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谔谔之臣孙嘉淦

Posted 国子监

篇首语:马看牙板,人看言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谔谔之臣孙嘉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谔谔之臣孙嘉淦

谔谔之臣孙嘉淦

孙嘉淦 (1683—1753年),山西兴县人,字锡公,号懿斋。家贫,日采樵山中,夜读书,少行侠义。康熙朝进士。

雍正皇帝即位,命诸臣上封事,孙嘉淦上疏陈三事: 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这三事都有极强针对性。皇帝说: “翰林院乃容得此狂生耶?” 大学士朱轼回答: “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 皇帝也笑着说: “朕亦且服其胆。” 擢国子监司业。

乾隆皇帝即位,孙嘉淦被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仍兼吏部侍郎。上 《三习一弊疏》: 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 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 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三心既成,乃生一弊: 喜小人而厌君子。“三习一弊” 是针对皇帝少年气盛而发。乾隆皇帝高兴地接受了,宣示中外,迁刑部尚书,总理国子监事。后兼管刑部吏部,授直隶总督,兼管河工。又调湖广总督,授宗人府府丞,迁左副都御史,直上书房,授兵部侍郎,擢工部尚书,署翰林院掌院学士,进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孙嘉淦因敢于上疏,而官职连升,在清朝大臣中是一个典型。

乾隆十六年 (1751年),盛传孙嘉淦又向皇帝上疏: 失德有五不可解、十六过。皇帝下令寻求这一上疏的来源,转相连染,历六省,更三岁,方始查清。原来是江西卫千总卢鲁生所伪造。卢鲁生被处死,乾隆皇帝对孙嘉淦眷遇不衰。孙嘉淦对自己也严格要求。他居官有八约: 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

孙嘉淦所作所为,大为时人所重,成为清代著名的直臣。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孙嘉淦简介 孙嘉淦家族 孙嘉淦后人

孙嘉淦孙嘉淦出生于山西兴县,汉族人,康熙年间考中进士,担任了工部侍郎、刑部尚书、宗人府府丞、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以敢言直谏而出名,成为历仕三朝的名臣。那么,孙嘉淦的子孙后代都有谁呢?孙嘉淦简介>

历史人物 满清名臣孙嘉淦的生平简介,孙嘉淦的人物事迹

初入仕途>孙嘉淦早年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任庶吉士,随后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敢言直谏>雍正帝性格喜怒无常,登基之初,大臣们皆不敢直言进谏。孙嘉淦首先上疏

历史人物 孙嘉淦到底有多大胆

本站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嘉淦的“大胆”其实胆大到了雍正的心坎里,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孙嘉淦早年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任庶吉士,

历史人物 孙嘉淦当了一辈子清官,晚年回老家为什么要装有钱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孙嘉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孙嘉淦大家可能会想到《雍正王朝》里那个敢和雍正顶嘴最后被年羹尧杀了的孙嘉诚,其实这个孙嘉诚的原型就是孙嘉淦。>孙嘉淦作为在

历史人物 孙嘉淦当了一辈子清官,晚年回老家为什么要装有钱

今天全榜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嘉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孙嘉淦大家可能会想到《雍正王朝》里那个敢和雍正顶嘴最后被年羹尧杀了的孙嘉诚,其实这个孙嘉诚的原型就是孙嘉淦。>孙嘉淦作为

历史人物 孙嘉淦为何要用砖头装富

孙嘉淦为何要用砖头装富?乾隆知道后是怎么处置的?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致朝政破败的主要原因,在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不乏贪官。其中便要数明朝尤为众多,比如说朱元璋在位

历史人物 清朝三朝元老辞官回家为何只带着一块砖头

孙嘉淦作为在大清帝国中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朝的三代老臣,深受皇家的垂青与信任。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嘉淦不爱钱,喜欢直谏是有名的。自孙嘉淦在康熙朝步入

孙嘉淦做了一辈子清官 最后为何拉了几骡车砖头回家

说到孙嘉淦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他也算是一代名臣了,而且也是做了一辈子的清官,但是最后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他做了一件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话说当时竟然拉了几车的砖头回家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孙嘉淦上“市场决定论”疏 乾隆帝下“废酿酒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述中,特别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再是以前的“基础性作用”了。这一全新表述值得期待。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雍正、乾隆年间号称清代山西名臣

历史秘闻 孙嘉淦做了一辈子清官 最后为何拉了几骡车砖头回家

说到孙嘉淦其实大家也知道的他也算是一代名臣了,而且也是做了一辈子的清官,但是最后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他做了一件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话说当时竟然拉了几车的砖头回家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