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刘统勋生平简介?刘统勋历史评价?

Posted 清朝

篇首语:地球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刘统勋生平简介?刘统勋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刘统勋生平简介?刘统勋历史评价?

刘统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岁末的一天。紫禁城东华门。
刚过四更天,文臣武将们已三三两两来到,准备进门去上朝。时值隆冬,呵气成冰。平日里养尊处优的王公大臣这时却只有听任朔风摆布的份儿了。
又是一顶大轿过来。轿子向一侧倾斜,先到的官员心中纳闷: 怎么这人连轿子都坐不正?莫不是起得早在里面又睡过去了?上前掀开帷子一看,哪里是在酣睡,分明已命赴黄泉了。
众人认得,此公姓刘名统勋,乃当今皇上的大红人,官居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等要职。
乾隆帝闻讯大恸,亲去吊唁。回来路上,脸上挂着泪珠,对扈从的大臣说: “朕失去一个股肱。像统勋这样的,不愧为真宰相! ”
刘统勋何以如此令乾隆帝痛心?他是怎样一个人?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诸城古名东武,从西汉以来便是文化名城。刘氏是诸城的望族,官僚世家。刘统勋的父亲刘棨,官至四川布政使,握有全省民政、财政大权。刘统勋不仅出身于一个官宦人家,且生逢盛世,他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降生时,清王朝已度过了开国时的艰难时期,走向兴盛。家庭与时代使刘统勋成为一个幸运儿,25岁上中了进士,然后又被选为庶吉士。庶吉士亦称庶常,是从新科进士中简选的文学功底深厚、书法根基扎实之人,再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三年,故名。学习期满举行考试,刘统勋又以优秀的成绩被授予翰林院编修,那些成绩较差的则被派往各部任主事。
从此开始,刘统勋算是真正涉足仕途。
这已是雍正皇帝君临天下第六年的事了。
雍正对刘统勋很赏识,命他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入值南书房。南书房位于乾清宫西南,本是康熙帝读书的地方。但在南书房服务的各官,除了应制撰写文字外,还承旨草拟诏令,实为一个“机要秘书”班子。在刘统勋入值时,南书房还一如既往。自雍正七年(1729)另设军机房(后改名为“军机处”),处理军国机密后,南书房才名副其实地成了皇上的书房。刘统勋虽然一时还未能进军机处,但一直都在雍正帝身边担任侍读、日讲起居注官。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又奉诏去上书房做皇子们的老师——当时叫“上书房行走”。
当时,上书房中有4个皇子,即弘时、弘历、弘昼、弘瞻。他们当中有一人早已被雍正定为储君,但雍正对外保密,把此人的名字写好密封于一个匣子里,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皇子和大臣都不知储君是何人。
刘统勋入上书房没几天,雍正便驾崩了,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请出宝匣,宣读雍正遗诏,众人方知,那储君是弘历。
弘历承勋大位,年号“乾隆”。
乾隆元年(1736),刘统勋被任命为内阁学士。内阁学士负责传达诏命、章奏,例兼礼部侍郎衔,从二品。两个月后,乾隆帝又命他署理刑部侍郎。又过了两个月,又让他随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翌年三月,正式任命他为刑部左侍郎,仍留浙江学习水利。在潜心研究水利的同时,他还就地方督抚大臣上任往往把自己的亲信带去,委任为手下官吏这种惯例上疏,力请革除。乾隆帝把他的奏疏下发给大臣讨论,多数人赞同,乾隆遂批准实行。这对于整肃地方吏治起了很大作用。乾隆三年(1738)三月,奉诏回京。
刘统勋在浙江学习了一年半水利,这使他受益非浅,他日后相当一部分功业是在治水修提中立下的。
刚回到京师,刘统勋便上了一道震动朝野的章奏: 弹劾御史毛之玉。毛之玉是太仓人,在家为父亲服丧期间去浙江活动,拜谒总督藩司。他是御史,一些地方官就讨好、巴结他,他趁机从他们那儿捞了一大笔银子。刘统勋在浙江时耳闻目睹了毛之玉的丑行,回京就参了他一本。乾隆下令查处,毛之玉被降官三级,刘统勋受到嘉奖。
第二年,老母去世,刘统勋回家服丧。
服丧期满回京,乾隆一道诏令,刘统勋成为中央最高监察官——左都御史。
这年,刘统勋42岁,刚过不惑之年。
走马上任后,刘统勋上疏建议抑制一下张廷玉和讷亲。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雍正朝便位极人臣,官拜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雍正临终,遗命他为顾命大臣,辅佐乾隆。张氏一家除张廷玉外,还有19人在官场上举足轻重。张氏的世代姻亲姚氏,做官的也有十几人。故有谣云: “桐城张姚,占却半部缙绅。”讷亲则是满洲权贵,雍正朝他官至军机大臣,也是雍正鳞选的顾命大臣之一,乾隆倚为股肱。刘统勋上疏说,张廷玉、讷亲权势过盛,应稍加抑制,这不仅是为国家,也是为了保全他二人及其家族。对此,乾隆降旨说,张廷玉、讷亲虽然位极人臣,却并未擅作威福,不便贬抑,但训诫一下还是有必要的,下令把刘统勋的奏疏班示众臣,以警醒张廷玉、讷亲及其他权贵。
刘统勋敢捋两位最负盛名的权臣的胡须,令朝野肃然起敬,贪官污吏则闻“刘统勋”三字而胆战。
不久,乾隆遣他出京去勘察海塘,接着又代理了6个月漕运总督,回京后担任乾隆十二年(1747)顺天乡试正考官。翌年,奉旨与大学士高斌视察山东赈务,查勘河道。刘统勋在经过深入调查之后,拿出了一个治理运河的方案,奏报皇上。
像刘统勋这样懂水利的大臣,满朝文武委实少见。于是,乾隆十四年(1749)十二月,刘统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成了当朝一品大员。这年,他刚满50岁。
第二年,乾隆又命他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刘统勋办事果敢,敢作敢为,不仅在治水上有一套,还是个办案高手。故此,遇上要紧的大案,乾隆往往命他去查办。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不久,便奉旨赴广东查办粮驿道明福违禁折收一案,刘统勋很快便将此案查了个水落石出,明福被判死刑。回京之后,鉴于他在办案上的能力,乾隆又调任他为刑部尚书。
但是,在查验一个地方粮米短少时出了纰漏,被革职留任。然而,仅仅过了8个月,乾隆又命他在军机处行走。
刘统勋跻身军机大臣行列,进入了权力中枢。
这是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的事。这年,刘统勋53岁。
出任军机大臣后,乾隆发挥他的特长,常常让他查办与河道有关的案子。乾隆十八年(1753)七月,巡察江南河务,上疏弹劾总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失职,二人被革职,一大批侵吞钱粮的贪官也被惩处。九月,又查办运河决口一案,同知李焞、守备张宾被下狱处死。在处决李、张二犯时,乾隆下令将高斌、张师载押抵刑场,让他二人看看违法乱纪者的下场。刘统勋督率一批人马全力堵塞决口,于十二月将决口堵上。乾隆下诏,表扬了刘统勋及其他有功人员,说他们劳苦功高云云。刘统勋又就黄河治理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多被乾隆采纳。
乾隆十九年(1754)四月,刘统勋被授予太子太傅的官衔。这是授给德高望重者的荣誉称号。一个月后,乾隆命他奔赴西北,协办陕甘总督事务,赐孔雀翎。当时,清廷正在进剿准噶尔,刘统勋克尽职守,并提出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建议。事后,乾隆下诏嘉奖。
清廷准备在巴里坤、哈密驻兵,乾隆命刘统勋前往察勘。当他抵达巴里坤时,阿睦尔撒纳反叛,进攻伊犁。伊犁将军班第战死,安西将军永常怯敌后撤。刘统勋奏请放弃巴里坤,退守哈密。乾隆降旨切责,说他像永常一样临阵胆怯,涣散军心,下令将他革职拿问,并把他在京为官的子弟全部逮捕,没收他的家产。不久,乾隆怒气渐消,又原谅了刘统勋,说行军进退本不是他的职责,他不肯坐视而上疏,建议虽谬,心尚可原,从宽免罪,发往军营,办理军需赎罪。又下令释放了被押的刘氏子弟,发还了籍没的家产。
第二年,即乾隆二十一年(1756)六月,乾隆重新起用刘统勋为刑部尚书。二十二年(1757),加太子太保衔。二十三年(1758),调任吏部尚书。二十四年(1759),命协办大学士。二十六年(1761),拜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二十八年(1763),出任上书房总师傅,兼管刑部,教习庶吉士。
在这几年中,刘统勋的官位又直线上升。乾隆对他如此倚重是基于他在治河、办案上的才干。在官运亨通的这七八年间,刘统勋在治河修堤、惩治贪官上又屡立功勋。他精明过人,办事干练。查办河南杨桥河漫之事就是一例。那是在乾隆二十六年,他奉命与协办大学士兆惠去办此事,到了杨桥,办事的官吏说没有牲口草,工程难以开工。刘统勋不动声色,悄悄穿上便衣到附近走访,在路边遇上数百辆拉草的车,牛马卸下车辕,拴在一边,赶车人大都躺在草上睡觉。突然,他看见一人未睡,正在抹眼泪,遂上前问是怎么会事,那人说负责收购草料的官员向他们要回扣,他们不给,官员便不收他们的草。刘统勋抽身回去,喝令把收购草料的官员绑了,推出去斩首。在场的大小官员纷纷替那个官员说情,刘统勋见状,下令重杖,游街示众。结果,所需草料一晚上便收购上来。刘统勋是靠精明强干而博得了乾隆的青睐。
乾隆三十三年(1768)十二月,刘统勋70大寿,乾隆帝御书“赞元介景”匾额赐他。三十五年(1770),又命他兼管吏部事务。三十八年(1773),又派他充任《四库全书》正总裁。
不久,刘统勋患病,久治不愈。这年十一月的一天,他抱病上朝,死在路上,享年75岁。乾隆诏赠太子太傅,谥号“文正”,入祀贤良祠。
刘统勋是乾隆朝声名显赫的大臣,他一生的业绩,一在治河修堤,一在惩治贪官污吏。
刘统勋有二个儿子,一名刘墉,一名刘堪。长子刘墉最出名。
刘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三年期满,以优异成绩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以后历任侍讲、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江宁知府。刘统勋病逝时,他正在陕西按察使任上,辞官回家服丧,期满复出,被任命为内阁学士,累迁户部侍郎、吏部侍郎、湖南巡抚、左都御史,会同和珅查办山东巡抚国泰贪赃枉法有功,升任工部尚书,充任上书房总师傅,代理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四年(1789),因诸皇子学业荒废,他身为上书房总师傅,难辞其咎,被贬为侍郎衔。不久,复任内阁学士,三迁而至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四年(1799),加太子少保衔。九年(1804)病卒,年85岁。
刘墉为官50多年,最令人称道的,一是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在这一点上,他颇具父风,且有出蓝胜蓝之势。二是与权臣和珅斗争,维护纲纪,为民请命。他清廉公正,刚直不阿,疾恶如仇,被誉为包公、海瑞式的清官。他的事迹被编为故事、说唱、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
除娴于政事外,刘墉还工诗赋,精于掌故,尤长于书法,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为当时四大书法家之一。

相关参考

刘统勋刘墉之父刘统勋简介 刘统勋杀子是真的吗

【刘统勋】刘墉之父刘统勋简介刘统勋杀子是真的吗  历史上刘统勋是刘墉的父亲,官至军机大臣,一生恪尽职守,乾隆时因直言敢谏而闻名,颇得皇帝赏识。很多网友可能对刘统勋不太熟悉,更是对相声里流传的刘统勋杀子

大清名相刘统勋简介 历史上真实的刘统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部《天下良田》,让更多人认识到了雍乾能臣刘统勋。人们敬佩电视剧中的刘统勋,笔者要在这儿说,电视剧中的刘统勋只是冰山一角。历史上真实的刘统勋,更让人佩服。  天下良田的故事是从乾隆八年讲起,一场&

历史人物 大清名相刘统勋简介 历史上真实的刘统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部《天下良田》,让更多人认识到了雍乾能臣刘统勋。人们敬佩电视剧中的刘统勋,笔者要在这儿说,电视剧中的刘统勋只是冰山一角。历史上真实的刘统勋,更让人佩服。  天下良田的故事是从乾隆八年讲起,一场“

历史人物 刘统勋和刘墉谁更有名_刘统勋为什么穿铁靴子_刘统勋杀子

本名:刘统勋字号:字延清  号尔钝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陜西羌州出生时间:1698年去世时间:1773年主要作品:《文正公诗集》主要成就: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儿子:刘墉谥号:文正刘统勋—

刘统勋简介

刘统勋(1698-1773)字尔钝,另延清,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他1724年(清雍正二年)中进士,入仕途。1729年任湖北乡试正考官。1736年升内阁学士,署刑部右侍郎。

历史人物 电视剧中的刘统勋跟历史上的刘统勋相比,哪个才是更真实

一部《天下粮田》,让更多人认识到了雍乾能臣刘统勋。人们敬佩电视剧中的刘统勋,笔者要在这儿说,电视剧中的刘统勋只是冰山一角。历史上真实的刘统勋,更让人佩服。>天下良田的故事是从乾隆八年讲起,一场“金殿验

刘墉简介 名满天下的“浓墨宰相”

刘墉简介刘墉,清朝的政治家、书法家,父亲曾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要之臣刘统勋。刘墉学识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进士。历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诸多职位。为人在工作期间奉公执法,廉洁清明。他的书法也是一绝

历史人物 同为宰相刘墉和刘统勋谁的功绩大

同为宰相刘墉和刘统勋谁的功绩大?此人是乾隆心中的“真宰相”!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或许是文学作品渲染过度的结果,刘墉在如今的名气显然要大过他的父亲刘统勋。但要论起实实在在的政治才

历史人物 世人皆知“刘罗锅”,但他的父亲刘统勋更厉害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刘统勋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刘统勋很牛!到底有多牛?简言之,那就是宰相之才,军机大臣,治国理政样样精通;人品端正,谥号“文正”;家世显赫,几代高官厚禄。>>一、人品端正、

刘统勋是一位什么样的官员

刘统勋是乾隆身边的肱骨之臣,他敢于直谏,在这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政绩,深受乾隆的倚重。可惜的是刘统勋操劳过度,在某天上朝的时候哦,卒逝于路上。刘统勋生于1698年,卒于1773年,其祖父与其父一样,都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