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开发东北地区
Posted 清朝
篇首语:树木在森林中相依偎而生长, 星辰在银河中因辉映而璀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开发东北地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开发东北地区
开发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清朝的 “龙兴之地”。入关后,清统治者将东北地区列为 “禁地”,甚至搞 “柳条边” 进行保护,柳条边内禁止汉人进入开垦。但是,山东、河北、河南等省的人民或为生活所迫,或出于逃难,不断突破封禁到东北广大地区进行开垦。乾隆以后禁令渐开,关内汉族劳动人民更大量涌入。从乾隆六年(1741年) 到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 不到40年,汉族人口由35万增到78.9万,此外还有不少蒙古人和回族人迁入。各族劳动人民把大片黑土沃野垦成熟地,种上五谷。以奉天 (沈阳)、锦州两府为例,自顺治十八年 (1661年) 到雍正二年 (1724年),熟地由609顷增至5806顷,将近9倍。又如,吉林地区在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 统计,民地开垦达11600多顷,比雍正十三年 (1735年) 以前增加了42倍! 在较边远的黑龙江两岸,清政府派官兵屯田 (著名的江东六十四屯) 和移民垦荒 (如瑷珲、嫩江),当地原来的少数民族索伦、达斡尔等也从狩猎学会了种植,东北的农产品大量销往关内。
此时手工业随着迅速发展,伐木、采矿 (金、煤等)、冶炼、陶瓷、造船 (如吉林)、造车、弓矢、皮革、鞋帽、纺织、印染、榨油、磨粉、酿酒在各城镇和大村屯也都发展起来了。与此同时兴起了一些新城市,如长春、吉林、宁古塔、双城堡等。内地商人也经常往来东北地区,用布匹、茶叶、纺织品、铁器与东北各族人民交换毛皮、人参、鹿茸、木耳、蘑菇等土特产。在商业交流频繁的情况下,中原文化也传播进来,《四书五经》、《通鉴纲目》、《三国演义》、《聊斋志异》 被译成满文传入,当地满人学汉语,汉人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蔚成风气。
相关参考
蒙古地区的开发清代蒙古地区仍以畜牧为主,但农业也有了发展。康熙时,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的汉族到蒙古地区开荒就有数十万之多,有的变成蒙古王公佃户。18世纪初,内蒙卓索图地区已是麦苗盈野,当时口外出产的
台湾地区换新颜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势力后,经济发展较大。当时从闽、广等地移居的汉人达20余万。汉族和高山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宝岛台湾。汉族人民供应高山族布匹、食盐、铁器、瓷器;高山族人民也将自己生产
华侨对南洋地区的开发明朝海上贸易的发达和航海事业的进步,为人口外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更由于当时东南沿海各省土地高度集中,人口密度大,赋税沉重,破产失业人口很多,所以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劳动人民出海移居南洋各
开发新疆新疆境内分布着维吾尔、蒙古、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汉、满、塔塔尔、锡伯等十几个民族。这些民族,在清朝统一的局面下,联系更加紧密,用辛勤的劳动,共同开发新疆。首先,发展农业生产
文化流人,是清代从中原流入东北为官吏或士子、掌握有较高文化或某些专长的人。因其原有的地位和特长,他们在流放地或者被聘用从事某些文化活动,或者自由从事某些文化教育职业,多半受到当地人的礼遇和尊重。文
文化流人,是清代从中原流入东北为官吏或士子、掌握有较高文化或某些专长的人。因其原有的地位和特长,他们在流放地或者被聘用从事某些文化活动,或者自由从事某些文化教育职业,多半受到当地人的礼遇和尊重。文
大明王朝闪耀得灿烂的将星,正是抗倭英雄戚继光。别人都是给点阳光才灿烂,他却是属启明星的,纵然黑漆长夜,也要华丽喷薄。当时的明朝军事,正黑成一片。在北方常被鞑靼骑兵追着打。南方更被倭寇撵着砍,所谓南倭北
清朝人物中文名:萨布素国籍:清朝民族:满族出生地:宁古塔南马场出生日期:1629年逝世日期:1701年职业:将领主要成就:在雅克萨打败俄军;治理水患,开发东北姓氏:富察氏官职:黑龙江将军旗籍:满洲镶黄
大明王朝闪耀得灿烂的将星,正是抗倭英雄戚继光。别人都是给点阳光才灿烂,他却是属启明星的,纵然黑漆长夜,也要华丽喷薄。当时的明朝军事,正黑成一片。在北方常被鞑靼骑兵追着打。南方更被倭寇撵着砍,所谓南倭北
大明王朝闪耀得灿烂的将星,正是抗倭英雄戚继光。别人都是给点阳光才灿烂,他却是属启明星的,纵然黑漆长夜,也要华丽喷薄。当时的明朝军事,正黑成一片。在北方常被鞑靼骑兵追着打。南方更被倭寇撵着砍,所谓南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