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人结婚时有啥有趣的风俗 瑶族婚俗
Posted 瑶族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瑶族人结婚时有啥有趣的风俗 瑶族婚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瑶族人结婚时有啥有趣的风俗 瑶族婚俗
瑶族婚礼有繁有简,形式多样。广西金秀拉珈瑶和花兰瑶的婚礼最为简朴。结婚时,男女双方都不请客,不送财礼,也不敲锣打鼓,更不燃放鞭炮。同时,女方既不请客,也不做嫁妆,而且结婚仪式是在夜深人静时举行的。也就是在接亲那天晚上天黑时分,男方派几个女青年带上五斤猪肉、五斤酒和五斤大米,悄悄地到女方家去。女方的家人与接亲者同桌吃一餐便饭,就点着火把将新娘接到男方家去了。男方家人三更半夜与新郎、新娘和接亲者及几个近亲的长辈同桌吃一餐便饭,婚姻大事即宣告结束。
在广西三江县,老堡、文界一带地区的红瑶青年男女结婚仪式更是独特。他们是背着女方父母互许终身、缔结婚约、举行结婚仪式的。婚礼过后才派人同新郎、新娘带上两只鸡和十二斤喜酒前往女方家报喜,并赔礼道歉。女方父母只好默认这门亲事。实际上,女方父母不是绝对不知道,只不过是一种婚俗罢了。他们婚后,妻子“不落夫家”。每逢年过节或农忙时,丈夫才去接妻子回家住上几天。之后又返回娘家去了。等到妻子有了身孕,产前才到夫家生活。
拜堂仪式,在勉瑶中尤其盛行,且隆重。即结婚之日,男方派数位男女到女方家接亲;女方也派数位男女送亲去男方家。
新娘在送亲路上,夫家张灯挂彩办法事“招五谷”,跳《迎兵舞》。《迎兵舞》主要是模仿古代军队出征时骑马、射箭、背刀等动作。意思是今天是个大喜日子,新人就要进屋,招来五谷财气。主人担心招五谷财气时把邪气晦气也招进家里来,于是就让法师跳《迎兵舞》进行驱赶,使家里保持干净,最后就是“踢兵归坛”,收归兵马。这是新娘还没有到来时夫家要做的事。在瑶村,新郎家的婚礼会交由一位有经验的瑶族长辈负总责,这位长辈被称为“厨官”。当然,出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新娘家的这位负责人,有不同的规定。如果是长女出嫁,就由大舅负责,如果是二女儿出嫁,就由叔伯的长子负责,如果是三女儿出嫁,就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负责,这个负责的人在瑶族被称为“座媒”。
所有瑶族婚俗里,真正给新郎新娘牵线搭桥的红娘称之为“行媒”。结婚前一天晚饭时,“厨官”、“座媒”、“行媒”等要共聚一席,商讨第二天娶嫁的有关事宜。婚礼当天,礼节独特繁多。
送亲的队伍到达新郎家。各种复杂的礼仪开始了。先是新娘。只见新娘戴着“盖头巾”站在大门口,“盖头巾”特别大,由一个较大的架子支撑着,估计有好几斤重。“盖头巾”上装饰了很多花纹,非常漂亮。旁边伴娘为新娘撑着一把红艳艳的伞,左右旋转着。这时“乐队”吹着唢呐绕着新娘转三圈,紧接着“厨官”杀公鸡一只,用鸡血也绕新娘一圈。礼毕,新娘由伴娘扶着进入厅堂,进入洞房。
你以为,礼节算是做完了?那就错了,这时后勤会给乐队端来一碗菜、一壶酒,让乐队用餐。需要足足的耐心,等乐队用餐完,并再三次奏响音乐、吹响唢呐,再迎进送亲的客人。先是迎接女客人,而后再是男客人。客人、媒人、“厨官”、主家一人两根烟是必不可少的,而后再敬茶。
乐队吹响了唢呐。第一次,洗脸。第二次,洗脚。都是按照先新娘洗,接着客人们洗,而且所有女方来的客人都得洗。这是瑶族先辈流传下来的一个习俗,因为瑶族大都生活在高山峻岭之中,古时,客人来时大都穿着草鞋,送亲第一次来到男方家做客,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洗一次脚换上一双干净布鞋,这是给客人的最高礼遇,淳朴的瑶族群众暖热了来客的脚,也暖热了来客的心窝。
拜堂时,只能是新郎拜,新娘只是站立旁边陪伴。新郎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双手捧着瑶族“腰带”,由“厨官”带着给在场的长辈一个个行跪拜礼。拜堂时新娘所戴的头饰、新郎手捧的“腰带”和头巾,拜堂后都要珍藏在最隐蔽的地方,永远不再使用,直到去世时才能拿出来用于作陪葬物。
拜堂之夜灯烛通明,堂屋摆着数张长方形筵席,亲朋满坐。新郎和新娘穿着民族传统盛装,新娘头一蒙着一块四方形的瑶锦,新郎和新娘站于厅堂中央(男左女右),面向神台,由司仪主持一十二跪拜礼。跪拜的主要对象是:拜祖父母,拜父母,拜叔叔伯伯和兄弟姊妹等。按辈受礼,逐一进行。每拜一位都要行一十二次跪拜礼。
俗话说,“春宵一刻值千金”,洞房花烛夜对于新婚夫妇来说应该是难忘的良宵美景,但是根据瑶族的风俗习惯,新婚夫妇洞房的第一天新郎是要离开的,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这确实是实情。在瑶族新婚之夜新郎新娘不能同床共枕,新郎慨地让出自己的床位,由陪伴新娘来的同胞姐妹、知心女友与新娘同床共枕。而新娘与陪伴而来的姐妹们常常彻夜难眠,趁着这难得的机会,说说知心话。
新郎让出床位后,便邀请未婚青年男女到村旁彻夜对唱山歌,其内容主要是与未婚青年话别,说明自己已成家立业,肩负家庭责任,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跟大家一起玩耍,并希望同龄青年尽快找到心上人,早日成家立业。未婚青年则祝福新郎新娘新婚幸福,万事如意,早生贵子,白头偕老。整个晚上,瑶寨都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中。
按照瑶族的风俗习惯新郎只能待第三天早上新娘返娘家回来以后,方能进入洞房与新娘共度良霄。在广东连南县八排瑶当新娘出嫁时,由先生公为新娘念瑶经、朗颂吉利语,由新娘的亲婶、亲嫂帮新娘梳妆打扮;新娘出门时,倒着穿草鞋走。中国的结婚习俗这么多,还有比这瑶族的结婚习俗更有趣的吗?
相关参考
瑶族婚姻习俗独具风情、妙趣横生。茶山瑶年轻人“爬楼”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瑶族男女恋爱甚为自由,父母不加干涉,通过“坐歌堂”等对歌的方式,互相了解对
男女青年社交自由,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
瑶族的风俗传统:瑶族,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
瑶族的风俗传统:瑶族,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
山歌节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
达努节“达努”是瑶语,意为“不要忘记”。节日定在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相传这一天,是瑶族始祖“祖娘”的生日,所以又叫“祖娘节”。传说祖娘叫密洛陀,她曾派三女儿带着谷子到山里垦荒。密洛陀将珍藏的铜鼓送给三
瑶族有很多宗教风俗习惯。“度戒”(或称“过法”)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每个男子通常在八、九到十六、十九、二十二岁时,都要举行一次“度戒”仪式。“红头瑶”称之为“度鳃”,“篮靛瑶”称为“栽奢”,“沙瑶”称
趣味横生的东乡族婚俗结婚闹洞房是一种特殊的习俗,从古代就流传下来,作为一个庆祝新婚眷侣新婚燕尔的行为。在不同的地方,闹洞房的习俗也不尽相同。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习俗,那么,你想知道东乡族有什么有趣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