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晋陕甘义军抗清
Posted 清朝
篇首语:记忆的坐标有多么清晰,前进的脚步就有多么坚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晋陕甘义军抗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晋陕甘义军抗清
晋陕甘义军抗清
陕西是李自成的家乡,山西是李自成控制的地方,甘肃又较早受到明末农民起义的波及。所以,这一带人民群众有较好的革命斗争基础。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进入山西,即遭到大顺军的反抗。当地农民纷纷占山结寨,抗击清兵。顺治五年(1648年),李自成早已在湖北殉难,但斗争的火种在山西并未熄灭,大同总兵姜瓖起兵反清,攻下朔州、岢岚,几乎将晋北重镇大同攻克。顺治六年(1649年),晋陕义军携手,攻下汾州府,拥众十数万,截断平阳、潞安两府之间的大路,声势所及附近各州县。在晋东北,五台、繁峙、静乐之刘迁、张五桂等,联结宁武之姚举义军,占据忻口,攻打崞县,使太原北路不通,音信断绝。在晋西北,宁武、偏关、河曲、兴岚等州县的广阔领域,皆为义军所占领,清统治者派亲王尼堪前来镇压,围宁武不下,又攻大同,而义军则乘机据保德、下交城,直逼太原,清山西地方官吓得丧魂落魄,哀号“省城孤悬一土,势切危急”,“呼吸危亡,朝暮难保”,甚至恳诚向朝廷求救速发大兵。清政府十分惊恐,多尔衮亲自到山西,住在浑源指挥,并以博洛为定西将军进攻汾州。义军在清军强大攻势下,经过几年斗争而失败。但以任亮、傅青山等为首的交城山区人民一直坚持到康熙十年(1671年),还在战斗。
在陕西,明旧将与农民军联合攻兴城,克紫阳、秦川、蓝田、兴安。陕北的延安、陕南的雒南、商州的抗清斗争达10年之久。
在甘肃,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爆发了米喇印、丁国栋的回民起义,连续攻下凉州,巩昌、岷州、兰州、临洮、渭源等地。
相关参考
河西回民抗清顺治五年(1648年),河西回民不堪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乘清军入川之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抗清起义。其领袖人物是回民米喇印、丁国栋。起义伊始就把矛头指向清朝在甘肃的衙门,镇压了甘肃巡抚,迅速
四明山抗清战场在江南抗清斗争中,浙江东部四明山大岚山寨的起义,影响较大,领导者是两位穷秀才王翊和王江。顺治四年(1647年),他们在宁波沿海一带抗清失败后,带领余部来到四明山,结寨扎营。当时,黄宗羲等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深受张献忠的重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与李定国一起接手张献忠的势力。随后实行联明抗清政策,成为南明权臣。后来又投靠清朝,协助清朝清缴南明势力,被清朝封为义
简介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自成部将,曾任大顺军右营右标果毅将军。李自成称帝后封光山伯。联明抗清李自成死后,其部下分成两大部分抗清,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1646年九月,两部先后在湖南
河北农民抗清清军入关后,首先在河北、京郊地区圈占土地,抢掠良民充当清贵族的家奴。人民不堪忍受,首先在三河县,接着在昌平、在霸州、西山和天津一带自动起事,抵抗清军的野蛮蹂躏,以至北京郊区西山的煤炭,两月
大西军联明抗清大西军建立了以昆明为中心的西南抗清根据地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一同称王,以孙可望为首领,设六卿,以干支纪年,以“兴朝”为年号,大力整顿地方,建立政权机构,严保甲、定丁赋、榷盐
大顺军联明抗清清军占领江南以后,长驱直下,一面由浙闽向广东,一面加强对湘、赣的压力。南明总督何腾蛟驻守长沙,兵少而弱。这时,大顺军的余部尚有几十万人,分散在鄂西、湘北。农民军领袖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毅然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后,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但整个明朝政权并未终结。一些明朝的大臣,把逃到南方的崇祯皇帝的兄弟福王朱由崧立为皇帝,在南京建立了南朝政权。 清军入关后,
川鄂边区的抗清斗争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清军进驻北京,并不意味着明王朝的彻底完结。在东南和西南地区,相继出现了以福王朱由崧为首的弘光政权和鲁王、唐王、桂王等南明政权。这些象征性的小朝廷,历史上
历史人物 南明诸多政权势力最小的鲁王监国,抗清决心却无半点动摇
公元1645年5月,清军攻破南京,弘光政权灭亡。随后清廷颁布“剃发令”,这引起了江南百姓的强烈反抗,江浙抗清义军风起云集。在钱肃乐、张煌言的拥护下,鲁王朱以海于7月18日在浙江绍兴监国。>>鲁王朱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