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不设宴” 拉祜族特殊习俗“离婚要请客
Posted 拉祜族
篇首语:守望相助,一缕阳光也将照亮心扉;同心协力,一点火光也能温暖灵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结婚不设宴” 拉祜族特殊习俗“离婚要请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婚不设宴” 拉祜族特殊习俗“离婚要请客
拉祜族青年男女找对象,主要在节日聚会的场所里找。他们选择对象的一般条件是:男的要会犁地、耙地、砍柴、铲麻、纺麻线、打猎,为人要诚实勤快,至于外表是次要的;女的要会接麻线、织布、缝衣服,为人要勤快,心地要好,至于相貌漂亮与否也是次要的。
如果某个小伙子喜欢某个姑娘,要用藤篾编制脚圈、项圈送给她。若姑娘感到合心意,则送一条用五色线编织成的腰带给小伙子,表示定情。双方交往一段时间认为满意后,男的就告诉父母,请媒说亲。按惯例要说亲三次;第一次带上茶叶一包烟草一包,烧酒一瓶;第二次带上煮茶用的土罐两个,烟草两把,酒二十碗;第三次带上土布一件,谷子两邦(每邦约六千克),绿布一尺,并可选定婚期。
拉祜人有一种习俗:结婚不需备办酒席。结婚这天,通常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新婚夫妇祝福,随后,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便伴着新郎新娘,围着燃起篝火的火塘载歌载舞。
拉祜人认为,火塘标志着夫妻双方有一颗火热的心,人们围着火塘歌舞,是祝福新婚夫妇终生相爱。拉祜人结婚这天用来招待客人的东西,是旱烟、烤茶、松子、栗果之类,从来不兴讲排场。
但拉祜人离婚就大不一样。根据他们的习俗,提出离婚的一方,要备办丰盛的酒席请客,客人不必送礼。这种带有“惩罚”性质的习俗,目的在于警诫年轻人在选择对象时要慎重考虑,一旦结婚,就要做到终生相爱。同时,“离婚宴”还含有警诫双方今后不要相互仇视的意义。
相关参考
谈起孔子,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是要问起关于孔子的婚姻家庭生活,恐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根据史学家推测,被推崇为圣人的孔子竟然是离婚的鼻祖,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孔子结婚年龄为19岁,夫人的姓氏为“亓官氏”
瑶族婚礼有繁有简,形式多样。广西金秀拉珈瑶和花兰瑶的婚礼最为简朴。结婚时,男女双方都不请客,不送财礼,也不敲锣打鼓,更不燃放鞭炮。同时,女方既不请客,也不做嫁妆,而且结婚仪式是在夜深人静时举行的。也就
自古以来,国人就非常重视人情往来,这也是交流感情、加深了解的一种途径,尤其遇到形如结婚生子等大喜之事,免不了请客吃饭。古代有一位宰相,晚年喜得贵子,在府上设宴招待亲友和同朝为官的大臣,看似很正常的一件
离婚后,很多人会陷入结婚不久又离婚、再结婚再离婚、频繁离婚的怪圈,令人身心交瘁,对婚姻哭笑不得。这种情况有没有避免之道呢?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属伴侣关系不稳定,究其原因,通常是由于内心预设的“分离情结
为什么我们的婚姻失败?问题很可能出现在我们对婚姻的看法上。很多我们坚守的关于婚姻和如何维持婚姻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在人生重大的决定当中,要不要结婚,跟谁结婚被认为是最最重要的。但头婚的离婚率间于40
最早了解徐志摩,是通过他的诗歌《再别康桥》,诗中最后两句为“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瞬间被其才气所折服。诗人往往比较感性,徐志摩也是如此,一生有过两段婚姻,妻子分别是张幼仪和陆小曼,他最喜欢的
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叩开中国的大门之后,西方文化就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强行破入两千多年坚固的东方文化圈。 而随着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融,新人结婚采用西式婚礼,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时髦的
与溥仪结婚是李淑贤的第三次结婚,但李淑贤始终没能全部讲起自己的过去。悲哀的是,溥仪至死也不清楚李淑贤的全部真实身世。以写《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以及《末代太监孙耀庭传》而扬名海内外的贾英华先生的著作《末代
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叩开中国的大门之后,西方文化就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强行破入两千多年坚固的东方文化圈。 而随着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融,新人结婚采用西式婚礼,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时髦的
民国男人如果真的喜欢上了别的女人,可以与原配离婚,但不能不离婚又结婚,否则犯重婚罪。孙中山和蒋介石便都是与原配妻子离婚后,才分别与宋庆龄、宋美龄结婚的。但是,我们不论从名人传记中,还是影视作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