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傅森生平简介?傅森历史评价?
Posted 军机处
篇首语:知道如何活用知识最重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次之,拥有知识再次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傅森生平简介?傅森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傅森生平简介?傅森历史评价?
傅森
站在景山上俯瞰紫禁城,可见它雄伟庄严、富丽华贵,重重殿阁,层层楼台,千门万户,气象堂皇,而那缭绕的紫烟,增加了它无限的神秘。它的庄严、肃穆、雄阔,透射着皇家尊严的不尽威力。这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外面的百姓翘首了几代、几十代,终不知里面是如何的一片天地,即使那些高门显贵,坐惯软轻小轿、骑惯高头大马的,在这里也须下轿、下马。
然而,他竟骑了马进来了,不下马兀自进来了!入天安门,经长长的御道,过午门、端门,到太和门,看到了宽阔的广场,还有那座巍峨的大殿,一种无形的压力向他聚拢来了。他是一个满洲人,长得面白清秀,透着一股书生气,眉宇间却又带了满人的豪气。翻开清一代历史,得知他乃嘉庆年间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傅森。此时,嘉庆帝正要召见他,他心里异常的激动、紧张,夹着马的双腿微微有些颤抖,在料峭的春风中,额头竟也密密出了汗珠。
一
傅森,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当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将女真人编为八个旗,即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其中黄、镶黄、白为上三旗,最为尊贵,一些王公大臣,贴身侍卫大多出自上三旗。清入主中原后,旗人就成了特殊阶层,享有种种特权。
出身的高贵,给了傅森许多幸运,比如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比如能顺利地实现政治抱负,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但他并不像他那个时代的多数的八旗子弟那样,种花养鸟,斗鸡豢狗,游手好闲。他少而聪异好学,勤奋读书。及至青年时代,更是孜孜以求,熟读汉学儒家书卷,成为一位博学多闻、妙笔生花的优雅儒生。同时,满族优良的传统,骑马、射箭、田猎,样样精通,真可谓文武双全了。
乾隆三十一年(1766),傅森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内阁中书,掌管宫中文件的起草、记录等。由于他的文辞优雅,撰文敏捷,析理透彻,连连升迁,先后做内阁侍读,内阁侍读学士,内阁学士,专管欶命的传达及奏章诸事。官阶由原来从七品升到从二品。这一切都是自己辛勤努力的结果。
他办事谨慎老练,勤勉稳健,熟知儒家治国经世之道。做内阁学士的几年,同皇上打得文字交道多了,善于察言观行的乾隆深知傅森的优点,着意要提拔他,于五十六年(1791)授与他盛京工部侍郎职。
东北是满洲人的发祥地。清府在这里设置了三个特别行政区,即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派满洲官员进行管理,各辖区行政机构及官员设置一同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称将军,六部正职为尚书、副职为侍郎。这些较高的官职,一般都选用旗人中能力颇强,出类拔萃者担任。傅森以其才能任工部侍郎是绰绰有余的。他年轻,精力旺盛,办事认真负责,目光敏锐,头脑睿捷,观察问题全面细致,并且做事雷厉风行,有意见就直提,有问题马上就解决。上任不久,对永陵工程的修建,他上书皇上,细陈工程问题及解决办法。
乾隆朝国力鼎盛,经济富裕,好大喜功的乾隆大大搞了一番建设,把北京城修了个遍,三山五园,大内北海,处处留下他的印记。对于东北这块先世宝地,他也没有忘记,到了晚年,他决定重修先世之墓。他的祖宗肇祖、显祖、景祖长眠在盛京的永陵。由于多年风吹雨打已显得破旧了,乾隆拨巨资修葺。这个工程十分浩大,由盛京工部指定的四品官一员,配备八个助手,专职负责。傅森到任后,发现这个官员既管理永陵工程物料供应,又要负责盛京内的各项工程建设,这样两头忙,势必会出差错。傅森马上察看有关材料,立即查找到许多因考虑不周而出现的错误。经多方调查又得知专办此事的官员为了更多地捞取油水,宁可出错、两头忙,也不愿撒手放权。查清后,傅森立即上奏皇上,陈明原委,要求另派官员专负其责,专职此事,这样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皇帝看后,亦有同感,下旨允许。
在乾隆一朝,傅森还没有充分施展他的才华,在人才济济的乾隆朝廷中,他还是个年轻经验不足的小字辈,不过,他的才气,廉名已渐渐传播开了。经过多年的摔打,经验亦渐渐丰富,为以后匡主宁邦、经世治国打下了基础。
二
乾隆六十年(1795),文韬武略,威名显赫的乾隆声称自己不敢同祖上康熙61年的在位年数相比,禅位给他的儿子颙琰,在太和殿亲将御宝授与新帝嘉庆,自己做了太上皇。
嘉庆帝做太子时,就听得傅森之名,很赏识他的才华,尊崇他的清廉,做皇帝后意欲提拔他。于即位当年,调傅森入京,六月,命他在军机处学习行走。所谓“学习行走”是满语汉译的临时委任,在军机处熟悉情况之意。军机处始设于雍正帝时,是清府的最高决策机构,皇帝从亲信大臣中选有才能、有魄力者担任军机大臣,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决议。嘉庆即位之初,乾隆虽高寿但仍精力旺盛,对朝政每事必问。为尊重父皇,嘉庆不愿在军机处人员上做调动,所以他只是临时委任傅森,很快又将他调出军机处,任仓场侍郎。
清定都北京,18世纪,经康乾盛世,承平日久,城市迅速发展,人口逾百万。人口的增多,需要大量的口粮供应,但当时产粮富足区多在南方,这样为解决粮食问题,清府下大力气利用漕运南粮北调,在京设粮仓,置专门机构来管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一旦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北京官吏士兵将个个枵腹,人心慌乱,导致朝廷的涣散。但到嘉庆时,官吏营私舞弊,贪污成风,人人聚敛,上下交征。在仓场任职是一个有油水可捞的肥差,人人都削尖脑袋往里钻,钻进来就将利还本,大捞一把,却不把管理放在眼里心中,因此仓场屡次出事。嘉庆决心整治一下,他选准了为官清廉、颇具胆识的傅森。
人们都是这样,自己正直清廉就容不得贪污收贿之举,所以走马上任,傅森就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进行了改革,以阻塞官吏贪污营私之门。粮食的运输、贮藏、管理、稽察本应由户部同都察院联合行动才行。但是乾隆五十九年将二者分开,户部管粮,都察院管查,互不相扰,一直沿续至当时。这样负责检查的官员对粮食的贮存、发放数量、质量一概不知,只知照章办事。于是有人趁机钻空子,以次充好,发放数量不够,挪移偷漏,私开粮店,谋取暴利。傅森经过仔细调查,掌握了这些情况,详细研究分析后,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将户部都察院负责此事的官员联合一处办公,做到互通信息,各司其职。他上书皇上,皇上大加赞赏,硃批同意。
他大刀阔斧的整治,使营私贪污之风有所收敛,嘉庆帝赏其才魄,降旨授都察院左御史,接着又做兵部尚书,时隔两月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真是一日三迁,平步青云哪。
面对巨大的荣誉,傅森并不恃此自傲,沾沾自喜,而仍是一如既往,勤勤恳恳。他的才学,几乎使他在各个方面都是行家里手,管文书、笔润文类,条理清晰; 管民政,井然有序,深得民心; 做仓郎,锐意改革,惩治腐败; 现在总理偌大个内务府,也是账目清晰,井然有序,办事周到。皇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过这许多锻炼,有了丰富的办事经验,若能入军机,傅森可以独挡一面了,皇帝这样想着。于是在嘉庆三年(1798)十月,降旨,命傅森入军机处,同时赐紫禁城骑马。这种殊荣,一般大臣是不易得到的。紫禁城,这块朝廷重地,一般大臣入内,都不得骑马、坐轿。只有功臣、皇帝赏识之人才有可能允许骑马入内。今天,傅森得到了,但是,坐在马上的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得意,相反一种无形的力量压着他,他感到自己的担子更重了。
上任后,他更多地留心庶务,处心积虑,匡主宁邦。他有一个心愿,想帮皇上把国家恢复到康乾盛世。但是许多局面已是不能凭他个人力量能扭转的了,封建制度在嘉庆这里已经走上了下坡路。其实就是在乾隆后期,这种苗头已在滋长了,貌似强盛的社会潜伏着许多矛盾。官吏滥用职权,贪污成风,整个官僚机构开始腐败。到嘉庆,这种风气蔓延至军队当中,军纪废弛,人浮于事,各级军官只知争功夺利,克扣军饷,对工作玩忽职守。军队中常出事,尤其是沿海各省水师,常年不出海,从不缉海盗。傅森决定抓抓这种事,于是认真查检了官员奏报,派人去军队中探视情况。结果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代巡。本来出海巡察是总兵的职责,但由于积弊日久,总兵不把职责放在眼里,自己懒得动就派其副将代替,结果副将又委推给参将,真是大懒支小懒,赶上小懒不动,就只好由士兵代行巡察。一件严肃的军事任务,在这里竟戏剧化成一个推列式,傅森气不打一处而来,立即采取措施严禁代巡,并上奏皇上,要求降旨谕告,以示严威。他说: “将官必须亲自出洋巡察,专负其职,一旦沿海出事,唯将官是问,严禁代巡。”
因为整军的事,傅森忙得焦头烂额,刚想休息一下,事又来了。盛京将军衙门没有经过朝廷同意,擅自增添守戍的士兵,并以此向上级虚报数目,索取钱物。事情发生在祖宗之地,皇帝听后很气愤。因为傅森曾在盛京做官,所以皇上要求他亲自去查办这件事。傅森从北京急急赶往盛京,下车伊始,就现场办理,详查实情,谨慎而又严格地处理这桩案件。他对这块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这块土地养育了他的祖先,也养育了他。他希望它能蒸蒸日上,而不愿有半点不正之风玷污了它。所以处理这件事时,他比平时显得要严厉许多,盛京将军交部议处,同时严禁私添番役,将有关官吏,降级的降级,撤职的撤职,毫不心慈手软。
办完案,他太疲惫了,心神交瘁。皇上特恩准他在盛京休养两天。现在他可以再亲近一下这块土地连同他的百姓了,当年他在这里为官时,百姓是爱戴他的。于是,他不顾疲劳,决定微服私访,察看民情,再替他的百姓办几件实事。一日,带了两名侍从,由寓所出门骑马挑担,三人分扮商人、挑夫,迤逦南行,行至不远,忽遇两人拦截,要缴纳过路费,方能通过放行。问起原委,两人均称是受奉天府尹恩朋之命。傅森眉头一皱,但没有发作,他叫随从给了钱,继续前行。打听得路人,知道这两个家伙在盛京道路沿途索费已好长时间了。傅森知道这是非法收税,了解情况之后,立即打道回府,直奔奉天府而来,传见府尹恩朋。叫人抓获那俩人来,一对质,果真是恩朋家人。傅森一听,气不打一处而来,做为堂堂府尹竟干这种事,他把堂木摔得山响。随即,将三人同时治罪,在盛京枷号示众、游街。并将此事上奏皇上,皇上亦赞同他的做法,很欣赏他的果断。立即赏傅森戴花翎,恩赏有加。
清朝一代,康乾堪称盛世,大凡物极必反,极盛之时亦开始滑坡。到乾隆后期,吏治趋于腐败,诸弊丛生,阶级矛盾开始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在貌似平静的表面下涌动着一股声势浩大的潜流,人民的反抗斗争接连发生,星星之火几成燎原之势。终于在嘉庆元年,白莲教举起了反抗大旗,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人民起义。嘉庆即位初始就碰到这种棘手的事情,很忧心,他夙思夜想,孜孜求治,想赶快平定义军。无奈军备废弛,军纪涣散,面对声势浩大、机动灵活的义军,清兵只有逃败的份。直到五年(1800)仍是烽烟不熄。面对这种形势,皇上忧愤交加,寝食不安。一日,叫召见傅森,同他商议如何剿治。傅森看到了皇上焦虑的面容和期望的眼神,不由鼻子一酸,从御赐的侧座上站起来,坚毅地甩下马蹄袖,跪在皇帝面前,给皇上请了安,退出来。他决心拿成绩来替皇上减忧。
这年七月,即那次召见之后的一个月,傅森兼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带将领兵,掌一方军事。他挑选士兵强健者,加强训练,然后调往前方镇压义军。八月份,他手下的部将,在河南叶县擒获三阳教(白莲教一支)的重要首领刘之协。这使皇帝大为高兴。因为这件事经过大肆宣扬之后,壮大了清军的胆量,同时部分瓦解义军的斗志。为此皇上为傅森加军功一级。以后又多次向他询问“剿贼”事宜。
嘉庆六年(1801)正月,过了年,该上花灯了。偌大的北京城,到了晚上,灯光辉煌,如同白昼一般。家里人都去看灯了,傅森可没有这个闲心。他一个人在书房踱步,然后走到院子,又回书房,如此反复,边走边想着国家大事。一直转到了深夜,觉得有些冷,赶紧进屋。不想竟染了病,第二天没能起来。向皇上请假,皇上马上恩准,并派太医前来诊治,说是忧劳过度。吃了几剂药,终不见效,没有出去二月,就与世长辞了。他死后,皇帝感念他多年奉公克己,勤勉谨慎,忠心耿耿,为国操劳,特赐给陀罗经被。
相关参考
松筠清朝康雍乾盛世时,国势强大,周边臣服。自乾隆中期开始,政治危机四伏,吏治腐败,贪污受贿,怠惰偷安,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松筠生逢其时,然而近墨不黑,是当时少有的清正廉洁、勤于职守的官员之一。松筠,字湘
阿桂乾隆年间,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安南,两次降服廓尔喀,清朝国势达到极盛。乾隆对边疆用兵屡屡得胜,这同他十分注意奖掖功臣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四次令画工为功臣画像,挂在紫光
刚毅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他由笔贴式入仕,历任刑部郎中,江西、直隶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山西、江苏、广东巡抚等,光绪二十年(1894)授军机大臣。纵观刚毅的一生,外
文祥在清末重臣中,文祥可谓宦途风顺之人,也是清末较有作为的满族大臣。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文祥出生于一个满洲正红旗瓜尔佳氏家庭,取字博川,号文山。经多年刻苦努力,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
明珠明珠,字端范,姓纳喇氏(又作纳兰氏、纳腊氏、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是康熙前期著名的权臣,曾位至大学士。明珠的祖上亦非泛泛之辈。明初,
桂良一闽浙总督瓜尔佳·玉德是满洲正红旗人。乾隆五十年(1785)得一子,取名桂良,字燕山。桂良从小好学上进,玉德甚为喜爱。嘉庆十三年(1808)桂良由贡生捐纳为礼部主事,第三年又捐升员外郎。挤身仕途后
瑞麟19世纪50至60年代,正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作为清廷重臣的瑞麟,既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又为清廷效力抵抗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一瑞麟,字澄泉
荣禄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族,清末满洲正白旗人。他祖父是帮办大臣,父亲是甘肃凉州镇总兵。荣禄由于家庭背景的关系,从承袭骑都尉开始,而后便是工部员外郎、神机营翼长、副都统、左翼总兵、正蓝旗护军统领等
文庆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因其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门、各地方发布指示,权力重大,故成为清代的中枢机构。文庆在30余年的政治生涯中曾三任军机大臣,为官
长龄长龄,字懋亭,姓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他的父亲纳延泰官至理藩院尚书。长龄以翻译方面的生员起家,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主要“政绩”是镇压人民起义和平息张格尔叛乱。乾隆四十九年(1784),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