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注重实践的颜元

Posted 理学

篇首语: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注重实践的颜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注重实践的颜元

注重实践的颜元

颜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清兵入关,他父被掠,母改嫁。51岁时到辽东寻父,经一年余负父骨归葬故里,一生绝大多数时间在家乡度过,以教书为业,很少著书,他的 《四存编 (存学、存性、存治、存人)》、《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习斋记余》,皆为门人纂录而成。如果没有他的学生李塨的宣传,他的学说肯定淹没无闻了。

颜元的学问全在“习行” “践履” 上,他反对宋明理学抹煞客观事物和具体实践的“空谈性命”之学。否认读书、静坐、反省是学问。他说: “儒道之亡,亡在误认一 ‘文’ 字”,“率古今之文字,食天下之神智”。他反对读书,并不反对学问,他认定读书与学问是两回事。他说: “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便习行中错一日; 纸墨上多一分,便身世上少一分。” 他这种把读书看作影响学问的观点,当然是一种极端主义了。

在哲学上,颜元反对“天理”论,反对宋明理学家的“理在气先”说。他说天下没有“无理之气”,也没有“无气之理”。他提出 “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 的理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

在社会政治思想上,颜元反对西汉董仲舒的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提出 “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主张把利和义结合起来,希望达到经世致用的功利目的。

颜元的思想学说是对清代统治者推行理学的一种反动,具有重要的思想解放意义。对后世重视实践、强调实践第一性的认识论有重要影响。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清初教育家颜元的教育主张 颜元的名人名言

  颜元是清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观点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他批判传统的宋明理学的教育主张,继承和推崇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六德、六行、六艺的发展。总之一句话,

历史人物 颜元简介 颜元名言有哪些

颜元著有《四存编》、《习斋记余》等作品,他抨击八股取士、抨击宋明理学部分思想,在教育上强调习行教学、劳动教育等观点,尽管有局限但不失为进步的教育理念。颜元简介颜元(1635年—1704年),清初儒家、

历史人物 颜元简介,颜元简介

  颜元  (1635~1704)清初哲学家,颜李学派创始人。原字易直,后改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他早年怀抱经世之志,阅史籍,读兵家书,向往上古的三代之治。二十四岁以后,笃信陆王心学,尔后又转宗程

如何评价清初哲学家思想家颜元?颜元为什么没有朱熹那么出名?

  颜元,生于公元1635年,去世于公元1704年,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为颜李学派创始人。  颜元的父亲是颜昶,曾被蠡县朱九祚收养,颜元就是在朱家出生的,所以颜元原名叫朱邦良。颜昶后来与朱家人

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简介 颜元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颜元  原名:朱邦良  字:易直、浑然  号:习斋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清初  出生地:直隶博野县北杨村  出生时间:1635年4月27日  去世时间:公元1

历史人物 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简介 颜元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颜元  原名:朱邦良  字:易直、浑然  号:习斋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清初  出生地:直隶博野县北杨村  出生时间:1635年4月27日  去世时间:公元1

颜元

颜元  颜元(汉语拼音:YanYuan,1635~1704),中国清初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易直、浑然,号习斋。直隶(今河北)博野人。一生不仕,靠教书、行医为生,晚年主持漳州学院。在哲学上,认为理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分析与案例论述

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境教学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具有的便利性条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具

满族特色 注重安全

  一提起清朝皇帝的饮食,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气势宏大的“满汉全席”了。但是满汉全席是清朝鼎盛时期才开始出现的,而且皇帝不可能每顿饭都吃满汉全席,那么,皇帝平时的饮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众所周知,

高中历史教师论文范文

1.急求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一篇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特点出发,注重从高中学生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去探讨问题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