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克伦威尔打败王军主力的情形是怎样的?
Posted 克伦威尔
篇首语: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克伦威尔打败王军主力的情形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克伦威尔打败王军主力的情形是怎样的?
17世纪,英国国内爆发了第二次国内战争,克伦威尔将军率军与勤王军交战,与勤王军前后周旋20多天,耐心地寻找战机,使其暴露薄弱部位,尔后攻击,一战而胜。
克伦威尔将军率军进攻勤王军,当他的大军快要接近勤王军的营地时,由于随行的补给品、给养不足,按常规用兵之则,进攻的一方应该尽快地投入交战,发起攻击,以求速战速决,防止陷入旷日持久的困境。而克伦威尔恰恰反其道而用兵,他命令部队实行撤退,因为他认为没有发现可以攻破敌人稳固阵地的良机。与其盲目地进攻,不如持重待机,再寻良策。只要己方撤退,勤王军必然追击,那样勤王军就脱离坚固的阵地,正便于在运动中将其歼灭。可是,勒王军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法,步步为营,严密设防,使克伦威尔无隙可乘。克伦威尔就继续引诱勤王军移动、辗转。在这段时间里,有几次在勤王军的前堵后追的夹击下,几度发生险恶情况,克伦威尔的部下,急于求战,但将军本人却沉着坚定,决不轻易交锋。20天以后的一天,天下着雷阵雨,勤王军的左翼部队,挤入一个狭长的谷地,部队疲惫不堪,戒备松懈。克伦威尔将军见战机出现,随即集中兵力,发起猛烈勇猛的进攻,一举使敌左翼阵角大乱,歼其大部,进而乘胜发展胜利,勤王军溃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只有把握住战机,才能一战而胜。而战机有的是指挥员主动创造的,有的是战场上偶然出现的,克伦威尔耐心寻机,一旦战机出现,就紧紧抓住不放,给勤王军以致命打击,赢得胜利,其用兵之道是值得后人汲取的。
相关参考
世界近代史··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领袖,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出身于新贵族,曾两度当选为议会议员。长期国会时成为独立派领袖。1642年内战爆发后,率“铁骑军”参加国会军,与王军作战。1644年
世界近代史··马斯顿荒原之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战役。1644年7月,王军将领鲁贝特在英格兰北部约克郡解围之后,紧追国会军至马斯顿荒原。克伦威尔率国会军骑兵队——“铁骑军”击溃鲁贝特军的左
克伦威尔是怎样取得英国政权的?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Cromwell,1599—1658)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出身于英国亨廷顿郡的一个乡村地主家庭,曾入剑桥大学学
克伦威尔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位风云人物,他的一生有许多故事。 1599年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一个新贵族家庭。他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17岁时进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学习。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管理
克伦威尔头颅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领导者克伦威尔被查理二世命令砍掉的头颅。克伦威尔原本是为了反抗国王的专制统治而参加革命,后来在战争中逐步获得了威望,被人们拥戴为“护国主”,并且亲自主持了判处查
克伦威尔头颅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领导者克伦威尔被查理二世命令砍掉的头颅。克伦威尔原本是为了反抗国王的专制统治而参加革命,后来在战争中逐步获得了威望,被人们拥戴为“护国主”,并且亲自主持了判处查
说起罗斯维尔事件,相信对军事、历史以及科幻很感兴趣的朋友们都会去津津乐道这个“神秘”的话题。罗斯威尔事件是发生于1947年7月5日,如今已经过去了72年的时间,但是时间似乎并没有让这次事件的神秘感消退
克伦威尔和他的“铁骑军”我们在《英格兰内战》一文中,曾提及克伦威尔统率的骑兵,作为国会军的一部分,在国会军与国王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大败国王军的事。本文就详细地介绍一下克伦威尔和他的“铁
英国将军克伦威尔借雾巧歼优势王党军。英国第二次内战期间(1648年),克伦威尔率领的国会军(约9千人)与汉密尔顿公爵率领的王党军(约2万人)进行周旋。因众寡悬殊,国会军不便与王党军正面交战,只能在机动
公元1599~公元1658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国议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1599年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廷顿。在他的青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