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孙中山提出不动产登记 民国房地产的难管理

Posted 民国 孙中山

篇首语:你对时间的态度,就是你对仅有一次生命的态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国父孙中山提出不动产登记 民国房地产的难管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父孙中山提出不动产登记 民国房地产的难管理

武侠名家金庸的小说《碧血剑》里有这么一段情节:

仙都派高手闵子华不服新出道的袁承志,非要跟他比武,袁被迫答应。双方约定用房子当赌注:假如袁承志得胜,闵子华就得把自己在南京城里新买的一所大house送给小袁。

协议达成,比武开始。出身名门的小说主人公袁承志——金庸称他是明末大将袁崇焕之子——武功出众,技压群雄,三招两式就把闵子华及其师弟打得口服心服。闵没办法,愿赌服输,只能乖乖地把南京那处房产的房契交给袁承志,灰溜溜地搬走了。

阔人豪赌,当房子当赌注,这事儿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输掉房子以后,闵子华并没有跟袁承志办过户手续,直接交房契就完事了。房契是什么东西?无非就是一张购房合同,合同上写的还是原业主闵子华的名字,怎么能当成袁承志这个新业主的产权证明呢?如果袁比较懂行,应该赶紧让闵陪他去趟大明南京城的房管局,把房本儿过户到自个名下才对啊!

古代中国并没有房管局,也没有房本儿,古人买卖二手房,其产权证明主要就是那张房契,如果要过户,只能让房契过户。买卖双方重新签一张房契,然后去衙门缴纳契税,让县太爷在房契上盖一个红戳儿,再撕下房契的存根部分,留在县衙里作为备案,这就行了。

想让房契过户,必须得缴契税,这个规矩从北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契税税率一直在变,最低2%(北宋仁宗即位时,1022年),最高9%(清康熙平三藩时,1673~1681年),再加上各种各样的附加税,最多能占购房款的16%。也就是说,你花100万元买了一套房,光过户可能就得花掉16万元!

为了省下这笔钱,古人买房往往不过户,但遇到购房纠纷会非常麻烦。假如原卖家的子孙横行霸道,几十年后,找现在的业主(也许是已转过好几道手的买家)要房子,后者连个有力的证据都拿不出来。所以,从北宋到清末,历代政府都在劝说购房者过户,这样做一来可以减少纠纷,二来还能增加政府的契税收入。

问题是,过了户也不一定安全。古代政府没有电脑,档案管理异常混乱,县官每隔两三年就能换一届,假如新上任的县太爷是个糊涂蛋,极有可能把购房者留作备案的房契存根(清朝称之为“契尾”)弄丢。官府的存根丢了,新业主的不肖子孙再把房契也弄丢了,从此无凭无据,你说房子是谁的?谁拳头硬就是谁的!

翻翻《名公书判清明集》(南宋中后期官府诉讼判决书及公文的分类汇编),再翻翻《三言二拍》(明代传奇短篇小说集),房产纠纷俯拾皆是,史不绝书,把父母官搞得头大如斗,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交易混乱,产权不明,档案管理太落后。

进入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为了厘清产权,减少纠纷,呼吁进行不动产登记。各地市政府先后响应孙先生的号召,纷纷在地方法院下面设立“登记处”或者“登记局”,让当地业主都主动去法院申报房屋位置、房屋面积、房屋质量和房屋现值,登记处(或登记局)先审查,后公告,确信没有产权纠纷了,再登记备案,并发给业主一张《不动产登记证》。

1925年4月,北京地方审判厅登记处在全城张贴不动产登记布告,是用白话文写的,现抄录如下:

“本厅自民国十一年九月一日创办不动产登记制度,已经印发过十几万张传单,对大家说明了。北京的土地房屋自庚子变乱后,关系很复杂,有补签的,有失契的,有盗典、盗卖、盗押的,打官司的实在不少,一经登记处登记,权利就算是永远确定了,什么盗卖伪造的事情均敢保其没有,即万一遇到兵灾水火,契据丢失,不须登报声明,不须找铺保补契,就可以对抗第三人。从本年四月一日起,土地房屋每价值千元,只收一元登记费。”

这份布告向广大市民重申了不动产登记的好处,也公布了不动产登记的收费标准:土地房屋每价值一千块大洋,登记费只收一块大洋,千分之一的收费率。怎样来确定“土地房屋价值”呢?那时候的做法特别简单,法院不去估价,完全靠老百姓自己申报,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有人会说了:既然报多少就是多少,那我为了少缴费,就使劲往少里报,我的房子价值100万元,我只报100元好了。你可千万别这样!因为孙中山先生给民国每一部《土地法》都定下一个基调:只要业主申报的房价明显低于市价,政府就有权按照你自愿申报的价格,强行征收你们家房子,那可就亏大了。

相关参考

中国的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外来的,其实中国千年前就有了

中国在民国时期继受西方法制,已经正式建立了「”不动产登记制度”。建国初期,我们也曾建立起了不动产登记制度,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全面的公有制,登记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以

历史人物 孙中山名字的由来 国父孙文为何被叫做孙中山

  名字的由来:是广东香山人,1905年在日本领导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武昌起义

历史人物 孙中山简介: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简介: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

历史人物 孙中山简介: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简介: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

被国父孙中山搁置 民国五色旗出自赵凤昌之手

100年前,辛亥革命爆发,作为封建专制象征的黄龙旗被革命者扔进了历史的垃圾箱,当时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自上而下排列的五色旗。这面在中国结束帝制走向共和之时树立的国旗,与南京

被国父孙中山搁置 民国五色旗出自赵凤昌之手

...、上海都督等在上海会议,讨论筹组中央政府事宜。此时孙中山还在海外,没有参加

他和国父孙中山同葬中山陵,书法和美食并称第一

他是民国初期的传奇人物,12岁就被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称为「”非常之才”,其一目十行的能力为人称道。他曾任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首任行政院长,还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民国第一大美食家。平步青云的他,最

历史人物 孙中山原配是谁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的开拓者,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他是中国革命伟大的领导人,辛亥革命之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素有“中华民国国父”之称。  有国父,理所当然的就应该有国母

国父孙中山为护法运动筹粮筹饷为何失败?

为护法筹款:举步维艰的南下护法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掌握军政的段祺瑞不肯恢复国会却另行召集临时参议院试图毁法弄权。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护法号召天下,主张“国会为民国中心,宪法为立国之本”。次年7月

国父孙中山为护法运动筹粮筹饷为何失败?

为护法筹款:举步维艰的南下护法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掌握军政的段祺瑞不肯恢复国会却另行召集临时参议院试图毁法弄权。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护法号召天下,主张“国会为民国中心,宪法为立国之本”。次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