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温体仁结党营私

Posted 皇帝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温体仁结党营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温体仁结党营私

温体仁结党营私

明朝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叛乱频仍,崇祯帝寝食不安,而群臣并不着急,只是忙着结党营私,互相倾轧。魏忠贤倒台之后,在皇帝的极力主张下,拟定了一个200多人的逆案名单,阉党遭到致命的打击,东林党随之抬头。党派斗争一直延伸到一般文士,复社成为当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后期,名士文人往往结成社团,以文会友,研究学问,复社成立于崇祯二年,以张溥为首,联合了许多小文社组成,以复古为旗帜,公开宣称继承东林,十分关心政治。朝野参加复社的人达几万人,同情者更不计其数,读书人入了社就科举有望。崇祯五年,复社的虎丘大会,各地赶来赴会者达数千人,这种盛况是明朝300年来空前的。但皇帝非常痛恨党争,常有意抑制东林的势力,在任用大臣时往往玩弄平衡术,一些奸佞之徒便乘机而入,成为东林党的对立派。温体仁利用皇帝的疑心,弹劾著名的东林党人钱谦益,说:“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者,臣不忍见皇上孤立于上,是以不得不言。”皇帝早就怀疑群臣结党,一听此言,连连称善,温体仁便挤进了内阁。大学士钱龙锡属东林一派,袁崇焕被诬陷下狱后,钱龙锡也受牵连,被贬充军。温体仁是很会作官的,要推荐某人,就叫下面提名,自己再顺水推舟;要排挤某人,就故意作出宽容的姿态,再用言语触及皇帝的忌讳,激怒了皇帝,就达到了目的。于是先后赶走了几个与东林有关系的阁臣,立朝将近10年,其中4年担任了首辅,群臣愈是攻击他,皇帝就愈相信他是独立于党争之外的,就更加相信他,而他对国家并没有什么建树,只是忙于争权夺利。东林党也只是袖手高谈,品评人物以他与东林厚薄为准,当时清议所谓小人乃真小人,而所谓君子又未必君子。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温体仁是好的还是坏的_温体仁后人_温体仁后人_温体仁简介

本名:温体仁别称:温长卿,温园峤字号:字长卿号园峤所处时代:明朝末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乌程南浔辑里村主要成就:崇祯年间任职最久的首辅温体仁–明朝首辅  崇祯元年(1628年)冬天,崇祯帝朱由检

明朝历史 温体仁是如何当上首辅的

温体仁生于公元1573年,字长卿,号园峤,是浙江湖州南浔人。温体仁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进士,在朝是从低级官员一步步累积升迁。直到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朝廷出现一个权力中空之际,处事圆滑的温

明朝 成基命生平简介?成基命历史评价?

成基命明末重臣成基命,是大明帝国后期阁臣中较有作为的一个。他不营私,不结党,待人宽厚仁和,对国忠心耿耿。尽管如此,他仍摆脱不了明末党争的困扰,最后的结果虽未像温体仁、周延儒等遭诛下狱,却也有志难酬,魂

首辅大臣温体仁通过奸诈卑鄙的手段爬上高位

温体仁生于公元1573年,字长卿,号园峤,是浙江湖州南浔人。温体仁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进士,在朝是从低级官员一步步累积升迁。直到崇祯年间魏忠贤倒台,朝廷出现一个权力中空之际,处事圆滑的温

明朝 薛国观生平简介?薛国观历史评价?

薛国观明崇祯年间,温体仁罢相后,随后张至发继为首辅。至发是崇祯帝从地方官吏中直接提拔起来的,为人狭隘苛刻、庸懦不堪,为首辅不到一年便遭劾罢。继之者孙贞运、刘宇亮,再以后便是温体仁第二的薛国观。薛国观,

温体仁使出官场绝学 ”疯狗咬人”,无人可挡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十一月,内阁大学士刘鸿训因为得罪了朱由检,朱由检毫不客气地罢了他的官,让他收拾包袱滚回长山老家去了。朱由检大明政府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出现了职务空缺。朱由检可不像朱翊钧当政期间那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明末官员薛国观

  薛国观是明朝末年官员,在内阁首辅温体仁离职之后,被崇祯帝作为温体仁的继任者重用,担任入阁辅政。  虽然受崇祯帝重用,但实际上薛国观是阉党余孽,在明熹宗一朝之时,加入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并且还是里面

如何评价明末官员薛国观?薛国观是怎么当上内阁首辅的?

  薛国观是明朝末年官员,在内阁首辅温体仁离职之后,被崇祯帝作为温体仁的继任者重用,担任入阁辅政。  虽然受崇祯帝重用,但实际上薛国观是阉党余孽,在明熹宗一朝之时,加入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并且还是里面

明朝内阁首辅张至发简介 张志发人物结局

  明朝内阁首辅张志发,生于公元1573年,去世于公元1642年,是山东淄博人氏,于明天启十年代温体仁之位,成为内阁首辅。  万历二十九年,张志发高中进士,此后入仕。入仕不久,因为上书言:&ldquo

历史人物 明朝内阁首辅张至发简介 张志发人物结局

  明朝内阁首辅张志发,生于公元1573年,去世于公元1642年,是山东淄博人氏,于明天启十年代温体仁之位,成为内阁首辅。  万历二十九年,张志发高中进士,此后入仕。入仕不久,因为上书言:“陛下您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