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良将的赵国为何会败如此惨烈? 长平之战
Posted 长平之战
篇首语:知识是种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坐拥良将的赵国为何会败如此惨烈? 长平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坐拥良将的赵国为何会败如此惨烈? 长平之战
战争有胜有负,在战国那个互相征伐的年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随着秦国的逐渐强大,吞并六国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对韩用兵时就已经险些灭了韩国,在对赵的作战中,实力原本不弱的赵国也感到了强大的恐惧。而让赵国人恐惧的源头正是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将士数十万。赵国也有不少名将坐镇,为何会在长平之战败得如此惨烈呢?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后人都把责任推在了赵括的身上,认为是他骄傲轻敌,才会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但是这其中有个很关键的原因是赵王。
在这场战争中,赵孝成王远没有赵惠文王的远见卓识,作战指挥十分冒进,根本无视秦国强盛而赵国势弱的战斗形势,一味地求胜,所以在廉颇固守不出的时候,非常生气。
在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军交锋数次,赵军都失利了。秦强赵弱,赵军失利很正常,廉颇深知这一点。而赵军有一点优势,就是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完全可以以逸待劳。
秦军虽然强悍,但是他们深入赵国作战,千里远征必须速战才能解决军需难调动的问题。如果能抗住秦军的攻势,等待士气衰落,进攻疲软之际,就是赵军转机出现的时候。
但是赵王看不到这一点,反而认为廉颇不出战是因为廉颇胆怯,君王不信主将,主将就算有天大的谋算,也难以成行,因为君王只看得到结果。赵军失利,赵王急得恨不能自己上,于是有臣子提议跟秦国议和。这一议和彻底把赵国陷入在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赵国臣子虞卿就认为跟秦国议和是很难的。因为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经走上了征伐之路,每一战都带着不死不休的势头,与赵国一战也是下了决心的,绝不会因为金银珠宝或者一城一地就放弃攻赵,如果真的是这样,想要和秦国议和是非常难的。与其如此,不如和楚、魏结盟,采用合纵的方式一起对抗秦国,这样休战才有可能。
结果赵王不听,非要跟秦国议和。这是赵王干的第二件蠢事。秦国要打赵国的决心正如虞卿所预料的那般十分坚定个,为了防止赵国和其他国家合纵,秦国假意打赢了议和,同时使用离间计,让赵王认为秦军惧怕的是赵括,于是赵王中计换回廉颇,调赵括为主将。这是赵王干的第三件蠢事。
赵括年轻气盛,遵照赵王旨意强攻,于是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被分割包围起来,数十万赵国将士被围歼,赵括难以突围,最后被乱箭射死。
秦军大获全胜,赵国元气大伤。长平之战,赵国数十万将士的伤亡让赵国骤然陷入虚弱的状态,再也不复和秦国对抗的实力了。尽管赵国坐拥良将,朝中也有蔺相如、虞卿这样的人才,但是赵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以致赵国遭此惨败,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相关参考
长平之战赵括为什么会败?赵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说到赵括其人,长平之战的失败导致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坑杀浮现在人们的眼前,据悉,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这为之后的秦始皇在灭六国中的赵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很
公元前260年,战国时代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即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这场战争最后以赵国战败,秦将白起坑杀40多万赵军降卒而结束。有史书把此次战争描述为「”长平之战,血流漂橹”,可以想象战况是有多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大军,是怎么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国力的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大军,是怎么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国力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对赌国运之战,最后结局十分惨烈,赵国45万大军被全歼,秦国也战死30万左右的兵力。赵国此役失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歼灭战了,秦国和赵国的兵力总和超过100万,而赵国的45万军队最后更是全军覆没。秦国和赵国如果有一方先倒下,那统一基本上就是迟早的事情了,不过当时其他五国看到赵国快不行了为什
长平之战是古时候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与赵军发动了毁天灭地的进攻,坑杀赵国数十万士兵,这场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直接影响到了战国后期的势力划分。这场战争中赵国错误的估算了战场形势,坚持正面进
历史秘闻 长平之战本是秦国和韩国争地之战,那么,赵国是怎么被卷进来的
长平之战是古时候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与赵军发动了毁天灭地的进攻,坑杀赵国数十万士兵,这场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直接影响到了战国后期的势力划分。这场战争中赵国错误的估算了战场形势,坚持正面进
长平之战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秦国和赵国的兵力加起来超过了100万,而且最后赵国更是被全歼,赵国最后有40万俘虏全被坑杀,所以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那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呢?当
长平之战之后,白起为何选择不再攻打赵国?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长平之战之后,白起为何宁死也不愿带兵攻打赵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小编带着大家一同来深究历史,想了解的你,千万不要错过以
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战国时期的一场长平之战以规模之大、死伤之惨烈而著于史册。战争结果是秦国的主将白起使用计谋,诱赵军主将赵括贸然率兵出击。白起遂将四十余万赵军围困在秦军阵地附近四十六天,粮草断绝。最终,赵
长平之战中,赵军损失45万精锐,可为何30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消灭
我们知道,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一次规模巨大的战役,是当时两大强国,赵国和秦国,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地区而在长平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在战役初期,赵国名将廉颇坐镇长平,秦军久攻不下;但是,因为廉颇的坚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