龄以翻译方面的生员起家,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主要“政绩”是镇压人民起义和平息张格尔叛乱。乾隆四十九年(1784),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