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余有丁生平简介?余有丁历史评价?
Posted 明朝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余有丁生平简介?余有丁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余有丁生平简介?余有丁历史评价?
余有丁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君权与相权永远是矛盾的。明朝虽然是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但皇帝本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威福自操的。明神宗即位初年,由于年幼,朝廷大权被首辅张居正掌握,神宗可以说形同傀儡。有一个官吏曾赠张居正一副对联,其词曰: “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这里无疑是把张居正与万历皇帝相提并论了。而在张居正的内心深处,也实实在在地以不需自我检束的最高统治者自居了,甚至对由于年龄小而名居最高统治者之位、实无最高统治者之权的明神宗,张居正有时表现得忘乎所以。有一次,神宗举行经筵日讲,当他读到《论语》中“色勃如也”时, 误读“勃”为“背”,张居正立即严厉斥责,厉声说: “此字应当读作勃!”神宗也被张居正的一声断喝吓得悚然惊起。从此以后,神宗更加忌惮张居正。当时,除首辅张居正以外,还有一个对明神宗严加控制的人,就是宦官冯保。他与张居正联合起来,一致行动。然而,随着神宗年龄的增长,他已越来越不能忍受冯保和张居正的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了。吏部侍郎余有丁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任阁臣的,这就决定了他短暂的辅臣生涯必然要处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中。
余有丁,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他向明神宗推荐前礼部尚书潘晟及尚书梁梦龙、吏部侍郎余有丁、许国、陈经帮等人,仍以他所惯有的态度告诉神宗,这些人可以授予重任。万历十年(1582)六月,吏部侍郎余有丁便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几天后,张居正去世。申时行做首辅时,内阁中先后有余有丁、许国、王锡爵、王家屏四人,他们在一起相处较好,没有矛盾。
张居正的去世,却使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神宗要发泄少时被百般挟持的愤懑,所以在张居正病逝还不到半年的时候,神宗便拿冯保开刀了。早些年,冯保曾将神宗极为宠信的太监张诚赶出宫去。神宗对此十分难过,但迫于冯保“大伴”的威势,只好听从。张居正去世后,张诚又被召入宫中。他和另一名太监张鲸一起向明神宗揭露冯保的种种恶行,建议将他逐出宫去。对冯保早已不能忍受的明神宗,对于这种请求,无疑是正中下怀的。然而慑于冯保向来的骄横,深怕他闯上殿来闹事,一时间不能不有所犹豫,张鲸说: “既有圣旨下,他怎敢上殿来!”并向神宗大讲冯保家资饶富,胜过皇上。明神宗动了心。恰好这时御史江东之弹劾冯保的同党锦衣卫指挥同知徐爵; 御史李植又参奏冯保十二大罪。明神宗遂即下令逮捕冯保,发南京闲住,并查抄了他的家产。而江东之、李植也因此得宠于皇帝。
已经死去的张居正继冯保之后,也受到日甚一日的攻击和处罚。万历十年(1582)十二月十四日,御史杨四知论张居正十四大罪,指责他欺君蔽主,专权结党,贪位忘亲。万历十一年(1583)三月,明神宗下令追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斥其子锦衣卫指挥张简修为民。同年八月,再追夺张居正之谥。九月,御史羊可立上奏说张居正隐占辽王府第田土,应该严加查勘。万历十二年(1584)四月,辽王朱宪节的次妃王氏上疏讼冤。朱宪节17年前曾被张居正废为庶人,并夺去府第。王氏疏中数陈张居正贪鄙,为夺府第诬陷辽王,还夺了数以万计的金银。明神宗在查抄冯保的家产时,得金银、珠宝无数,真正尝到了查抄的甜头,此次听说张居正家有数以万计的金银,当即十分动心。在慈圣太后的默许下,明神宗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瞬偕同锦衣指挥、给事中,前往湖广荆州查抄张居正的家。此次查抄,张诚等人尽数搜刮了张居正及其亲友的财产; 张居正的子女饿死者十余人; 其长子、礼部主事张敬修不胜拷打,投环自尽; 张懋修两次自杀未遂。惨状令朝野惊悸。后经多人说情,明神宗才下诏留空宅一所,田十顷,赡养张居正的母亲。
自从冯保被逐、张居正被查抄以后,大臣们为了讨好明神宗,继续不断地弹劾张居正。张居正担任首辅时,许多官员奴颜卑骨,曲意逢迎。万历五年(1577),其子嗣修以一甲第二及第; 万历八年(1580),第三子懋修得一甲第一,长子敬修名在二甲。此事虽不得人心,但当时只有很少的反映,无人敢公开出来说三道四。张居正被追夺、查抄以后,御史丁此吕揭发兵部员外郎嵇应科、山西提学副使陸檄、河南参政戴光啓为乡会试考官时,曾经偏向嗣修、懋修和敬修,并说: “礼部侍郎何雒文曾代张居正之子嗣修、懋修撰写殿试策,而侍郎高启愚主试南京的时候,以‘舜亦以命禹’为题,显然是为张居正劝进。”大学士申时行、余有丁、许国都是嗣修的座主,此疏无疑对他们很不利,所以当神宗就此疏征求申时行的意见时,申时行说: “丁此吕以不确实的事情诬陷别人是不好的,若不严惩,怕的是以后谗言不断,而这不是清明之朝应当有的事情。”余有丁、许国也说考官只根据文章优劣取才,怎么知道考生的姓名呢?不应该以此定罪。尚书杨巍建议罢黜何雒文,改调嵇应科、陸檄,将高启愚和戴光启留职,而丁此吕诬陷高启愚,应发放京外。神宗于是将丁此吕贬谪。但没过几天,神宗就后悔了,昔日受张居正约束的窝囊气令神宗想起来就痛恨不已,神宗本意是想保护攻击张居正的人。恰在这时,深受明神宗宠信的李植、江东之及同官杨四知上疏说申时行和杨巍这样做是堵塞言路,因为申时行的八子用懋参加万历十一年(1583)会试登科,所以不高兴丁此吕揭露科场做弊的事情。杨巍这样做实际上是谄媚申时行。李植、江东之及同官杨四知、羊可立因倾陷冯保和张居正而得宠于神宗,他们联络曾被张居正廷杖过的吴中行、赵用贤等人,结成一派。他们的上疏正合神宗的心意,神宗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罢免了高启愚,而丁此吕仍旧为官。申时行、杨巍因此求去。余有丁、许国上疏分析道: “大臣是国家的根本,现在皇上因群言而留下丁此吕,恐怕不能安抚申时行和杨巍。”许国原本与申时行关系较好,发生此事后,许国反复上疏指责言官无事生非,攻击李植、江东之而隐斥吴中行、赵用贤结党营私。吴中行、赵用贤起而反击,指责许国。许国避位不出。围绕此事,朝野上下展开了一场争论。在群臣的争论声中,神宗思虑再三,为了安抚申时行、挽留许国,神宗终于听从了余有丁等人的意见,将丁此吕放出京外。此次事件是明神宗打击张居正的行动的继续,但明神宗在亲政初年,为了表示自己的才干,出于一时的热情,曾经有一段励精图治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神宗还能接受大臣的不同意见,所以余有丁等人的话才对明神宗起了作用。
此后不久,余有丁晋少师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十二年(1584)十一月,余有丁便离开了人世。
相关参考
人物生平年少风流张耳年少时,曾为魏公子无忌(信陵君)座上常客。曾亡命游外黄(今商丘民权县),当地有位富家女丧夫,她父亲的门客就建议她:“想要找一位好丈夫,就跟着张耳吧。”于是这个女子就嫁给了张耳,并且
清康熙年间,江宁城(今江苏南京)内有个徽商叫余天怜。这余天怜自幼聪慧,其父在江宁城里经营着一处粮庄,家资颇丰,人称“余有粮”。这余有粮本是三代单传,夫人却迟迟不见开怀,直到余有粮年过五旬,老天怜见,终
三国人物所处时期:三国民族族群:汉人父亲:曹操母亲:刘夫人丈夫:夏侯楙清河公主汗青纪录《裴注三国志·卷五·魏书五》魏略曰:太祖(曹操)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脩。清河长公
清代中叶以后,海门文化受江南吴文化的影响而迅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明清两代,海门曾涌现出崔桐、周家禄等文史学家,程源、张光鉴、李潜昭、丁有煜、李芳梅等近10位书画家,尤以有“外八怪”之称有丁有煜为代
...的!从《三国志·后妃传》的记载中,我们知道曹操最早有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后来拜为王后)。另从《武文世
清代中叶以后,海门文化受江南吴文化的影响而迅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明清两代,海门曾涌现出崔桐、周家禄等文史学家,程源、张光鉴、李潜昭、丁有煜、李芳梅等近10位书画家,尤以有“外八怪”之称有丁有煜为代
严嵩明朝嘉靖年间,朝廷出了个大奸臣,此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内阁首辅严嵩。他由于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宠信,贪鄙骄横,专权擅政,残害忠良,为害国家20余年,制造了大量的冤案。一严嵩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
刘忠在明朝的21个皇帝中,浪荡无为的昏君要数武宗朱厚照了。武宗不理朝政,亲近佞幸,朝政黑暗,但有一人处于昏世,却以持正不阿著称于史籍,他就是当朝宰相刘忠。刘忠字司直,家居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是当地
马自强马自强,字体乾,号乾庵。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明嘉靖(世宗朱厚熜)三十二年(1554)中进士,同科进士还有以后比较著名的张四维、李如松等。马自强所处时代正是明朝中期。此时的明朝,已经失去了初期那
《三国志・后妃传》中记载,初期的时候,曹操有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曹操成为魏王的时候,卞夫人成为他的王后。除此以外,另有史料载,曹操还有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