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刘备为何要堤防关羽

Posted 太守

篇首语: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解密刘备为何要堤防关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解密刘备为何要堤防关羽

2、明知关羽与刘备是结拜兄弟,为何孙权还是要杀他

解密刘备为何要堤防关羽

终其一生,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事事皆为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考虑,但到头来,却落得身死麦城的悲惨结局。忠诚无错,但在枭雄并起的年代,忠诚最终会沦为权力的附庸。不懂权谋的关羽,为自己的忠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关于关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刘备为了权力有意除去关羽,因而在关羽危难之时不去救援;有人说是孙权背弃盟约导致关羽惨死麦城……那么,关羽之死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为了亲自征讨刘备,离开邺城,向长安进发。大军七月出发,走到长安已是九月。一千多里的路,却走了两个月,这明显不符合曹操雷厉风行的一贯作风。更加让人奇怪的是,曹操走到长安后,并没有立即发起进攻,而是到第二年三月份才进兵斜谷。

原来,就在曹操抵达长安后不久,宛城发生了一次叛乱。当年十月,侯音劫持了曹操任命的南阳太守东里衮,发动叛乱。镇守荆州的关羽对侯音说马上率大军赶到,可是关羽的援兵迟迟未到,曹操手下大将曹仁却带领援兵赶到了。第二年正月,侯音被曹仁斩杀,叛乱平息。

关羽为何没来呢?原来,在得知曹操亲赴汉中的消息后,刘备决定让关羽拖住曹操的步伐,于是关羽就怂恿侯音发动了这次叛乱。关羽不指望侯音能成功,只要能分散曹操的精力,目的就达到了。而曹操唯恐宛、洛有失,不敢贸然进军汉中,所以耽误了好几个月时间,一直到第二年正月侯音被杀,曹操才下令大军继续向汉中进发。而这时刘备早就在汉中占据了主动。七月,刘备称汉中王,拥有了与曹操平起平坐的地位。

可是刘备给了关羽什么地位呢?传说中的桃园三结义时的誓言渐行渐远,帝王野心充斥在刘备的心间。既得汉中,刘备又向东西两线扩张。他要在生命的暮年,尽快地为十岁出头的儿子刘禅打下基业。西北方面,他推进到武郡,图谋凉州;东面则派遣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今湖北房县)。孟达攻破房陵后,乘胜进攻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刘备担心孟达有异心,就派养子刘封从汉中汉水而下,统领孟达,与之一起迫降上庸。由此,刘备将新城、上庸和魏兴三郡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

刘备的家业大了,关羽肩上的担子也就更重了,因为新城、上庸和魏兴三郡都在荆州,而荆州是由关羽镇守的。当时刘备的地盘只是益州加荆州,关羽一人独挑荆州重担,刘备才得以安安稳稳地在益州为称帝做准备。

按责任,按资历,按交情,按战功,关羽都应该高人一筹,可是刘备给了关羽应有的地位吗?刘备宣布了四方将军的任命: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是不参与政务的最高将军级别了。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那就非单纯的军职,而要承担三公九卿的工作了。

刘备这个任命很糊涂。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四人当中,黄忠虽然有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的功劳,但是再无其他殊功,很难与其他三人并列;四人之中只有关羽独镇一州,负责荆州军务和政务,他太重要了,似乎也不宜与其他三人并列;此外,前将军只能负责军务,与关羽的职责不配。

可是,刘备非但没有给关羽相称的职位,甚至还有点儿故意打压他的嫌疑。随后,刘备对荆州各郡太守做了安排,任命糜芳为南郡太守,关羽为襄阳郡太守。可是襄阳郡在曹操治下,关羽只能是一个空头太守。

这又是一个非常混乱的人事安排:关羽没得到他相应的荆州牧职位,而刘备自己在做益州牧的同时又领荆州牧;关羽只是一个空头太守,没有权力号令荆州一寸土地,刘备却让他镇守荆州;更糟糕的是,襄阳郡太守关羽因为没有地盘而驻扎在江陵,但江陵属于南郡,南郡太守则是国舅糜芳。不难看出,刘备对关羽的掣肘实在煞费苦心。

再窝囊的人,也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一安排,何况是关羽。智者诸葛亮看出了刘备这一安排的玄机,他说:“黄忠的名望本来就不如关羽、马超和张飞,但是现在让黄忠与他们同列,马超和张飞尚可以接受,关羽恐怕会感到不服。”后世有人分析,诸葛亮这样说,其实是想换下黄忠,换上赵云。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诸葛亮在提示刘备应该给关羽更高的职位,例如卫将军或荆州牧,这样与关羽的责任相当,也有利于关羽调度整个荆州,更是对一个三十多年来一直忠诚的人的尊重。

也许是诸葛亮的话太过隐晦,也许是刘备揣着明白装糊涂,刘备还是维持了最初的任命,并派铁嘴费诗去给关羽颁布任命诏书。

“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关羽不同意如此安排。体内流淌着忠诚血液的关羽,不知道对刘备进行质疑,只知道拿黄忠来做出气筒。

费诗开导他说:“那些建立功业的人,手下的人才都不止一个。过去,萧何、曹参与高祖是少小亲旧,而陈平、韩信是后来亡命投奔高祖的,最后排定官位,韩信居首席,也没有听说过萧何、曹参有怨言。(言外之意,你关羽也不该有怨言)现在汉王因为黄忠有斩夏侯渊之功,特意尊崇他,可是,在汉王心里,黄忠会超过您吗?且汉王与您休戚与共、祸福共享,所以我认为您不宜计较官职之高下和爵禄之多少。我就是一个办事人员,您如果不受命,我转身便走,只是恐怕以后您会后悔(言外之意,你要尽快接受,否则就会有违命之罪)!”

这番话既给关羽戴了高帽,又抓住了他的小辫,还手打了他一棍子,软硬兼施,逼得关羽不得不接受任命。关羽能听不出费诗的弦外之音吗?既要用关羽来打天下,又要防备关羽以后争天下,这才是刘备的内心。

刘禅刚满十岁,刘备绝对不会给儿子培养一个难以驯服的边将。但是,刘备现在还不能舍弃关羽,因为他现在还没称帝―没有关羽的配合,他是不可能做皇帝的。

费诗在代表刘备绵里藏针训诫关羽的同时,还给他送来了节钺(节钺是帝王身份的象征,偶尔会暂借给人臣,称为“假节钺”。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人臣就可以代替君主出征,但战后要交还节钺,不再享受特权)。这就是说,刘备只给了关羽作战的权力,而不允许他握有政权。既要用你,还要限制你―古已有之的帝王驭人术。这个任命,为关羽后来的樊城之败埋下了隐患。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盛夏到来,空气中流动着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息。荆州,即将成为全国的风暴中心。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里描述的美好霸业,一直强有力地诱惑着刘备。被《隆中对》操控的刘备,让费诗授予关羽节钺,言外之意就是给关羽下达进军襄樊的命令。于是,关羽使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率主力北上樊城。

很显然,关羽是那个“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上将”,但是刘备却没有同时“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刘备正在益州做一些稳定工作。59岁的刘备,迫切想为儿子留下一份稳定的基业,因此稳定益州,成了他目前最重要的事。就这样,“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隆中对》中两翼起飞的战略,在刘备的爱子心切中打了个对折。

樊城内洪水泛滥,房屋纷纷倒塌,镇守樊城的曹仁犹豫是不是该弃城而去。这时,只要关羽稍微再努把力,就能攻克樊城。可是,曹仁最终还是立下了坚守的决心,竭尽全力的关羽一时间竟再也拿不出压死樊城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时,只要刘备稍加援手,樊城便旦夕可破,可是,刘备居然没有派一兵一卒。史书没有记载刘备这样做的原因。有人说刘备无兵可派,这是不对的。最起码,刘备可以让上庸三郡的孟达或者刘封汉水而下,直逼襄樊。有人说刘备是要借此灭掉关羽,还有人说诸葛亮反对出兵,要压制关羽。这些也都是不靠谱的说法。姑且不论刘备和诸葛亮对关羽是什么态度,单从行为的效益角度讲,刘备和诸葛亮就不会这么做。道理很简单,关羽失败,荆州失去,对蜀汉是有害无益的,这不是刘备和诸葛亮希望看到的局面。

事实上,刘备和诸葛亮根本就没打算攻克樊城,当然就不会派遣援兵。甚至关羽本人也未集中精力于襄樊,因为在攻打襄樊的同时,关羽还将战线拉长到许都以南,惹得周围的人纷纷叛曹,然后派人前来表示归。

既然不是真刀实枪地攻打襄樊,那么关羽的出兵意义何在?一块玉玺告诉了人们答案。

紧张的战争间隙里,关羽接见了襄阳男子张嘉和王休。按常理,这两个来历不明的人是没有资格见关羽的,何况关羽当时正忙着围攻樊城,可是,他们捧着一块重要的石头,说是玉玺,而且是从汉水水底发现的玉玺。关羽大为高兴,派张嘉、王休二人去成都献上玉玺。

无独有偶,有人在益州武阳发现了黄龙―一条河里流着两种颜色的河水,泾渭分明,恰如河里出现了黄龙图案。人们说,这是祥瑞,是刘备称帝的预兆。

而所谓的“汉水玉玺”,其实是关羽一手导演的。忠诚于刘备的关羽,冒着战败的危险,在攻打襄樊、提防东吴的同时,还派人去宛、洛一带扩大影响。他的目的,就是让中原的人看到汉王的军队,知道世上还有一个汉王。毕竟,中国的皇帝最想得到中原的承认。

明知关羽与刘备是结拜兄弟,为何孙权还是要杀他

熟读汉末三国史,大多数人都会发现一些非常令人费解的问题,不知道当事人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例如,襄樊之战时,孙权破坏了孙刘联盟,派吕蒙白衣渡江,迫使关羽败走麦城,并擒杀了关羽。两年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三国志》记载,孙权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马“遣书请和”,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打算与蜀汉开战。那么孙权在当初,为什么一定要杀害关羽呢?如果他们不杀关羽的话,不就可以避免这一战了吗?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孙权太过小肚鸡肠,甚至有些鼠目寸光,因为关羽之前曾得罪过他,于是他贪图一时痛快,杀害了关羽,根本没有考虑后果。关羽在襄樊之战前,的确曾得罪孙权,并且得罪了不止一次。例如,最初孙权出兵相助,他却痛斥孙权的兵马来得太迟;孙权主动提出,愿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他不仅拒绝,还出言不逊,辱骂使者;这等情况下,他还未经孙权同意擅长搬空了江东的两座粮仓。因此,孙权痛恨关羽,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作为江东之主,作为一个十五岁便担任阳羡长,未及弱冠便坐镇江东的枭雄,作为一个能够让曹操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后起之秀,孙权真的可能,因为愤恨,就失去了理智,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情吗?小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再者说,就算孙权任性,那么吕蒙、陆逊、张昭等江东大臣,就没有一个明白人吗?所以,孙权杀关羽,大约并非泄愤,而是另有考虑。小编在查阅了诸多史料之后,有了以下猜想。

一、关羽不可能被收服

众所周知,关羽以忠义著称。最典型的证据就是,当初刘备败于曹操之手,失去了立足之地,只能跑去寄人篱下。这种情况下,关羽遭到曹操的生擒,曹操不仅为他破例,没有将其杀害,还把他拜为了偏将军,平时对他也“礼之甚厚”。这些待遇,比起早已投靠曹操的名将张辽,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他于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又被表封为了汉寿亭侯。可是,他觉得自己报答了曹操的典恩情之后,还是“拜书告辞”了。有这一先例,他更不可能转投江东,所以,对江东而言,关羽是留不下的。

二、关羽放不得

如果要维护孙刘联盟,孙权最正确的选择,其实应该是放归关羽。但是这一选择,同样弊大于利。早在刘备拿下益州的时候,双方就曾差点因荆州归属问题,而分道扬镳,最终刘备方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江东却并不满意。这个时候,江东在关羽与曹魏对峙时,终于夺回了南郡等地,自己出了一口恶气,却让诸葛亮的隆中对,化为了泡影,刘备无论如何都不会罢休。因此,就算江东放归关羽,这一战依旧会爆发。

也就是说,不论关羽是否被放归,东吴都要经历一场战争,除非退回荆州。可是如果放了关羽,又还了荆州,那么吕蒙白衣渡江的意义又何在呢?而如果在明知战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东吴放归关羽,才是最脑残的决定。再者说,就算放归关羽,有希望避免这一战,吴蜀也已结仇,而关羽被放归的话,曹魏肯定不满意,那么江东将里外不是人,所以,关羽放不得。

三、关羽囚不得

还有读者认为,江东对关羽可以选择软禁,不收降也不放走,更不用杀害。先不说以关羽的性格,是否会接受囚禁,也不说东吴愿不愿意冒这个风险。这种做法依旧不是个好的选择。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如果江东软禁关羽,对蜀汉方面而言,意味着有讲和的余地,蜀汉一定会想尽办法赎回关羽,如果江东接受,则与放归没什么区别;如果江东不接受,则变成了一种挑衅,更容易激起蜀汉的愤怒。而且,他们保留关羽的性命,曹魏也会不安心,这对东吴而言,同样非常糟糕。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杀掉关羽成为孙权唯一的选择,毕竟这样的方式,不仅只得罪蜀汉一方,还削弱了蜀汉的实力,甚至还有嫁祸给曹魏的可能性,这样的选择看似鼠目寸光,实际上却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参考

明知关羽与刘备是结拜兄弟,为何孙权还是要杀他

熟读汉末三国史,大多数人都会发现一些非常令人费解的问题,不知道当事人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例如,襄樊之战时,孙权破坏了孙刘联盟,派吕蒙白衣渡江,迫使关羽败走麦城,并擒杀了关羽。两年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

解密三国:刘备为何不久吕布

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月,曹操亲率大军征讨盘踞徐州的吕布。之前被吕布打得丢盔卸甲的刘备在梁国境内与曹操会合并随之参战。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吕布被围困在下邳,最终在下邳城白门楼被俘。之后,这场战争

为何不让赵云、张飞守荆州,非要选择关羽

三国中的刘备,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经常被敌人追着打,却从未想过要放弃,坚信自己能够成就一番大事。当年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就看出刘备并非凡夫俗子,曾这么称赞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

曹操为何要把关羽和甘糜两位嫂子关一座房子里

关羽降曹后,曹操为了破坏关羽和刘备的关系,故意只给关羽和甘糜二夫人一座房子,想让关羽给刘备带绿帽子。要说这做小兄弟的就是亏。《三国演义》中,老大刘备有四个老婆,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和吴夫人,个个都有

徐庶为何不学关羽返回刘备的阵营

如果今天要在中国人的心中给三国人物分一个阵营的话,那么估计会有多数人把徐庶当成汉臣,也就是刘备一边的。这徐庶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

关羽死后,诸葛亮发现了什么,为何要求刘备赐死刘封

关羽死后,诸葛亮发现了什么,为何要求刘备赐死刘封?导语:诸葛亮曾说过一句话,杀人未必非要动刀子,有时候一句话便可以要了人性命。的确如此,以他的智慧,想要别人的性命,可能就是分分钟的事情,而且还不会殃及

曹操为何要盛葬关羽的头

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

刘备为何不让三弟张飞保护自己的家眷

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义结金兰的好兄弟,刘备对关羽张飞情同骨肉,关羽张飞对刘备奉若神明,不敢造次,敬为兄长。不过刘备出逃,往往把自己家眷交给关羽和赵云,为何保护自己家眷的事不交给张飞呢?要知道

解密诸葛亮与刘备的真实关系

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希望他可以帮自己打天下。而刘备临终之时,又将孩子托付给诸葛亮,让他好生调教。刘备为何如此重视诸葛亮,并将政权交由他处理。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真的如此亲密吗?>刘备三顾茅庐刘

为何孙权突然变脸怼死了关羽 说好的联合抗曹

公元219年,曹操和刘备在汉中的争夺战进入了白热化,驻守荆州的关羽为策应刘备,突然发兵攻打襄樊,打的曹军节节败退。可就在关羽高歌猛进的时候,盟友东吴却派兵趁虚而入,夺了荆州,杀了关羽,双方由盟友变成了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