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父孙中山搁置 民国五色旗出自赵凤昌之手

Posted 民国 孙中山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被国父孙中山搁置 民国五色旗出自赵凤昌之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被国父孙中山搁置 民国五色旗出自赵凤昌之手

100年前,辛亥革命爆发,作为封建专制象征的黄龙旗被革命者扔进了历史的垃圾箱,当时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自上而下排列的五色旗。这面在中国结束帝制走向共和之时树立的国旗,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

南京新都初建,五色旗闪亮登场

1911年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东南重镇南京。12月4日,各省留沪代表,江苏、浙江、上海都督等在上海会议,讨论筹组中央政府事宜。此时孙中山还在海外,没有参加会议。与会者提议中央政府设于南京,举黄兴为负责筹组中央政府的大元帅。会议还提出,中央政府以“五色旗”为临时国旗,一揽子推出的还有陆军旗、海军旗、大元帅旗、副元帅旗等。

尽管该会议的权威性遭到尚设于武汉的各省代表会议质疑,但南京光复为此前的国都之争果断地画上了句号,武汉方面复电:同意以南京为中央政府所在地。

上海的报纸很快抢先刊发了有关旗式图案,五色旗开始以国旗的名义闪亮登场。五色旗以红、黄、蓝、白、黑5色横长方条自上而下排列,代表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也有人认为,其与传统五行概念对应的5种色彩还涵盖了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

同盟会中部总会和东南立宪派骨干人物宋教仁、陈其美、程德全、庄蕴宽、赵凤昌等是五色旗的主要推手,其中有“民国产婆”之称的赵凤昌便是旗帜的设计者。

色彩温和的五色旗的诞生以及被各方面迅速认同,标志着辛亥革命期间的旗帜从紊乱走向有序——起初诸旗并举,白旗之外,以青天白日旗、铁血旗应用范围较广,此后便是五色旗独领风骚——这也意味着推行“种族革命”、以“关内十八省”为畛域等观点被扬弃,而争取版图完整、和平建国的“五族共和”理念渐占上风。

五色旗的实际应用始于上海,1911年12月17日,沪军都督府即向全市颁发标准统一的“五色民国旗”。但它在更大范围内成为公认的政治符号,还是得力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在这当口,五色旗因“改朝换代”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世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12月28日,南京各省代表会议通电全国,确定12月29日选举临时大总统,号召“凡我国国民应于是日悬挂国旗以志庆典”,南京从29日起“一律悬挂五色国旗”。此时,临时大总统的选票上端就已经印上了两面五色旗交叉的图案。12月31日,沪军都督陈其美“出示晓谕”,“自明日起各界一律悬挂国旗,以昭庆贺而光大典”。1912年1月1日,湖北军政府内务司要求本日“一律悬挂国旗”。

于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日,上海“华界、租界各公署、各商号及浦江所泊各国兵船、商轮一律悬旗申贺”。在火车站,送行的沪军士兵也是“每一枝枪上均插上一张五色小国旗”。同样,南京“全城署局、学堂、商店及各营、各炮台、各兵舰商轮俱悬旗申庆”。次日,日本驻南京领事铃木电告日本外务大臣:“今日市中(指南京)遍悬国旗,过路行人已全无垂发辫者。”

一度被孙中山搁置,问世7个月后才成为民国法定国旗

1912年1月初,代行参议院职权的南京各省代表会议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1月9日,身居武汉的副总统黎元洪致电南京,希望尽快通过法律程序使国旗规范化:“正朔已定,国旗及军商各旗式应即划归一律,请速颁发定式,以便遵行。”南京参议院随即复电:“沿江各省现在皆以五色旗为国旗,经本院议决,请大总统通告各省,国旗即用五色旗。”然而,孙中山并没将该项决议通告各省,五色旗成为法定国旗的最后一步被冻结了。

1月11日,孙中山在“复参议院论国旗书”中指陈五色旗的弊端:“1.清国旧例,海军以五色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2.其用意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3.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之后,他将五色旗降等为区域性的“苏浙之旗”,最终得出结论:民国国旗“本总统以为暂勿颁定施行,而俟民选国会成立之后”,坚决地搁置了“国旗案”。

但新生的共和国离不开国旗,孙中山尽管不情愿,实际运作中还是把五色旗作为国旗对待。例如,1月7日,孙中山在“规定陆军服制”时,要求“将国旗标本暨陆军旗帜、军服图样颁发各省”,而他颁发各省的国旗正是五色旗。在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3个月间,五色旗作为事实上的国旗频现于各种场合,其成为法定国旗的坚实基础业已奠定。

5月4日,由南京迁北京的临时参议院召开第一次会议,“国旗案”被再次提出。由于临时政府建立时“前南京参议院议决用五色旗者,因各省几乎一致,故从多数”,至5月10日,“议长用五色旗为国旗之意询众议员,众议员全体起立表决,拍掌欢呼民国万岁”,五色旗率先获得全票通过。

参议院在提请临时大总统公布国旗的咨文中称:“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就道德上、历史上、习惯上、政治上种种方面观察,非惟足以代表全国精神,且为中华民国永久不磨之特色。现友邦公使、外域华侨,函电所通均已共晓。而外人并有目此旗为虹旗,谓中国驱除专制、建设共和正如彩虹亘天,阴霾尽扫者。此尤可见此旗荣誉中外欢迎,应即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6月8日,袁世凯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商旗适用国旗,以十九星旗(原十八星铁血旗中心增加一星)为陆军旗,以青天白日旗(此处指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本大总统按照约法(指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临时约法》)第二十二条公布之,此令。”至此国旗之争尘埃落定,问世7个月的五色旗正式成为中华民国法定国旗。

此时,五色旗是深入人心的。“千秋汉业同天永,五色旌旗映日殷。”朱德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时势变幻,17年后五色旗被取代

1928年底,五色旗走完了它作为中国国旗的17年生命之旅。取代它的是孙中山毕生为之奋斗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青天白日旗原是兴中会的旗帜,由被孙中山称为“吾共和第一烈士”的陆皓东于1895年设计。1906年,孙中山又亲自设计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两旗因中国同盟会沿用而产生一定影响。但由秘密团体改为公开政党的中国同盟会和由中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合并而成的国民党,对青天白日旗的地位皆未予以明确认定。虽然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在自己的总统府办公室里挂着青天白日旗,但是,后来重新转入地下的中华革命党一度宣称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时,孙中山还是会时不时提醒,“吾党亦宜一律沿用”的仍是五色旗。

1922年元旦,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首次飘扬在“非常大总统”孙中山的桂林大本营上空,但不久后的陈炯明叛变又使之归于沉寂。1923年2月,孙文重回广州就大元帅职,街头飘拂的依然是五色旗。

到了1926年,北伐军兴,联合起来的工农兵们在青天白日旗下高歌猛进,难与争锋的五色旗随着北京政府如深秋落叶般一路凋零。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换上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中国境内最后的五色旗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孙中山简介: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简介: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

历史人物 孙中山简介: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简介: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

民国历史 中华民国国旗

 中华民国国旗   我国国旗是由国父孙中山先生以革命先烈陆皓东先生所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为蓝本,加上红色为底色,而形成“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民国十七年,

历史人物 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陆皓东 因为被叛徒出卖年仅27岁就英勇就义

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党旗是青天白日旗,知道它设计者名字的人却少之又少,青天白日旗的最早样式,出自孙中山的童年玩伴陆皓东之手。陆皓东,出生于广东香山的一个富裕家庭,和孙中山不仅童年好友、而且两人有相同的兴趣

他和国父孙中山同葬中山陵,书法和美食并称第一

他是民国初期的传奇人物,12岁就被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称为「”非常之才”,其一目十行的能力为人称道。他曾任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首任行政院长,还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民国第一大美食家。平步青云的他,最

章太炎拿大勋章当扇坠儿 大骂袁世凯

说起近代史,有一个人的名字绕不过去,这就是章太炎。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些他甚至在其中是决定性人物。“中华民国”之名称出自章太炎,“五色旗”是他提出的,身后他用“五色旗”结爻,而

历史人物 孙中山名字的由来 国父孙文为何被叫做孙中山

  名字的由来:是广东香山人,1905年在日本领导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武昌起义

国父孙中山提出不动产登记 民国房地产的难管理

武侠名家金庸的小说《碧血剑》里有这么一段情节:仙都派高手闵子华不服新出道的袁承志,非要跟他比武,袁被迫答应。双方约定用房子当赌注:假如袁承志得胜,闵子华就得把自己在南京城里新买的一所大house送给小

国父孙中山提出不动产登记 民国房地产的难管理

武侠名家金庸的小说《碧血剑》里有这么一段情节:仙都派高手闵子华不服新出道的袁承志,非要跟他比武,袁被迫答应。双方约定用房子当赌注:假如袁承志得胜,闵子华就得把自己在南京城里新买的一所大house送给小

历史人物 孙中山原配是谁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的开拓者,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他是中国革命伟大的领导人,辛亥革命之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素有“中华民国国父”之称。  有国父,理所当然的就应该有国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