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神圣同盟”

Posted 神圣同盟

篇首语: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神圣同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神圣同盟”

“神圣同盟”

1815年7月,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后宣布退位,被囚禁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百日王朝”灭亡。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返回巴黎,登上国王的宝座,波旁王朝复辟。

为了清除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的影响,在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的建议下,欧洲各国在奥地利首都召开了一次会议,史称“维也纳会议”。

当时欧洲所有参加对法国作战的国家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除了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和英国外,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国也派代表参加,共有200多人。维也纳会议的东道主是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一世,会议由梅特涅主持。这200多人当然地位是不平等的,会议主要由梅特涅、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瑞和普鲁士首相哈登堡操纵。另外法国外交大臣塔列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公开声称:“我什么也不要,可我给你们带来了最重要的原则——正统原则!”正统原则被各大国接受,成了维也纳会议的指导原则。后来他也挤进了核心会议,维也纳会议由四国操纵变成了五国操纵。

维也纳会议其实就是一个分赃会议。四大国在打败拿破仑后,开始瓜分拿破仑帝国的领土,并着手恢复被法国大革命破坏的旧的欧洲封建秩序,使很多被拿破仑推翻的封建王朝复辟。此外,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也是这次会议的目的之一。

在维也纳会议上,梅特涅纵横捭阖,多方周旋,出尽了风头,扩大了奥地利的影响,被人们称为“蝴蝶大使”。会议厅原来有3个门,为了笼络其他大国,梅特涅又叫人开了两个门,让五国首脑每人都能风风光光地进入会场。在大会上,五国代表为了自己的利益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每当这时,梅特涅就站起来打圆场,让各国代表们去参加豪华的舞会、宴会和去郊外打猎,梅特涅趁机派特工去他们的住处翻阅他们的信件和文件。各国代表也不是傻瓜,他们玩归玩,但在谈判桌上一点也不退让。结果维也纳会议竟然开了8个月,被当时的欧洲人戏称为“老太婆会议”。

维也纳会议后,为了贯彻落实会议达成的各项协议,维护欧洲各封建王朝的反动秩序,早就想当欧洲宪兵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又提议建立“神圣同盟”。所谓“神圣同盟”,就是在所谓神圣的宗教的崇高真理和正义的、基督教博爱与和平的箴言指导下,欧洲各国建立的一个同盟,在国内发生什么革命、暴动时,各国互相支援。亚历山大一世亲自起草了神圣同盟的有关文件和草案,并派人到欧洲各国广泛宣传。其实早在1804年和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就提出要在基督教的名义下把欧洲各国联合起来。打败拿破仑的百日王朝后,在巴黎又一次提了出来。一开始,各国的国王和大臣都不拿神圣同盟当回事,认为这只是一些空洞的漂亮话而已。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瑞对此不屑一顾,讽刺亚历山大一世是在妄想和胡言乱语。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也认为亚历山大一世不过是在唱高调,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神圣同盟实际决策者之一-梅特涅

但是后来,欧洲各国的君主和政治要人意识到亚历山大一世是多么的“伟大”,“神圣同盟”的建议是多么的“伟大”!神圣同盟可以维护他们的统治秩序,保障他们的利益,如果几个强大的国家联合起来,什么革命,什么暴动,都不用怕了,就算出10个拿破仑都不在话下。于是1815年9月,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三国在巴黎成立了“神圣同盟”,后来欧洲各国也相继加入,“神圣同盟”其实成了“所有的欧洲君主在沙皇的领导下压迫本国人民的一个大阴谋”。1815年,英国、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又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这其实是神圣同盟的一个补充。不久,法国又申请加入,四国同盟变成了五国同盟。梅特涅成了这两个组织的核心人物,他自任“扑灭革命之火的消防队长”,咒骂革命人民是“一条吞噬社会秩序的九头蛇”。他在德意志境内巡视时,像个高傲的皇帝。梅特涅狂妄地叫嚣:“一切革命的乌合之众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但30多年后,一场遍及欧洲的大革命就彻底摧毁了欧洲的封建旧秩序。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 英国未参加神圣同盟原因始末

英国未参加神圣同盟原因始末  江苏梅村高级中学 吴红亚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最后议定书》的签定,暂时调整了拿破仑帝国失败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列强之间

高中历史 英国未参加神圣同盟原因始末

英国未参加神圣同盟原因始末  江苏梅村高级中学 吴红亚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最后议定书》的签定,暂时调整了拿破仑帝国失败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列强之间

历史百科 维也纳会议的召开和神圣同盟的建立

维也纳会议的召开和神圣同盟的建立维也纳会议是欧洲各反动君主国打败拿破仑帝国之后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从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历时达八个多月,其宗旨是尽可能消除法

历史百科 世界近代史··梅特涅

世界近代史··梅特涅19世纪上半期欧洲反动政治家。奥地利外交大臣和首相。1809~1821年任外交大臣时,成为欧洲外交界的风云人物,以惯用外交权术而著称,是维也纳会议的组织者和“神圣同盟”的核心人物。

世界历史 俄国对克里木汗国远征的目的是什么?

俄国为了收复南方领土,消除13至15世纪鞑靼蒙古压迫的影响,保障俄国控制到黑海的通路,俄国政府于1686年加入了反对土耳其和克里木汗国的“神圣同盟”(还有奥地利、威尼斯、波兰等)。俄国承担义务,派兵进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是怎样败给俾斯麦的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组建了旨在遏制法国的神圣同盟,但是到了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由于英国、奥地利先后和俄罗斯交恶,这一同盟名存实亡。到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在位时,神圣同盟的力量已经大为削弱,曾经团

历史百科 近东问题

近东问题近东问题即近代国际关系史中的东方问题。所谓“东方”是欧洲人对奥斯曼帝国①统治下的近东(含巴尔干)的泛称。东方问题这一术语最早是在神圣同盟的最后一次外交会议,即1822年10月的维罗纳会议上出现

历史人物 为理想奋斗的乔治·坎宁为什么称为百日首相

乔治·坎宁(GeorgeCanning,1770年4月11日—1827年8月8日),女演员之子,英国杰出的外交家,他一反前任卡斯尔雷子爵的欧洲协调原则,抛弃了神圣同盟,承认了南美各国的解放,自诩用新世

历史人物 为理想奋斗的乔治·坎宁为什么称为百日首相

乔治·坎宁(GeorgeCanning,1770年4月11日—1827年8月8日),女演员之子,英国杰出的外交家,他一反前任卡斯尔雷子爵的欧洲协调原则,抛弃了神圣同盟,承认了南美各国的解放,自诩用新世

这场16世纪规模最大的海战中,五万基督徒为何能暴击九万土耳其人

编者按:公元1571年10月7日,在著名的古战场亚克兴附近的勒班陀港外附近爆发了一场16世纪规模最大的海战。参战双方是神圣同盟舰队和奥斯曼土耳其舰队,前者拥兵5万人和200多艘战舰,后者则投入了9万人