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王德泰人物传,王德泰生平事迹,王德泰评价
Posted 部队
篇首语:别在该厚脸皮的年纪里过度在意自尊,别在该努力的年纪怨天尤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王德泰人物传,王德泰生平事迹,王德泰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王德泰人物传,王德泰生平事迹,王德泰评价
投入抗日洪流
王德泰,原籍山东,一九○八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里。在他十几岁时,家乡闹灾,无以为生,其父带领全家闯关东,辗转到延边茶条沟、老头沟、铜佛寺一带谋生。王德泰当时年纪很小,为了生活也得出去打短工。他曾在好几个地方的深山密林里,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为东家烧炭。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武装侵略。一九三二年四月,日军侵入延边。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汉、朝等各族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王德泰目睹这悲惨情景,从心底发出了抗日救国的强烈要求。
一九三一年秋,在中共东满特委的领导下,东满各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秋收”斗争。成千上万的农民群众纷纷走上街头,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走狗”、“实行减租”等口号,到处开展斗地主打走狗的活动,迫使反动势力接受了减租要求。王德泰参加了这次斗争,在斗争中看到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力量,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觉悟。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三二年春,东满地区爆发了规模更大的 “春荒” 斗争。在东满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民群众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走狗,没收其粮食,分给缺粮的中韩农民”等口号。王德泰积极投入斗争,他与群众一起,捣毁日寇走狗机关,清算走狗的财产,冲进恶霸地主的深宅大院,把粮食分给饥民,和前来镇压的日警、保卫团进行了英勇搏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在“春荒”斗争的高潮中,延吉县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反帝同盟,王德泰任组织部长。他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跋山涉水,深入沟沟岔岔,了解群众的思想和要求,通俗易懂地向群众讲解抗日救国的道理,同其他同志一起,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日斗争。
创建东满抗日武装
一九三二年夏末,王德泰受党的派遣,到延吉县三道湾作兵运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加入了驻在该地的山林队“长江好”部队。他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耐心地启发士兵的阶级觉悟和民族觉悟,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把爱国的士兵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年底,王德泰带队外出执行任务,趁机拉出二十来人的队伍,参加了延吉游击队,壮大了游击队的力量。王德泰先后担任小队长、中队长、大队参谋长等职。
王德泰根据游击队人多枪少的实际情况,采用“歇人不歇枪”的办法,把游击队分成若干战斗小组,轮流出击。这样,一支枪可顶两支、三支用,从而大大加强了对敌人的打击。据敌一九三三年交战记录统计,这年延吉队与敌交战五十余次,为东满各县游击队之最①。
湾湾沟 (亦称王隅沟) 是延吉游击队的主要游击根据地。日本侵略者为了解除它的“心腹之患”,一九三三年冬,纠集日伪军七百余人,大肆向湾湾沟进犯。他们企图一举消灭游击队,破坏这个游击根据地。王德泰带领游击队在山里跟敌人绕圈子,把敌人引进两山夹一沟的谷地,对敌人发起猛烈袭击,毙伤一百多敌人,取得了反“讨伐”斗争的重大胜利。
一九三三年六月,党中央关于在东北建立和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二六”指示信传到东满后,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到年底,东满地区的游击队已由年初的四百人增至七百人。其中延吉游击队发展最快,到一九三四年初,已由一年前的一百二十人增至三百余人,编成了四个中队,开辟了湾湾沟、八道沟、三道湾等游击根据地。这支队伍不但政治素质好,党团员占百分之八十,而且以勇敢善战、纪律严明著称。一九三四年一月,曾受到中共东满特委的表扬,荣获“模范队”红旗一面。
一九三四年三月,以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游击队为基础,吸收了一部分自发的抗日武装义勇军等抗日部队,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二十六岁的王德泰任独立师政委,不久,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委员。
独立师下设四个团,分两路进行活动。一支向安图车厂子、大甸子一带活动,一支向汪清罗子沟一带出击。六月,独立师一部主力联合绥宁抗日同盟军柴世荣部、救国军史忠恒部,发动了攻打罗子沟的战斗,经过几昼夜的激战,给敌人很大打击。七月,王德泰等率领另一部主力,联合一部分义勇军、山林队,向安图大甸子进军。一天,他们首先割断了敌人的电话线,卡住了敌援军来路,完成了对大甸子的包围。王德泰等根据我军弹药不足的情况,决定采取围而不打的方针,不断诱敌出击。经过十一昼夜的围困,敌军弹尽援绝,士气低落。王德泰遂指挥部队乘势猛攻,一举拿下了大甸子。八月,王德泰等又率队攻打安图,经过激战毙俘日军二十五名,迫使伪军三百余名反正起义。这一连串的胜利,使敌人十分震惊。
继罗子沟、大甸子、安图等战斗后,独立师各部又积极进行多次战斗,不断扩大战果。通过这些战斗,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开辟了安图、延吉、汪清、宁安、敦化、东宁等地的游击根据地,使东满的抗日武装斗争如同燎原烈火一样燃烧起来。
日本侵略者为了扑灭这抗日的火焰,自一九三四年秋至一九三五年春,对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和游击根据地发动了更加疯狂的军事“讨伐”; 同时推行“归屯并户”、“集团部落”政策,妄图切断抗日武装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这种形势下,王德泰等领导的二军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正象他在一九三五年十月给周保中的信中所描述的那样: “在东满敌人向反日部队的进攻是步步的加紧 (当然在宁安也是处在同样的情形之下) ,各城市的防守非常严密,沿着游击区的周围,修筑起无数的堡垒式的‘集团部落’和各式走狗军防所,把反日部队的根据地和游击区完全包围起来; 进行残酷的经济封锁政策,断绝游击区的经济来源,使人民革命军、游击区民众和日本统治区民众完全断绝关系,这样游击区便完全陷于孤立状态。同时敌人更用庞大的武装力量向游击区进攻,在游击区内修筑‘集团部落’或巩固的军事工程,将大兵驻于游击区内,只在去年一年内即破坏了所有的游击根据地……。”
王德泰等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指挥部队对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王德泰怀着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不畏枪林弹雨,身先士卒,勇猛果敢,率领部队到处截击敌人军车,拔据点,攻打“集团部落”,袭击警察署所。在一九三五年一至五月的三十多次战斗中,共击毙、俘虏敌伪军六百余人,争取伪军九十余人起义,缴获各种枪械三百余支以及大量钱款物资,取得了反“讨伐”斗争的辉煌胜利,重建和开辟了一些抗日游击根据地。
一九三五年三月,在中共东满特委的领导下,二军独立师进行了整顿。王德泰任独立师师长,李学忠任政委。五月三十日,独立师正式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兵力增至一千二百余人,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刘汉兴任参谋长。同时发表了成立二军军部的《宣言》和 《告民众书》 、《告各反日部队书》 ,号召人民群众和各反日爱国部队坚持抗日,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把日本侵略者从东北驱逐出去。
率领人民革命军英勇杀敌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成立后,在王德泰等率领下,活跃于安图、敦化、额穆、宁安、东宁等地,不断打击敌人,取得了许多战果。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军一部在哈尔巴岭进行了颠覆敌人列车的战斗。参加这次战斗的有二军一团和义勇军一部,共二百多人。事先,他们经过周密侦察,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夜里,到预定地点埋伏。五月二日凌晨二时,敌二○二次列车呼啸着开进哈尔巴岭与大石头车站之间,只听山崩地裂一声巨响,机车猛然跌下轨道,后面的车厢一个接一个脱轨,躺到路轨旁。这时枪声四起,杀声震天,人民革命军发起猛攻。护车的日军拚命抵抗,挣扎。人民革命军用机枪的火力把顽抗之敌压到路轨旁,毙伤敌人三十多名,其余敌人纷纷逃窜。那些平时不可一世的日伪官吏狼狈地钻到卧铺底下,龟缩成一团。我军俘获日伪军政要员十三人,缴获了大量物资和钱款。
这次战斗之后,二军一团又于八、九两月先后在安图亮兵台和蛟河黄松甸进行了两次截车战斗,都获得了很大胜利。截车战斗连续告捷,不仅严重地扰乱了敌人在长图线上的运输计划,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而且也大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当地群众编成歌谣唱道: “中国地,中国山,中国铁路中国管,鬼子要想从此过,留下脑袋当买路钱。”①
同年十一月,王德泰等又领导了保卫奶头山的战斗。安图奶头山是二军的大本营。这里有二军的司令部、政治部、军需处等军直机关,以及兵工厂、被服厂、后方医院等部门。日本侵略者视奶头山根据地为眼中钉、肉中刺,非拔掉不可。一九三五年冬,敌人调集八百余人的兵力,大举向奶头山进犯。当时我军留在山上的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和军直机关,此外还有部分女战士、儿童团员和伤病员。在强敌面前,王德泰等沉着坚定。第一天,他指挥部队利用有利的地形地物,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敌人扔下几十具尸体退下山去。第二天,敌人又向山顶发动进攻,我军勇猛反击,使敌人遭到更大伤亡,不得不停止进攻。为了补充兵力,王德泰把机关的非战斗人员组织起来,编成战斗队投入战斗,连儿童、伤病员都上了前沿阵地。当地群众也冒着危险为人民革命军运弹药,送饭送水。为了分散敌人的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王德泰还不断派出游击小组,发挥我军熟悉地形地物的长处,频频从四面八方偷袭敌人,使敌人惶恐不安,极度疲惫,士气越来越低。由于敌人的兵力消耗太大,最后不得不撤退下去,宣告这次讨伐的失败。
奶头山保卫战,我军以少胜多,歼敌百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保住了大本营,这是二军战史上重要的一页。
据统计,一九三五年,二军与东满其他抗日武装共出击六百六十余次。通过这些战斗,二军越战越强,成为威震东满的一支抗日劲旅。
认真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一九三三年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传达到东满后,王德泰曾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政委的名义,于一九三四年八、九月间,倡议东满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山林队组织联合指挥部,共同作战。有几支抗日部队共千余人响应倡议,成立了联合指挥部,王德泰被推举为这个联合指挥部的指挥。但这个指挥部存在时间不长,也没充分发挥作用。
一九三五年三月,东满党团特委召开了联席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总结二军独立师对救国军、抗日义勇军、反日山林队等自发抗日武装联合工作上的经验教训,会议决定进一步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尽可能地把各种抗日武装统一起来,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以冲破敌人的“讨伐”。
这次会后,王德泰等又进一步加强了同其他抗日部队的联合工作。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军政治部发出了 《告各反日部队书》,号召东满一切抗日力量联合起来,提出了建立抗日联合军指挥部的建议。六月,二军司令部还发出一封《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为成立东满联合军指挥部致各反日部队的信》,提出建立联合指挥部的四项原则: (一) 不投降、不卖国、抗日到底、收复失地; (二)不分军别、不分党派、不分民族、不问宗教信仰,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救国; (三)没收日本及其走狗们的财产充作抗日战费; (四)允许民众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武装自由,联合民众共同抗日救国。这四条原则是联合抗日的政治基础,既坚持了我党独立自主的原则,又体现了我党我军联合抗日的诚意和极大的灵活性。所以它一经公布,就深得各抗日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同与热烈拥护,对东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年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即“八一宣言”)。根据这个宣言精神,王德泰和二军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积极为创立东北抗日联军创造条件。他们帮助救国军、义勇军、山林队总结同侵略者进行战斗的经验教训,给他们解决武器、装备、伤员看护等问题; 帮助他们对官兵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不被敌人一时气势汹汹的假象所迷惑,认清抗日斗争的光明前途,坚定抗日信心;协助他们袭击敌人占领的集镇、部落、车站,协同作战时多分给他们战利品,帮助他们解决官兵的衣食问题。此外,还派一些优秀干部到这些部队帮助工作。一九三六年二月,在额穆县二道河,王德泰与救国军、久占等部队的领导人会见,推心置腹地向他们解释党的政策,诚恳希望大家联合起来,共同抗日。这样,大大改善和密切了东北人民革命军二军同这些抗日武装的关系。
由于王德泰的积极工作,加上二军英勇杀敌模范行动的影响,在东满造成了一个各种抗日武装联合作战的新形势。到一九三六年初,绝大多数救国军、义勇军、山林队都与二军建立了合作关系,作战时接受二军的统一指挥。有的还要求二军派参谋人员、政工人员去工作,有的甚至要求参加二军。一九三六年三月,人民革命军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这时,抗日救国军史忠恒部参加了抗联二军,为二师六团,史忠恒任师长。至此,二军已由一九三五年五月的一千二百人增至二千人以上。
血战长白山
王德泰与兄弟部队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杀敌。为了联系杨靖宇领导的一军,把东满和南满游击区打成一片,二军决定派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带领二团的两个连开赴南满,寻找一军军部。他们在长白山的茫茫林海里,野餐露宿,风雨无阻,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终于在濛江县(今靖宇县)那尔轰东北岔找到了一军军部。十月四日,在沟里的一块空地上搭了一个台子,召开了一、二军胜利会师联欢大会。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二军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和一军二师师长曹国安等分别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最后,杨靖宇说: “全体同志们,应克服困难,为民除害,坚持抗战! ”战士们满怀激情,演出了文艺节目,进行了军事表演。随后,两军指战员一起总结了战斗经验,研究了配合作战的问题,订立了包含有改善武器装备、提高战斗力、英勇杀敌等内容的竞赛条约。
二军除与一军配合作战外,还与三、四、五军积极联系,其中和五军的联系更为密切。早在游击队初创时期,两支游击队就配合默契; 到一九三五年后,二、五军的联系更多。王德泰与五军军长周保中经常通信,互相通报情况,共商克敌制胜的大计。
一九三六年初,王德泰、李学忠等二军领导人率领部队到宁安县五军根据地,和周保中等五军领导人会晤。在会晤期间,召开了两军党委特别会议,重点讨论、研究了根据地建设问题,恢复和发展党团组织问题,部队整顿问题,以及二、五军的配合问题。会议还确定二军的西路军与一军加强联系,东路军与五军加强联系,这对打通一、二、五军的游击区,扩大抗日联军的影响,推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推动千百万人民参加抗日斗争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法西斯面目,二、五军还共同发布了许多布告。如一九三六年三月的 《死里求生告同胞书》 、五月的 《为南湖头高丽农民被屠杀声明书》 、《为日本帝国主义强迫修筑集团部落、增兵满洲、武装移民告民众书》等。这些文献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实行“集团部落”、“三光”政策的血腥罪行,驳斥了敌人宣传的“民族协和”、“王道乐土”的无耻谰言,号召各族、各阶层同胞团结一致,英勇杀敌,共赴国难,以打倒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一九三六年春季以后,二军主要活动于长白、临江、抚松、濛江、安图、敦化等广大长白山区。为扩大、巩固游击区,王德泰、魏拯民等决定,除留一部分兵力在敦化、延吉一带进行游击活动外,将主力向安图、桦甸转移,作攻打安图的准备。
军部对复杂的情况进行了周密地分析,认为要想打下安图,就要首先拔除控制安图、敦化、桦甸三县交界的大蒲柴河的敌人据点,这样以来,势必引起盘据在敦化的敌人的增援。根据这种分析,军部决定攻点打援,派小部队在大蒲柴河周围出击,同时把主力一千一百余人埋伏在敦化玉皇庙一棵松附近,准备打击敦化援敌。
四月七日,敦化日寇五百人出动,耀武扬威地向大蒲柴河前进。王德泰等立即命令主力部队连夜急行军,向敌必经之路寒葱沟挺进,一夜走了一百来里路,于第二天拂晓到达寒葱沟山顶。部队马上在北大坡道西,利用密密的森林作隐蔽,每隔三、五十米设下伏兵; 并派部队埋伏在沟口,堵住敌人的退路。四月八日上午九时,日寇尖兵六七十人进至寒葱沟沟口进行搜索。由于我军隐蔽得十分巧妙,尽管敌尖兵象鹰犬一样东钻西窜,也没发现我军的踪迹,所以敌大队人马便大摇大摆地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寒葱沟山顶蠕动。中午,敌人已完全进入我伏兵线。我军的地雷接二连三的爆炸,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我军趁机向敌人发起猛攻。敌人死伤近半,剩下的残兵败将向马号方面溃逃。
部队经过短暂休整,又于四月十日分两路南进,奔袭大蒲柴河。十一日清晨五时,主攻部队直逼大蒲柴河东口,攻下敌人防所,另一路直捣敌人小街西北防所。敌伪大队长带两个中队沿富尔河上游逃遁,被我伏击部队突然袭击,溃不成军。除伪大队长带两个亲信落荒而逃外,其余全部被俘。
一九三六年六月,在金川河里召开了东满、南满省委及抗联一、二军高级领导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把东满、南满省委合并组成东南满省委,魏拯民任书记;同时将抗联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王德泰任副总司令兼二军军长。在这次会议上,王德泰被选为东南满省委委员。
同年八月,王德泰等率领二军主力一千五百余人和抗日救国军六百余人,由富尔河、汉阴沟渡过松花江,向万两河、清江甸子、大苇沙河一带转移,准备攻打抚松县城。抚松县城是日伪军在长白山区进行法西斯统治的重要据点。这里驻有日军一百余名,伪警察大队五百多名,还有武装的企业人员二十多名。这股敌人装备精良,弹足粮多,气焰十分嚣张,成为一、二军联络呼应的障碍。八月十六日,王德泰指挥小部队突然袭击松树镇,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转移敌人的视线,给敌人造成错觉。正当敌人举棋未定,八月十七日拂晓,王德泰等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攻抚松县城。经过激战,我军攻占了东山炮台和小南门外街道。日伪军几次派兵反扑,都被我军击溃,之后便死守不出。经过两天多的战斗,共毙伤敌军数十名,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十月十日,王德泰率队二百余人在敦化南面的东清沟与日伪讨伐队激战,将敌人包围在峡谷里,击毙敌第二军管区日酋石川隆吉等百余人。东清沟战斗以后,敌人纠集了五千人的兵力,对王德泰带领的部队进行围堵、阻截、尾追。王德泰率领队伍转战于抚松、濛江、临江之间,出没在林海雪原。狡猾的敌人,紧紧跟在后面,咬住不放。王德泰等采取打打走走、走走打打的方针,终于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接着,他们又巧妙地避开敌人大队人马的攻击,利用有利地形,抓住战机,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十月中旬,王德泰等指挥部队,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反败为胜。
十一月初,在临江与抚松江交界的大阳岔地方,王德泰指挥部队把两连伪军团团包围,封锁在沟里,并发动政治攻势,迫使伪军投降。
十一月中旬,王德泰等又率领部队来到临江,濛江交界的小汤河村。不久,即遭到从松树镇开来之敌的进攻。当时敌人有六百余人,我军只有二百余人。敌人依仗兵力多,火力强,抢先占领了高地阎王鼻子山头,向我军防守的汤河南山进攻。王德泰率领部队从容不迫,沉着应战。战士们发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顶住了敌人的正面攻势。同时王德泰又派出部分兵力,从小汤河西面的草爬子沟迂回到敌人侧后,对敌人发起突然袭击。敌人受到两面夹击,伤亡惨重,支持不住,不得不向南败退下去。敌人边战边逃,就在我军取得这场战斗胜利的时刻,王德泰不幸中弹,身负重伤,壮烈牺牲,年仅二十八岁。
注释
①参阅姜德相: 现代史资料(30)朝鲜(6)第188—204页。
①齐兆麟: 《长白山抗战歌谣》第44页。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德用的王德用的生平简介_王德用的事迹_王德用有什么功绩
本名:王德用别称:王武恭、黑王相公字号:字元辅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宋人(汉族)出生地:赵州主要成就:治军有方,名闻四夷籍贯:真定官职:忠武军节度使、同群牧制置使封爵:祁国公→冀国公→鲁国公追赠:太
历史人物 王德用的王德用的生平简介_王德用的事迹_王德用有什么功绩
本名:王德用别称:王武恭、黑王相公字号:字元辅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宋人(汉族)出生地:赵州主要成就:治军有方,名闻四夷籍贯:真定官职:忠武军节度使、同群牧制置使封爵:祁国公→冀国公→鲁国公追赠:太
本名:王德妃 所处时代:唐朝 去世时间:开成三年(838年)八月 主要成就:生下唐文宗的长子李永www.cha138.com 王德妃,唐文宗李忱妃嫔之一。德妃王氏生庄恪太子李永。后王德妃失
·王德焴王德焴,天体物理学家。开创性地将非线性等离子体理论应用于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的精细结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王德焴,1935年7月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王润生是一学校职员,母亲邹安宝是一位家庭
·王德滋王德滋,煤炭工程技术专家,我国煤炭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煤矿采用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产量。20世纪40年代在淮南矿区自行设计建设了年产90万吨的国内先进矿井。开创了我国现代煤炭科学
唐朝人物中文名:王德真国籍:中国职业:教授性别:男王德真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1977.7~1978.3辽宁省岫岩县牧牛公社,下乡知青1978.3~1982.1大连工学院(后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学
王德溥字润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07年生。直隶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辽宁安东等县税捐局长、察哈尔省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讨逆军”旅长、师长,国民党察哈尔省党务特派员,第五十一军政训处处长,江苏淮阴、
宋太祖赵匡胤暴亡背后的隐情 为剪除后患,赵光义不惜对至亲骨肉,大开杀戒。先说赵匡胤那一枝,“太祖四子:长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
知名人物 宋则久生平故事简介,宋则久历史评价,宋则久怎么死的?
宋则久,字寿恒,1867年(清同治六年)生,河北直隶(今天津)人,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他十五岁进入天津德泰绸布庄学徒,出师后在庆祥、聚隆、德生锦等布店做店员多年,1899年任敦庆隆绸布庄经理。190
中文名:王继恩外文名:JienWang别名:王德钧国籍:中国民族:汉逝世日期:999职业:宦官性别:男王继恩的人物介绍 王继恩(?-999),北宋时期的宦官、防御使。陜州(今河南陜县)人。《宋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