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人 奥利弗·克伦威尔简介,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故事
Posted 克伦威尔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改变世界的人 奥利弗·克伦威尔简介,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改变世界的人 奥利弗·克伦威尔简介,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故事
公元1599~公元1658
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国议军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
1599年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廷顿。在他的青年时期,英国被各教派之间的纠纷弄得动荡不安,在任的国王信仰并且想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克伦威尔自己是一个农场主和乡绅,一个虔诚的清教徒,1628年他被选进议会,但是为期不长,因为翌年国王查理一世就决定解散议会,独自一人统治国家,直到1640年在对苏格兰人作战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才召集了一个新议会。克伦威尔又当选为议员。新议会强烈要求国王不再实行专制统治。但是查理一世不甘屈从议会,于是1642年在忠实于国王和忠实于议会的军队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克伦威尔站在议会一边。他返回亨廷顿,组织一支骑兵队同国王作战。在历时四年的战争中,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使之声望日隆。在使战争出现转机的关键性的马斯顿战役中,克伦威尔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646年战争结束,查理一世成了阶下之囚,而克伦威尔则被认为是议会方面最成功的将军。
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因为内部发生分裂,各派别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还因为国王对此了如指掌而未有求和之意。没过一年,国王潜逃,企图东山再起,重新纠集他的军队,就这样第二次内战爆发了。这场战争继续的结果是克伦威尔击败了国王的军队,从议会中解除了占多数的温和派议员,并于1649年1月30日把国王推上了断头台。
英国这时变成了一个共和国(叫做共和政体),临时由一个国务委员会来领导,克伦威尔任国务委员会主任。但是保皇党分子不久就控制了苏格兰和爱尔兰,支持已被处死的国王的儿子──未来的查理二世。结果克伦威尔的军队成功地占领了爱尔兰和苏格兰。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在1652年以保皇党军队被彻底击败而告结束。
由于战争已经结束,建立了一个新政府的时机应该到来了,但是还存在着实行立宪政体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克伦威尔的有生之年从未得到解决。这位清教徒将军能够领导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军队赢得胜利,但是他的威望却不足以解决他的支持者中间存在着的社会冲突,不足以使他们对一部新宪法取得一致意见。这些社会冲突和宗教冲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宗教冲突使新教徒内部四分五裂并且同罗马天主教划清了界限。
当克伦威尔开始执政时,1640年组成的议会所保留的成员都属于一个数目不多、无代表性、过于激进的少数派,即所谓的残余议会。起初克伦威尔想要通过谈判来进行新的选举,但是当谈判破裂时,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会(1653年4月20日)。从那时起直到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为止,曾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但都未能发挥作用。在此整个期间,克伦威尔靠军队的支持来维系统治,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但是他多次试图建立民主政体和坚持拒绝别人给他加冕,其目的是表明他不想实行独裁统治,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的支持者们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五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克伦威尔推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他于1658年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这种报复的行径并不能掩盖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已经失败的事实。查理二世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想同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抗衡。当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主义时,顷刻间就被1688年的不流血革命给废除了王位。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一种君主立宪制,国王明确地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自从奥利弗·克伦威尔去世以来,他的品格成为了人们争论不休的对象。许多评论家指责他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大多数人却认为,虽然克伦威尔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独裁统治,但他对民主政体的献身精神是十分真诚的。据人们评述说他从不偏激,从未曾接受王位和建立永久性的独裁统治。他的统治通常是温厚宽容的。
我们应该怎样估价克伦威尔对历史的总的影响呢?当然他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在英国内战中打败了保皇党军队。既然在克伦威尔初露锋芒之前的战争的初期,议会军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失败,看来要是没有他,这支军队完全有可能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克伦威尔胜利的结果使民主政体在英国得到了持续和巩固。
人们不应该把这看作是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事件。在十七世纪,欧洲大部地区都正在朝着更强大的君主专制主义的方向发展;民主政体在英国的胜利是逆总的历史趋势而出现的事件,在随后的年月里,英国民主政体的榜样对法国启蒙运动、法国革命和最终在西欧建立民主政体都是一个重要因素。还有显而易见的是,民主势力在英国的胜利对于在美国以及英国先前的殖民地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立民主政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英国在世界上只是个弹丸之地,但是民主政体却从英国涌向世界的其他某些范围不小的地区。
如果不是哲学家约翰·洛克对于英国和美国建立民主制度也做出了几乎同等贡献的话,奥利弗·克伦威尔在本册中的名次还要高些。克伦威尔基本上是一个实干家,洛克则是一个思想家,因而很难估计他俩的相对重要性。根据洛克时代的才智状况来看,即使没有他本人,与之非常近似的政治思想也许会有人不久就会提出来。但是假如没有克伦威尔,议会很可能在英国内战中失败。
相关参考
“弑君者”克伦威尔THEUNITEDKINGDOM时间●1599~1658人物●奥利弗·克伦威尔1644年7月2日,在英格兰北部的马斯顿荒原上,国王军与议会军展开了一场血战。大炮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火绳
叱咤风云的统帅——克伦威尔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Cromwell)一直是英国政治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在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20世纪英国十大伟人的评选中,克伦威尔名列第十。
克伦威尔和英吉利共和国1599年4月22日,奥利弗·克伦威尔降生在英国的一个农业小镇亨廷顿。他的父亲是小镇上的一个中等乡绅。克伦威尔的整个家庭环境完全是清教徒式的,他从小就受到清教徒的熏陶。亨廷顿小学
英国抒情诗人埃德蒙·沃勒(1606—1687年)写过一首诗,赞美奥利弗·克伦威,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首以政治为题材的杰作。沃勒后来又写了一首颂扬查理二世的诗,可这首诗被公认是下乘之作。查理二世对此大为
1.历史上4月20日发生过什么大事1653年——英国军事将领奥利弗·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英格兰联邦的残余国会。1792年——法国向奥地利宣战,触发法国大革命战争。1862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
克伦威尔于1599年出生于英国,家庭条件富庶,父亲是这个小镇的乡绅。克伦威尔的家庭在当地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倡导清教徒的生活方式,生活艰苦,对自我要求比较高,想要通过自我清修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克伦威
克伦威尔于1599年出生于英国,家庭条件富庶,父亲是这个小镇的乡绅。克伦威尔的家庭在当地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倡导清教徒的生活方式,生活艰苦,对自我要求比较高,想要通过自我清修的方式完成自我救赎。克伦威
克伦威尔是英吉利共和国的“护国公”,出生于1599年,逝世于1658年。虽然他不是国王,但他对英吉利共和国进行独裁统治,俨然是以国王的身份来发号施令。他一生战功赫赫,死后却惨遭挖坟,后又被斩首。克伦威
克伦威尔是英吉利共和国的“护国公”,出生于1599年,逝世于1658年。虽然他不是国王,但他对英吉利共和国进行独裁统治,俨然是以国王的身份来发号施令。他一生战功赫赫,死后却惨遭挖坟,后又被斩首。克伦威
克伦威尔和他的“铁骑军”我们在《英格兰内战》一文中,曾提及克伦威尔统率的骑兵,作为国会军的一部分,在国会军与国王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大败国王军的事。本文就详细地介绍一下克伦威尔和他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