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王项龄生平简介?王项龄历史评价?

Posted 康熙

篇首语:月与灯依在,不见去年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王项龄生平简介?王项龄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王项龄生平简介?王项龄历史评价?

王项龄

华亭(今上海松江)王氏是清代江南著名的仕宦之家,仅在康熙一朝,王氏门下就出了声名远扬的三兄弟: 王项龄、王鸿绪、王九龄。在这三兄弟中,王项龄居长,担任过的官职也最高。他曾登上相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据说,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阳节,即王项龄受命入阁称相的当天,华亭沿海三次涨潮,为多年所少见。这一现象,令当地士庶大为惊异,也使王项龄本人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王项龄字颛士,号瑁湖,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他的父亲王广心字农山,是清顺治六年(1649)的进士,谙通诗文,官至都察院御史。王广心曾受命巡视京、通二仓,着力剔除漕运弊端,清操凛然,为奸胥猾吏所畏忌。在父亲的督导下,王项龄及王鸿绪、王九龄自幼便涉猎经史诗文,具备了扎实的学问功底,并在科场上连传佳音。康熙二年(1663),王项龄乡试中举。康熙十五年(1676),他又考中了进士,官授太常寺博士。在此之前,王鸿绪已于康熙十二年(1673)高中榜眼(一甲第二名进士),得授翰林院编修。在此之后,王九龄亦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考中进士而踏上仕途。

王项龄出仕之际,正值朝廷全力平定“三藩”之乱的时期。为了稳定人心,康熙于康熙十七年(1678)诏令开博学宏词科。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及科道官,在外的督抚布按官员,皆可以向皇帝推荐人才。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者,无论已仕未仕,都可以先荐后试,然后再授予官职。吏部尚书郝惟纳认为王项龄诗词风雅、品谊端方,便将其推荐了上去。康熙十八年(1679)三月,王项龄参加御试,在140多人中名列一等,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受命纂修《明史》。康熙二十年(1681),他又充任了日讲官、顺天武乡试副考官。当时,日讲是为皇帝研读经史、学习修身治国之术而开设的御前讲席。康熙对此颇为重视。即便“三藩”之乱烽火四起,他仍恐荒废了学业,坚持举行日讲。通过日讲,王项龄的学识得到了康熙的好评,其官职亦连续得到提升。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月,他充任了《平定三逆方略》的纂修官。十月,他升任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第二年,他再迁翰林院侍讲,充任了福建乡试主考官,继而奉旨提督四川学政。康熙二十五年(1686)三月,王项龄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按照礼制,他解任回乡守制。居表服满后,他重新补任原官。

康熙前期,朝廷中朋党之争较为激烈。在一段时间里,“南党”、“北党”相倾令人注目。南党骨干是徐乾学、高士奇、王鸿绪、徐元文等人,王项龄与其多有交往。因为他们都为浙江和江南苏、松人士,故谓之南党。北党则为大学士明珠附党,如科尔坤、佛纶等,多隶旗籍。康熙对朋党之争是十分反感的,曾一再对群臣发出告诫。康熙二十八年(1689),王项龄由侍讲转任侍读,后又升为侍讲学士。这年九月,左都御史郭琇上疏弹劾王鸿绪与高士奇等植党营私,并指责为高士奇姻亲的王项龄不顾清议,依附为奸。康熙览罢此疏,决心示以惩儆,命王项龄偕高士奇、王鸿绪一并休致。不过,康熙并不想完全弃用这班来自江南的士大夫。十月,他命王项龄仍留任侍讲学士。本来,王项龄在朝廷上的党争中算不得活跃角色。经历了这场风波后,心存戒虑的他不敢造次,处处慎言谨行,尽心任职。康熙对王项龄的这种姿态又及时予以肯定。康熙三十年(1691)八月,王项龄转任侍读学士。其后,他再充日讲官,并接连得到擢升,历任詹事府少詹事、宗人府府丞、礼部侍郎等职。康熙四十三年(1704),康熙南巡经过华亭,特至王项龄宅第中的秀甲园一游,赐予御书“蒸霞”匾额。康熙四十六年(1707),再次南巡的康熙又至秀甲园游览,并观赏了王鸿绪宅第中的赐金园。当时,朝野许多人认为,王氏昆仲能使皇上曲尊宸顾私宅,实在是很值得荣耀的事情。

康熙五十一年(1712)王项龄由礼部左侍郎调任吏部左侍郎,充任了经筵讲官。次年,他升任工部尚书,又充任了恩科会试正考官。康熙五十四年(1715),他再充会试正考官,并担任了《书经传说会纂》的总裁官。算起来,王项龄从出仕至此时已在朝廷上周转了七个衙门。历经多年宦海浮沉,他对各种典章掌故已非常熟悉,康熙对他的信任也在日益增长。康熙五十五年(1716)四月,王项龄因祈雨不积极而受到了降三级留任、革去恩诏所得荫生的处分,但这并未影响他政治地位的进一步上升。到了康熙五十七年(1718)九月,王项龄拜相入阁,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拜相之后,他不求作威弄权,仍坚持了恪慎从政的风格。

进入雍正朝,年过八旬的王项龄并无显著作为,但颇受善待。雍正元年(1723),雍正诏令开乡试恩科,王项龄以60年前中举的资历重赴鹿鸣宴(清沿明制,乡试放榜次日会宴考官及中式举人,宴会奏乐采用鹿鸣诗三章,号称鹿鸣宴),又得加太子太傅衔。这年九月,王项龄以年老体弱乞请休致,受到雍正温切挽留。次年六月,王项龄再次乞休,仍未获得允准。雍正谕示: “皇考简用的大臣若因衰老休致,朕心中委实不忍。王项龄年事已高,不妨间或行走理政。”雍正又向王项龄颁赐诗章,其中有“迹与松乔合,心缘启沃留”之句。因此,王项龄曾自称“松乔老人”。雍正登上皇帝宝座是经过了一番非常手段的。即位后,他一方面着力摧抑政敌,一方面又很注意收抚人心,不断以仁孝自我标榜。他对王项龄等老臣的眷顾,便不无表现自己仁孝的用意。雍正三年(1725)七月,王项龄患病,雍正特派御医诊视,嘱咐王项龄加意调摄,又赐予人参、鹿茸等物。八月,王项龄病重身亡,终年84岁。雍正闻讯后辍朝一日,深表哀悼。在谕旨中,他肯定王项龄多年“和平安静,恪慎自持”,命从优议恤,加祭二次,追赠太傅之衔,又命身为王项龄门生的官员均素服持丧,各部院的汉官皆前往祭送。不久,王项龄被赐祭葬,加谥号“文恭”。在其身后,王项龄留有所著《世恩堂》诸集。

相关参考

清朝 松筠生平简介?松筠历史评价?

松筠清朝康雍乾盛世时,国势强大,周边臣服。自乾隆中期开始,政治危机四伏,吏治腐败,贪污受贿,怠惰偷安,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松筠生逢其时,然而近墨不黑,是当时少有的清正廉洁、勤于职守的官员之一。松筠,字湘

清朝 阿桂生平简介?阿桂历史评价?

阿桂乾隆年间,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安南,两次降服廓尔喀,清朝国势达到极盛。乾隆对边疆用兵屡屡得胜,这同他十分注意奖掖功臣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四次令画工为功臣画像,挂在紫光

清朝 刚毅生平简介?刚毅历史评价?

刚毅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他由笔贴式入仕,历任刑部郎中,江西、直隶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山西、江苏、广东巡抚等,光绪二十年(1894)授军机大臣。纵观刚毅的一生,外

清朝 文祥生平简介?文祥历史评价?

文祥在清末重臣中,文祥可谓宦途风顺之人,也是清末较有作为的满族大臣。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文祥出生于一个满洲正红旗瓜尔佳氏家庭,取字博川,号文山。经多年刻苦努力,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

清朝 明珠生平简介?明珠历史评价?

明珠明珠,字端范,姓纳喇氏(又作纳兰氏、纳腊氏、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生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是康熙前期著名的权臣,曾位至大学士。明珠的祖上亦非泛泛之辈。明初,

清朝 桂良生平简介?桂良历史评价?

桂良一闽浙总督瓜尔佳·玉德是满洲正红旗人。乾隆五十年(1785)得一子,取名桂良,字燕山。桂良从小好学上进,玉德甚为喜爱。嘉庆十三年(1808)桂良由贡生捐纳为礼部主事,第三年又捐升员外郎。挤身仕途后

清朝 瑞麟生平简介?瑞麟历史评价?

瑞麟19世纪50至60年代,正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作为清廷重臣的瑞麟,既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又为清廷效力抵抗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一瑞麟,字澄泉

清朝 荣禄生平简介?荣禄历史评价?

荣禄荣禄,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族,清末满洲正白旗人。他祖父是帮办大臣,父亲是甘肃凉州镇总兵。荣禄由于家庭背景的关系,从承袭骑都尉开始,而后便是工部员外郎、神机营翼长、副都统、左翼总兵、正蓝旗护军统领等

清朝 文庆生平简介?文庆历史评价?

文庆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因其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门、各地方发布指示,权力重大,故成为清代的中枢机构。文庆在30余年的政治生涯中曾三任军机大臣,为官

清朝 长龄生平简介?长龄历史评价?

长龄长龄,字懋亭,姓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他的父亲纳延泰官至理藩院尚书。长龄以翻译方面的生员起家,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主要“政绩”是镇压人民起义和平息张格尔叛乱。乾隆四十九年(1784),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