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改土归流
Posted 清朝
篇首语: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改土归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雍正四年 (1726年) 到九年 (1731年),清政府在少数民族众多的西南地区实行了 “改土归流” 的政策。土,是指 “土司”,“流” 是指 “流官”。这一政策在明朝曾实行过。到了清朝,西南少数民族又与清政府分庭抗礼,吴三桂叛清自立,各土司颇为所用。这些少数民族居于滇黔川桂,以古州为中心,周环300里,列寨1300余,名曰 “苗疆”。清政府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三省总督,鄂尔泰进行了大规模的 “改土归流” 工作。在五年期间,由土司改成流官的地区共有309处之多。乾隆时,清政府又在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地区,在平叛的基础上,施行了改土归流。乾隆十一年 (1746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作乱,清廷派兵平叛,时经二年,莎罗奔降附。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小金川土司僧桑格作乱,大金川土司索诺木派兵暗助,清廷又派兵平叛,到乾隆四十年 (1775年),才把这次叛乱镇压下去。两次用兵,劳师费银,诛大臣、失良将,损失严重,在平叛之后废除土司,改设朝廷派的流官进行管理,这样就消除了土司割据状态。
“改土归流” 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以前各朝往往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羁縻州,以怀柔的办法进行统治,土司头人都是土皇帝。“改土归流” 后,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客观上对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中央朝廷与各地方的关系的密切,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相关参考
改土归流是什么意思?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朝廷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朝廷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什么叫做“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
清朝的边疆政策: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内容大体有以下几项:从政教制度方面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开发和建设;从国防方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保卫;上述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围绕这些内容,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肖军伟所谓“改土归流”是指改土管制为流官制,即将掌土治民的方式由当地少数民族的土司进行管理的土官治理模式转变为由朝廷委派的政府官员进行管辖的流官治理模式,包括一系列地方治理措
摊丁入亩的历史意义,历史上 “改土归流” 和'摊丁入亩"是什么
历史上“改土归流”和\'摊丁入亩"是什么意思 关于这两个和土地有关的历史名词解释如下: 一、改土归流: 1、简介: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又称土司改流、废土改流,始于明代中后期,是指将
去过丽江的朋友一定亲眼目睹过丽江木府的巍峨壮丽,这座富有「”北故宫、南木府”之称的庄园别墅其实就是「”丽江军民府衙”的俗称,它坐落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而它原来的主人便是纳
改土归流>处理矛盾>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南数省“改土归流”的成果,鄂尔泰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工作。首先是处理善后。“改土归流”之后,许多矛盾若处理不好,仍会激发。云贵数省,地处边疆,各民族习俗差别极大,一
鄂尔泰西林觉罗·鄂尔泰出身满洲镶蓝旗,是清朝大臣,雍正皇帝的心腹,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开发西南等,但在改土归流过程中似乎并不那么顺利,不免引起争斗。鄂尔泰孙女>鄂尔泰三子鄂弼的女儿(即鄂尔泰
湘黔苗族起义自清初改土归流以后,清政府在苗族地区建立了府、厅、州、县等政府机构,又建立了镇、协、营、汛等军事据点,对苗族人民进行直接控制。清朝各级大小官吏争相对苗族人民进行掠夺和剥削,满、汉地主和高利
广西地区的“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它是在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个矛盾,唐、宋以来就长期存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土官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广大人民不
清朝雍正皇帝登基后,改革时弊,在内政治理方面颇有一番作为,例如他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官绅一体纳粮”等政策,为「”康乾盛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雍正元年,雍正创立了「”养廉银”制度,成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