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慈禧听到李鸿章去世会如此伤心?地下情?
篇首语:生命是不能被略过的,一定有人敢选最难的那条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前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慈禧听到李鸿章去世会如此伤心?地下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何慈禧听到李鸿章去世会如此伤心?地下情?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鸿章与庆亲王跟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慈禧终于能带着光绪皇帝离开窝了一年半的西安,前往北京。慈禧太后心情大好,跟这个搭搭话,跟那个聊聊天,还很好奇地观察着西洋乐器。突然一个人大叫着太后、太后,不顾礼仪奔扑在太后跟前,递上一纸电报:
镜头开始晃动,本来满脸欢喜的慈禧还没看完,便已呈崩溃之态,颜色大变,歪歪斜斜地朝火车车门奔去,几次差点摔倒在地,幸好扶住一根柱子,才没出事。到了车厢之后,两行清泪留下脸颊,不停地抽泣。隔了一阵,让李莲英宣袁世凯上车。然袁世凯进来之后,她却半天没有反应,直到李莲英叫了两声太后,袁世凯来了,才慢慢转过头,一字一顿地朝袁世凯说,李中堂过世了……
这当然有些艺术加工,实际情况是如何呢?
梁启超六万五千字的《李鸿章传》,作于1901年,即李鸿章去世当年。其中写到,“遂瞑焉长逝,享年七十八岁。行在政府得电报,深宫震悼。”又转录光绪皇帝奉慈禧懿旨所发上谕,“遽闻溘逝,震悼良深”。
震悼之义,为惊愕悲悼。说明慈禧与光绪,都觉得李鸿章死得太突然了,他们一点准备都没有,听到消息,悲伤不已。
而《清史稿李鸿章传》是如此记载的,“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用的,亦是震悼一词。显见,光绪的上谕,已定了调子,朝廷的态度就是“震悼”。
那这二字背后,慈禧太后是否亦如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伤心、流泪甚至崩溃呢?
其实我们不如来说说,电视里那样演,合不合理?我觉得是合理的。
首先,此乃人之常情。一个经常在身边转悠的人突然就死了,哪怕他年事已高,早就得病,知道迟早会有这样一天,消息传来之时,仍会莫名难受。慈禧太后也是人,哪怕她杀人不眨眼,不代表她对所有人都是铁石心肠。
其次,慈禧太后与李鸿章,共事几十年。一起经历了清朝中晚期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从国内的起义到外国的侵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李鸿章替清朝的存续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中兴名臣,他们的关系,俨然已超越君臣,甚至可以说有些友情了。朋友去世,能不悲伤?
再次,我想很多人一定会觉得,慈禧太后就算伤心,也是悲伤于以后没有能担大事的人替她补捅下的那些娄子了。没人给他们做挡箭牌了。
我觉得这倒是最次要的。从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明明知道会被民众骂做汉奸,明明知道会被慈禧太后推出来做替罪羊卖国贼,李鸿章仍是义无反顾,死而后已。能争一分是一分,能省一点是一点。试问普天之下,就算是那些皇族,又几个不是打着如意算盘呢?有谁做李鸿章这样鞠躬尽瘁——这些,慈禧太后应该是记在心里的——她的伤心,应该是真的!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鸿章去世,慈禧听到后当场崩溃,足以证明李鸿章的地位有多重。
大清晚期,中兴四臣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论对大清朝的影响力,张之洞是没办法和前面三位相提并论的。>>而若论军事之外,在政事儿上,对大清朝的军政推动和影响力,首推李鸿章。李鸿章的淮军,海陆
19世纪的大清就好比一座没有围墙的破房子,今天被邻居拿走一块砖,明天又被割走一块地,眼看着房子千疮百孔,就要散架了,但这房子的主人慈禧还是满不在乎,非要把房子搞塌了才开心。这不,历史刚刚进入20世纪,
早在十九世纪末叶,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出访美国期间,一直把大清皇帝钦赐的黄马褂当作无比荣光的资本用来炫耀。据大清王朝的规制,只有对朝廷有重大功勋的元老大臣才可以赐穿黄马褂。纵观大清王朝二百多年间有此殊荣的
慈禧太后秘史:慈禧,晚清近五十年里中国的实际统治者,一生干政弄权,维持着满清的腐朽统治,头上顶着国母老佛爷的神圣光环,骨子里其实也无非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和她的绝大多数臣民相同的娱乐爱好——看戏。说句实
光绪三十七年(一九○八年),三十七岁的光绪皇帝载湉在被囚禁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他死后的第二天下午,掌握了他一生一世的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仪鸾殿去世。两位冤家似的人物死的时间竟然如此相近,是巧合,还是
今天是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被人称为铁血宰相(德语:EisernerKanzler;铁指武器,血指战争)以及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的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诞辰二百周年的日子。我们选择一篇
光绪三十七年(一九○八年),三十七岁的光绪皇帝载湉在被囚禁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他死后的第二天下午,掌握了他一生一世的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仪鸾殿去世。两位冤家似的人物死的时间竟然如此相近,是巧合,还是
鱼玄机五岁的时候,便在父亲的教导之下饱读诗书,等到七岁的时候,她便能够自己作诗。在当时,是一位小小年纪名声便已经在外的才女。但是根据历史上书籍的记载和评价,鱼玄机除了有“一代才女”的美称之外,还有“情
鱼玄机五岁的时候,便在父亲的教导之下饱读诗书,等到七岁的时候,她便能够自己作诗。在当时,是一位小小年纪名声便已经在外的才女。但是根据历史上书籍的记载和评价,鱼玄机除了有“一代才女”的美称之外,还有“情
春秋时期的息国是个小国,但息国国君息侯的夫人息妫,姓妫氏,又被称为“桃花夫人”,倒是个很有名的女子。>> 当时蔡国的蔡侯与息侯两个国君同娶陈国陈宣公的两个女儿为夫人,便是“桃花夫人”和她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