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百科 伦敦上空的鹰——不列颠空战
Posted 轰炸机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百科 伦敦上空的鹰——不列颠空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百科 伦敦上空的鹰——不列颠空战
伦敦上空的鹰——不列颠空战
经典空战
6.1 伦敦上空的鹰——不列颠空战
不列颠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准备入侵英国而对其发动的大规模空袭战。在德国占领法国后,希特勒便着手对付欧洲北部的英国。诱英妥协失败后,希特勒于1940年7月开始实施全面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此次作战需要首先歼灭英国的空中力量,以保障登陆行动的顺利。为夺取制空权,把占有优势的英国海军赶出英吉利海峡,给入侵扫清道路,并迫使英国屈服,德国空军受命歼灭英国皇家空军,对英国本土进行了大规模的连续空袭。轰炸自7月10日开始。
在1940年5月,英国就已预见到德国空军会对其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所以,5月19日,英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在法国退出战争的情况下的防御报告,要求切实加强各项防御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该报告于5月27日获得战时内阁的批准,并立即开始了必要准备:首先战时内阁组建了飞机制造部,由比弗布鲁克任部长,大力加强飞机制造,使飞机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战斗机为470架;其次在全国范围里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重点加强伦敦地区的防空;再者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建立了多个训练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这样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飞行员补充部队,还动员英联邦成员国代为培训空勤人员,以组建新的作战部队。
不列颠空战前夕,英国空军部成立了防空指挥部,司令是爱德华·比尔上将,统一指挥全国所有的战斗机、高射炮、雷达和观通警报部队。战斗机部队共计56个中队,战斗机980架,其中性能优秀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688架;高射炮部队共计7个师,高射炮4000余门。但其中大口径高射炮不足2000门,而且由于其月产量仅40门,短时期里数量难以增加。因此英军调整了部署,将约700门大口径高射炮配置在飞机制造厂。防空拦阻气球5个大队,拦阻气球1500余个,这些拦阻气球都系在汽车上,可以迅速转移;探照灯2700具。
最重要的是,英军还有当时鲜为人知的雷达部队。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投入实战的国家,至1940年7月英国共建成雷达站51座,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有38座,约占总数的75%,形成了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中高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飞机;第二层是低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飞机。这样,英军就能通过雷达测出德军飞机来袭的大致方位和时间,指挥己方战斗机在有利方位和时间迎击。而在雷达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战斗机在空中巡逻,由战斗机发现来袭敌机。使用雷达后,英军战斗机的每次起飞都是有目的的迎战,极大减少了飞机、燃料和人员体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飞机数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达无疑是英军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王牌。此外,英国还有一支人数达50万的国民自卫军,他们在沿海地区设置了无数防空监视哨,使用双筒望远镜和简易的方位测向仪,担负对空监视、警戒、救护等任务,是英军正规部队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
TIPS
当时英军战斗机司令部设在本特利修道院,担任司令的是休·道丁上将,他是参加过一次世界大战的老飞行员。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司令部情报室,并组建了由雷达、防空监视哨和指挥部作战室、情报室所构成的空中情报体系,能非常迅速地获知情报,极其有效地指挥作战。
英军战斗机部队司令道丁上将比较谨慎持重,他始终保留了一支拥有280架飞机规模的后备力量,不到德军登陆编队进入海峡的最后关头是绝不动用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大规模空战将不可避免,所以一直采取尽量保存实力的战略,甚至敢于抗拒丘吉尔首相的命令,不向法国派出更多的飞机。这些努力都为即将爆发的空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英军战斗机司令部下辖四个战斗机大队:布兰德少将指挥的第10大队,司令部在博克斯,负责保卫英格兰西部地区;派克少将指挥的第11大队,司令部在阿克斯布里奇,负责保卫伦敦在内的英格兰东南部地区;马洛里少将指挥的第12大队,司令部在瓦特耐尔,负责保卫从泰晤士河入海口至约克郡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索尔少将指挥的第13大队,司令部在纽卡斯尔,负责保卫苏格兰地区。在这四个大队中,实力最强的是第11和第12大队,尤其是保卫伦敦的第11大队,拥有270 架最先进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几乎占英军全部先进飞机的 40%。 英军将全国划分为四个防空区,每区又划分为若干个防空分区,各防空区部署一个战斗机大队,防空分区则部署二至三个战斗机中队。一旦德机来袭,防空区只下达出击命令,具体作战指挥由防空分区指挥部组织。
英军本土防空的特点是:兵力上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纵深梯次配置;以战斗机为主,高射炮、拦阻气球和探照灯为辅,配合使用。英军最大的困难是飞行员不足,由于战前强调飞行员质量,开办培训飞行员的学校很少,加上在战争中的损失,飞行员数量开始出现危机。道丁上将一面开办新的培训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一面征召在英国的法国、比利时、捷克和波兰等被占领国的飞行员加入本国空军,还从海军航空兵部队借调68名飞行员,并招募英联邦国家的空、地勤人员。
1940年7月,德军开始了战前准备,航空兵部队从本土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转场,前线机场的扩建、部队的调动集结、人员物资的补充都需要时间。但德国空军不愿这样坐等,以小部分部队在进行战前准备的同时,就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击。 7月10日起,德军以英国南部港口和英吉利海峡航行的船只为目标发动了攻击。德军作战目的有两项,一是了解英军防空能力,查明英国空军的部署;二是诱使英机出战,在空战中消耗英军力量。
英军由于在欧洲大陆消耗较大,需要休整补充,所以采取避战战略,只以小机群迎战,同时,在空战中检验雷达引导截击的战术。
从1940年7月10日至8月12日,德军共出动飞机5376架次,投弹1473吨,击沉英军4艘驱逐舰和18艘运输船,德军有186架飞机被击落,135架被击伤。英军损失飞机148架。总体而言,这一阶段作战完全是试探性,规模有限。
与此同时,德国空军指挥机关开始制定作战方案。1940年7月下旬,参战的主力部队第2、第3航空队联合草拟了方案。7月29日,德国空军作战局对这一方案进行了研究。8月1日,第2、第3航空队根据作战局的意见递交了修正方案,希特勒和总参谋长约德尔随后联合签发了对英实施全面空袭的第十七号指令。8月2日,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下达了空军作战指令,定于8月10日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空袭,这天将以“鹰日”为代号。
1940年8月初,德国空军为对英作战而集结的飞机已达2669架,其中Bf-109战斗机933 架、Bf-110 战斗机375架、Ju-87俯冲轰炸机346架、Ju-88、He-111 和Do-17 轰炸机共1015架。
1940年8月10日,英国南部地区天气非常恶劣,“鹰日”攻击被迫延期。
1940年8月11日和8月12日,天气依然没有多大好转,德军出动了部分飞机,攻击了英军雷达站,五个遭严重破坏,一个被完全摧毁。由于德军主要轰炸雷达站的天线而不是核心的控制室,英军能够迅速修复。德军无线电侦测部门又很快发现了雷达信号,认为攻击雷达站是毫无作用的,因此不久就终止了对雷达站的攻击,从而铸成大错。
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颠之战的最关键阶段中,德军出动飞机共约4.6万架次,投弹约6万吨,被击落各型飞机1733架,被击伤943架,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
英国空军损失飞机915架,飞行员414人。英德双方飞机损失比0.527:1,飞行员损失比0.069:1。在空袭中英国被炸毁的房屋超过100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占英国在战争中死伤人数的20%。至1941年5月,德军在对英国空袭作战中,损失的飞机更是超过2000架。英军损失飞机共995架。
6.2 法西斯末日之兆对德战略轰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空中战争论”是几种空军作战理论中争议最多的。这一理论的两大核心就是建立独立空军和实施战略轰炸。前者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后者则看法不一。作为空军理论先驱的意大利将军朱里奥·杜黑认为“单凭战略轰炸就能赢得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许多军事领导人赞同此观点。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许多次战略轰炸,遍布各个战场,其中规模最大的3次是不列颠空战、对日战略轰炸和对德战略轰炸,三者中又以对德战略轰炸最为持久。
所谓“对德战略轰炸”,是指1940年5月至1945年4月间英国和美国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地区进行的战略轰炸,时间长达5年,几乎贯穿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军事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进攻,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整个对德战略轰炸可分为四个阶段。
被轰炸后的德国城市
第一阶段:1940年5月到1943年1月,这一阶段轰炸的重点目标是德国的石油工业设施和航空工业设施,目的是消灭它的空军潜力。1940年5月15日,英军出动99架轰炸机,轰炸了莱茵河以东地区。此后,英国对德国工业比较集中的鲁尔区组织了“四机轰炸”,迫使德国空军把一部分支援地面作战的飞机改用于本土防空,减轻了东线战场前苏联军队的压力。前期轰炸的规模和强度都不大,效果也不显著。直到1942年8月美国第8航空队进驻英国,加入战略轰炸的行列后,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
第二阶段:1943年1月到1944年2月,这一阶段轰炸的主要目标是德国的潜艇工业设施、航空工业设施、交通运输系统、石油工业设施和其他军事工业设施。至此,英国和美国开始有了统一的作战目标。英国空军先后进行了3次摧毁城市的空中战役:对鲁尔工业区的城市,实施了43次空中突击,出动轰炸机1.8万多架次;对汉堡市区的轰炸,出动轰炸机1.7万余架次,使市区60%遭到破坏;对柏林市的空袭,共出动轰炸机2万余架次,实施空中突击16次,其中被击落1047架,击伤1682架,战损率达5.2%。此外,美国陆军航空队也对德国航空工业和最大的施魏因富特滚珠轴承工厂等进行了轰炸,但战果平平。
美军轰炸机在任务途中
第三阶段:1944年2月到1944年7月,这一阶段轰炸的重点目标是配合盟军诺曼底登陆,炸毁德国的航空工业设施和交通线,夺取战役和战略制空权。英国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集中突击德国航空工业设施,共投弹4000吨,德国各飞机工厂厂房被毁面积达75%。此外,还对德国机场、交通枢纽、V1导弹发射阵地和一些城市进行了大轰炸。由于袭击目标集中,兵力较大,因而本阶段战果较好。
第四阶段:1944年7月到1945年4月16日,这一阶段轰炸的主要目标是德国的石油工业设施、交通运输系统和兵工厂。这是对德战略轰炸最密集的时期,短短9个半月里的投弹量超过了前几年的总和。1944年7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以400~1000架飞机对德国石油目标轰炸35次,8月轰炸20余次,9月又组织了10余次“千机轰炸”,德国石油工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4月,德国生产的石油只相当于上一年同期生产的5%。从1944年秋季起,德军的飞机、坦克和汽车都因油料严重缺乏而无法开动。1945 年 4 月 16 日,美国宣告对德空中进攻结束。
历时5年的对德战略轰炸,英、美两国联合进行轰炸共4.4万次,出动轰炸机144万架次,歼击机268万架次,投弹270万吨。德国损失飞机5.7万余架、英国损失飞机2.2万架、美国损失飞机1.8万架。战略轰炸对消灭纳粹德国的战争潜力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盟军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6.3 虎!虎!虎!——珍珠港空袭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1937年至1941年,日本已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沼当中,耗费大量资源但无所进展。各殖民地的收成与经济都不好,日本开始寻求其他地方的资源以进行长期战争。1940年7月,日本声称为了截断重庆国民政府自印度支那半岛获取国外军援,趁法国向德国投降时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以夺取更多战略物资。但此举使得该地区附近的殖民地宗主国感到日本扩张的威胁。
1941年7月24日,美国罗斯福总统要求日本撤出在亚洲其他国家的军队,接着在26日下令禁止对日本出口多项战略资源(其中对日本来说以石油与钢最为重要),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不久,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也跟进。此政策被日本称为ABCD包围网(乃取美、英、中、荷四国之英文缩写而成),出口禁运使向来依赖美国石油的日本受到重大打击(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对国内新的石油消费限制规定,以及各资源国内供应不足之故)。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也显示不排除武力干预的可能性。在试图以外交谈判解决却接连碰壁、德国进攻前苏联、南进无后顾之忧后,日本决定考虑与英、美、荷开战的可能性。
TIPS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是美国通往亚洲和澳洲(今大洋洲)的交通枢纽。港内水深16~20米,基地设施完备,并有大型修船厂和油库。二战爆发后,日本为夺取美英荷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加速南进战争准备。美国为遏制日本扩张,从1940年夏季开始,派出太平洋舰队以珍珠港为主要基地在太平洋上活动,日本将该舰队视为“海洋战略”的最大障碍。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认为,必须在美国军事能力动员起来前就先将其力量摧毁,首要目标就是美国在太平洋的前线基地——珍珠港。美国1940年的士兵人数仅有25万人,而已全面动员的日本有400万名士兵,能在其未组织人力前迅速攻占菲律宾,甚至进攻美国本土。在消灭美国于太平洋的舰队后,日本可以畅通无阻的南下进攻。
山本五十六将攻击珍珠港的计划定为“Z作战”,决定以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所组成的空中力量对珍珠港展开攻击,而且必须是奇袭。他与大西泷治郎、源田实和山口多闻等人一起拟定作战细节,在1940年5月9日于东京海军参谋一年一度的兵棋演习中,向同僚告知“Z计划”。
TIPS
在1909年,日本军方就曾拟定过与美国的战争计划“国家防卫策略”,该策略中认为美国会与日本于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海域战斗。30多年来,日本海军也一直以此假想为训练,军舰也一直以近海战斗为设计主轴。
长期研究攻击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对岛上日常作息、陆海军作业程序、舰队移动频率和人事轮班等资料都很清楚。珍珠港的水深仅14米,日本海军的鱼雷若以一般投掷方式攻击会陷入海床中,同时为了自空中投下炸弹,势必要能击穿战舰甲板上的装甲。他将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和战斗机等不同种类战机组成多支空中攻击部队。日军以南九州鹿儿岛湾练习低空投放鱼雷和炸弹,要求鱼雷机训练投弹高度为从没做过的457米,并严格训练命中率较低的水平轰炸机。山本五十六将整支舰队交由南云忠一中将指挥,并另外派遣5艘袖珍潜艇,作为空袭失败后对美国舰队突击的力量。
1940年12月7日凌晨,当时正处于星期天的夏威夷岛上只有少数人起来,大部分士兵都还处于休息状态。在奥帕纳雷达站中的两位二等兵于6点45分在屏幕上发现有不明物体靠近瓦胡岛(实际上是日本海军的侦察机),却没有上报。不久,屏幕显示北方有一大群飞机接近后,他们赶紧联络防空中心,报告有不明物体靠近基地。值班的泰勒(Kermit A. Tyler)中尉回答他们应该是看到来自希甘姆机场的巡逻队,或是从美国本土加州来的B-17轰炸机。
早上7点40分,日本海军舰载机部队离开航空母舰已过1小时又40分钟,领队的渊田美津雄判断美军都尚未清醒,偷袭必定成功,便发射一枚信号弹,但机群中有人没看见,渊田美津雄又再发射一发,却已有人误解是发射2发的作战方式。不过,这项错误对整场作战并无影响,因为美军并未有组织的抵抗。在第一枚炸弹投下之前,渊田美津雄向日航母舰队发出了无线电信号“虎!虎!虎!”,即通知南云舰队偷袭成功。
日军开始攻击时,由于美军还处于惊愕状态,几乎没有什么反击能力,日军机群畅通无阻的分开执行自己的任务。对日军来说要先摧毁美军的战斗机以保护日军自己的轰炸机,而“零”式战斗机则因为空中没有敌人也转而加入攻击机场的行动。日军于夏威夷时间7点48分开始攻击美军机场,惠勒机场驻有50架P-40和P-36飞机,在第一次攻击中就摧毁了四分之一,兵营和机库都被炸毁。希甘姆机场则是美军轰炸机的基地,停放了约70架轰炸机(其中12架为B-17飞行堡垒),被破坏程度与惠勒机场相同。7点58分,罗根·C·雷姆赛上校于福特岛向港内发出广播:“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此消息随后由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发出(8点12分),再传到华盛顿。但此消息传到美国总统与国务院已是华盛顿时间下午2点。
日军第一波攻击结束后不久就马上开始了第二波攻击,美国“内华达”号战列舰试图逃往外海。日军轰炸机看准将其击沉可堵住珍珠港唯一的出口,便发起猛烈的攻击。但该舰在被击沉前就由美军用2艘拖船拖出港外,解除太平洋舰队被困于港中的危机。而从美国本土飞来的B-17也在此时抵达希甘姆机场,但油料不足、飞行员疲倦、有些甚至没有武装,纷纷被击落或是迫降。自“企业”号航母飞来的18架俯冲轰炸机也在此时抵达,并出发寻找日军舰队,然而美军飞行员中却没有人想到使用雷达追踪日机,如此便可找到日本海军南云舰队,以致一无所获;另外还有3架在第2波攻击结束后下午被当作日军被防空炮击落。9点45分,日军开始撤退。11点15分,美国太平洋舰队金梅尔海军上将宣布夏威夷进入戒严状态;12点40分,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不到一天的时间,日本联合舰队就击沉了美国战列舰4艘,击伤了4艘,机场上停的飞机基本上都被摧毁,能够起飞作战的没有几架。美国海军唯一庆幸的是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母都不在港内,因而免遭覆灭的危险。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偷袭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灾难的开始。事实上,策划偷袭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本人曾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日本不会,也不可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实力实在太强了。
TIPS
“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击沉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绝对主力。
6.4 美军反击战——杜立特轰炸东京
自从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国总统罗斯福一直敦促他的军事计划人员寻找轰炸东京的办法。随着美军在太平洋外围和菲律宾的一片溃败,这种需求就更加迫切。使用陆基飞机从中国起飞,飞机只能飞单程。直至1942年1月中旬,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参谋部想出一个方案:从一艘航母上出动陆基轰炸机进行轰炸。航空母舰可以将飞机载到靠近日本海,但中型轰炸机无法在航母上降落,完成轰炸任务的飞机要飞往中国大陆。
这个计划选中了中型轰炸机B-25B和最新服役的航母“大黄蜂”号,并由当年的飞行速度世界纪录保持者詹姆斯·杜立特中校领导完成。为此B-25B进行改装,拆掉了一切不必要的设备,增加了油箱和伪装用的木制机炮。1942年2月3日,两架B-25B在“大黄蜂”号上起飞成功,证明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此后,由第17轰炸机大队的志愿者组成了二十四个机组,这些机组成员只知道将完成一项非常危险的秘密任务。机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跑道上标出的模拟飞行甲板上演练短距起飞滑跑,“大黄蜂”号甲板上也划上了与陆地跑道一样的中心线标志。
1942年4月2日,“大黄蜂”号在6艘舰只的护航下载着杜立特的机组人员和16架B-25B,告别了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劈波斩浪,向西急驶。
4月14日,“大黄蜂”号穿过北太平洋风暴区,在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的一个指定地点同哈尔西的“企业”号会合。“迈克特遣舰队”是此次任务的代号。舰队在阴沉的海面上向着九州海岸以西644千米的目标海域进发。在通告了这次任务的目标后,全体人员欢声雷动。
途中,特遣舰队收到日本东京电台的这样一则广播:“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军三架轰炸机轰炸了东京。这种消息可笑之极。日本国民对这种宣传毫不在意,正沐浴在和煦的阳光和樱花的芬芳中享受春光。”日本的毫无防备增强了美军机组人员完成任务的信心。
4月17日下午,“迈克特遣舰队”离起飞点只有二十四小时的航程,仍未被敌人发现。“大黄蜂”号上的甲板人员对B-25B作了最后检查。每架飞机携带4枚227千克的炸弹,米切尔上校的勋章都系在了炸弹上。炸弹上还写着:“我们不想燃烧世界,只想燃烧东京”。
傍晚,美军舰上的雷达发现了日本海上警戒线最外层的哨艇,美舰队马上改变了航向。4月18日上午七时半,一艘敌船发现了美特遣舰队,它发出的无线电警报被美舰队接收到了。几分钟之后,美舰队的前卫巡洋舰用炮火击沉了这艘小型勤务艇。杜利特和哈尔西决定立即起飞,即使多飞一百多千米,也不能让舰队冒险,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虽然日本防线即将处于警戒状态,但日本人不会料到当天就有袭击。
两个小时以后,东京时间12时20分,当杜立特的轰炸机群低空掠过东京湾的时候,东京城里的人正在吃午饭,一队巡逻机也没有发出警报,阻御低空飞行飞机的防空袭阻塞气球刚刚在上午的防空警报演习结束后取下来了,甚至在高空中飞行的九架战斗机也没有发现杜立特的轰炸机群。
当天中午,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碰巧视察水户航空学校乘飞机回东京。东条的秘书发现从右方飞来一架双引擎飞机,涂着一个不熟悉的标志,而后猛然醒悟,“美国飞机!”。如果执行这次任务的B-25B不拆掉机炮的话,还可能为这次任务增加额外的战果。
“继续在郊区上空向正南方向和东京东区中心方向低空飞行。升到一千二百英尺的空中,转向西南方向飞去,向极易起火的地区投下炸弹,”杜立特一面丢下第一颗高爆炸弹,一面如实地记着航空日志。“高射炮火非常猛烈,但只有一架飞机差点被击中。一下降到房顶高度,然后钻进西郊低空的烟雾之中,随后调头向南飞到海上”。
东京的警报器再次拉响了。在午餐时间拥挤的街头和公园里,当第一批轰炸机掠过上空的时候,东京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向头顶望去。人们挥着手,以为是日本空军在作逼真的表演。只有当爆炸震撼着东京、滚滚浓烟升起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这是真的轰炸。
在撤退的美军航空母舰上监听东京广播电台的船员,从播音员声音后面颤悠悠的警报声中,知道了杜立特轰炸机群的飞机已经到达东京城市上空。在后来的二十分钟里,另外十架美国轰炸机掠过头顶,城市里发生了一连串的爆炸。这十架飞机遇上了大风,和头两架飞机拉开了距离,但是飞机从四面八方飞来,继续制造了混乱。另外三架B-25轰炸机同时到达名古屋、大阪和神户的上空。日本战斗机驾驶员不知所措,好半天弄不清楚袭击是从哪个方向来的。美国轰炸机趁机向东逃往中国海,日本战斗机想追也来不及了。
空袭日本东京的16架美军B-25B飞机全部脱离目标上空。其中1架受伤飞往海参崴,而后被前苏联扣留;其余15架飞机均飞往中国,目标是中国湖南株州机场。但由于黑暗、大雾和缺油,飞机均没有到达目的地。15架飞机散落在中国浙江和江苏, 75名机组人员中3人在飞机迫降时遇难,8人跳伞在日本占领区而被日本俘虏,其中只有4人在战后幸存。
除了破坏九十座建筑物和造成几十名平民的死亡以外,这次袭击没有给日本东京造成多少实际的损失。但是,正如美国总统所预料的那样,它直接地激发了美国的士气。“杜立特干得漂亮”洛杉矶时报赞扬说。罗斯福总统为这件事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他说,这次进攻是从“香格里拉”发动的。“香格里拉”是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的神秘天堂,以此掩盖使用了航空母舰这一事实。
这次空袭使日本参谋本部颜面尽失,因为没有情报表明美军航母上有双发飞机,所以空袭过后数日内日本方面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将一系列的情报联系起来,包括发现美舰队、遭到空袭、在中国发现飞机残骸以及用严刑拷打从俘虏那里得到口供,日本才明白袭击的发动过程。随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立即组织截击美海军“迈克特遣舰队”,但哈尔西的特遣舰队轻易地躲开了日军追击的飞机。美特遣舰队穿过阴霆雾障飞速航行。几天以后,日本海军舰队放弃了行动。
TIPS
“让杜立特和他勇敢的中队起飞吧。一路平安,上帝保佑!”哈尔西向“大黄蜂”号发出信号。上午8时,“大黄蜂”号调头迎风,杜立特紧紧握了一下舰长米切尔上校的手,然后对他的同伙喊道:“好伙计们,就这么着,一起出发吧!”
TIPS
“那天上午,风在怒吼,海在咆哮,蔚蓝的海水在航空母舰两侧迸裂出一簇簇浪花,”,哈尔西在其回忆中写到,“吉米率领他的中队起飞了,随后我的值班参谋在旗舰航海日志上写道:改变航向,转弯九十度,立即以每小时二十五海里的速度退出该海区⋯⋯”
相关参考
不列颠空战战役背景随着法国的败降,西欧大地的枪炮声逐渐停息了。但沉寂了半个多月以后,西欧上空又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炸弹爆炸声。因为,轻易的胜利使希特勒的欲望无限膨胀,他开始准备向苏联进攻。为了避免两线作战
“喷火”战斗机英国战机在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借助装备各型先进战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本土防空作战以及西线战略轰炸的胜利。战争的胜利不仅要归功于空军的绝对优势,如果没有英国军民的团结,也无法取得最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决定性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争中苏德双方全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跟武器,空战、空袭、反空袭交替进行,直杀得库尔斯克地域烈焰翻滚,浓烟、砂尘遮天蔽日,并创造了历史上最大规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决定性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争中苏德双方全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跟武器,空战、空袭、反空袭交替进行,直杀得库尔斯克地域烈焰翻滚,浓烟、砂尘遮天蔽日,并创造了历史上最大规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横扫欧洲大陆,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整个西欧仅剩英国苦苦支撑。1940年6月,希特勒制定了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德国空军元帅戈林集中了2669架飞机,与英国的700架战斗
不列颠空战被击落的德军战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年7月10日,德国空军空袭英国,不列颠空战爆发。这不是英德两国第一次爆发战争,在一战,德国就曾与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上大打出手。从两次世界大战英德
历史秘闻 英德恩仇录——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选择跟英国开战
不列颠空战被击落的德军战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年7月10日,德国空军空袭英国,不列颠空战爆发。这不是英德两国第一次爆发战争,在一战,德国就曾与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上大打出手。从两次世界大战英德
这个时候,大本钟似乎也变得奄奄一息,琳达觉得有点头晕,转了大半个伦敦,竟然没有一个雇主要自己,这简直要命,大不列颠到底怎么了?难道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从美国扩散来的金融风暴将继续摧残整个世界,没有谁可
广阔的蓝天,碧空万里,美不胜收。但自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祖国上空战云翻该,敌机恐怖声贯耳,爆炸声轰鸣,道到轰炸的喊叫声惨不忍闻。为保卫祖国领空和受难同胞,许多华侨健儿驾机凌空迎敌,与日本空中强盗血战,
这个时候,大本钟似乎也变得奄奄一息,琳达觉得有点头晕,转了大半个伦敦,竟然没有一个雇主要自己,这简直要命,大不列颠到底怎么了?难道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从美国扩散来的金融风暴将继续摧残整个世界,没有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