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夏言生平简介?夏言历史评价?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夏言生平简介?夏言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夏言生平简介?夏言历史评价?

夏言

夏言,字公谨,贵溪(今属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夏言考取进士,被授予行人之职,行人是专管天子远来宾客接待的官职为行人司长官,正九品。后又升任兵科给事中。夏言聪慧机敏,善于写文章,作为科道官,正直敢言,为此颇为自负。明世宗继位后,夏言上疏请求世宗亲自理朝,凡是重大事情由大臣们商议,革除专制的弊端。世宗赞同并接受了他的意见。夏言同御史郑本公,主事汪文盛奉旨考察亲军及京卫的多余人员,裁减了3200人,又向世宗上言九事。京城多余官吏被裁减一清。

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夏言被调到吏科,吏科与吏部并行,协助皇帝处理吏部政务。这时的嘉靖皇帝专心致力于仪礼。他认为天地合祀不合乎礼节,就想在两郊分建祭所,加上日月祭所,共四处。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定。世宗又向太庙占卜,结果也不吉利,提议暂时被搁置起来。正逢夏言上疏,请求世宗在南郊亲自耕种,皇后在北郊亲自养蚕,来倡导天下人从事农桑。世宗认为南北郊的说法与分建两郊祭所的想法不谋而合,就下旨令张孚敬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大臣。夏言也请求分别祭祀。朝廷大臣表示反对,张孚敬也加以责难,特别是詹事霍韬,反对尤其积极。詹事是太子府官员。世宗大怒,将霍韬逮捕治罪,又赐给夏言玺书加以褒奖,还赐给他四品官服和俸禄,最后批准了他的建议。夏言自此倍受世宗宠幸。祭坛开始动工,世宗便命夏言监修。

张孚敬在朝廷内,颐指气使,无人敢与他抗争。夏言自认为受世宗知遇,不愿在张孚敬面前低头。张孚敬于是对夏言得宠大为妒忌,夏言也怨恨张孚敬破格提拔彭洋为太常卿而不提拔自己,两人便产生了矛盾。一次夏言上疏弹劾了张孚敬及吏部尚书方献夫。张孚敬、方献夫都上疏自辩,并请求辞官。世宗对他们都很顾惜,便为双方调解。夏言官居高位后,与张孚敬、方献夫、霍韬为难,越发刚正不阿。世宗要将郊礼编辑成书,就提升夏言为侍读学士,侍读学士为翰林院官员,为皇帝顾问,从五品。并担任纂修官。夏言每天到经筵讲经,但仍兼任吏科给事中,给事中是朝廷中科道官,从七品,以监察为主要职责。夏言又提议世宗更定孔庙祭祀大典以及祭祀礼节,世宗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嘉靖十年(1531)三月又提拔夏言为少詹事,并兼任翰林学士,掌管翰林院,但夏言仍到经筵讲经。夏言长得眉清目秀,长须飘飘,声音宏亮,讲一口标准的京音,深得世宗喜爱,并想加以重用。这样一来,张孚敬更加忌恨夏言,便同彭洋制造薛侃冤案,将夏言也捉入法司一同问罪。后来,世宗察觉出张孚敬的阴谋,于是罢黜张孚敬,并释放夏言。这年八月,四郊祭坛建成,夏言升任礼部左侍郎,仍然掌管翰林院。过了一个月,夏言又代替李时任本部尚书。他从离开谏官职位在不到十年内而换了六个官职,这是前所未有的。

此时,朝廷内士大夫仍然厌恶张孚敬,依仗夏言和他对抗。夏言既以聪敏受到世宗的知遇,又礼贤下士。御史喻希礼、石金请求宽恕因“大礼”之案获罪的诸臣。世宗大怒,命夏言弹劾他们。夏言却为他们辩解,请求皇帝宽恕他们。世宗责令夏言讲清楚,并将喻希礼二人逮入诏狱,流放远地,但夏言并不畏惧反而引罪自责。为此受到了公卿们的赞扬。世宗所用的礼乐,多为夏言任尚书时议定。世宗每次作诗,总是赐给夏言,他总是酬和后刻在石头上进献,世宗对他很满意。夏言奏对,很快就办好。世宗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他善于窥测世宗的心意,投其所好。世宗特意赐给他一枚刻有“学博才优”的银章,让他秘密上书言朝廷大事。还先后赐给他绣蟒飞鱼麒麟服、玉带、兼金,上尊、珍馔、时物等,每月都有赏赐。

张孚敬、方献夫又相继入阁,知道世宗对夏言非常宠幸,也不敢与他计较。后来他俩都离职了,议礼官员中只有霍韬在位,对夏言怀恨在心。嘉靖十五年(1536),因为顺天府尹刘淑相之事,两人互相攻击,霍韬最终也没有取胜。夏言自此更加盛气凌人。郎中张元孝、李遂,郎中是各部诸司的长官,与员外郎共同主管各司。因与夏言略有不和,夏言便将他俩贬官。皇子出生后,世宗赏赐夏言极为丰厚,先加封他为太子太保,又升少傅兼太子太傅。此年十二月,又让他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预军国大事。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十五日,夏言扈从世宗拜谒皇陵,回来走到沙河时,他的厨房起火,蔓延到郭勋、李时的帐篷,世宗交给他的六件奏书全部烧毁。夏言本应独自引罪自责,却与郭勋等人一起谢罪,受到世宗责备。这时,李时担任内阁首辅,但政事多由夏言主持。嘉靖十七年(1538),顾鼎臣入阁。顾鼎臣自恃自己年长,且才学好,遇事总想作主,这使夏言很不高兴,顾鼎臣不敢再同他争权。这年冬天,李时去世,夏言成为首辅。嘉靖十八年(1539),因为受命世宗册立表的大礼,夏言被加封少师,特加光禄大夫、上柱国,皆为散官。明代大臣没有加封上柱国的,这是夏言自己拟定的。

武定侯郭勋受到世宗宠爱,嫉妒夏言得宠。同时礼部尚书严嵩,也妒忌夏言。夏言同严嵩一起扈从世宗去承天,世宗拜谒完显陵,严嵩请求再次上表祝贺,夏言则请求回京城后再上表。世宗听后未置可否,内心却很不高兴。严嵩明白世宗的心意,坚决要求上表祝贺,于是世宗说: “礼乐出自天子,按理应当如此。”并下令上表祝贺,世宗从此对夏言不满。世宗到大峪山去,夏言进献居守敕令略有耽搁。世宗就责难夏言,夏言吓得急忙请罪。世宗大怒,说: “夏言你本来官职低下,就因为张孚敬议郊礼一事得到提升,就怠慢不恭敬,上奏密疏却不用所赐印章。世宗就让他交还过去赐给的全部敕令。”夏言更害怕了,上疏谢罪,请求免追银章、手敕,以便作为子孙百代的荣耀,言词十分哀痛。世宗怒气未消,怀疑夏言已将手敕等物毁掉了,就命令礼部向他索要。夏言被革去少师之职,以少保尚书、大学士的身份离任。夏言就将四百余道手敕和银章一起交还。过了几天,世宗消了气,命令停止处罚夏言。他又以少傅、太子太傅的身份入值内阁。夏言上书谢恩,世宗很高兴,下诏命令他以过去的忠诚,秉公办事,勿招众人埋怨。夏言明白所谓众怨来自郭勋之流,再次上疏谢恩,说自己做事不敢落在别人后面,不同流合污,因此被众人忌恨。世宗看后很不愉快,再次责问夏言。他惶恐谢罪,此事才算了结。不久,天下大雨,雷击宫内奉天殿,世宗召见夏言和顾鼎臣,二人都未能及时赶到,世宗又一次责难夏言,命令礼部弹劾他。夏言等人请罪,世宗责备夏言傲慢无礼,并且斥责了顾鼎臣。不久,世宗归还了以前追取的银章、御书。不久陕西传来明军打败蒙古兵的胜利消息,世宗一高兴,恢复了夏言的少师、太子太师官职,又升他为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长江、淮河一带发生了农民起义,但很快被平定,世宗很高兴,又赐给夏言玺书奖励,并赐予金币,并让他兼领大学士俸禄。

顾鼎臣去世后,翟銮再次入阁。他恭恭敬敬,对待夏言就象下属一样,不敢标新立异。霍韬掌管詹事府,曾和夏言多次发生矛盾。因为郭勋和夏言有矛盾,便和他结成死党,以便帮助自己。从此,三人经常产生矛盾。不久,霍韬去世,夏言和郭勋关系仍然不好。昭圣太后去世,世宗下诏询问太子的服孝之事,夏言的上疏中有错别字,世宗大加指责,夏言赶紧谢罪,并且要求回家治病。世宗的怒气更大了,命令他以少保、尚书、大学士身份离任。夏言知道世宗生自己的气,便呈上防守边疆十四条条陈,希望借此消除世宗的怒气。世宗说: “夏言既然心藏忠心报国之计,为什么要自高自大而辜负我呢?暂且不问他罪。”当初,夏言撰写青词和其他文章,最合世宗心意。等他罢官后,只有翟銮在职,但他不是世宗所能用的人。当夏言在离开京城前,到西苑斋宫去谢恩的事世宗听说后,起了怜惜之心,就特赐御酒,让他回府养病,等待任命。此时,郭勋因为被弹劾,就称病告假。京山侯崔元新受世宗宠幸,在皇宫值班,忌恨郭勋。世宗问崔元: “夏言、郭勋都是我股肱之臣,为什么会互相妒忌?”崔元没有回答。世宗又问夏言什么时候重回内阁。崔元说: “等到皇帝去世后,才敢请求。”世宗又问郭勋得了什么病,崔回答: “郭勋没有病,夏言回内阁,他就会出来。”世宗点了点头。科道官员听说世宗思念夏言,厌恶郭勋就一齐上书弹劾郭勋。郭勋分辩时说话不合世宗心意,世宗发怒,削去郭勋同事王延相官职。给事中高时是夏言知交,他把郭勋贪纵不法之事全部揭发。于是,世宗将郭勋逮入监狱,而将夏言官复原职。夏言病愈后仍入内阁。夏言虽然称病在家,内阁的事情却大多由他裁决。而郭勋下狱,全部由他指使。嘉靖二十一年(1542)春,他任一品官满九年,世宗派太监赐予他银币、金钞、美酒、珍馔,并将他官阶全部恢复,赐玺书加以表扬,并在礼部赐宴,由朝廷高级官员陪酒。此时,世宗虽优遇夏言,但是宠爱已不如从前了。

慈宁、慈庆两宫皇后去世,郭勋曾经请求改其中一处宫殿供太子居住,夏言不同意,正合世宗心意。一次世宗突然问夏言太子应住在哪里,夏言忘了自己过去说的话,又考虑到兴修花费很大,就又按郭勋过去的意见回答。世宗听了很不高兴。世宗又怀疑言官弹劾郭勋是由于夏言的指使。修建大享殿时,世宗让太监高忠监视,夏言没有进献谏稿。世宗命令到西苑值班的大臣都骑马,又赐给他们香叶束发巾和皮帛制成的鞋。夏言认为这不合规定,不接受,独自乘坐小轿进入西苑。世宗对夏言所作所为,很不满,想罢免他。这就为严嵩离间提供了机会。

严嵩和夏言是老乡,严嵩把夏言称作前辈,对他非常恭敬。夏言入阁后推举严嵩代替自己原来职务,把他作为门客看待,严嵩对他愤恨不已。后来,夏言渐渐失宠,害怕被世宗罢免,就去找严嵩商量。可是严嵩却暗中到陶仲文家商量搞掉夏言,取而代之。陶仲文,是当时道教首领,以方术受世宗宠幸。夏言得知此事极为生气,就让科道官屡次弹劾严嵩。世宗正宠幸严嵩,对弹劾置若罔闻,于是二人间矛盾更大了。这年六月,世宗闲暇时召见严嵩,严嵩一边叩头一边泪如雨下,控诉夏言欺凌他。世宗让他把夏言罪行列出。于是严嵩大揭夏言的短处。世宗大怒,亲自给礼部下敕书,历数夏言罪行,并且说: “郭勋已经下狱,夏言仍然罗织他罪行。科道官员作为朝廷耳目,却受夏言指使。我早上不上朝,夏言也不入内阁值班。在自己家里决定军国大事,将皇帝指示和国家机密视同儿戏。科道官对他过错只字未提。他欺瞒君主,导致神鬼恼怒,大雨毁坏庄稼。”夏言非常害怕,向世宗请罪。过了十几天是献帝忌辰,世宗仍然召他入朝拜见,在西苑值班。夏言于是谢恩并请求退休,言语非常悲切。他的上疏留了八天,正遇上七月初一日发生了日食,世宗就下诏说: “日食发生,是因为臣子对皇帝的傲慢过错。”于是罢去夏言官职,让他回家闲住。世宗又列举自己的三条过失,向天下公布。御史乔佑(御史为都察院长官)、给事中沈良才等人都上疏弹劾夏言,世宗大怒,罢免了13人。于是,严嵩便取代夏言入阁。

夏言长期身居高位,家资富足,服用奢侈。官僚们都想巴结他,就经常贿赂他。这时由于皇帝很久不召见他,朝廷官吏也不再巴结他,令他心中郁郁不乐。每逢元旦,世宗诞辰,夏言必定上表祝贺,自称草臣。世宗也渐渐开始怜悯他, 恢复了他的尚书、大学士之职。到了嘉靖二十四年(1545),世宗略微觉察到了严嵩的专权贪婪,又思念起夏言,派官吏送敕书召还,将他的少师等职全部恢复,同时也加封严嵩为少师,拟让他和夏言并列。夏言复官后,直接凌驾于严嵩之上,凡有批答的公文,丝毫不顾严嵩的意见。严嵩吓得一言不发。夏言把他引用的私人全部斥退,他也不敢援救。为此严嵩将夏言恨之入骨。当时,朝野上下士大夫正怨恨严嵩的贪婪嫉妒,都认为夏言能打消严嵩的气焰,深以为快。夏言因为被长期搁置,一上台就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高简的戍边,唐龙、许成名、崔桐、王用宾、黄佐的罢官,王杲、王暐、孙继鲁的入狱,都是出于夏言的主使。贵州巡抚王学益、山东巡抚何鳌被科道官弹劾(巡抚为一地方行政长官),夏言便拟旨逮捕审讯。唐龙本来同严嵩是至交,王暐的案子牵连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其他被贬的官员处理的也不是很适当,大臣们因此非常恨他。最后御史陈其学因为盐法之事弹劾崔元及锦衣卫都督陆炳,夏言拟旨让他们交待自己的罪行,于是两人到夏言那里请罪,陆炳跪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得到宽恕。两人后来就同严嵩串通起来诬陷夏言,但夏言并不觉醒。世宗多次派小太监到夏言府上,夏言言语傲慢,把来人当作一个卑贱的奴仆。严嵩却把来人作为座上宾,亲自把钱放到来人衣袖中,讨太监欢心。因此,这些人回去以后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严嵩而诋毁夏言。夏言进献的青词常常不合世宗心意,严嵩听说后更加精心制作青词,讨好皇帝。

不久,朝廷议论收复河套之事。夏言慷慨激昂,以经世济民自许,想借此建立盖世之功。于是,他对陕西总督曾铣请求收复河套建议特别赞许。江都人苏纲与曾铣是同乡,又是夏言继妻的父亲。在夏言面前对曾铣极力称道。夏言认为曾铣有才能,就秘密上疏推荐他,说群臣中没有像他这样忠心的。世宗就命夏言拟旨,对曾铣再次褒奖。曾铣更加高兴,锐意出兵收复河套。不料皇帝改变了主意,忽然降旨责问,话语中也带着指责夏言。夏言这才大为害怕,向世宗谢罪。但是他指责严嵩对收复河套之事以前未曾提出异议,现在却把过错全部推到了自己身上。这样,更触怒了世宗,斥责夏言徇私舞弊,推荐私人,主张收复河套是不顾国家安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下令吏部、都察院议夏言的罪。严嵩趁机落井下石,又上疏说:曾铣上疏时,我知道这个办法不行,而没有制止,我也有罪。我没什么可说的听凭皇帝处理。严嵩这一招是高明而厉害的。首先承认自己有错误,是有罪的。这样就把收复河套责任和世宗的赞成与否划分开来,满足了皇帝的“护己短”心理。接着又猛攻夏言,指责他专横自大,欺君瞒上。世宗听信了严嵩对夏言的中伤,怒不可遏。嘉靖二十七年(1548)正月,世宗将夏言官职全部免去,让他以尚书身份辞官。此时,还无意杀掉他。严嵩又代仇鸾起草奏章攻击夏言接受曾铣贿赂,相互勾结,谋求私利。牵连到苏纲。世宗就将曾铣、苏纲逮入诏狱。严嵩与崔元、陆炳合谋,将曾铣以交接近侍罪问斩,将苏纲戍边,并派人去逮捕夏言。夏言走到通州(今河北通县)时听说曾铣的罪名,大为惊恐,从车上摔下来。叹息道: “唉! 我的死期到了。”他再次上书诉冤,说: “仇鸾刚刚被捕,降旨没有几天,他怎么会知道皇帝的话,又怎么会知道严嵩的上疏而这样附会。这是因为严嵩与崔元等人以他的名义草拟奏章来诬陷我。严嵩说好话,干坏事就像共工,礼贤下士好像王莽,弄权犯上,父子专政好像司马懿。朝内很多大臣受到他控制,只知道有严嵩而不知有陛下您。我的生死由严嵩掌握在手中,只希望将我的性命交给皇上您,赐臣保全性命。”世宗决心已定,处罚了为夏言辩护的官员。这年十月一日,将夏言处斩弃市,夏言时年67岁。

夏言雄才大略,知识广博,谈锋犀利,别人难以驳倒他。当他受到世宗特别宠幸后,只想到世宗不让大臣结党,便经常和权贵相对抗。世宗认为他不结党,对他的待遇更加优厚,但最终受到严嵩排挤。夏言死后,严嵩祸乱天下,时间一久,人们都为夏言感到惋惜。后来,夏言推荐的徐阶除掉严嵩,成为一代名相。隆庆初,夏言的家人上书为他申冤,穆宗下诏恢复他原职,予以厚葬,并谥号文愍。夏言起初没有儿子。他的妾有了身孕,妻子嫉妒而将她嫁人,生了一个儿子。夏言死后,妻子将儿子迎回,儿子的相貌酷似夏言。长大后即将授予官职,却突然病死,夏言竟没有留下后代。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明朝唯一一个生前被授予上柱国的人 惨死于严嵩污蔑的清官夏言

夏言(1482年7月14日—1548年11月1日),字公谨,汉族,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夏言是正德十二年的进士,为人十分正直。明世宗继位初期,夏言抓住机会敢于直言,像世宗陈列了

明首辅夏言是怎么死的?他有儿子吗?严嵩和他是什么关系?

  夏言,江西贵溪汉族人,字公谨,生于公元1482年,卒于公元1548年。夏言官至任明朝内阁首辅,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正德二十年,夏言考中进士位,最开始被任命为行人,后迁任兵科给事中。夏言机警灵

揭秘严嵩父子是如何置名相夏言于死地的?

没有最聪明,只有更聪明。明朝嘉靖年间大臣个顶个的聪明,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应付聪明的嘉靖皇帝。不过聪明人对付聪明人,有时可能使用比较笨拙的一招,那就是愚蠢。比如严嵩父子斗夏言。严嵩父子是有名的奸臣,父子...

揭秘严嵩父子是如何置名相夏言于死地的?

没有最聪明,只有更聪明。明朝嘉靖年间大臣个顶个的聪明,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应付聪明的嘉靖皇帝。不过聪明人对付聪明人,有时可能使用比较笨拙的一招,那就是愚蠢。比如严嵩父子斗夏言。严嵩父子是有名的奸臣,父子

历史人物 夏言提拔严嵩到内阁,为何反而被陷害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夏言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言和严嵩是嘉靖时期的朝廷大臣,都是江西人,而且两人有师生之谊。起初,夏言还是很欣赏严嵩的,在夏言的几番推荐下,严嵩才得以入朝为官。最后,夏言还让

明朝 大小丞相专朝权

大小丞相专朝权夏言死后,严嵩进为首辅,前后掌权20年,成为明朝第一权相。严嵩吸取了夏言的教训,在朝一直很小心,他日夜在西苑值班,显得十分勤勉。世宗刚愎自用,严嵩便从不批其逆鳞,若要救某人,他往往先顺着

明世宗朝大臣霍韬为什么受到嘉靖帝宠爱?他又为什么与夏言交恶?

  霍韬是明朝大臣,广博多学,后人将他与石肯乡梁储、西樵大同乡方献夫,合称为明代南海县“三老阁”。  霍韬在嘉靖初年为官,因为支持嘉靖帝尊其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反对群臣所议尊兴献

历史秘闻 夏言的前半生出彩,后半生糊涂,一步对、步步错的官途

金碧辉煌的议政大殿,在皇帝以及诸位大学士眼中极为平常,甚至深感厌恶,但对于那些未曾见过世面,还在以此为目的挣扎的穷酸书生,则是梦寐以求的天堂。毕竟:在明王朝体制下,平凡之人若想力争上游摆脱穷困潦倒的现

夏言的前半生出彩,后半生糊涂,一步对、步步错的官途

金碧辉煌的议政大殿,在皇帝以及诸位大学士眼中极为平常,甚至深感厌恶,但对于那些未曾见过世面,还在以此为目的挣扎的穷酸书生,则是梦寐以求的天堂。毕竟:在明王朝体制下,平凡之人若想力争上游摆脱穷困潦倒的现

如何评价顾鼎臣?顾鼎臣母亲是婢女?

  顾鼎臣是明朝内阁首辅,嘉靖年间因为青词写的好而受到皇帝赏识,夏言离职之后,接替其内阁首辅的位置,成为有名的“青词宰相”。  顾鼎臣在历史上评价并不高,倒不是说他是奸臣,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