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三藩”割据
Posted 清朝
篇首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三藩”割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三藩”割据
“三藩”割据
“三藩” 是指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吴、尚和耿的祖父耿仲明都是降清的明将。清入关后,他们为清军效力,充当镇压农民军和抗清力量的急先锋,并在战争中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因有功于清政府,吴三桂封为平西王,留镇云南; 尚可喜封平南王,留镇广东; 耿仲明及其子死后,其孙耿精忠袭爵,封靖南王,留镇福建。这样,就形成了 “三藩” 各自割据一方的状态。
“三藩” 各拥重兵,耿、尚各有兵力15佐领及绿营兵67千人,而吴三桂则拥有53佐领和绿营兵1.2万人。
“三藩” 中,吴三桂最为功高权重,他控制云、贵地区,广招人材,树立党羽,笼络旧部,倚为心腹,将知县以上的官吏,令其投身藩下,蓄为私人。他任命官吏,清政府不能干预,他的财政收支,清政府不能核查,而且以 “边疆未靖” 为理由,要求清政府每年给900余万两的饷银,再加上福建、广东,清政府每年要给 “三藩” 饷银2000万两,这个数字超过清廷全国一年的1700万两的饷费,给清政府造成巨大的财政困难,吴三桂甚至还向全国各地选派官吏,称为 “西选”,“西选之官几满天下”。
“三藩”在其控制区内,任意搜括,杀人越货。吴三桂在云南“广征关市,榷税盐井、金矿、铜山之称”,“招徕商旅,资以藩本,使广通贸易殖货财”。尚、耿在粤、闽,甚至还潜引外商,肆行无忌。
在“三藩”统治区内,人民遭殃。吴三桂把明朝黔国公沐氏全部田宅据为己有,圈占已归农民所有的明代卫所军田。尚可喜将权力交给其子之信,尚之信嗜酒成性,杀人作乐,耿精忠也苛敛横暴。
总之,“三藩”不仅威胁清朝的统一,也与人民形成尖锐对立。
相关参考
“三藩之乱”是康熙年间,一次威胁清朝统治的叛乱。以吴三桂三位割据藩王为首起兵抗清,从康熙十二年到康熙二十年,历时八年,对清朝的统治造成极大影响。 三藩之乱的主要力量是平西
康熙十二年(1873年),康熙决定撤藩,这严重触犯了平西王吴三桂等人的利益,引发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康熙为了平叛,共进行了八年残酷的内战,波及近半个中国。按传统观点,吴三桂属于地方割据势力,康熙消灭吴
三藩之乱几年,清朝时发生过“三藩之乱”,请问发生于哪一年,经过
清朝时发生过“三藩之乱”,请问发生于哪一年,经过多少年才平定,具体经过怎样?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需要对
平定“三藩”之乱康熙铲除了鳌拜集团后,才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亲政。此后,他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和巩固统一的政策,揭开了清朝历史的新篇章。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爆发了“三藩”武装叛乱。这对当时年
三藩之乱是怎么回事三藩之乱是清朝内部的一次大内乱,同时也是圣君康熙大显身手的一次战争。那么三藩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三藩之乱的地图三藩之乱,从本质来说,就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在满族刚刚入关的时候,
三藩之乱是怎么回事三藩之乱是清朝内部的一次大内乱,同时也是圣君康熙大显身手的一次战争。那么三藩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三藩之乱的地图三藩之乱,从本质来说,就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在满族刚刚入关的时候,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
耿精忠和耿仲明都是清朝的三藩之一,而耿精忠是耿仲明的孙子,耿继茂的儿子,耿仲明在早期投降与清王朝,并且在顺治年间多次与孔有德两人出征,后来因为手下有人私自带人逃走,而自己被顺治皇帝询问,虽然耿仲明被顺
清朝初年有三藩,即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這三位都是漢人,在明清交替之際,投降了滿清,並為了滿清入關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他們也得到了他們想得到的一切。然而卸磨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